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现状的思考【关键词】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思路目前,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已经成为中医科研动物模型研究中的热点,与之相关的文献报道也越来越多。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结合参加过的课题研究,拟对现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制作的两种主要思路进行简述和分析,并对今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1 关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1.1 概念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主要是指在模型动物身上同时具有疾病和证候的特证,可供观察。其特征是通过临床调查研究,选择有密切联系的疾病和证候,即找出两者在临床上的结合点,分别或同时复制疾病与证候动物模型。1.2 优势一直以来,中医科研动物研究都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2、单纯采用现代医学动物模型往往难以体现中医特色,同时给中药新药研发带来了极大不便;而另一方面,由于中医证本质的研究尚未有突破性进展,导致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长期停留在造模阶段,难以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许多专家寄希望于研究复制病证结合模型,因为该模型有许多以前模型所不具备的优势。有学者根据中医理论指出,一病有数证,而同证又涉及多病,如心阳虚证,多处于各种心功能不全的较严重阶段,常多脏病变并见,病变不单纯在心,故临床表现不一致,加之病机复杂,造模病位方法较难把握。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以病带证的造模方法1,这也是深化证型研究的必然要求。赵氏等2认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优势集中体现在:该模型以疾病
3、模型为基础,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好;在模型中引入时间观念,系统动态地观查模型所出现的证候,能够很好地体现中医对疾病发展规律认识以及中医“证”的动态性、阶段性特证;考虑到模型动物的种属、品系差别以及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体现中医证候的个体性特征以及中医同病异证的观念;病证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既能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又可用实验方法去证实,实用性强;同时最接近现在中医先诊病后辨证的临床实际。2 目前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思路2.1 多因素复合制作法该方法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与实验动物科学知识,分别(或同时)采用传统中医学病因复制证候动物模型和现代医学病因复制疾病模型,使模型动物同时
4、具有疾病和证候特征。该方法在脾胃病的研究领域应用较多,如陈氏3采用耗气破气法以及饥饱失常法联合复制小鼠脾虚证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醋酸法复制胃溃疡动物模型,从而制成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陈氏等4采用无水乙醇或辣椒加乙醇给大鼠灌胃,造成胃热和胃热模型,采用 NaOH 加冰水造成胃寒和胃寒模型。多次实验结果表明,造模大鼠的一般状况、胃黏膜的病理组织形态、微观指标变化等都符合临床相应证候的表现。类似的多因素复合造模的文献报道逐渐增多,表明多因素复合法制作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方法日趋成熟。本法除了拥有病证结合模型的普遍优点之外,最大优势在于多因素造模。中医证候的特点之一在于病因的非特异性,即多种病因可导
5、致同种证候的发生,较早期单因素复制而言,目前的多因素复制一方面有更大的几率造模成功,另一方面也更真切地模拟人体发病病因复杂的特点。就现在研究得比较透彻的脾虚模型而言,早期的苦寒泻下法、饮食失常法等都属于单因素造模,而由于中医证的非特异性,传统病因未必是引起病证的必要条件。近年来采用饮食不节、疲劳过倦等联合醋酸胃溃疡病模型制作脾虚型胃溃疡模型5,能更加准确全面地模拟脾虚的各种外在体征和胃溃疡病的临床诊断指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科研。当然,多因素复合制法中还存在的缺陷:在疾病的基础上,人为施加干预可能使原有的西医动物模型发生变化,其结果很难达到病与证都符合动物模型的要求;人为干预造成兼有证的模型
6、虽然客观指标符合相应病和证的表现,但动物体内的机能状态及生理病理可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却不易被客观手段检查出来;很多证的模型为西药产生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西药的不良反应对人体的影响是否与中医证候相同,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人为施加因素较多,动物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受影响2。2.2 单纯病模型观测法单纯病模型观测法是指在西医病模型的基础上,不施加人为干预因素,在疾病模型的建立过程中和过程后,观察并检测是否具备中医证的特点(如寒热、虚实、阴阳、血瘀等),即观察疾病在形成过程中证的演变过程及疾病模型成立后表现的中医证型6。该方法较多用于气虚血瘀证方面的研究,如倪氏等7手术结扎大鼠腹主动脉,制作血瘀气
7、虚型心肌肥厚动物模型,并运用中西医结合虚证和血瘀证的全国统一诊断标准,将其定性的问诊内容代以定量的同等意义的指标测试,对动物模型进行中医证候的评价,实验结果证明模型具有心气虚证的特点,并随着病变的发展进一步加重。张氏等8通过对孕后大鼠激惹刺激,观察其血清中泌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及其外显行为变化来验证模型的成功性。造模可使大鼠动情周期各时期血清 PRL 水平均高于正常值,各期 E2、P 水平均低于正常值,且其行为变化明显,近似反映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临床特证与病理变化。富氏等9应用免疫造模法模拟人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证,实验结果发现,模型符合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急性
8、发病的热证转化为慢性发病的气虚血瘀证临床实际。梁氏等10采用细菌内毒素与角叉菜胶联合造模,建立了一种在体表易于观察的血栓形成动物模型,该模型较好地复制出了血瘀证广泛的客观指标改变,可以作为血瘀证和血栓形成病证结合模型。目前病证结合模型一般先建立疾病模型,再根据所需要的中医证候,通过施加人为干预因素达到符合病证结合模型效果。而富氏等6发现,在临床实际中,任何一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均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应当在复制疾病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四诊理论与基本方法,动态、细微地观察符合中医临床的各种现象,这种病证结合模型更能够切合临床。该模型具备的优势包括:因为不加人为因素,肯定不会影响西医病的模型;动物模
9、型人为因素减少,模型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好;不施加人为干预因素,系统动态的观测动物模型证候变化,体现了中医对西医疾病的认识规律和辨证特点;该模型更接近临床实际,其研究结果能直接指导临床用药;能够从动物整体动态疾病发生过程以及中药治疗机制研究、体现病证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中药作用机理与现代治疗机制结合的中西医结合总体思路6。当然,可能是由于新思路提出的时日尚浅,该模型尚未广泛推广,深化模型的应用研究未能很好跟进。3 思考3.1 病证结合点与病证结合模型应用范围病证结合点是目前关注的焦点。那么什么是病证结合点?病证结合点到底又会对病证结合模型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赵氏等2认为,通过临床调查研究,选择具
10、有密切联系的疾病与证候,也就是病与证在临床上结合较好的疾病,找出两者在临床上的结合点,如发现冠心病与血瘀证的密切联系。也就是说,现在的病证结合模型都是建立在相应病和证存在病证结合点的基础上。但这无形中给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带上了一副枷锁,对临床上有病无证、有证无病、病证不同步三种情况的模拟还存在很大的难度11。因此,这也是今后病证结合模型深化研究所需要解决的问题。3.2 多因素复合法的时序性问题对于多因素复合法造模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是中医的证模型先复制还是西医的病模型先复制,抑或是病和证的模型同时复制?江氏等12指出,先病后证的模式在实际中比较容易被采用,原因是:无论何证都是以病为前提的,在病被
11、加以限制后,许多繁杂模糊的因素变得清晰,容易控制;证相对于病具有不稳定性,在病模型的制作过程中很难确保证不会受到影响而引起证型的变化,对于病来说,变化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因为病模型的稳定性较好,在复合证模型的时候可以缩短造模时间;临床诊断先辨病再辨证的思路相吻合。但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有不少病证结合的模型是以先证后病的模式制作,并且顺利制成了相应模型。如张氏等13制作的脾虚胃癌模型时,病证结合组在禁食 2 d 后,先用过食酸味法建立脾胃气虚证动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连续灌胃 2-乙基亚硝胺 120 d。牛氏等5建立的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模型,即是在饮食失节法制成脾胃虚寒模型的基础上用改良 Okabe法制
12、备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模型。那么,到底是先证后病,还是先病后证,是两者皆可还是各有千秋。笔者认为这应该是下一阶段颇具意义的研究点。3.3 建立规范的病证结合模型评价体系缺乏中医特色的评价体系,一直是借用西医病模型于中医证候模型研究和中药药理研究时所遇到的棘手问题。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要求模型符合中医理论,而建立在中医证模型基础之上的病证结合模型也毫无疑问的需要符合中医理论。一般定义一个成功的动物模型有两个要求:病因应是所造证候的主要形成病因;采用的病因所致的病理变化应当是所造的证候14。这些条件都仿佛是默认了人和动物生理病理的一致性,但人和动物毕竟是有区别的,人体的证候规律在动物机体上只能进行一定程度
13、的模拟,不可能完全对等,完全遵循临床标准对于实验动物可能缺乏可行性。目前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法是严格遵循中医证候诊断的全国统一标准,将其定性的问诊内容代以定量的同等意义的指标测试,对动物模型进行中医证候的评价15。3.4 反证和佐证药物的选择1993 年,陈氏4即指出,动物模型的证候诊断依据应包括病因(正证)、症状(本证)、客观指标(佐证)、相关因素(佐证)、治疗(反证)。可见,药物治疗用于动物模型的证候诊断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目前较为成熟的指导思想是,应慎重选择功效稳定的不同类标准方药进行证属性排比性的确定。但笔者在查阅文献的时候发现,往往病证结合模型中运用药物治疗还停留在单一方药的基础上
14、,即大多数病证结合模型仅仅是设置一个反证药物组,只有赵氏等2提出过在设定观察用药组以外,同时设定阳性药物组和阴性药物组的设想,但没有提到具体实施过的实验模型。是什么导致了这个思路“华而不实”,是缺乏实际操作的实用性?还是理论体系上尚存缺陷?3.5 转基因技术在实验动物选择上的作用由于临床上患者原因的非特异性,有部分患者的发病带有自发性的倾向,即中医所谓的“素体”问题。反映在动物模型的制作上,即现有的多因素复制法多是采用人工诱发的形式制作,并不能完美地呈现患者素体虚弱而自发性致病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其解决的办法主要还是在动物的选取上,可以考虑选择年老体衰、素体虚弱的动物。另外,随着分子生物学的
15、不断发展,转基因技术运用在实验动物上,剥离或添加相应的基因能使新品系的实验动物满足自发性发病的体质需求。转基因实验动物的出现将会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4 结语自从 20 世纪中后叶病证结合模型的设想被提出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经大量学者的研究运用,病证结合模型以其特有的优势在中医药学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而且相应的理论和技术也日益成熟和完善。就目前主要的两种病证结合模型研究思路而言,大体的理论体系已经建立,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见诸报端。但还有不少模型研制的重要环节尚需改进和突破,如病证结合点的拓展、多因素复合法的时序性以及规范合理的评价体系等问题仍严重制约了病证结合模型使用
16、和推广。【参考文献】1 曹洪欣,张雪明.冠心病心阳虚证动物模型造模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12):935-936.2 赵 辉,王 健.试论多因素复合制作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思路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0(5):58.3 陈小野.实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8.4 陈艳芬,陈蔚文,李茹柳.寒、热型胃黏膜损伤模型的对比和应用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3):290-294.5 牛凤云,田庆玲,吴春萍.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动物模型的初步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2(2):84-85.
17、6 富 琦,陈信义.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新思路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9):79.7 倪 亮,王硕仁,赵明镜,等.部分狭窄大鼠腹主动脉致心肌肥厚动物模型的病证结合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10):757.8 张惠云,乔明琦,朱武成,等.大鼠模拟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血清激素与行为变化J.中成药,2004,24(2):118-119.9 富 琦,范 颖,王家辉,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建立与评价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2):110-111.10 梁爱华,丁晓霜,李 文,等.血瘀证与血栓形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
18、志,2005,30(20):1614.11 赵慧辉,王 伟.病证结合证候模型研究基本思路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2):762.12 江建春,王拥军,施 杞,等.颈椎病中医证候模型研究思路初探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2):5-7.13 张 宏,林代华,余成浩,等.脾虚胃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J.四川动物,2007,26(3):700.14 罗小泉,陈晓明,万 睿,等.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困惑与思考J.陕西中医,2007,28(12):1657-1659.15 王硕仁,王振涛,赵明镜,等.心气虚病证动物模型及其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2,10(1):33-38.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