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河州村级兽医室现状及建设对策作者:李效明 许素梅 李世平摘要 总结了红河州村级兽医室的现状,并从明确兽医人员地位、提高村防员待遇、提高兽医人员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村级兽医室;现状;建设对策;云南红河 村级兽医室以行政村为单位,以执业兽医为主体,它是兽医体制的最基础,也是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制人畜共患病的有力保障1-3。村级兽医人员承担着动物疫病防疫、诊疗、疫情测报、产地检疫等工作,对促进农村防疫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4。长期以来,红河州的村级兽医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差,为加快村级兽医室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村级动物防疫基础,笔者
2、根据红河州村级兽医室的现状提出发展建议。 1 村级兽医人员的现状 1.1 房屋基础条件严重不足 全州 13 个县(市)的村级兽医室的兽医人员,至今大多数还没有产权,没有属于自己的工作用房,均在原村级政府的旧房内工作和生活,这些房屋,有的属于危房,并且房屋住所安排零乱,吃、住、工作场所混为一体。办公条件极为简陋,多数仅有共用的一间办公室,室内除有几张陈旧的桌椅外,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办公用品。 1.2 冷链设施不全 缺乏必要的工作设备,严重影响动物防疫效果,难以保证工作质量。一方面全州 13 个县(市)多数行政村均未建立村级兽医室,贮藏疫苗和药品的设备、器械和药品等物资都只能由防疫人员私人保存,条件
3、稍好的存放在自家冰箱中,条件不好的则采取水冷方式贮存,不能保证疫苗和药品的有效使用。另一方面,村级防疫员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红河州乡村特殊的山地地形和养殖户分散居住的特点,使防疫人员只能徒步开展工作,不能及时将携带的疫苗注射完,加之人员老化、养殖量大,难以保证工作质量和效果。 1.3 村级兽医室动物防疫人员报酬低 全州 13 个县(市)的行政村,根据养殖数量及保证一村一名动物防疫员的原则,但报酬较低,补助也不一,最高的县市为每人 250 元/月,最低的县市为每人 30 元/月,省、州财政均未设相应的匹配资金。其工作经费和社保、医保等待遇未纳入财政预算,各级政府对分流人员的养老、失业、医疗等没有
4、妥善处理。动物防疫工作量的不断增加,防疫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报酬反差更大,导致部分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对动物防疫工作产生消极心态,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另谋他路。 1.4 村级兽医室动物防疫人员工作量大 强制免疫病种逐年增多,2000 年以前,动物疫病实行因病设防,防疫人员仅在春、秋两季对“两瘟三病”(猪瘟、鸡瘟、猪丹毒、猪肺疫和牛出败)进行预防。随着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甲型 H1N1等新型动物疫病的发生及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亚型的增加和毒株的变异,动物防疫工作形势日趋严峻。从 2003 年起,国家农业部要求,免疫工作由原来的每年春秋两防改为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结合平时
5、补针进行,免疫方式由因病设防变为强制免疫,免疫项目由 5 项变为包括猪 O 型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牛 O 型、亚洲型口蹄疫二价苗和 A 型口蹄疫,鸡、鸭、鹅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狂犬病。随着红河州生猪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动物防疫工作量逐年增加强制免疫病种近 20 项。大大增加了动物防疫工作者的工作时间(仅每年春秋两季防疫时间就达 90 d 以上)、危险性大、又脏又累、工资待遇低、人身安全无保障及老无所养等,不能解决村级防疫员的后顾之忧,造成防疫队伍不稳定,即春防来,秋防走;今年来,明年走;想来则来,想走就走,并且春、秋季集中免疫时恰逢春播、秋种大忙季节
6、,导致无人防疫现象时有发生,这一情况在边远山区更为突出。 1.5 兽医技术人员知识陈旧 村级兽医技术人员知识陈旧,难以适应错综复杂病例,自组建村级兽医队伍以来,除硬件设施短缺外,对软件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同样较少,现在职村级兽医技术人员绝大多数都是自学成才,很少有深造机会,更谈不上业务技术的系统培训及掌握先进诊疗技术知识,致使对于临床上错综复杂的疾病症状束手无策,给疾病诊断带来困难,多数情况下造成误诊。 2 村级兽医室的建设对策 2.1 明确村级兽医人员的地位 村级兽医人是动物防疫的主力军,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发达国家将军事、经济实力和动物防疫作为评价综合国力的“三要素” 。各级应把村级兽医
7、人员队伍建设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和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摆到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制定落实红河州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配置相应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等相应的基础设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进。同时,要求把村级兽医人员队伍建设作为考核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一项指标,逐级进行考核。 2.2 提高村防员待遇 各级政府应随着工作要求提高、工作量增加、社会物价指数上涨等因素,根据其劳动强度,在分解“养事经费”时,适当对防疫工作进行倾斜。村防员劳动强度大,如果按工时计算,几乎成了脱产防疫,耗费时间比其他农林系统从业者多。因此,各级财政拨
8、付补助经费时,动物防疫经费的比重应高于其他部门,适当增加村防员的强制免疫基本补助经费。坚持以人为本,将村防员的安全健康放在首位,强化人身意外保险,有条件的区县可实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或企业养老保险,逐步探索医疗保障机制,解决村防员的后顾之忧。 2.3 提高村级兽医人员队伍业务素质 各级主管部门和县、乡镇、村三级行政领导,应着力选拔一批具备高中(中职)或大专(高职)学历,且热爱畜牧兽医事业的青年同志,采取技能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充实到防疫队伍中来。一是实行资格准入。对50 岁以上的老同志,身体健康的、本人愿意继续从事防疫工作的,可以留用,实行渐进式的新老交替。当前应选聘年龄在 45 周岁以下,身体健康,熟悉畜牧兽医法律法规,遵纪守法、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服务热情的人员。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制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3 参考文献 1 周金道,尹安成,段碧春.进一步完善村级兽医防疫体系建设的对策J.云南畜牧兽医,2008(1):5. 2 陈洪,杨波.西昌市村级动物防疫体系探讨J. 四川畜牧兽医,2009(9):15-16. 3 李兰芳.关于建立村级兽医卫生室的探讨J.中国动物检疫,2009,26(5):13-14. 4 张可文,袁俊.建立村级兽医卫生室的思考J.湖北畜牧兽医,2006(4):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