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力不仅看该国各类高级人才的数量和水平。面对激烈的竞争,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尽快培养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头脑的开拓型人才。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长知识、责任感等方面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全体教师的适时引导、严格要求,靠课任老师在教学中用自己的优良作风长期的潜移默化。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每个物理教师应尽的义务。本文就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 介绍古今物理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教育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物理学在
2、长期、持续的发展中,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我国古代科技史上,记载的大量成就,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古代的墨经 梦溪笔谈 齐民要术 考工记 天工开物等著作中有关科学技术的论述,在当时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更是举不胜举。回音壁,地动仪,小孔成像、色散等的论述,无不闪耀着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火花。对我国发明的活字印刷、火药和指南针,英国学者培根认为“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的事物的状况,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颗星星比这三种发明对人类事业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 我国现代在科技方面的成果,特别是在尖端技术方面的突破,越来越多,从“
3、起火”到今天掌握一箭多星技术,到火箭、卫星、宇宙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超导体研制水平、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成功,核电站、岸式波力发电站的研究等无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强有力的事实,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优,坚定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2 介绍物理学家事迹,激发学生勤奋学习。 结合物理教学,向学生介绍我国物理学家的传记、史活和成就,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赤子心。 例如,叶企孙测得普朗克恒量;吴有训用实验证实了康普顿效应;钱三强、何泽慧夫妇在法国发现了铀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并对三分裂的机制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开辟了核裂变研究的新领域,被约里奥?居里誉为“一代科研人员中最优秀的代表
4、。 ”四十年代,他俩又毅然放弃了外国优厚的待遇和工作条件,返回了祖国,为我国核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美籍华人杨振宁、李振道由于对 K 介子衰变中不符合宇称守恒规律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结论,引起了物理界的震惊和承认,从而获得了 1957 年的诺贝尔物理奖;美籍华人丁肇中由于发现了“J 粒子”而荣获 1976 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李远哲和崔琦又分别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他们都为中华民族增添了光彩。 3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科学概括和总结,而物理学的发展又依赖于客观事物的自然规律,需要哲学作指导。它们间
5、的这种辩证关系,渗透在物理概念的形成、原理的抽象、教材体系、知识结构以及各教学环节中,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揭示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来面目以及物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使学生受到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方面的教育。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观点,以及客观规律的可认知与可利用性。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大到宇宙星体,小到原子和基本粒子以及引力场、电场、磁场等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且无不处在运动中。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坚信场的物质性,可向学生演示通草球的库仑力作用下偏离平衡位置的实验,演示用头发屑显示电场线、用细铁粉显示磁场线等,引导学生从直观现象出发通过类比联想,坚信场
6、的物质性,并掌握认识场这种特殊物质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机械运动、扩散运动和布朗运动,并通过天然放射性现象及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等内容的分析,促使他们建立起物质是在不停的运动,而且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认知的观点,帮助学生认识到牛顿运动定律、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就是人们在长期的实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立统一规律。 4 加强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优良作风。 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内容很多,物理教学中,主要是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刻苦学习、勇于进取的精神和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作风。 物理学是一门体系严谨,结构紧密,科学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要受到良好的科学素养的训练。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课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格操作、认真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造性思维品质,树立爱护仪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在物理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有重点地介绍中外科学家发现重要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如英国科学家焦耳在极困难条件下,经 30 余年实验研究,作了 400 次实验,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法拉第刻苦自学,经历十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优良品质,优化学生素质,都会起到良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