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29KB ,
资源ID:2024859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20248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华语影视作品中记者角色形象的塑造.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华语影视作品中记者角色形象的塑造.doc

1、华语影视作品中记者角色形象的塑造摘要:大众文化产品中记者形象及其再现方式是个重要却又易被忽视的问题。本文以收集到的 33 部华语影视作品中 44 个记者角色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记者角色人口特征、外在特点、角色功能、人格特征以及工作表现五方面切入,发现华语影视作品通过外显、忽视、错位的框架机制模式化再现了记者形象。关键词:记者形象 模式化再现 框架 内容分析研究缘起及理论阐述新时期以来,我国媒体进入转型期,在媒体市场化进程中,记者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都有所变化。一方面,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记者社会地位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新闻界不良事件频发。记者在为公众报道新闻的同时本身也成为公

2、众关注的焦点,其公众形象在悄然变化。有研究者认为,记者的社会形象正在出现危机。记者这一群体受到众多艺术创造者的青睐。在大众文化产品中,记者形象如何,这些大众文化产品又是如何再现记者形象的,记者形象是否也出现了危机,这些都成为亟待研究探讨的问题。媒介是形象的“加工厂” ,人们对某一群体的了解,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媒介的形象再现。 “再现(representation) ”一词意指“再次呈现” ,是“真实”世界里一些事物的一种映像、类似物或复制品。大卫麦克奎恩认为,所有的再现都是有选择性的、有限制受框架制约的、单意性的、是机械加工润饰的结果。再现的内容远非整个情景或背景,而只是包含了全体中非常有限的一

3、部分。然而,媒介总是倾向于用一种易于辨认的类型和模式来构建其再现世界。按照伯顿的看法,媒介有责任通过外貌、行为之类的重复性因素来塑造特定类型的人,并用这些类型人物再现社会集团。这些重复性因素本身包含着关于角色、人物关系以及我们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些类型的意义。这就是所谓的“模式化再现” 。“模式化”意味着关于某类人群或事物的一些观念会反复出现在媒介中。其做法是把一些容易被设想成为某类人群共同外部特征或性格特点的东西凸显出来,让它们成为此类人的代表特性。模式的特性之一是能被立即辨认出来,通常是通过重要的外部细节。研究设计样本。笔者针对“您对哪部华语影视剧中的记者角色印象深刻”这一问题,采用滚雪球的方

4、式,访问了 30 名社会各界人士。结合访谈结果并与专家反复论证后,最后选取了 33 部华语影视剧中 44 个记者角色。这些记者角色均为剧中重要人物,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角色。33 部影视剧中,电视剧 21 部,电影 12 部。电视剧题材上,既有军旅、都市、涉案等题材,又有重大事件纪实题材。影片包含故事片、喜剧片、纪录片等多种类型。此外,内地影视剧 23 部,港台剧 8 部,合拍剧 2 部。反映当代题材的 27 部,近代题材的 6 部。其中 30 部为 2000 年以后上映。可以说,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研究方法。针对研究问题,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华语影视剧中记者形象及其再现。在具体的资料

5、收集中,主要以“人数” 、 “次数”作为基本的归类单位。每个具体的研究对象(如照相机出现次数,采访、拍照的次数等)即使在影视剧中多次出现也只统计一次。根据内容分析客观、系统、定量的原则,本研究设计了量化的内容分析指标。整个指标体系分为角色人口指标、角色外在指标、角色人格指标、角色功能指标以及角色工作状态指标五大类目。各类指标说明。角色人口指标包括性别、年龄以及婚姻状况。角色外在指标包括记者的衣着、剧中外表评价、携带的采访工具。角色人格指标包括总体评价以及人格形象量表。角色功能指标指该角色在剧中的功能。综合普罗普角色功能分类,结合华语影视剧中记者的角色功能,本研究将角色功能定义为行动者、助手、阻

6、碍者、追求者、被追求者五类。角色工作状态指标包括该记者所在的媒体类型、工作年资、记者类型、工作特写展示、参与的事件以及遭遇的风险。研究结果统计分析角色人口形象:年轻、单身、女记者多于男记者。被再现的 44 个记者角色中,男性记者 19 个,女性记者 25 个。年龄方面,青年 35 个,占总数的 79.5%;中年 2 个。另有 6 名记者在影视中无法准确判断其年龄情况,介于青年与中年之间。婚姻状况方面,未婚 26 个,占总数的 59.1%,未知 10 个,占 22.7%,已婚 4 个,未婚到已婚 3 个,已婚到离异 1 个。角色外在特征:休闲装、漂亮女记者、照相机。衣着方面,33 个记者角色平时

7、着装以休闲服饰为主,占 75%;7 名记者平时以正装亮相。外貌评价方面,18 名女记者被描述为漂亮,占女记者总数的 72%。4 名男记者被描述为帅气,其余 22 名记者在剧中并没有涉及其外表评价。照相机成为记者最常携带的工具(28 次) ,其余依次是纸和笔(5 次) 、摄像机(3 次) 、录音机(3 次) 、话筒(2 次) 。另有 5 名记者并没有展示他们的采访工具。角色人格形象:正义、勇敢、善良、敬业。记者总体形象成正面倾向。44 名样本中的记者角色,只有 1 名记者是绝对负面形象,2 名记者有负面人格倾向,其余均为正面或中性形象。人格特征是影视作品中人物塑造最核心的部分。角色人格特征一般体

8、现在影视剧中角色对自己、对他人、对事情的态度,表现在他的台词和行为举止中,往往体现为某种道德品质。统计显示,记者被再现的人格特征次数超过 20 次的有 5 项,分别是正义(24 次) 、勇敢(22 次) 、善良(21 次) 、敬业(21 次) 、机敏(20 次) ,其余依次为能干(18 次) 、坚持不懈(17 次) 、率直(16 次) 、沉稳(16 次) 、热情(13 次) 、冲动(11 次) 、诚恳(10 次) 、单纯(4 次) 、善交际(4 次) 、有心计(3 次) 、世故(3 次) 、报复心强(3 次) 、固执(2 次) 、胆怯(1 次) 、妥协(1 次)。角色功能形象:展开剧情的行动者

9、。在角色功能方面,次数最多的是行动者(18 次) ,其次是助手(12 次) ,其余的依次为行动者兼追求者(4 次) 、行动者兼被追求者(3 次) 、助手兼被追求者(2 次) 、助手兼追求者(2 次)和追求者、阻碍者、阻碍者兼追求者、被追求者(均为 1次) 。综合得知,影视中再现的记者角色功能情况如下:行动者 25 次,助手 14 次,追求者 7 次,被追求者 6 次,阻碍者 2 次。这意味着,影视剧中记者多以展开剧情的行动者出现,是剧中的主角。角色的运用是故事的基本部分,角色运用的安排处理对于我们理解影视剧的意义十分重要。普罗普所述的其他角色如派遣者、伪英雄等,在剧中极少出现甚至缺失。角色工作

10、形象:报社记者居多、经验丰富、采访拍照、高风险。样本显示,有 32 名记者被描述为来自报社,6 名记者来自电视台,4 名记者来自杂志社,1 名记者来自通讯社,另有 1 名记者无法确认其所在媒体类型。其中 26 名记者被描述为工作经验丰富,9 名记者被描述为刚入行的新手,其余 9 名记者无法判断出其工作年资。记者类型方面,20 名记者被设置为报道政治、经济、民生等新闻的记者,8 名娱乐记者,5 名摄影(像)记者,4 名军事记者,3 名调查记者,2 名记者因工作环境变化而记者类型变化。另有 2 名其他类型记者。工作细节展示上,采访成为记者工作细节最重要的表现(30 次) ,其次是拍照(27 次)

11、。其余依次是写稿(10 次) 、偷拍(9 次) 、暗访(8次) 、录音(3 次) 。另有 2 名记者角色并没有表现出其记者工作特性,故没有工作细节展示。参与的新闻事件上,参与一般性新闻(政治、经济、社会)20 次,涉案新闻 8 次,揭发重大事件黑幕 5 次,娱乐新闻 5 次,军事及战争 3次。其余 3 人无具体参与的新闻事件。在遭遇风险上,在 44 名记者中,有 34 名记者角色表现出了记者在工作上遭遇人身安全或道德上的风险。其中,有 12 名记者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报复,包括殴打、撞车、坐牢、恐吓威胁等。有 6 名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遭遇恶劣天气、自然灾害等的威胁。12 名记者遭遇了除自然风险外的其

12、他采访风险诸如暗访的危险、当事人的阻挠、交通安全等。10 名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遇到道德困境,面临要新闻真相还是人情的两难选择。记者形象模式化再现的框架分析美国学者甘姆森(Gamson)是框架理论最重要的研究者,他认为框架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指界限(boundary,如摄像机的镜头)之意,可引申为对社会事件的规范,人们借以观察客观现实,凡纳入框架的实景,都成为人们认知世界中的部分;另一类则指人们用以诠释社会现象的架构(building frame),以此来解释、转述或评议外在世界的活动。框架既有协助人们思考或整理信息的正面意义,又可能成为人们意识形态或刻板印象的主要来源,框限了主观认知世界的

13、活动。华语影视剧通过外显、忽视、错位等框架模式化再现记者形象。外显。即通过不断重复记者所携带的照相机及其工作方式如拍照、采访,使记者形象外显。采访和写作是记者的基本工作。在样本中,44名记者中的 28 名记者携带照相机,相机成为判断一个角色是不是记者身份最重要的外在标准。外在的工作细节展示上,有 30 名记者有采访行为,27 名记者有拍照行为。而有写稿行为的记者只有 10 名。拍照、采访、写稿这些记者特有的工作方式被一次次凸显出来。例如,电视剧使命中,记者苗雨一出场就是拿着照相机在现场拍照(歹徒围殴公交司机) 。外显一方面使记者形象便于辨认,另一方面使观众形成刻板印象,即“拿着照相机拍照、采访

14、的人就是记者” 、 “记者一般只拍照不写稿” 。忽视。即影视剧编剧、导演等有意或无意忽视负面的记者形象。忽视是媒介框架理论中常见的框架机制。社会转型时期,备受诟病的媒体记者制造虚假新闻、收受红包搞有偿新闻等新闻界痼疾却没有在这些再现的记者角色形象中得到体现。即便有涉及记者圈的负面行为,也表现得相当含蓄,结局都是真善美战胜哗众取宠。华语影视忽视或淡化了记者和新闻界的不良行为,极力营造正面的传媒形象,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影视中的体现。错位。记者的任务是向公众及时、客观、全面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然而,在影视再现的世界中,记者角色出现严重的错位。记者不是旁观者、记录者,而更多的是事件的参与者。多数时

15、候,记者被塑造成破案的警察和侦探或黑幕的挖掘者。在本文的样本中,记者参与的新闻事件涉及案件和重大黑幕达到 13 次,接近总数的 1/3。此外,再现的影像世界中,记者角色错位的另一表现是影视中经常出现角色身份与行为不符的情况。 “再现”是一种符号选择与建构,是创造所关注对象或观念的意义与结果的过程。也就是说,再现是一种意义创造的实践活动,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媒介再现的是介于虚构与真实之间的内容,当这种再现内容的选择通过框架一种有意识的筛选手段达成,并且产生周期性作用时,久而久之人们会接受、认同再现的内容,将再现的虚构内容与现实中的世界结合,形成“个人头脑中的图画” 。影视再现的记者形象模式源自记者

16、群体本身,模式化本身无所谓好坏。华语影视模式化再现记者形象,在塑造记者正面形象、培养观众对记者的刻板印象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影响。注释:张振亭、李析力:我国记者社会形象的危机、成因及对策 ,新闻爱好者 ,2009(20) 。大卫麦克奎恩英:理解电视电视节目类型的概念与变迁 ,华夏出版社,2003 年版,第 139 页,第 134137 页。普罗普的故事结构理论指出,故事是有赖于固定“角色功能”组成的, “角色功能”是故事的稳定结构性要素。普罗普把角色功能分为反面角色、捐赠者、帮忙者、公主和她的父亲、派遣者、男主角、伪英雄。张克旭、臧海群等:从媒介现实到受众现实从框架理论看电视报道我驻南使馆被炸事件 , 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9(2)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