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0 ,大小:350KB ,
资源ID:2012211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20122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外来人口特征及迁移原因分析.DOC)为本站会员(天***)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外来人口特征及迁移原因分析.DOC

1、63北京市外来人口特征及迁移原因分析2010 年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显示,在北京市 1961.2 万常住人口中,居住北京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为 704.5 万,比 2000 年增加近 450 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的 35.92%。首都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北京必然成为外来人口的重要吸纳地。庞大的外来人口群体,既为北京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活力,同时也给首都城市承载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本文利用 2010 年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下简称“六普” ) 、2005 年北京市 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以下简称“2005 年抽样数据” ) 、2000 年北京市第五次全国人

2、口普查数据(以下简称“五普” ) ,综合探讨北京市外来人口群体特征及其迁移原因,力图为北京市委、市政府实现人口有序管理,完善人性化服务提供参考信息。一、概念界定与历史回顾(一)外来人口概念与统计口径的演变 11.“流动人口” 、 “暂住人口” 、 “外来人口”概念的历史演变流动人口是中国特有的概念,是指没有户籍变动的迁移人口。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与“流动人口”概念相联系,人们陆续交叉使用了“暂住人口” “外来人口” 、 “农民工”以及“新市民” 、 “新居民”等一系列术语。这些术语的内涵不尽相同。1949 年 11 月北京市公安局制定的管理户口内务细则规定, “常住人口”即参加了户口登记的人口

3、,等同于“户籍人口” ,暂时居住在居民户中三日以上的借住人员和旅栈、客店之每日住客被登记为“暂住人口” , “暂住人口”的概念由此产生。1952年,又分别在医院、机关、团体、学校和工地建立了暂住人口登记。1957 年,市公安局规定自 1957 年 1 月 1 日起,各派出所只对由外省市来的暂住人口进行登记,对市内流动人口不再作登记统计,并对暂住人员来京目的进行了详细分类,分为做预约临时工、当保姆、公干、参观游览路过、治病生育、购买物品、文艺演出者、小商小贩、谋求职业、补习或考学、蹬三轮赶大车者等 11 类人员 2,从分类可以看出“暂住人口”的内涵。1958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

4、定:公民在常住地市、县1 概念界定和统计口径部分引自北京市人口所侯亚非教授主持的课题北京人口史马小红承担的“人口迁移流动”章节。2北京市户口统计月报表 ,1960 年,北京市档案馆档案,档号:002-011-00031。 64范围以外的城市暂住三日以上的,由暂住地的户主或者本人在三日以内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暂住登记,离开前申报注销;暂住在旅店的,由旅店设置旅客登记簿随时登记。3对“暂住人口”的规定和登记进行了法律规定,这一规定沿用至今。文革期间,北京市对暂住人口的管理陷入瘫痪状态,各派出所取消了暂住人口的审查和日常管理,暂住人口的登记工作由居民委员会负责,派出所只在每月末统计暂住人口数量。文革后

5、,暂住人口登记恢复正常。1985 年 11 月 26 日,北京市政府颁布关于暂住人口户口管理的规定 ,规定自 1986 年 1 月 1 日起,凡年龄在 16 周岁以上(含 16 岁) ,暂住期超过 3 个月的,应在 15 日内向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领暂住证 。1984 年允许农民工自由进城务工经商后,大量“外来人口”进入北京,但进行暂住登记的比例却在下降。为了区别进行了暂住登记的暂住人口,逐渐用“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两个概念来指代没有北京户籍的外省市来京人员。北京市 1995 年 4 月北京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北京市外地来京务工经商人员管理条例 ,5 月 29 日成立了“北京

6、市外来人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7 月公安局系统成立外来人口管理机构后, “外来人口”的概念逐渐被政府、媒介和公众广泛使用。影响较大的是 1995 年第十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北京市外地来京务工经商人员管理条例 ,并同时出台了 9 个配套的政府规章制度,这些都强化了“外来人口”的概念。在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普查数据和年度统计报告中,也出现了外来人口的统计口径 4。值得注意的是,统计局 1982 年第三次人口普查、1990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常住外来人口的统计口径是 1 年及以上;1987 年 1%人口抽样调查、1995 年 1%人口抽样调查、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

7、查的统计口径都是半年及以上。进入新世纪, “流动人口”逐渐替代“外来人口” ,成为政府、媒体和学者使用的主要概念。其实,在新中国初期, “流动人口”就在人口统计的报表中出现过,一份1953 年北京公安局报送的户口分区统计表显示,人口总量包含一般户口(居民户) 、公共户口(集体户) 、工地户口和流动人口 5。这份档案的流动人口分为来京作工、运输、经商、探亲、旅行、谋职、求学、公干、疗病、星相、行医、卖艺、开会等类别;停留方式包括住在居民户、旅店、货栈和过伙的人员;来源地包括除北京外的其他省市和城市 6。可以看出,这份档案的流动人口是指在北京停留及路过的外省市人口。与暂3中国政府网官方网站,htt

8、p:/ 。4见北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办公室,北京市统计局, 北京市 2000 年人口普查资料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年,p242;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北京 60 年 ,中国统计出版社,北京,2009 年,P73 页。5北京市公安局关于市户口统计月报表及市郊区历年人口统计表 , 北京市档案馆档案 ,档号:004-010-00093,1953 年。65住人口的概念甚为相似,内涵略大于登记居住三天以上的暂住人口。2003 年后,随着促进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社会融合度呼声的提高,政府和媒体逐渐用“流动人口”概念来替换“外来人口”这个具有明显排外含义的称呼。2007 年 3 月,

9、“北京市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委员会”成立,建立专门的流动人口变动信息监测网络,成为统计流动人口数据的另一重要来源。政府出台的相关法规也用“流动人口”代替了“外来人口”的提法,如国家人口和计生委 2009 年发布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等。2.流动人口(外来人口)的统计口径从流动人口(外来人口)的概念演变和数据来源来看, “外来人口”概念没有相对统一的统计口径。除了“没有北京市常住户口”这一特征比较明确之外,不同渠道外来人口的统计口径存在较大差异。从外来人口在京居住时间看,1994 年、1997 年流动(外来)人口调查的统计口径是一天及以上;公安局暂住人口登记是 3 天以上,1987年、

10、1995 年、2005 年 1%人口抽样调查以及 2000 年和 2010 年人口普查中,登记的外来人口口径是离开常住户口登记地半年及以上,而 1982 年和 1990 年人口普查统计口径为 1 年以上。本文“常住外来人口”指在北京市常住人口统计中,居住北京市、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外来非北京户籍人员,其中,本文使用的 2010 年“六普”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提供的汇总数据,而在分析某些具体的结构特征时,使用的是长表抽样数据;在 2005 年抽样数据中,我们提取的是“离开户籍登记地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 ,即包含居住本市半年以上或不满半年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且户口登记

11、地在“省外”的人口;在 2000 年五普长表数据中,我们提取的是“居住本乡、镇、街道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或者“在本乡、镇、街道居住不满半年,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 ,且户口登记地在“省外”的人口。(二)北京外来人口变动的历史回顾表 1 记录了 1949 年以来来京外来人口总量波动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到,外来人口变动规律受国家宏观政策、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影响的印记非常明显,北京市外来人口总量的波动,大体经历了“自然增长严格控制缓慢增长飞速增长”的历程。61953 年 8 月 25 日全市流动人口统计报表 ,北京市档案馆档案,档号:004-010-00093,1953 年。66

12、表 1 北京市 1949-2010 年外来人口总量变动一览表 7单位:万人年份 总量 年份 总量 年份 总量1949 年 6.08 1960 年 7.42 1970 年 13.031950 年 9.37 1961 年 8.17 1971 年 14.851951 年 13.44 1962 年 8.58 1972 年 16.491952 年 12.96 1963 年 10.54 1973 年 20.191953 年 10.45 1964 年 11.31 1974 年 22.861954 年 15.46 1965 年 11.18 1975 年 22.091955 年 7.92 1966 年 11.8

13、9 1976 年 16.531956 年 19.24 1967 年 14.43 1977 年 22.441957 年 14.29 1968 年 13.06 1978 年 21.851958 年 27.0 1969 年 12.08 1979 年 26.491959 年 22.8年份 总量 半年以上 年份 总量 半年以上 年份 总量 半年以上1980 年 18.62 1990 年 53.8 2000 年 308.4 256.11981 年 18.33 1991 年 54.5 2001 年 328.1 262.81982 年 18 1992 年 150 57.1 2002 年 386.6 286.9

14、1983 年 20.93 1993 年 60.8 2003 年 409.5 307.61984 年 21.4 1994 年 329.5 182.1 2005 年 465 357.31985 年 88 1995 年 180.8 2006 年 383.41986 年 56.8 1996 年 181.7 2007 年 419.71987 年 115 59.0 1997 年 229.9 143 2008 年 855 465.11988 年 131 59.8 1998 年 154.1 2009 年 763.8 509.21989 年 53.9 1999 年 215.8 157.4 2010 年 777.

15、6 704.5总量数据来源:1949-1984 年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2006 年),第 73 页,北京统计年鉴 2006 ,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为公安局登记的暂住人口数(三天以上数据) ;1985-1988 年数据来源于跨世纪的北京人口(北京卷) ,第 188 页,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 年版;1994 年为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1997 年为外来人口普查数,1999-2003 年为北京市统计局外来人口监测数据,统计口径为来京居住一天以上;2008-2010 年为北京市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信息平台数据,口径为居住1 个月及以上,2011 年版第 8 页。半

16、年以上数据来源:1985-2008 年数据除特殊说明外来源于北京 60 年第 73 页,数据为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数,1985-1993 年统计口径为 1 年以上;1994、1997 年, 1999-2003 年外来人口监测数据,来源于相关年份的北京统计年鉴 ;2009 年数据来源于北京统计年鉴(2010) ;2010 年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公报。注:“”表示数据不可获得。19491958 年为北京市外来人口自然增长阶段。由于当时人口流迁行为处于相对自由的状态,因此,外来人口开始自发性增长,且以谋生、投靠型流动为主。大跃进时期,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大办工业” 8推动了北京外来

17、人口规模达到第一次波峰,7本表参考了侯亚非、尹德挺“北京市流动人口变化特征2005 年北京 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一文,载于戴建中主编, 北京社会发展报告 2007-2008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年版。67约 27 万人左右。19591965 年为严格控制人口社会流动阶段。195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后,北京市采取强化城市户籍管理、限制农村人口进京的政策,外来人口总量快速跌至 1960 年 7 万人,1965 年前保持在 10 万人左右的低水平。19661983 年为北京市外来人口总量缓慢增长阶段。 “文化大革命”期间,暂住人口登记管理办法中断,外省市来京外来人口

18、状况一度出现非常态变化,此阶段北京外来人口从 10 万左右发展到 20 余万规模。1984 年以来为外来人口飞速增长阶段。伴随改革开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1984 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 ,1985 年北京市委市政府颁布关于加速发展第三产业、解决人民生活“几难”的几点意见 、 关于外地企业和个人来京兴办第三产业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为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提供了契机,1987 年外来人口总量突破 100 万。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及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进一步推动了首都的经济发展,外来人口进入增长高峰期,1994 年突破 300 万。199

19、5 年北京市政府对外来人口采取“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加强管理、积极服务”十六字方针,外来人口总量回落到 200 余万人。2000 年以来,随着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新三步”战略及奥运经济的拉动,北京市形成新一轮外来人口增长高峰,2000 年外来人口总量再次突破 300 万人,2010 年超过 770 万人。图 1 显示了北京常住外来人口规模的变化,19862010 年二十余年间,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规模翻了 12 倍多,2000 年-2010 年的十年间迅速增加了 448.4 万人,已接近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的 36%。8冯晓英, 北京地区流动人口的演变及其特征 , 北京党史 ,1999 年第

20、 1 期。68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1986年1988年1990年1992年1994年1996年1998年2000年2002年2005年2007年2009年万 人图 1 19862010 年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规模变动二、基本特征(一)平均年龄 31 岁,劳动年龄人口逾 640 万,青年人群职业竞争优势明显从年龄构成上看,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依然以青年劳动力人口为主体人群,2000年,北京常住外来人口的平均年龄为 26.91 岁,2005 年为 28.74 岁,2010 年提高到31.14 岁。近些年,劳动年龄段外来人口(1664 岁,下同)占常住外来人口总数的比例大致

21、保持在 85%90%左右,2005 年劳动年龄段常住外来人口总量为 308 万人,2010 年激增到 641 万人,占常住外来人口总数的 90.98%。然而,与 2000 年“五普”数据相比,2010 年“六普”中 1634 岁人口占常住外来人口总数的比例呈现稳中有略降的趋势,即由 2000 年的 66.93%下降到 2010 年的 57.54%,其中,16-19 岁人口所占比例由 2000年的 12.98%迅速下降到 2010 年的 6.07%;20-24 岁人口所占比例由 2000 年的 21.03%下降到 2010 年的 19.92%;25-29 岁人口所占比例由 2000 年的 18.

22、36%下降到 2010 年的18.04%;30-34 岁人口所占比例由 2000 年的 14.56%下降到 2010 年的 13.47%。不过,16-34 岁人口依然是北京常住外来人口的主体人群,这说明青年打工人口在城市中具有较强的职业竞争优势及长期滞留的生存能力。与此同时,随着低龄劳动人口比例的减少,劳动年龄段常住外来人口的平均年龄不断提高,由 2000 年的 29.00 岁、2005 年的 30.91 岁,迅速提高到 2010 年的 32.30岁,十年增幅超 3 岁多。691.271.050.742.929.548.656.174.953.922.371.221.240.770.420.2

23、50.120.050.04 0.020.050.130.270.430.831.441.713.315.286.407.309.3910.383.530.941.341.540岁 到 4岁5岁 到 9岁10岁 到 14岁15岁 到 19岁20岁 到 24岁25岁 到 29岁30岁 到 34岁35岁 到 39岁40岁 到 44岁45岁 到 49岁50岁 到 54岁55岁 到 59岁60岁 到 64岁65岁 到 69岁70岁 到 74岁75岁 到 79岁80岁 到 84岁85岁 及 以 上女 性男 性 图 2 2010 年北京常住外来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单位:%)数据来源:2010 年北京市第六次全

24、国人口普查数据。以下相应年份各图、表数据来源相同。2.361.511.374.099.398.587.154.792.681.241.180.920.691.050.930.630.931.391.803.716.128.399.139.344.451.331.932.920 4岁5 9岁10 14岁15 19岁20 24岁25 29岁30 34岁35 39岁40 44岁45 49岁50 54岁55 59岁60 64岁65岁 及 以 上女男图 3 2005 年北京常住外来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单位:%)数据来源: 2005 年北京市 1%人口抽样调查(抽样比 1.89%) ,以下相应年份各图、表数

25、据来源相同。702.621.420.976.048.727.325.282.781.161.030.720.550.490.773.071.821.137.3912.3111.049.285.82.922.21.250.690.560.67-15 -10 -5 0 5 100-4岁10-14岁20-24岁30-34岁40-44岁50-54岁60-64岁图 4 2000 年北京常住外来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单位:%)数据来源:2000 年北京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下相应年份各图、表数据来源相同。(二) “男多女少”格局未变,但女性比例增至 45%,家庭化趋势明显从常住外来人口总性别比来看, “

26、男多女少”的基本特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2000 年为 150.76:100,2005 年降至 113:100,但 2010 年又回升到 118.9:100,即男性占常住外来人口的 54.32%,女性占 45.68%。然而,从“五普”到“六普” ,各年龄段常住外来人口男女比例正逐步趋向平衡。“五普”时,各年龄段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例如,20-24 岁组男性占 12.31%,女性仅占 8.72%;而到了 2010 年,各年龄段男女之间的比例差距在不断缩小,例如,20-24岁组男性占 10.38%,女性占 9.54%。此外,从户口性质来看,随着女性外来人口比例的提高,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别比均发

27、生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农业户口性别比由2000 年 155:100 9下降到 2010 年的 134:100,而非农业户口性别比则由 2000 年的94:100 10进一步下降到 2010 年的 92.67:100,呈现出女性非农业户口略多于男性的发展态势;从地区分布来看,城市功能核心区中女性人口比例相对较高,例如,原崇文区和原宣武区性别比分别仅为 97.0:100 和 98.9:100,而城市发展新区及部分生态涵养区中男性人口比重相对较高,例如,大兴、昌平和怀柔性别比分别高达9此数据由“五普”抽样数据计算得来。10此数据由“五普”抽样数据计算得来。71135.5:100、127.9:100 和

28、 139.2:100。常住外来人口中女性人口比例的增加,一方面与岗位需求等多种因素有关以外,还与外来人口家庭化过程密切相连。从“六普”数据来看,已婚者为常住外来人口主体人群,2010 年北京常住外来人口已婚比例为 63.8%,2005 年为 64.17%,2000 年为58.9%11。其中,据“六普”长表数据分析,女性已婚比例已经达到 64.9%,高于男性62.8%的比例。 12另据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进行的北京流动人口调查显示,在已婚流动人口中,75.3%的流动人口与配偶同时在京流动。可见,在京常住外来人口中,过去男性“单打独斗”的“独闯”形式逐步演变为夫妻联手“拼天下”的格局,夫妻二人同时在

29、京流动或夫妇携子女在京流动已成为当前北京市流动人口的主要特点,家庭化趋势日益明显。97 98.9101.2106.5107.2108.6110.4110.8 112119.8135.5139.2127.9125.7122.6120.6118.9118.7116.790100110120130140崇文 宣武 门头沟 西城 延庆 东城 石景山 密云 丰台 朝阳 海淀全市平均 通州 平谷 房山 顺义 昌平 大兴 怀柔图 5 2010 年北京分区县常住外来人口的性别比状况(三)农业户口占比超 2/3,非农户口达 227 万人, “同公民同待遇”呼声强烈2010 年,在京农业户口外来人口比例为 67.

30、69%,基本与 2005 年 67.62%的状况基本持平。由于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巨大的收入差距促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来到北京寻找就业机会。然而,从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来看,城乡二元管理导致针对11此数据由“五普”抽样数据计算得来。12此处由于“六普”家庭户数据的缺失,所以只能利用女性已婚的比例来间接反映外来人口家庭化的趋势特点。72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各种配套政策改革相对滞后,黏附于户籍制度上的各种社会差别政策依然明显, “同是公民,同等待遇”的呼声日益强烈。在京常住外来人口大军中,非农业户口外来人口所占比例虽然没有太大变化,占常住外来人口总量的 32.3%左右,但随着在京常住外来人口总量的

31、激增,非农业户口外来人口的规模已经攀升到 227.64 万,比 2000 年增加 160 万人,成为来京常住外来人口的新生力量,反映了城际间城市人口流动加速的发展态势。表 2 2010 年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分户口性质状况人数(万人) 比例(%)农业 非农业 农业 非农业合计 476.81 227.64 67.69 32.31男性 273.14 109.49 71.38 28.62女性 203.67 118.15 63.29 36.71(四)初中人口比例跌破五成,大专以上人口接近 1/4,学历分化明显2010 年在京 6 岁以上外来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为 10.87 年,而 2005 年为 10

32、.18年,2000 年 9.37 年。海淀、延庆和昌平区外来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分别达到 11.41年、11.32 年和 11.23 年,位居全市前三位,其中,延庆和昌平外来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较高可能与两区县高校办学有关,而在 2005 年前三位分别是海淀区、西城区和昌平区。11.23 11.1711.09 11.0510.99 10.8910.679.95 9.899.829.54 9.53 9.51 9.5199.51010.51111.5海淀 延庆 昌平 朝阳 东城 西城 石景山 通州 丰台 大兴 顺义 房山 门头沟 怀柔 平谷 密云年11.32图 6 2010 年北京市各区县常住外来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注:在平均受教育年限的计算中, “未上学” 、 “小学” 、 “初中” 、 “高中及中专” 、 “大专” 、 “本科” 、 “研究生”的受教育年限分别赋值为 0、6、9、12、15、16、19 年。从受教育程度的结构分布看,6 岁以上外来人口中文盲、小学、初中教育程度人口11.4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