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以考试模式改革为切入点 全面推进外语专业教学改革论文关键词:外语专业 社会需求 考试模式改革 全面推进外语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外语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就业率的低迷反映了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离社会的要求还有差距,学校对学生培养的评价体系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产生了误差,本文主要探索如何从市场需求开始倒推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及能力,探索如何以考试模式改革为切入点来全面推进高职外语专业教学的改革,并最终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外语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技能工具,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不再仅仅集中在外资外贸等高级涉外单位,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2、外语人才的就业范围也越来越宽。但极其矛盾的一点,在“麦可思 2009 年度高职高专专业小类就业率TOP100”中,商务英语、应用韩语、涉外导游和国际商务等外语专业及外语相关专业的排名均在 80 名之后,均远低于其他专业;另外在麦可思公司和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的 2010 就业蓝皮书中也将外语专业中的商务英语专业定位为“黄牌专业” 。 从就业范围越来越宽与就业率不高的矛盾中不难得出,目前高校外语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和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能力要求还有一段距离,高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社会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存在着误差。 考试作为评价教学质量、检验学生能力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不应该仅仅对科目进行考核,应该针对
3、市场的需求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为了学生毕业后能够实现优质就业,必须将考什么、怎么考、谁来考、什么时候考等问题都要精心的计划和设计。首先考试内容必须与市场对学生的能力需求相一致,其次考试模式必须能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在这样的考试模式体系下合格的学生才能符合社会的真正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接下来将主要探索如何从市场需求开始倒推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及能力,探索如何以考试模式改革为切入点来全面推进高职外语专业教学的改革,并最终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一、 根据市场的人才需求标准来制定学生考核标准,即处理好考什么、怎么考、谁来考、什么时候考等问题。 1、
4、从市场需求出发,确定外语专业学生的考试内容 通过走访企业、人才市场及往届毕业生,查阅国家及省市的近 5 年经济发展规划,找出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产业,并在该产业中寻找本地区或附近地区的相关企业。然后到企业进行深入的了解,找到外语专业学生可以就业的具体工作岗位。 明确具体的工作岗位后,与企业相关工作人员总结出该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这些工作任务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围绕得出的知识、能力、素质等三方面的要求,在 3 年的时间内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来设计考试的内容。 2、根据内容的不同,确定不同的考试模式 首先,对于知识的考核应不再以精读、泛读、口语、听力等科目为单位,应该将外语知识的考试和各种
5、外语等级证书考试相结合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做到以证代考。这样一来可以实现教考分离,避免自己教师在进行评价时的主观因素,增加了考试的严肃性及客观真实性。另一方面以证代考也可以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不用再为学校的期末考试而花费时间。 其次,对于能力的考核一直是个空白,应该以实际的业务操作或资格证书考试来进行考核。外语能力的考核应该按从易到难的顺序设计一个实际操作项目库,比如介绍家庭、叙述昨天、描述食物、描述天气、路线介绍、病状描述、预订机票、制作简历、翻译短文、随机口译等等,通过学生在项目库中的随机抽取进行考核;其他商务或旅游等专业能力的考核通过外语导游证等职业资格证考试来实现;综合能力的考核应以参加
6、活动的程度来进行考核,活动参与的多少、活动的大小难易、活动是否有意义、是否是组织者或主要参与者、活动是否取得成功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最后,对于素质的考核目前大都以思想道德修养、身心健康、毛泽东思想等人文素养课目的考试成绩来进行考核,而这些科目基本都采用学生完成大作业的形式来进行考核,非常的流于形式化,缺乏实际的意义。对于素质的考核应该和学生的日常出勤、宿舍卫生、志愿服务活动、政治理论竞赛、特长、突出事迹、奖罚情况、体育达标情况和人际关系和谐等方面进行考核。 3、根据考试内容与方式的不同,确定考核的主体 首先,外语知识和专业技能等以证代考的情况,就以外语等级证书考试和导游证等职业资格证书的组织
7、方进行考核。其次,外语应用能力以实际项目操作的形式来进行应该以外籍教师为主来进行,商务或导游等方面的实际操作项目应该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进行考核,综合能力的考核应该由学生的辅导员、导师、学生会成员来共同进行考核。最后,对于素质的考核,应该由学生的辅导员、导师和班级同学来共同进行考核。 4、基于外语易忘的特性,结合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的特点,外语类专业的考试应该放在寒暑假之后开学初进行。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 2008 年曾发布过一篇“关于我校大学生假期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报告中指出大学生在选择假期的主要活动时,排名前三的选项分别是看电视(22%) 、睡(18%) 、上网(16%) 。大多数的同
8、学都觉得没有了考试的压力、学校的氛围,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假期中不想学习、只想睡觉上网也就成为了大学生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基于现实情况确实如此,外语类专业的考试时间应该改为寒暑假后的开学初进行。 二、以考试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倒推整个教学过程的改革 1、系统设计课程 根据市场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多方面年要求,对应上述的考试内容,对课程进行重新的设计。它既包含课内课程,也包含课外活动课程,既包含校内课程,也包含校外实习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起点就是课程设计,必须积极应用多元智力理论、尊重职业成长规律、借鉴德国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理论,建立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任务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深化学习领域
9、课程改革,开发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突出学生岗位能力的考核为核心,系统设计课程,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 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加大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积极推进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提倡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和行动导向教学、团队合作学习方式;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引进开发现代虚拟技术,提高虚拟实验实训质量;积极推进教师反馈文化建设,借鉴德国职教反馈文化经验, 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开展自我反馈活动,改进提升教学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广泛开展专业社会需求调研,为优化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
10、供依据。特别是需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特别要明确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标准,探索开发专业的综合知识评价指标、综合能力评价指标和综合素质评价指标。 4、修订完善课程标准 积极开展岗位需求调研和职业资格调研,为修订完善课程标准提供依据,进一步明确课程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特别要明确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标准,并依据标准制定课程的知识评价指标、能力评价指标和素质评价指标。 5、修订完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修订完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包括备课环节质量标准、课堂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作业与练习环节质量标准、辅导与答疑环节质量标准、实验实训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课程设计环节质量标准、考试考核环节质量标准
11、、顶岗实习环节质量标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环节质量标准等,为考试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保障。 6、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建设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操作规范、技能考核规范等,营造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实验实训环境。校外实践教学条件是学生顶岗实习的基本保障,必须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内涵建设,加强合作育人、共同育人,积极吸引企业参与考核,引进企业考核要求,共同促进和完成在实习单位对学生考试模式的改革。 7、加强教师动手能力建设 考试模式改革的关键是教师,必须首先加强教师实际动手能力的建设。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学技术、练技能,不断适应“教学做一体” 、 “行动导向、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12、”等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为考试模式改革提供保障。并将教师实践动手能力作为教师施教的基本条件,凡达不到课程动手能力要求的教师,原则上不安排授课任务。同时,将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作为岗位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实践动手能力不达标,原则上不能评为优秀等级。 考试是检查、评判人才培养质量的手段之一,考试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必然反映出教育教学的理念、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定位、教学过程的特点、教师个人的全面素质,以及与教学目标实现相关的教学方法、实验实训条件等。考试模式是考试内容、方式和方法的集中体现,考试模式改革必然带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条件、教学团队等整个人才培养链条的全
13、面建设。因此,以考试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可以推进人才培养方方面面的改革,全面带动教育教学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 韩苏21 世纪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当代教育科学,2003, (3) 2 王茹勤谈加入对素质外语人才的需求 河南金融管 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5) 3 王笃勤.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02 (5)17-23. 4 张 平.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8(8) 5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07 级劳动关系系人力资源管理 1 班调查小组. 关于我校大学生假期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2008.04 6 麦可思研究院( MyCOS Institute) . 2010 年就业蓝皮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06 7 李 曼 闫 静. 高职高专英语专业考试模式改革探索和实践.华夏教育.2009.10(9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