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35KB ,
资源ID:2007573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20075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植物药黄酮苷类化合物的分离及其构效关系研究进展.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植物药黄酮苷类化合物的分离及其构效关系研究进展.doc

1、植物药黄酮苷类化合物的分离及其构效关系研究进展【关键词】 植物药;黄酮苷;综述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是色原烷的衍生物,其特点是具有 C6-C3-C6的基本骨架,并可根据中间吡喃环的不同氧化水平和两侧 A、B 环上连接的各种取代基而分为不同的黄酮类型,如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查尔酮、二氢查尔酮、异黄酮、二氢异黄酮、花色素、黄烷醇、双黄酮、橙酮等。实验证明,其具有广泛的生理和药理活性(包括抗病毒、抗癌、抗氧化、抗炎、抗衰老等)。因此,对该化合物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医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是一类具有广泛开发前景的天然药物。笔者现就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及构效关系作系统

2、概述。1 提取分离1.1 提取黄酮苷类化合物多存在于植物的花、叶、果等组织中,一般可用丙酮、乙酸乙酯、乙醇、水或某些极性较大的混合溶剂进行提取,其中用得最多的是甲醇-水(11)或甲醇。一些多糖苷类则可以用沸水提取。常用的提取方法有:煎煮法、冷浸法、回流、渗漉等经典方法。刘氏1对银杏叶总黄酮水浸提法作了研究,采取正交设计实验,确定了最佳水浸提条件。煎煮法常用的溶剂为水,煎煮次数为 23 次;冷浸常用溶剂为 95%乙醇、甲醇和水。郭氏2运用超声技术提取黄酮苷是目前比较新的提取方法,此方法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提出率及药材的利用率。1.2 分离纯化黄酮苷类的分离方法主要用各种柱层析法。

3、聚酰胺柱层析法:聚酰胺对各种黄酮苷类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其层析容量较大,适合于制备性分离,洗脱剂常用水-甲醇,也有用水-乙醇和甲醇-氯仿。硅胶柱层析法:此法的应用范围最广,不仅可以分离黄酮苷,也可以分离各种黄酮苷元。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它主要靠分子筛作用分离黄酮苷类,在洗脱时,一般按分子量的大小顺序洗出柱体。李氏等3从夏至草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利用 Sephadex柱色谱从中分离出 2个黄酮类化合物。杨氏等4利用 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分蘖葱头进行分离纯化,分得 4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其中一个为新的黄酮类化合物。戴氏5利用 Sephadex LH-20从烈香杜鹃中分得 8个黄酮

4、单体。大孔吸附树脂:它是一种不含交联基团的、具有大孔结构的高分子吸附剂,多为白色球状颗粒。大孔吸附树脂本身由于范德华力或氢键的作用具有吸附性,又具有网状结构和很高的比表面积,而有筛选性能,是一类不同于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和筛性能相结合的分离材料。黄酮的提取分离,精制纯化常用此技术。曹氏等6在研究大孔树脂吸附纯化沙棘籽渣总黄酮的条件及参数中,发现 2101大孔树脂对沙棘籽渣总黄酮的吸附性能最好。潘氏等7选择 10种大孔吸附树脂,比较其对葛根黄酮的吸附率与解吸率,筛选较优的葛根黄酮吸附剂。研究结果表明,AB-8 树脂较宜于葛根黄酮的提纯,经 AB-8树脂吸附分离后,提取物中黄酮含量提高近 1倍。HP

5、LC 法:应用 HPLC法分离黄酮苷类化合物的报道较多。邬氏等8对 18种黄酮及黄酮苷类化合物在 C8、C18 和CN 3种固定相上的梯度洗脱、RP-HPLC 法分离做了研究,结果表明,C18 柱基本可以对植物黄酮苷元和配基实现分离,但对极性大的苷部分洗脱出慢峰,总洗脱时间增长和分离效果不太理想,而 C8填料极性介于 C18和 CN二者之间,因而对黄酮苷类的分离比较理想,峰形和分离度也最好。还有离心薄层层析法、制备性薄层层析法、纸层析法和超临界流体色谱分离等。2 药理活性与结构的关系黄酮类化合物大量存在于植物界,实验证明具有很多药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 HIV作用等。它在不同碳位上

6、发生羟基或甲氧基取代,即成为各种类黄酮色素,有不同的理化性质,它也可以与糖相连形成苷而具有其他药理活性。故不同的化学结构产生不同的药理作用,而目前对这方面即构效关系的研究还不多,而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对从自然界中寻找黄酮先导化合物和进行结构改造或修饰,以及对创制新药都具有重要意义。2.1 抗氧化作用的构效关系黄酮类物质在抗氧化反应中,不仅可以清除引发链反应的活性自由基和起催化作用的金属离子,还能直接捕捉链传递阶段的过氧自由基,阻断链反应,是很好的预防型和阻断型抗氧化剂。其抗氧化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酚羟基与自由基反应生成共振稳定的半醌式自由基结构,从而终止自由基链式反应,其反应式可表达为9:f

7、lavone-OHR.flavone-O.RH。影响黄酮类抗氧化活性的结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羟基取代模式和位置;羟基成苷甲基化;C2、C3 位双键;C 环电子性质等。2.1.1 羟基的位置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性取决于羟基的位置和羟基化程度。大量研究表明,B 环上的羟基是黄酮类物质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主要活性部位。当 B环酚羟基数目相同时,含邻二酚羟基黄酮的抗氧化活性明显优于 B环含间二酚羟基的黄酮,如槲皮素和芦丁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结构类似的桑色素10,它的主要结构差别仅在 B环上的酚羟基取代方式:槲皮素和芦丁是邻二酚羟基,桑色素是间二酚羟基。前者自由基可借形成分子内氢键得以稳定,而且

8、它还可共振形成邻苯醌,这使自由基更加稳定11。2.1.2 羟基的数目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酚羟基数目越多,抗氧化性越强。其一,可与活性自由基结合的氢原子也越多。其二,羟基中氧原子的 p 共轭效应具有强烈的斥电子作用,使得与活性自由基反应后生成的黄酮自由基更稳定。生成的自由基越稳定,对该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也越强。其三,由于羟基的数目增多,形成的氢键的数量增加,抗氧化活性明显增强。Husain 等12通过各物质清除 H2O2在紫外光照射下光解产生的羟自由基的结果显示,清除自由基活性与 B环上羟基数目直接相关,随 B环上羟基数目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 C3羟基尤为重要。但当 B环酚羟基数目增加到一定量时

9、,抗氧化活性不再随酚羟基数目的增加而增大13。2.1.3 C2、C3 双键的作用 具有色原酮结构的黄酮 2-3位上不饱和双键。关于此双键的作用存在分歧,但大多数人认为2(3)双键的存在延长了 A、B 环的共轭体系,使苯氧自由基更加稳定。特别是对于 4位和 7位羟基,2(3)双键的存在使该位置上的自由基参与了更长的共轭体系,整个分子通过 键移动形成共振,从而大大增强了稳定性。当双键氢化后,这种延长的共轭体系被打断,相应的抗氧化活性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1.4 C 环性质的影响 除了2(3)双键和 3-羟基,4-羰基以外,C 环的电子性质也是影响黄酮抗氧化活性的因素。总的来说,当 C环表现为供

10、电子的性质时,会使A、B 环羟基活性升高,反之,则会使之削弱。2.1.5 羟基成苷 许多实验表明,一般 7位氧糖苷和 6,8位碳糖苷对活性不利14-15,Cholbi等16用四氯化碳诱发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实验中,100 moL 的木犀草素抑制率为 72.7%,而在 6,8位碳糖苷物 Isooreientin和Orientin的抑制率分别为 37.3%和 43.7%,这表明在羟基旁连接上大体积的糖取代基,由于空间位阻的影响将导致这些羟基抑制效力下降。而 3位羟基的甲基化、糖基化对活性的影响不大,因为 C3是醇羟基,其与酚羟基相比较稳定,不易失电子,可增加化合物的水溶性而对抗氧化活性意义不大。

11、2.2 抗炎作用的构效关系黄酮类化合物主要通过影响细胞的分泌过程、有丝分裂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起到抗炎免疫作用。前苏联学者研究表明,氨基乙酰香豆素(glycycoumarin)有较强的消炎和抗变态作用,比磺胺和抗生素的药效要好。许氏等17从穿心草中分离得到的 1,6-二羟基 3,5-二甲氧基酮(CX)具有直接的抗炎作用,研究表明,CX 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乙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鸡蛋清致大鼠足肿胀这三种急性炎症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Wang 等18的实验表明,樱桃花青素具有强的抗炎作用,可有效缓解关节疼痛。Pathong 等19发现,黄酮 A环的 5和 7位有甲氧基时,显示最强

12、的抗炎活性;5 位上有羟基活性明显降低;C 环的2和 3位双键对活性并不重要;3 位甲氧基对活性无影响;B 环上的甲氧基可使抗炎活性有中等程度的降低。Sartor L等20通过 27种黄酮化合物抑制白细胞胰肽酶 E和白明胶酶的实验发现,抑制白细胞胰肽酶 E活性对应的结构是由 C3位为羟基或半酰基、B 环上的 3个羟基、C-4位上 1个羟基,并且 C2、C3 位是双键结合的;抑制白明胶酶的作用是由 A环或B环的 3个羟基决定的,并且 C3位的半酰基是必需的。2.3 抗肿瘤作用的构效关系Ryu等21的研究结果表明,苦参中 15种黄酮类化合物对肺癌、子宫癌、皮肤癌和结肠癌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杀伤

13、作用,具有抗肿瘤活性。他们首次观察了 48 h内黄酮类化合物对 A549、SK-OV-3、SK-MEL-2、XF-498、HCT-16 等 5种人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发现黄酮母核上有异戊烯基或薰衣草基取代的化合物都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同时他们还得出二氢黄酮的 ED50仅为二氢黄酮醇的 12,说明二氢黄酮抗癌活性更强,并且 C3位为 A-羟基的二氢黄酮醇在 C5位有甲氧基取代时活性再一次降低。黄酮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活性与苯环上的取代基有关,A 酚环上的糖结合物的类型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黄酮抗癌抗肿瘤作用与其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有很大关系。朱氏等22研究了 12种黄酮的构效关系,发现羟基在 B

14、环上时比羟基在 A环上具有更强的抗自由基能力;C3 位的羟基或配糖体也影响其清除自由基的活性。2.4 抗 HIV的构效关系抗 HIV的构效关系研究表明,黄酮骨架上有无羟基将影响化合物的活性和毒性。黄酮与 3-羟基黄酮等结构中含有羟基数目的比较发现,黄酮骨架上无羟基的活性低且毒性小。3-羟基黄酮与 4-溴-5,7-二羟基黄酮比较,3 位有一个羟基活性较低。羟基取代的位置对活性的影响较大,羟基在 A环 C5、C7 位抗 HIV效果较为理想。C 环有不同卤原子取代时,活性变化不大,而毒性有所变化,毒性大小顺序是氟氯溴。A 环上的氢被硝基或氨基取代时,活性下降,且取代越多则下降越明显。日本学者 One

15、 K等23-24在对各种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抗 HIV活性筛选过程中,首次发现黄芩素(Baicalein)在浓度为 2 g/mL 时,对 HIV逆转录酶有 70%的抑制率。为了找到该类化合物抗 HIV的活性部位,他们又筛选到了栎精(Quercetin)、栎草亭(Quercetagetin)、杨梅黄酮(myricetin)23,发现该类化合物抗 HIV活性与 B环 C2和 C3之间有无不饱和双键及 A环 C5和 C7有无羟基取代有一定的关系。若 A环 C5、C7 有羟基取代且 C6上也有羟基取代时,则化合物的活性明显升高,黄酮骨架上的氢若被甲氧基、硝基、氨基取代或 B环 C3位有取代基时,则化合物的

16、活性明显下降。3 结语在我国传统中药复方制剂中,有很多以黄酮作为主要成分,因此,深入研究植物中黄酮成分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有其巨大的实用价值。但其结构复杂,并且作用位点较多,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都不十分明了,对一些病症缺乏针对性和选择性,因此,利用多科学交叉的优势,加强关于其构效关系的研究,在弄清构效关系的基础上以黄酮类化合物为先导化合物来进行结构改造和结构优化,使其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这样将对新药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对黄酮类化合物构效关系的研究以及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的研究必将愈加深入。因而对黄酮类成分药效本质的认识也将不断加深,也相信将不断有良好的黄酮类药物服务于人类的健康。【参考文

17、献】1 刘 峥.银杏叶总黄酮水浸提方法研究J.化学世界,1996,37(7):355358.2 郭孝武.超声技术在提取中药甙类成分中的应用J.中草药,1996, 27(增刊):234236.3 李 佳,陈玉婷.夏至草中两种黄酮苷类化合物的研究J.药学学报, 2002,37(3):1864 杨晓红,刘银燕,刘丽娟,等.分蘖葱头中新黄酮苷的结构鉴定J.药学学报,2000,35(10):752.5 戴胜军.烈香杜鹃中的黄酮类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44.6 曹群华,瞿伟菁,李家贵,等.大孔树脂吸附纯化沙棘籽渣总黄酮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3):225.7 潘

18、见,陈 强,谢慧明,等.大孔树脂对葛根黄酮的吸附分离特性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3,33(2):73.8 邬安珍,阮嘉蓬.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1993,12(1):5962.9 赵继红,梁 宇,颜达予.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结构因素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13(1):3644.10 胡 春,丁霄霖.黄酮类化合物在不同氧化体系中的抗氧化作用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6,22(3):4653.11 张红雨.黄酮类抗氧化剂结构-花性关系的理论解释J.中国科学, 1999,29(1):9196.12 Husain SR,Ciliard J,Cila

19、rd P.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 flavonoidsJ.Phytochemistry,1987,26(9):24872491.13 Pokorny J.Autoxidation of unsaturated lipidsM.London:H Chan, Academic Press,1987.141206.14 Mora A.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polymethoxy flavones and other flavonoids as inhibitors of non-enzymic l

20、ipid peroxidationJ.Biochem Pharmacol,1990,40:779797.15 Wang H,Joseph JA.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quercetin in antagonizing hydrogen peroxide-induced calcium dysregulation in PC 12 cellsJ.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1999, 27(5-6):683694.16 Cholbi MR.Inhibitory effect of phenolic comp

21、ounds on CCl4- induced microsomal lipid peroxidationJ.Experientia,1991,47:195199.17 许实波,杨东梅.穿心草酮抗炎作用及毒性的初步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1,17(1):35.18 Wang H.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 anthocyanins and their aglycone,cyaniding,from tartcherriesJ.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1999,62:294296.19 朱晓

22、薇.国外抗炎植物药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1998,13(2):5159.20 Sartor L,Pezzato E,Dellaica I,et al.Inhibition of matrix-proteases by polyphenols:chemical insights for anti- inflammatory and anti-invasion drug designJ.Biochem pharmacol, 2002,7,64(2):229237.21 Ryu SY,Choi SU,Kim S-K.In vitro antitumor activity of flav

23、oniod from Sophora flavascensJ.Phythother Res,1997,11(1):5153.22 Chen JW,Zhu ZQ.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natural flavonoids in hydroxyl radical-scavenging effectsJ.Acta Pharmacol Sin,2002,7,23:667672.23 Ono K,Nakane H,Fukushima M,et al.Inhibition of reverse transcriptase activity by a flavonoidcompound,5,6,7- trithydroxyflavon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1989,160(3):982.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