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掘语文教材中趣味信息的途径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促使学生智力、能力发展的内驱力,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最活跃、最现实、最直接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兴趣,也要在学习实践中进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的教材本身就含有丰富有趣的教学信息,所以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的趣味信息来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本文就语文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发掘语文教材中趣味信息的途径作一肤浅的探索。文题的艺术性的板书。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教师利用文题这只“眼睛”来窥视全文的主要内容。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教师用彩色粉笔加以突出或逐层分写文题。教师适当运用色彩调动
2、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情感倾向,揭示教学重点。如朱自清的绿 ,有教师用绿色粉笔写“绿”字,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联想,而联想正是阅读分析该课所必需的,有的教师用白色和蓝色粉笔书写有的人两次:有的人(白色)有的人(蓝色)教师启发学生:请大家注意黑板上的两个文题,哪个更醒目?学生回答:白的。为什么?教师解释:黑与白是一组对比色,放在一起的黑衬白,使白色更醒目,这是对比的效果。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主要也是采用对比写法,将两种人进行对比。教师运用文题彩色的方法自然引出课文的重点。如“丧家的” 、 “资本家的乏走狗” ,教师先板书文题中的“走狗” ,这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内容,根据课文的层层批驳
3、的结构特点,依次板书“资本家的” 、 “丧家的” 、 “乏”等修饰语。这样,上完全文,文题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分析文题结构。文题的“措词”以醒目为前提,以便引起读者的有效注意。文题结构的分析,可启发学生去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结构,有的用箭标符号,有的用语法符号,还可划横线分析文题。如过秦论 ,有位教师分析为:过秦论,这里的箭标表示读的顺序,“论秦过”就是课文的中心内容。又如有教师板书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冬天首先教师在“的”上方加一箭标,读为“济南的冬天” ,结合箭标讲课文的第一部分;接着在“的”字下方再加一个与此反向的箭标,读着“冬天的济南” ,又恰是课文的第二部分内容。讲完课文,
4、也讲清楚了课文的结构。利用语法符号分析文题,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譬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语法结构分析是:(附图图)让学生明白课文的主人公、打的工具和对象,同时教师提问:()为什么鲁提辖要打镇关西?()鲁提辖为什么不用器械而赤手空拳打镇关西?这样引导学生思考,顺势导入新课,趣味横生。除了用符号分析文题外,还可划横线来考察。将文题中的词语用短横线划出。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通过结构分析:(附图图)清楚得知与诗有关的内容:送别的气候、形式、对象、回归地点。不忽视文题修辞的分析。运用修辞来定题,使文题生动、形象、含蓄,吸引读者,增强表达效果。语文教师应用一双修辞的眼睛,一副修辞的头脑,善于从文题中挖
5、掘修辞,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由此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有的文题用比喻,如变色龙 ,作者把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奥楚蔑洛夫比作“变色龙” ,这不仅暗示出作品的主要人物,而且一语道破其本质特征,收到形象生动的讽刺效果。有的文题运用双关,如多收了三五斗表面上写农村的丰收,实际上是对年代中国农村谷贱伤农的高度概括,巧妙而深刻地暗示了丰收成灾的主题。运用对偶的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运用设问的如周总理,你在哪里 ,这些文题或化抽象为形象,或言在此而意在彼,或互相映衬,或唤起读者深思分析文题所用的修辞容易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探索作者笔名、作品集名的来源。有的作者的笔名、作品的集名有一定的来源,教师
6、利用介绍作者、作品的机会,适当介绍其由来,引发学习兴趣,强化记忆。如李芾甘的笔名是巴金。他年轻时留学法国期间,见一巴姓同学投水自杀,为怀念他,取笔名“巴”姓。一次一位哲学朋友来访,李芾甘正思考笔名中易记的一个字,这位朋友顺口说了“金”字, “巴金”从此就成了李芾甘的笔名。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取“早晨的花,到晚上才拾起来”之义,实指中年以后回忆青少年时代的往事的意思。增强词语教学的趣味性。教师进行词语教学,只单纯地讲解音、义,显得枯燥,为了增强词语教学的趣味,教师口述语源的情节内容,突出其故事性,发挥语源的故事性优势,帮助理解词义;讲清词义发展的演变过程,讲清词义不常为学生所知的差异;从分析词语
7、结构出发,找出具有同一结构类型的词语在表义方面的规律,然后教学生运用其规律推一知十,更好掌握词语;诱导学生联想,让学生发挥联想,由词到物、由虚到实;每个词语都有相应的词义,讲清词义形成的根据,使学生产生启示感,也会收到好效果。如“雪白、血红、柳绿”等词,结构上看都是表颜色的事物名称表颜色的形容词性语素;从意义上看,都有比喻义,表示“象一样”的意思,如“雪白”理解为“象雪一样白” ,进而得知“桃红、柠檬黄”等词的含义。挖掘教材中的引文。把名言、史实、谚语等,有选择地组织到文章里,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加强文章的真实性,战斗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说服力,收到言简意明的效果。教学时尽量从课文中挖掘分析
8、引文,领略妙处。有的课文引谜语、成语、对联,有的用名言、格言,也有引用诗歌、歌词、囚歌、日记、俗语,还有引用电文、典故、无需一一列举。如“友邦惊诧”论中“捣毁机关悉被破坏” ,是鲁迅从国民党政府年月日的申报上的电文中节录出来,它具体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对学生运动的诬陷及镇压学生的卖国罪行。利用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说十分重视结构布局,绝大多数作品都有引人入胜的悬念和出人意料的结局,这本身就生动感人,兴味盎然。上小说时,教师要利用曲折的情节、巧妙的构思来吸引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如我的叔叔于勒 ,开篇盼于勒,接着赞于勒,最后写菲利普一家急切盼望中的富翁于勒变成了穷水手。这完全出乎菲一家人的意外,也出乎
9、读者的意料,令人惊叹。通过情节的曲折、构思的巧妙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人物活动的场面及人物之间的关系,逐步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充分利用实物、图片等的展示。信息论认为,作用于感官的一切外在事物都能转化为信息而进入人们的大脑,摄取知识就是获得大量信息,因而掌握知识的核心心理因素就是感知。而实物、图片的展示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感知手段,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有目的有条理地进行感知,获得感性认识,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保持深刻的记忆。如上爱莲说 ,在讲台醒目的一角摆上一盆荷花,
10、粉红的荷花、碧绿的荷叶、清清的水,使“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荷花跃然于学生眼前,加深对荷花外形的感性认识,促进了对课文的理解。若没有实物,图片、标本、模型的展示或实验、音像演示等也可增强对教学内容的感知。学生扮演角色,变读者为主人公。语文教材里选编的以对话为主的小说或戏剧,仅靠教师讲解,学生的兴趣不浓。若能触发、诱导、增强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扮演角色,把储存信息的文字载体还原成作者所需传达的真情实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感受,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变苦学为乐学。如上白毛女选场 ,先让学生钻研剧本,分析角色,背诵台词,琢磨人物,准备道具。表演时,身披破衣
11、的“杨白劳”从怀里掏出包了多层的红头绳,边剥边唱同学们进入作品的意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感受到杨白劳被地主压得喘不过气来,但他对生活、对自己的穷家独女还是满怀希望和热爱。整个欣赏过程中,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鉴赏能力。利用课本已有插图。课本的插图,是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绘制的,它紧密配合教材,帮助学生掌握教材。教师利用插图,有益于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说明文中的插图,利于学生了解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诗词曲的插图,有益于理解其主旨,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新闻中的插图,有利学生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及主体部分的特点。戏剧中的插图有利于分析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小说中的插
12、图,可了解故事情节,强化对小说主人公的印象。以孔乙己中孔乙己最后一次进咸亨酒店的插图为例,清晰地辨出柜台里的自私冷酷、毫无人性而面目狰狞的掌柜和台外黑瘦、不成人样、盘着两腿的孔乙己这两个不同人物形象,文章反科举制度反封建教育的主题不言而喻。自绘教学参考图。课文中的知识点或某个事物,若用语言解说,可能说了半天,学生仍不理解,在黑板上,教师若能画个简明的图画来表示,化文字为图像,学生则一目了解。如愚公移山中“河阳之北” ,课文对“河阳”的注释为“黄河北岸。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 ”学生理解注释有困难,教师画个简明的教学参考图:(附图图)学到看到阳光照射到的地方(水的北面、
13、山的南面)为“阳” ,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水的南面、山的北面)为“阴” ,问题迎刃而解。同一文中太行山、王屋山、愚公住地、冀州、河阳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课文讲得抽象,学生从文字上不易搞清楚。可由教师画出它们的位置关系参考图:(附图图)参考图一清二楚,学生从简图上看到两座又高又大的山阻挡着愚公家人的进出,不但弄清了它们的地理位置,而且学习兴趣也得以激发,从愚公移山中懂得了要克服艰难险阻就必须下定决定,凭借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教师自绘参考图,能弥补课本插图的不足。教师边讲边绘,由少到多,由简到繁,逐步充实,逐步丰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吃透课文内容。把音乐引进课堂辅助语文教学。不
14、知道是出于偶然的巧合,还是编者的有意,中学语文教材与音乐艺术有关的课文为数不少。教师应充分开掘语文教材中的音乐成分,把音乐引进课堂辅助语文教学,这远比讲解有效得多,新鲜得多,有趣得多,让学生在怡情悦性中欣赏作品、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品德。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 ,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那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的乐曲,使学生感受到志愿军战士赴朝抗美的英勇气概,这样,学生对志愿军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所谱写的壮丽篇章,兴致勃勃地钻进课文,这是利用音乐导入新课。也可在课中引进音乐,如上白毛女选场 ,结合对喜儿性格的分析,上课过程中播入北风吹的乐曲,学生既欣赏了音乐,又加
15、深了对喜儿形象的理解。还可在课尾用音乐调节课堂气氛,如学完送元二使安西后播放古曲阳关三叠 ,在悠扬的词曲中获得美感,加深对当时社会生活的认识。善于进行课文的比较。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或思维的基础,我们还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透彻了解一篇课文,仅仅从课文本身去分析,远远还不够,我们还要善于进行课文的比较。现行教材是根据可比性原则按单元编排的,使同一单元课文间或单元与单元之间课文形成了极为密切的可比关系,每篇课文都蕴含有能与同类或异类相关课文比较的可比点,甚至一篇课文的段落之间也形成了一定的可比关系和可比点,如故乡中闰土的中年、少年形象的比较。从可比点的内容来看,有题材、
16、主题、情节、人物、景物、字词句等多方面的比较。就可比点的形式而言,有语言、结构、体裁、表现手法、风格等的对比。从可比关系看,有中外比较、古今比较、正误比较等纵横比较。这些可比因素决定了教与学都应自觉去挖掘可比关系,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比较能力。课文的比较分为两类:一是在同一单元内的比较,这种方法多适用于讲授新课或进行单元复习,它有五种情况:()内容形式相似相近的课文进行比较,比较其大同小异,如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比较。 ()内容形式都不同的课文的比较,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谁是最可爱的人 。()内容相近形式不同的课文侧重比较它们在形式方面的不同,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
17、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形式相同而内容不同的课文,比较内容的不同,如孔乙己和范进中举 。()同一单元几篇体裁相同的课文的综合比较,如孔乙己 、 范进中举 、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综合比较。二是超越单元界定的课文比较,适合于总复习。它又分三种情形:()不同体裁不同作家而写法有同有异的两篇课文的比较,如毛泽东的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郭小川的青纱帐甘蔗林的对比。 ()不同作家体裁相同,内容、写法也大体相同的课文的比较。如马南村的从三到万和弗兰西斯培根的论求知的比较。 ()同一作家不同体裁的几篇课文的比较,如鲁迅的小说故乡 、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 、散文藤野先生进行比较。就教材内容进行逆向思考
18、。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除了站在正面看问题,还可转到它的对立面上,就教材内容进行逆向思维,突破常规,沿着同传统观念或自己的习惯相反的思考方式去思考,去发现,发人之所未发,道前人之所未道,推陈出新,对议论对象作全面深入的分析。语文教材中可供逆向思维训练的材料很多,如孔乙己 、说谦虚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例,赏析完后,教师启发学生进行逆向思考:“文中说艰苦环境造就人才、国无外患易亡的道理,这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是对的。然而它决非一条普遍真理,我们若从它的对立面作逆向思考,从中得到什么启发?”经过思考讨论后,学生争先发言,有人说:“逆境磨炼意志,固然使人有所作为,但顺境更有利于成才,成功的机遇
19、更多。 ”有的说:“国无忧患易亡不合实际。改革开放后,我国发展很快,一则政策深得人心,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二则地区的和平很重要。如果天天打仗,就没有时间、精力、财力搞建设。 ”还有人说:“现在我国没有外患,它灭亡了吗?相反,不但没有灭亡,反而更强大兴盛。 ”显然,教学中有意识地渗入逆向思维训练,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养成积极思考、乐于创新的好习惯;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开拓学生的思维领域,改变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不良状况。语文教学应从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挖掘教材的趣味信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这里提供的途径,不管学校教学设备的多少,教学环境的优劣,都切实可行。至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固然更能提高学习兴趣,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但是,一则限于篇幅,二则普通学校没有条件实施,就不谈了。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