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27KB ,
资源ID:2032413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20324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试析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教育改革初探.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试析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教育改革初探.doc

1、试析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教育改革初探论文摘要:根据电气工程领域人才培养现状及要求,对电气类本科生教育教学模式进行研究,针对电气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因素等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改革意见,图求改善普通高校电气工程系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关键词:电气工程;专业课程;杂志会 电气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电气理论为核心,在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以高技术、高素质、高能力培养和训练为手段,使毕业生既具有系统集成的能力也有某一方向研究开发水平,为毕业生广泛的就业范围打造坚实的基础。电气工程专业教育一直都是我国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现阶段正是我国深化高校工程教育改革

2、发展、培养创新性技术人才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参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各高校都在加快推进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电气工程教育是理工科大学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需求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背景、视野开阔和一定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在培养技术人才方面缺乏国际竞争能力,电气专业大学生尤其凸显专业素质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本文结合上海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 )实际存在的问题,讨论电气教育改革的几个具体方面。 我校电气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中,课程设置大致分为三个部分: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生们在前两年完成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

3、课程,约占总学分的 60%。从大学三年级起开始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在大四的下半年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和实习,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样的培养计划从表面上看合情合理,然而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从专业特点来看,发现我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平衡;毕业设计时间过短,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致使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空洞,论文答辩如同虚设等弊病。这或许也是其他高校电气工程专业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本文中,以本校的一些实际情况为例具体分析了上述问题的具体表现,并提出几点改革建议。 一、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设有电气工程专业的理工科大学,尤其是普通高校的专业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本科生的培养计划一直存在诸多不合

4、理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强弱电失衡 以我校为例,专业课中涉及强电方面的课程,如电机与电器、电力拖动等共有 8 门必修和选修课。而涉及单板机、编程软件、仿真软件、计算机应用等弱电、语言类课程部分共有 22 门。与专业课配套的实验课当然也有将近 13 的设置偏重。这就导致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常常感觉自己应该属于计算机系而非电气工程系。 2.课程内容陈旧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高校教育应当与时俱进。可是从电气专业课程列表上,除了新增的软件工具、编程语言,很难看出与 10 年前有什么不同。实验课的内容与设备也未能有大的改观。近 10 年的新兴电力电子新技术很少出现在培养计划中。这就势必导致学

5、生知识陈腐,目光短浅,更谈不上什么创新能力。 比如,20 年前,大学的实验课中,实际焊接装配环节是制作一台便携收音机。利用设计好的印刷板,学生只是将元件正确焊接就可以了。而现在该课程仍然是完全相同的内容。其实,只是简单把设计好的印刷板改为只有焊孔的面包板,学生自己考虑元件的排列与布线也能提高该实验课的意义。所以每年更新实验课的内容,从小的方面做些必要的改进是十分简便且有效的。 3.毕业设计时间相对较短 日本与欧美的本科教育中,学生有一年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而我国大多数是一学期。实际细算下来只有 14 周的时间。如果去掉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 23 周,基本上只有 10 周左右。而学分却占了 14

6、分,相当于 47 门课程。在这短短的 10 周内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总体质量可想而知是很难令人满意的。这也就导致多数毕业设计选择了仿真、编程、建模这种简单利用电脑软件就可完成的工作,使电气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甚至分不清电阻和二极管,不知道选择元件考虑耐压,设计没有余量概念等这样的可悲现象。 二、几点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亟待解决的问题,参照国外高校的培养模式,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 1.合理删减、增设专业课程 (1)删减“鸡肋”课程。具有如下特点的课程是可有可无的,可以考虑删减:本专业特色不大相符;理论性太强,学生兴趣较小;没有试验条件,只能纸上谈兵且与就业需求关系不大。比如,我校有一门“过程控制”课

7、程,不但无法进行实验,而且选用的教材中的实例全都是化工行业中反应炉温度控制、配方管理等。该门课程对本专业的培养意义不大,学生也不愿选修,可以删去。 (2)增大强电课程的比例。强电领域的课程多年来一直以电机与拖动为主。然而,近年兴起的一些新的高电压大功率技术是很有必要加入课程列表的。例如“脉冲等离子的发生与应用” ,在日本、美国、德国是很普通的一门课程。早在该技术刚在日本本土兴起不久就进入了本科和硕士的培养计划。还有涵盖高电压大电路的测量、冲击电压的发生以及沿面放电技术的“高电压工程” ,本应是不可或缺的,却迟迟未出现在学生的课表中。所以,精选优秀的强电教材,合理配置强弱课程使之达到平衡,方可凸

8、显电气工程专业特色。 (3)开设新技术专题。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立时进行了组划分,如强电课程组、控制课程组等。此外,有必要建立一个特别的课程组,专门介绍近期本领域的新发展。该组课程的上课形式也可以进行大的改变。在此有必要借鉴日本杂志会的模式。该课程是日本很多大学本科生的必修课,课程内容是自选本领域近两年内发表在本领域顶尖级国际杂志上的文章,认真阅读、翻译、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作出一份报告,在全系大会上汇报。由其他同学根据文章介绍的清晰程度、报告设计质量、语言流畅程度,仪态等作出评分。这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很全面。从学生的角度,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锻炼。 (4)开设现场课堂。将部分课程或某

9、课程的一部分教学开设到车间现场不失为一个一举多得的办法。和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聘用这些企业中的资深工程师兼任教师,现场演示、场地参观、实地操作等,都是提高、加深理论知识的有效手段。也可以将现场工作中具有代表性的阶段、操作等制成录像教学片。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企业挖掘人才,提高招聘员工的质量。 2.鼓励编著系统的课程讲义 在授课中往往会发现,很多教学用书的内容并非全部适合本课程。经常发现甲书上有两章,乙书上有三章,而丙书的实例非常好。然而由于种种限制和教学的要求,只得选择一本,从而很容易使该课程出现缺陷。此时,编著课程讲义就显得十分必要,将所需的各部分知识融合形

10、成一种非正式出版的印刷物,仅限于本校课程传授。这样不仅更有利于本课程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而且大大降低了学生购买参考书的成本,一举两得。根据各校的情况可将编著技术教师们的工作量纳入考核,相信会大大改善教学质量。 3.合理整合资源并延长毕业设计时间 很多专业课教师都有自己的科研项目和研究生队伍。所以,各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实验室。然而,本科生只有在最后的毕业设计阶段才有机会利用到这些资源,这其实是很大的浪费。所以,建议实验课程与各位老师的实验室资源紧密结合,使实验课与科研项目、各类新课题紧密结合,既丰富了课程内容也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有利于改善学生的综合知识结构。 毕业设计的时间适当地延长是十分必要的。充

11、分利用各位老师的实验平台资源将毕业设计改为一年是可行的。从大四开始进行毕业设计不一定要压缩总学分。可以参照自己导师的建议、课题的需要以及对课题初步了解后,通过所需知识补修来选择课程。课余时间参加研究课题探讨、实验、查阅书籍文献。另外,延长时间也可以让学生更安心地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因为参与较多的课题项目和掌握了更多的实际应用技术,在就业方面就会增强自信心,提高找到满意工作的效率。 4.加强信息交流与反馈 高校基本上都要提前半年的时间制订新一届本科生的培养计划。各系采取的基本办法是在上一届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商讨需要修改与更新的部分。这类的商讨会议往往并非全体授课教师参加,而结果大多是微调整,一

12、些基层老师的意见得不到重视,更不要说征求学生们的意见与想法,这就导致了培养计划很难有突破性的调整和改进。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与老师构成了主体,一线教师对某些课程的感受、选修该课程的学生的意见是不容忽视。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信息来源就是已毕业学生。他们的信息对培养计划的改进更加有意义。步入工作岗位和继续读研深造的学生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初在本科学校中如果能多学习一些某某方面的知识就好了。对此类信息进行整理不难发现什么是需要调整和改进的。所以,加强一线教师、选课学生、已毕业学生的信息交流是十分必要而且迫切的。在这方面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追踪,及时交流,得到信息,继而应用于培养计划的改革。 工程教育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中教学改革首当其冲。合理改革专业课的设置,增强信息交流,紧跟实际需求,方可更加突出专业特色,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为社会提供理论知识扎实全面、领悟力高、动手应用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