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二一三年十一月目录引 言 .1一、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一)办学定位趋同,盲目按照惯性思维发展 .4(二)学科专业无特色,与地方产业结构脱节 .5(三)人才培养“重理论 、轻实践”,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6(四)科学研究“重科学、轻技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低 .6(五)师资队伍“重学历 、轻能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低 .7(六)办学经费短缺,实践教学硬件条件明显不足 .7(七)产学研合作教育不深入,企业参与合作育人缺乏必要保障 .7(八)新建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问题更加突出 .8二、欧美
2、经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及结构调整的启示 .9(一)欧美经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及其特征 .10(二)欧洲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经验-应用技术大学的兴起 .10(三)应用技术大学在欧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3三、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24(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要求 .25(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必然 .25(三)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加强院校内涵建设的内在驱动力量.26(四)地方本科学校转型发展方向 应用技术大学 .26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 .30(一)确立应用技术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3、.30(二)加强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政策引导和宏观指导 .30(三)建立科学、规范的分类评估制度 .31(四)加大对应用技术大学的经费投入 .31(五)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 .32(六)各级政府为行业企业参与合作育人提供法律、法规和机制保障 .33(七)在国家框架下开展应用技术大学国际合作 .33(八)加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 .331引 言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高等教
4、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因此,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高等教育通过人才培养影响和制约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据统计,2012 年全国共有普通本科高校 1171所(含独立学院 293 所),其中:211 工程高校(116 所)占 9.9%,非“211”高校( 1055 所)占 90.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使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13 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 699 万人,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逐年严峻。2011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
5、率为 77.8%,“985”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最高,其次为高职高专院校和“211”院校、独立学院、一般本科院校、科研院所和军事学院的初次就业率相对较低。 1而各地的调查显示,众多企业又难以找到所需的大量应用技术型人才。这一现象说明高等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1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2011.2在较大差距,一方面人才供给过剩,另一方面人才的大量需求又得不到较好的满足,其主要问题不是人才培养的数量,而是人才供给与需求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的错位对接,出现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而制度性根源来自现有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高等教育
6、和社会发展是密切联系的,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从内部联系和外部关系两方面反映出高等教育系统的特性。当反映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相对稳定的结构不能有效地与外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时,高等教育对社会系统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即表现出高等教育的能力失调,即功能失衡。从现实角度看,大学生这一结构性失业现象就反映出高等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科学技术这些外部关系的失调,而这种外部关系的失调将直接波及并作用于高等教育的内部,要求高等院校要更加根据社会经济科技等的要求,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模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变革。英国学者巴巴德波勒斯在回顾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经验时说:“调整教育目标 以适应数量
7、上的新压力及新的社会需求,主要的教育途径是进行教育结构的改革。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 适应国家和区域 经济 社会发展需要,建立 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那么,如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1 郝克明,汪永铨.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5.3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在哪里?一、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不仅关乎宏观结构的改革,更涉及到微观结构的调整。高等教育的微观结构是指高等学校
8、内部的组成构成状态与联系,包括行政管理结构、学科专业结构、课程教材结构、师资队伍结构、人员知识结构等。如果学校微观结构不合理或失调,就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制约学校的发展。所谓地方本科院校是指隶属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地方财政供养为主,承担着为地方(行业)培养人才、提供服务的普通本科院校。目前,我国有 1055 所非“211”地方本科院校,包括本科办学历史长的地方本科院校、部委或行业转制地方管理的本科院校、新建的本科院校。新建的本科院校是指 1999 年以来新设本科学校,共有 647 所,约占全国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数量的55.3%,占非 “211”普通本科高校数量的 61.3%。从目前我国
9、高等教育的现状看,大学生就业难和行业企业用工荒现象,就折射出学生就业以及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面存在巨大困难和障碍。资料显示,地方本科院校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低,就业质量不高,2011 年的初次就业率仅为 75.8%,是三类高校中最低的,特别是 1999 年以来新设的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数量最多,招生规模最大,人才培养最多,是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主力,目前陷入发展困境,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呈现以下突出问题和矛盾:以学术标准为主的学校评估制度与应用4技术大学以技术积累创新和服务产业实际贡献为价值基准的矛盾;以学科体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专业结构与按照应用技术大学职业和岗位需求设置专业的矛盾;以学术
10、资格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教师制度与“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和灵活用人制度的矛盾;高考招生、分层录取的入学制度与扩大招收有技术技能基础的学生和发展职业继续教育的矛盾;教育内部自成一体相对封闭的治理结构与应用技术大学行业企业直接参与治理的矛盾;以知识教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内部运行机制与真实应用为基础实现培养与需求无缝对接的矛盾。虽然,诸多地方本科院校都在努力发展、寻找出路,在特色办学上取得不俗成绩,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不合理的分类设置、单一的评估体系、统一的拨款方式及高校自主权不落实等体制机制原因,使地方本科院校陷入发展困境。(一)办学定位趋同,盲目按照惯性思维发展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
11、、治校理念和策略,对学校的办学行为、学生发展、学校未来发展等具有引领作用。但是,从众多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规划可以看出,过多的在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研究教学型、研究型这些名词上做文章,把自己定位于教学研究型或研究教学型甚至于研究型大学,定位趋同,发展错位;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院也致力于向教学研究型或研究型大学目标靠拢,培养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而学校自身又无坚实的办学基础和发展条件,发展困难重重,前景不明。部分学校虽然定位明确,但惯性发展,尚处于“自发自为探索阶5段”,尽管有强烈的转型愿望,但未找到突破口,困 难较多,在 实际办学中仍然沿袭传统本科办学思路,亟须指导和支持。(二)学科专业无特色,与地方
12、产业结构脱节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的地方性、区域性特征不明显。根据近三年本科院校招生专业数量的统计分析,半数以上新建本科院校集中在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艺术设计、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 电子信息工程和汉语言文学等 7 个专业招生,且招生比例明显高于国内本科院校平均水平 1。地方经济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性差,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就业困难,出路不畅,而且造成了教育投资的严重浪费。一是原部委或行业学校转制地方后,以及行业背景很强的专科学校升本科后,特色不再明显。原有的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行业结构匹配度不高,受原有专业师资、办学基本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要实现向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3、需要的应用技术型转向,需要的周期较长,改造困难较大;二是现行本科专业目录的专业设置缺少灵活性,没有体现不同教育类型的特点,削弱了学校办学自主权,专业设置缺乏自主权,也使得学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发展脱节;三是有些学校不顾所在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对人才的需要,盲目追求高水平、高规格,没有切实研究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新需求,盲目追求高教系统内部的攀比与排名。1 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有关问题的报告6(三)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在现行评估体系引导下,地方本科院校纷纷将学术型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培养目标,各种评估设置了诸多条框,削弱了学校的专业特色。
14、学校的培养方案过于强调理论体系的系统和完整,实训、生 产实习等集中大学时的工程实践类教学环节的比例明显不足,且由于条件所限不能落到实处;大一统的课程设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高校之间的课程体系差别很小;使用的教材大多是统一的“ 规划教材”;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描述大同小异,追求 “宽口径、厚基础” 而缺少个性,专业没有地方特色,没有行 业特色,没有学校特色。重理论轻实践,知行分离,使培养的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功底不深,动手操作上又技能不足,导致就业时的高不成低不就。(四)科学研究“重科学、轻技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低高等学校承担着国家科技创新和发展知识的重要任务,在知识信息化社会,知识资本成为决定一
15、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因此,科研发展水平不仅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长期以来我国“ 重科学轻技术” 的学术文化造成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不平衡,出现科技发展的“短板效应” ,并由此 产生“搞科研的不管技 术,搞技 术的不管科研”的两分离现象, SCI数量之多与被引次数却并不对等,说明我国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并没有被人认同和利用,国家整体的科研发展水平远远不及欧美等发达国家。2012年,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经费来自企7业事业的经费仅占其科研经费总额的29.87%,校均获得企事业经费的总额不到300万元 1。(五)师资队伍“重学历、轻能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低在师资队伍建
16、设上,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存在重学历、重理论水平,而忽视教师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专业实践能力。一方面,高校在人才引进上有过多的条框限制,从各高校人才招聘条件可以看到,几乎全部要求博士且出身名校,这本身无可厚非,但结果却是高校的青年教师基本上出了校门(作为学生)又进校门(成为教师),而没有任何实践经历;另一方面,制度层面又不能有效引导教师进行必须的企业实践,工程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高技术技能人才进入学校受到制度的制约。(六)办学经费短缺,实践教学硬件条件明显不足地方政府对本科高校的经费投入按照学生和教工数,采用统一标准,不分学校类型
17、。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大量的实训和实验教学环节,硬件投入高,教学成本高。由于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基础差、底子薄,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国家财政支持少,地方政府受财力限制,支持地方本科院校的资金总量不足、力度不大,学校自身吸纳社会资金的能力弱,直接影响着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七)产学研合作教育不深入,企业参与合作育人缺乏必要保1 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有关问题的报告8障现行高校管理体制客观上使地方本科院校没有或失去了行业背景。同时,学校科研的整体实力相对薄弱,应用性科研力量不强, 为地方政府、区域行业企业提供的科研成果较少,地方本科院校自身服务社会的能力不强、社会效能低,得不到企业的信任和投入
18、。而地方政府缺乏校企合作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国家制度与鼓励政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高校和行业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缺失,企业参与高等学校办学的积极性缺乏多方面基础,产学研合作教育没有广泛切实实施,直接影响着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八)新建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问题更加突出1999 年以来,全国共新设本科学校 647 所,其中:新设公办本科院校 256 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 118 所),独立学院 293所,新设民办本科和中外合作本科院校两类共有 98 所。可以看出,这 些院校缺乏本科教育办学的历史积淀,缺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积累、师资积累、硬件积累以及技术积累,在办学定位、师资队伍、专业设置、教学设施、科研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造成的结果:一是专业设置趋同化现象明显,倾 向于培养成本低的专业,在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艺术设计、国 际经济与贸易和汉语言文学等 5 个专业的招生比例高于非 211 高校平均水平;二是就业率低于全国本科院校平均水平,根据麦可思提供的 2012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数据看,毕业半年后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