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金融学课程学习笔记一、学习内容1. 学习体系:列出这一阶段所包含的章节。第十一章 货币市场第一节 货币市场的特点与功能第二节 同业拆借市场第三节 票据市场第四节 国库券市场第五节 回购协议市场第十二章 资本市场第一节 资本市场的特点与功能第二节 证券发行市场第三节 证券流通市场第四节 资本市场重要理论及证券投资分析简介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及其调节第一节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平衡与调节第三节 国际储备与对外债务第四节 国际支付与结算第十四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市场第一节 国际资本的流动第二节 国际金融市场第十五章 金融全球化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第二节 中国金融
2、的对外开放与全球化进程第十六章 中央银行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与类型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2第四节 清算业务第十七章 货币供给第一节 现代信用货币的供给第二节 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第三节 商业银行与存款货币的创造第四节 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量第五节 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因素分析第十八章 货币供给第一节 现代信用货币的供给第二节 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第三节 商业银行与存款货币的创造第四节 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量第五节 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因素分析第十九章 货币均衡第一节 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第二节 通货膨胀第三节 通货紧缩第二十章 货币需求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第
3、二节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与操作指标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第四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第五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第二十一章 金融监管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系的一般构成第三节 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第四节 国家对金融市场的监管第二十二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第一节 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二节 经济货币化与金融化3第三节 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第四节 金融创新与发展第五节 金融结构与发展2. 学习目标具体掌握的学习内容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国际收支与调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市场、金融全球化、中央银行、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与失衡、货币政策、金融监管、金融与经济发展等。以马克思
4、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指导,系统学习金融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了解国际主流货币金融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实务运作机制及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 交融历史与现实,概括反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为非本专业的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金融监管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系统的掌握。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
5、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3. 各章节学习重点第十一章 货币市场 ( 学习时长:半天 掌握程度:熟悉)一、货币市场的含义与特点:1、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在 1 年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2、货币市场特点:交易期限短、流动性强、风险相对较低。二、货币市场的功能与作用:1、调剂资金余缺,满足短期融资需要;2、为各种信用形式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为政策调控提供条件和场所。三、同业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回购协议市场等子市场的含义:1、同业拆借市场:指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拆借
6、活动所形成的市场。2、票据市场:是指各类票据发行、流通及转让的场所,主要包括商业票据的承兑市场和贴现市场,也包括其他融资性票据市场。3、国库券市场:又称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4、回购协议市场: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第十二章 资本市场 ( 学习时长:半天 掌握程度:熟悉)4一、资本市场的特点: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在 1 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货币市场有以下四个特点:1、交易的金融工具期限较长;2、市场交易的目的主要是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的供求需要;3、资金借贷量大;4、市场交易工具特殊。二、资本市场的功能:1、筹集资金;2、合理配置资源
7、;3、有利于企业重组;4、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三、证券发行市场:1、证券发行市场又被称为一级市场。2、发行市场主体:证券发行人、证券投资者、证券中介机构。3、发行方式:(1)私募发行;(2)公募发行;(3)直接发行;(4)间接发行。4、证券发行的条件限制。四、证券流通市场:1、证券上市 2、证券交易程序 3、证券流通市场参与人:证券经纪人、证券商。4、证券流通市场的组织方式:(1)证券交易所;(2)柜台交易;(3)无形市场。五、资本市场重要理论:1、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 2、资本市场效率理论 3、资本市场风险与收益 4、资产组合理论六、证券投资的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1、基本面分析:(1)宏观经济
8、周期性运行与证券市场;(2)宏观经济政策与证券市场;(3)产业生命周期与证券行市;(4)公司状况与证券行市。2、技术分析:(1)技术指标法;(2)切线法;(3)形态法;(4)K 线法;(5)波浪理论;(6)循环周期理论。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 ( 学习时长:半天 掌握程度:熟悉)一、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1、国际收支的概念:(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2)国际收支反映的是国际经济交易的全部内容;(3)国际收支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构成:(1)经常项目;(2)资本和金融项目;(3)储备资产;(4)净误差与遗漏。二、国际收支的平衡与调节:1、
9、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的判断 2、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1)经济增长状况;(2)经济结构性原因;(3)货币性因素;(4)偶然性因素;(5)外汇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动。3、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4、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1)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2)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三、国际储备与对外债务:1、国际储备及其构成:(1)黄金储备;(2)外汇储备;(3)储备头寸;(4)特别提款权。2、国际储备的作用:(1)在一国发生国际收支困难时起缓冲作用;(2)用于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3)可作为外债还本付息5的最后信用保证,并有助于提高国际资信。3、国际储备管理:(1)规模管理;(2)结构管理。4、
10、对外债务及其管理。四、国际支付与结算:1、国际支付与国际货币 2、现代国际支付的基本流程与特点3、国际结算的主要方式第十四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市场 ( 学习时长:半天 掌握程度:熟悉)一、国际资本流动:1、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与种类:(1)长期资本流动;(2)短期资本流动。2、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与特点 3、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原因:(1)经济原因;(2)金融原因;(3)制度原因;(4)技术及其他原因。4、国际资本流动的效应:(1)一体化效应;(2)放大效应;(3)冲击效应;二、国际金融市场:1、国际金融市场概述:(1)国际金融市场的含义与种类;(2)国际金融市场在经济中发挥的独特作用。2、国
11、际外汇市场:(1)国际外汇市场特征;(2)国际外汇市场参与者;(3)国际外汇市场的交易活动。3、国际货币市场:(1)银行短期信贷市场;(2)短期证券市场;(3)离岸金融市场。4、国际资本市场:(1)国际中长期信贷市场;(2)国际证券市场。第十五章 金融全球化 ( 学习时长:半天 掌握程度:熟悉)一、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三个阶段:(1)贸易一体化;(2)生产一体化;(3)金融全球化。2、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1)金融机构全球化;(2)金融业务全球化;(3)金融市场全球化;(4)金融监管与协调全球化。3、金融全球化的作用与影响二、中国金融的对外开放与全球化进程:1、中国金
12、融对外开放回顾与现状 2、加入WTO 与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主要格局;(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积极效应;(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金融业面临的主要挑战。第十六章 中央银行( 学习时长:半天 掌握程度:熟悉)一、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与类型:1、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中央银行是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中央银行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其客观经济基础。2、中央银行的发展历史,总体而言,中央银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其发展大体6分为三个阶段。
13、3、中央银行在中国的发展:中央银行在中国的萌芽是 20 世纪初清政府建立的户部银行。最早以立法形式成立的中央银行是 1928 年于上海成立的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新中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4、中央银行的类型:由于各国社会制度、政治体制、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不同,因而中央银行在组织形式上具有不同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1)单一中央银行制(2)复合中央银行制(3)跨国中央银行制(4)准中央银行制二、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1、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金融管理机构,是金融体系的核心。它的性质集中表现在其职能上。2、中央银行的职能:(1)“发行的银行” (2) “银行的银行 ”(3) “国家
14、的银行”三、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1、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1)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概念(2)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构成。2、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与资产业务:(1)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2)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3)中央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关系四、清算业务:1、清算业务的含义:中央银行的清算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支付清算体系的管理者和参与者,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使金融机构的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顺利完成并维护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从而保证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2、中央银行清算业务的形成和发展。3、支付清算系统的主要类型和作用:(1)支付清算系统的主要类型(2)支付清算系统的作用。 4、我国中央
15、银行的清算业务:(1)同城清算业务 2)异地清算业务第十七章 货币需求( 学习时长:半天 掌握程度:熟悉)一、货币需求的含义与分析角度:1、货币需求的含义: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2、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与微观角度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角度,是指从一个国家的社会总体出发,强调货币作为交易工具的职能;货币需求的微观分析角度,是从社会经济个体出发,分析各部门(个人、企业等)的持币动机和持币行为。3、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经济部门在一定时点所实际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实际货币需求则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
16、货币余额,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二、货币需求的决定:1、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在一定时期内,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主要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和商品流通速度两类因素。它反映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原理。2、交易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7(1)交易方程式:费雪的交易方程式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对物价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物价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之间也存在着一个比例关系。 (2)剑桥方程式:剑桥方程式认为货币需求与人们的财富或名义收入之间保持一定的比率,并假设整个经济中的货币供求会自动趋于均衡。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通过分析
17、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提出了货币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这一理论表明货币流通速度并不稳定,不能视为常量。 (1)交易动机(2)谨慎动机(3)投机动机(4)三种动机结合起来的考察。4、现代凯恩斯学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1)平方根定律(2)立方根定律(3)资产组合模型。5、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将货币视为各种资产中的一种,通过对影响货币需求七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货币需求函数公式。 (1)财富及其结构(2)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3)效用及其他因素。6、货币需求理论的继续发展:(1)利率和货币需求的关系(2)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三、我国货币需求分析:1、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宏观因
18、素:(1)收入(2)价格(3)利率(4)货币流通速度( 5)金融资产的收益率(6)企业与居民对利润和价格的预期(7)其他因素。2、决定我国货币需求的微观基础:(1)居民的货币需求(2)企业的货币需求(3)政府部门的货币需求第十八章 货币供给 ( 学习时长:半天 掌握程度:熟悉)一、现代信用货币的供给:1、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货币供给必然会在实体经济中形成一定的货币量,即货币供给量。2、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所谓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决定控制,而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投资、收入、储蓄、消费等
19、各因素内在地决定,货币供给量具有内生变量的性质。与此对应的是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可以由中央银行进行有效的控制,货币供给量具有外生变量的性质。3、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与特点分析:(1)货币供给共识公式(2)货币供给过程及其特点。二、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1、基础货币及其构成:(1)基础货币的概念(2)基础货币的构成。2、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 :(1)国外资产业务与基础货币的投放(2)对政府债券与基础货币的投放(3)对金融机构债券与基础货币的投放。3、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工具: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主要采用间接控制的方式,通常运用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
20、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8来进行。三、商业银行与存款货币的创造:1、商业银行与存款货币 2、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 3、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时的主要制约因素:(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提现率(3)超额准备金率。4 、存款扩张的倍数四、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1、货币乘数及其公式推导: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2、货币乘数的主要决定因素(1)通货-存款比率(2)准备-存款比率。3、影响货币乘数变动因素分析:(1)居民的经济行为与货币乘数(2)企业的经济行为与货币乘数(3)金融机构的经济行为与货币乘数(4)政府的经济行为与货币乘数五、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因素分析:1、我国基础货币的构
21、成:我国的基础货币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列在储备货币栏中,主要由发行货币、对金融机构负债、对非金融机构负债三项构成。2、中央银行对政府的债权的变化及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3、商业银行再贴现与再贷款的数量变化 4、外汇储备存量的变化 5、我国的货币乘数 6、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问题第十九章 货币均衡( 学习时长:半天 掌握程度:熟悉)一、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1、货币均衡原理:(1)货币均衡(2)货币失衡。2、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的关系:(1)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2)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3、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因素分析:(1)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2)我国的货币均衡二、
22、通货膨胀:1、通货膨胀的含义、测量与分类:(1)通货膨胀的概念(2)通货膨胀的测定及指标体系(3)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 2、通货膨胀成因:(1)直接原因与深层原因(2)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3)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4)结构型通货膨胀(5)其他原因。3、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1)促进论(2)促退论(3)中性论。4、通货膨胀的治理:(1)控制货币供应量(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4)其他政策三、通货紧缩:1、通货紧缩的定义与测量:(1)通货紧缩的概念(2)衡量通货紧缩的主要指标。2、通货紧缩的成因:( 1)有效需求不足(2)供给能力相对过剩(3)结构问题
23、(4)金融体系效率低下。 3、通货紧缩的危害:(1)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增加(2)破坏信用关系(3)影响社会消费和投资( 4)加重银行不良资产。4、通货紧缩的治理:(1)扩大有效需求( 2)调整和改善供给结构(3)调整宏观经济政策9第二十章 货币政策 ( 学习时长:半天 掌握程度:熟悉)一、货币政策目标:1、货币政策概述:(1)货币政策的含义(2)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3)货币政策的内容。2、货币政策的目标:(1)货币政策目标的形成(2)货币政策目标的主要内容。3、货币政策诸目标的关系:(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矛盾(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3)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4)经济增长
24、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4、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与操作指标:1、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作用与基本要求:货币政策的中间性指标具体分为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操作指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中介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2、可作为操作指标的金融变量:(1)准备金( 2)基础货币(3)其他指标。3、可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变量:(1)利率(2)货币供应量( 3)其他指标。4、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与操作指标: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主要有基础货币、银行的超额储备金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
25、市场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回购利率;中介指标主要有货币供应量和以商业银行贷款总量、货币市场交易量为代表的信用总量。三、货币政策工具:1、货币政策工具的含义。2、一般性政策工具:(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再贴现政策(3 )公开市场业务。3、选择性政策工具:除上述调节货币总量的三大工具之外,中央银行还增加了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活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一般都是有选择地使用,故称之为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以便与传统的一般性政策工具相区别。4、其他政策工具:(1)直接信用控制(2)间接信用指导。5、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用。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货币政策传导
26、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一般有三个基本环节。2、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3、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效应: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五、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1、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一般作用 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运用的必要性 3、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 4、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10第二十一章 金融监管 ( 学习时长:半天 掌握程度:熟悉)一、金融监管概述:1、金融监管的含义与特征:(1)金融监管的含义(2)金
27、融监管的特征。2、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1)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2)金融业的特殊性。3、金融监管的演变历程:(1 )20 世纪 30 年代前:相对宽松阶段(2)20 世纪 30-70 年代:严格管制阶段(3)20 世纪 70 年代初至今:完善强化阶段二、金融监管体系的一般构成:1、金融监管的组织体制:(1)集中监管体制(2)分业监管体制。2、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1)金融监管目标(2)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3、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措施:(1)市场准入的监管(2)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3)市场退出的监管。4、金融监管的手段与方式:( 1)依法实施金融监管(2)运用金融稽核手段实施金融监管(3) “四
28、结合 ”的监管方法三、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监管:1、对商业银行市场准入的监管:(1)对商业银行设立和组织机构的监管(2)对银行业务范围的监管。 2、对商业银行市场运作的监管:(1)资本充足性监管(2)对存款人保护的监管( 3)流动性监管(4)贷款风险的控制(5)准备金管理(6)对商业银行财务会计的监管。 3、对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的监管。四、国家对金融市场的监管:1、金融市场监管的含义与意义:金融市场监管大致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其一是指国家和政府对金融市场上各类参与机构和交易活动所进行的监管;其二是指金融市场上各类机构及行业组织(如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等)进行的自律性管理。2、金融市场监管的原则:(
29、 1)公开、公正、公平原则(2)制止背信的原则(3)禁止欺诈、操纵市场的原则。3、金融市场监管机构:金融市场监管机构是指专门对金融市场行使监管职能的机构。第二十二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 学习时长:半天 掌握程度:熟悉)一、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经济发展决定金融:(1)金融依附于商品经济(2)商品经济决定金融发展的结构、规模和阶段。2、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推动作用:(1)通过金融运作为经济发展提供条件(2)通过金融的基本功能促进储蓄(3)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节约交易成本(4)通过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直接为经济发展做贡献。3、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二、经济货币化与金融化:1、经济货币化的概念: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2、经济货币化的作用与影响。3、经济货币化程度的影响因素:(1)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2)金融的作用程度。4、经济货币化的发展趋势。5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化问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