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筹学“运输问题”的教学方法探讨【摘要】 用运筹学的思想探讨运筹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运筹学中的指派问题、最短路问题,最小费用流问题可转化为运输问题或转运问题,从而可以统筹安排这些教学内容,为提高教学效果,减少教学时间找出更优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运输问题; 转运问题; 运筹学; 教学方法运筹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运用数学方法对经济和管理系统中的各种有限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者提供最优参考方案,以实现有效的科学管理。运筹学是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管理类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该课程的特点是将数学知识、数学建模、经济管理与计算机应用四者融为一体,通过各类实际问题的案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
2、问题的能力。该课程本身有一定的难度,作为教师,应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认真把握课程的特点,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在现有的有限资源条件下(如学时、生源、师资),将这门课上好,不也正是运筹学研究的内容吗?运筹学涉及内容较多,线性规划是最主要的一个分支,其理论最完善、方法最成熟,应用也最广泛,涉及的很多问题都是经典的问题,如运输问题、指派问题、最短路问题,最小费用流问题等。自己在运筹学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些问题有相同的共性,可以归结为同一个问题,从而可以统筹安排教学内容,为运筹学课程提高教学效果,减少教学时间找出更优的教学方法。1 运输问题和转运问题1.1 运输问题运输问题一般指货物可直接从产地运
3、往销地。下面以运费问题为例进行说明。记 si 为产地 Ai(i=1,2,n) 的产量,dj 为销地 Bj(j=1,2,m) 的销量,cij 为把货物从产地 Ai 运往销地 Bj 的单位运价。设 xij 为从产地 Ai 运到销地 Bj 的货物量,则运费最少的产销平衡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为1,4:目标函数 min z=ni=1 mj=1cijxij约束条件 mj=1xij=si ,(i=1,2,n) (1)ni=1xij=dj ,(j=1,2,m) (2)xij0 ,对所有的 i 和 j 。对于不同的实际问题,有时还需加一些约束条件。例如,当货物量的单位为“件” 、 “箱”时,还需加上 xij 为整
4、数的约束条件。对于产销不平衡问题一般用两种方法解决:第一种方法是建立一个假想(虚拟)的产地或销地,根据实际问题,将从产地运往销地的单位运价设为 0 或一个很大的数,再转化为产销平衡问题,这一方法比较复杂一些。另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是,对产大于销问题,将(1)式中的等式变为 ,对销大于产问题,将(2)式中的等式变为 ,这种方法更直观,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1.2 转运问题转运问题是运输问题的一个扩充,当产地的货物不能直接运往销地时,需通过中转站。记产地为发点,销地为收点,中转站为中转点,cij 为把货物从点 i 运往点 j 的单位运价。设 xij 为从点 i 运往点 j 的货物量,则运费最少的产销平衡
5、转运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为1,4 :目标函数 min z= 所有的弧 cijxij约束条件 :对发点 i 有 所有的流出量 xij- 所有的流入量xij=si (3)对中转点有 所有的流出量 xij- 所有的流入量 xij=0 (4)对收点 j 有 所有的流出量 xij- 所有的流入量 xij=di (5)xij0 ,对所有的 i 和 j 。对于产销不平衡问题,可根据实际问题将(3)或(5)式中的等号改为不等号。2 可转化为运输问题的问题2.1 指派问题一般的指派问题为1,4:有 n 项任务,恰好有 n 个人可分别承担这些任务,由于各人特长不同,完成各项任务的效率等情况(如时间)也不同,现假设必
6、须指派每个人去完成一项任务,怎样把 n 项任务指派给 n 个人,使完成 n 项任务的总效率最高。以完成任务的效率是时间为例,说明指派问题可转化为运输问题。将每个人看成产地,产量均为 1,si=1 ,即每个人生产出一个劳动力;将每项工作看成销地,销量为 1,dj=1 ,即每项工作需要一个劳动力来完成;将每个人完成各项任务的时间看成单位运价 cij ;设 xij=1 为指派第 i 个人完成第 j 项工作,设 xij=0 为不指派第 i 个人完成第 j 项工作,则上述指派问题可转化为产销平衡的运输问题。当任务项数多于人数时,可看成是销大于产的情况,当人数多于任务项数时,可看成是产大于销的情况,由此可
7、转化为产销不平衡的运输问题。2.2 特殊的背包问题一般的背包问为1:设背包携带物品的重量限制为 W ,N 种物品中第 i 种物品的重量为 wi ,价值为 ci ,总数量为 ni ,如何决定这 N 种物品中的每一种物品多少数量装入背包内,使得装入背包物品的总价值最大。考虑 wi 都相等的特殊情况,即每种物品的重量都相等,不妨设为1。将第 i 种物品看成产地 Ai ,产量为 ni ;将背包看成唯一的一个销地,销量为 W ,将第 i 种物品的价值负数看成单位运价-ci ,设 xi 为携带的第 i 种物品的数量,则这种背包问题可转化为销大于产的的运输问题。3 可转化为转运问题的问题3.1 最短路问题一
8、般的最短路问题为1:对一个赋权的有向图,找到一条从一个指定的起点到另一个指定的终点的路,使这条路上所有弧的权数的总和最小。将起点看成唯一的一个产地(发点),产量为 1;将终点看成唯一的一个销地(收点),销量为 1;将其余点看成中转点,任两点的权看成单位运价,并设 xij=1 为最短路经过弧(i ,j ), xij=0 为最短路不经过弧(i ,j ),则最短路问题可转化为产销平衡的转运问题。在实际应用中遇到更多的是无向图的最短路问题。这时需将无向图添加方向变为有向图。由于最短路不可能由起点出发再回到起点,到了终点也不会再转向其它点,而其它情况的各种可能性都有,所以可用如下方法为无向图添加方向:与
9、起点相连的弧,方向由起点指向另一点;与终点相连的弧,方向由另一点指向终点;与起点、终点无关的弧,给出双向的方向(图 1)。弧(i ,j )和弧(i ,j )权相同。图 1 无向图(左)添加方向成为有向图(右),其中 1 为起点,5 为终点3.2 最大流问题一般的最大流问题为1 :给了一个带收发点的网络,其每条弧的赋权称之为容量,在不超过每条弧的容量的前提下,求出从发点到收点的最大流量。记发点为 v1 ,收点为 vn ,fij 为弧(vi,vj) 上的容量,M=rk=2f1k ,各条弧上的单位运价为 c1k=-1 ,k=2,3,r ,其余cij=0 。设 xij 为弧(vi,vj) 上的流量,则
10、上述最大流问题可转化为只有一个产地(发点),产量为 M,只有一个销点(收点),销量为rk=2x1k 的产大于销的转运问题:目标函数 min z= 所有的弧 cijxij=-rk=2x1k 约束条件 :对发点 1 有 rk=2x1kM (6)对中转点有 所有的流出量 xij- 所有的流入量 xij=0对收点 n 有 所有的流入量 xin=rk=2x1k0xijfij ,对所有的 i 和 j 。其实(6)式是多余的,由 0xijfij 可以得到,这里仅为了说明该问题可转化为转运问题。3.3 最小费用流问题一般的最小费用流问题为4:给了一个带收发点的网络,对每一条弧除给出了容量外,还给出了这条弧的单
11、位流量的费用,要求一个可行流,并使得总运送费最小。若可行流是最大流时,则为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分两步解,第一步,先求出最大流 F;第二步,在最大流 F 的所有解中,找出一个最小费用的解。关于第一步求最大流问题,已在前面讨论过。第二步求最小费用问题,将发点看成唯一的产地,产量为 F(或可行流),将收点看成唯一的销地,销量为 F(或可行流),每条弧的单位流量的费用看成单位运价,由此可转化为产销平衡的转运问题。4 讨论在教学中,将看似不同的问题归纳转化为同一问题,非常重要。首先,这涉及到教学内容的结构问题,原来看似不同的问题可能在教材的不同章节,转化为同一问题后可并入同一章节。第二
12、,对提高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帮助。对老师而言,可减少教学时间,原先要花较多时间讲解不同的问题,现在只需讲解一个问题,然后作为同一问题举一反三,不仅可将原问题讲授得更清楚,也解决了新问题。对学生而言,原先要记多种问题的解法,现在只需记一种解法就可以了,减轻了学习负担。第三,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抓住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表面,这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综合归纳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对老师的要求显然更高,必须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问题,吃透教材,理解精髓,融会贯通,非一般的应付教学所能解决的。最后,在用计算机求解方面,可用同一程序处理这些类似的问题。因此,将看似不同
13、的问题归纳转化为同一问题,可以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能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减少教学时间。这正是运筹学的精髓,对各种有限资源进行统筹安排,找出最优方案。所以本文与其说是教学体会,还不如说是运筹学方法的运用,用运筹学方法探讨运筹学的教学问题,为运筹学教学找到一种更好的方法。【参考文献】1 韩伯棠.管理运筹学.第 2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罗荣桂,原海英.运筹学教学改革与探索.理工高教研究,2005,24(3):4950.3 黄宇林.从运筹学教学谈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中国教育导刊,2005,(2):7677.4 朱道立,徐庆,叶耀华.运筹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董振宁,刘洪伟.管理类专业运筹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1):235.6 张辉.运筹学教学方法探讨.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8 ,22(1):8586.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