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微博研究摘 要:微博自诞生之日起到现在仍然方兴未艾,作为一种自媒体在舆论的大环境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微博这种新媒体的产生给社会网络分析带来了新的平台,国内外学者也对此进行了诸多研究。本文以社会网络分析为视角,对近年来学者对微博这种新媒体的研究分别以关系群体和微博应用功能为导向作出综述。以此为基础,探讨未来社会网络视角下微博研究的方向。关键词:微博;社会网络;群体;应用功能;微博最先出现于美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微博网站即是成立于 2007 年的 Twitter。随着新浪微博的开通,2010 年成为国内微博元年。自从微博诞生之日起,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对它做出了大量研究。这些研
2、究的路径不外乎两种,一种侧重于从具体微博的内容上进行分析,另一种侧重于宏观上的整体把握,也即微博用户结构上的研究。而从社会网络视角来研究微博即是一种整体结构研究。作为一种新媒体同时也是自媒体,它从博客中来,同时微博又有它自身的传播特点。首先,微博有 140 个字符的内容限制,这决定了它的短小精致,可读性强;其次,博客主要以网络为媒介而微博主要以手机等移动互联网为媒介,从而微博有它得天独厚的即时性;再次,微博的用户量大面宽,互动频繁,是一种典型的社交网络。同时,微博打破了传统媒体一家独大的话语权垄断,并且与传统媒体形成了有效互动,使得广大草根阶层网民的声音也可以传出并得以放大。整体而言,微博与其
3、他媒体平台间传播模式如图 1 所示1:如图 1 所示,X 代表微博平台,A、B、C、D、N 代表各个微博用户。每个用户会有自己的其他传播平台,如:报刊、电视台、人人网、豆瓣、博客等,图中 D1、D2、Dn 即是微博用户 D 的其他传播平台。如图所示,其他传播平台和微博可能通过用户 D 建立起平台间的联系,从而使得信息得以跨平台的传播。如果聚焦到微博内用户之间的信息传播,微博的传播模型属于无标度网络模型2。如图 2 所示:由以上两图可以看出,不管是微博系统中用户之间的相互传播还是微博与其他传统媒体的交互传播,现在社会的信息传播都是通过网状结构进行。因此,通过社会网络视角对微博进行结构上的分析具有
4、得天独厚的优势。社会网络分析在微博研究中的运用主要有中心性分析、凝聚子群分析和图论法这三种方法。其中,中心性是社会网络结构研究的重要工具3,中心性分析方法占据学者研究的最大比重,而此方法又细分为点度中心性分析、中间中心性分析和接近中心性分析。更具体的来讲,国内外学者通过社会网络视角对微博的研究可以分为两条主线:一条以关系群体为导向,另一条以微博应用功能为导向。一、关系群体为导向的研究关系群体为导向的研究把微博应用看作一个整体,并不细致对微博中的应用加以拆分讨论。平亮和宗利永通过“滚雪球”的采样方法对粉丝数超过 10 万的 14 个名人微博分别进行了点度、中间和接近中心性分析4。他们得出了如图
5、3 所示的微博名人社会网络关联图并且形成结论:即使同是意见领袖,由于他们的中心性不同,权力的形式会有所不同,在微博网络上对信息传播的影响也会存在巨大的差异。解立群、颜清华等研究者选取 50 位粉丝超过 10 万的微博名人以及 50位粉丝数少于 10 万的普通人作为样本,编号形成二值矩阵。运用中心性分析、凝聚子群分析和图论法这三种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分析,提出“围观模型” (如图 4 所示) ,同时也说明虽然理论上普通人能和名人直接交流,但现实中无法进入微博名人圈子内部,与名人交流的愿望实质上无法实现5。Akshay Java 等6通过对微博中信息源类用户结点的识别,并以用户结点之间联系的双向性
6、为基准,利用图论法将网络社区从微博网络关联中分划表征出来。他们总结出微博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类网络社区,分别称之为:独立网络社区、多结点联结的网络社区以及单结点联结的多网络社区,对应如图 5、图 6、图 7 所示。研究者进一步指出,在独立网络社区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较多并分享彼此的经验经历等;而在多结点联结的网络社区和单结点联结的多网络社区中,不同网络社区之间的人们几乎没有情感交流。二、微博应用功能为导向的研究微博应用功能为导向的研究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微博不同应用功能上,研究者以微博中的关注、评论、转发、引用等不同应用功能为维度分别考量,虽也是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但很少关注甚至忽视微博中不同社
7、会群体的划分。此类研究往往从具体的微博热点事件着手,根据不同的微博应用功能分模块进行。华东师范大学的袁毅、杨成明7在新浪微博平台上,随机选择一用户发表的一条关于农民工生存状态的博文,内容包括文字和图片,利用自编程序,采集一段时间周期内,转发、评论或者引用该贴的 2466 个用户并编号。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别得出了关注网络(如图 8) 、评论网络(如图 9) 、转发网络(如图 10)和引用网络(如图 11) 。他们进一步阐述了各种网络的不同特点,同时指出,用 5W 理论解读网络社区的信息交流,认为网络社区中的信息交流是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采用任何方式、对任何人去发表意见的结论是不
8、准确的,现实中的微博传播同样具有信息的不对等性。三、研究展望现阶段,国内外研究者对社会网络和微博的研究都热火朝天,而以社会网络为视角对微博等新媒体的研究并不多见,此领域的研究前景仍然可观。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笔者认为,以关系群体为导向的研究仍缺乏普通人和普通人微博之间形成的社会网络的研究以及特定群体之间的微博社会网络的研究;以微博应用功能为导向的研究也很薄弱。同时,微博虚拟社会网络与现实社会网络有着怎样的关系和互动仍不得而知。另外,以社会网络为视角的微博研究作为一种结构研究与微博内容分析相结合的研究,也更具有全面性和深入性。这些,都需要后续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和讨论。参考文献:1 杨晓茹.传播学
9、视域中的微博研究J.当代传播,2010(2).2 刘智.网络社区危机信息传播与干预研究D.中国科技大学,2010.3 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4 平亮,宗利永.基于社会网络中心性分析的微博信息传播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0(6).5 解立群,颜清华.从“围观模型”看交流困境J.中国传媒科技,2011(8).6 Akshay Java, Xiaodan Song, Tim Finin, Belle Tseng. Why We Twitter: Understanding Microblogging Usage and CommunitiesA. Proceedings of the 9th WebKDD and 1st SNA-KDD 2007 workshop on Web mining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C. New York, NY, USA:ACM Press,2007.7 袁毅,杨成明.微博客用户信息交流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社会网络及其关系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