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章 伏暑,病案讨论,鄂,女,19岁,1976年10月23日住院。住院病历号:14359 病史:患者7天前曾有微畏寒发热,疲乏无力。3天前因劳累觉口干苦,遂饮冷水,当晚即有寒战高热,体温39.6。转来本院以高热待查收入住院治疗。住院一周,曾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著,仍高热不退,转请中医治疗。 症状:初起寒热,舌苔白腻,脉弦数,继则寒战高热汗出,形如疟状。目前但热不寒,口干唇燥,面赤,口苦粘腻,胸腹扪之灼手,大便日行一次,粘滞不爽,溲黄而热,脉象滑数有力,舌苔根部黄腻,舌质红绛。 检查:体温呈弛张型,在3940.0,脉搏95/分,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肥达氏反应(+),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6
2、5284单位。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 思考: 1、本病的中医病名。 2、本病例的病因病机。 3、确立治法。 4、选择处方。,概述,1、定义 伏暑是由暑热或暑湿病邪引起的发于秋冬季节的一种急性热病,发病具有暑邪致病的特点,起病急骤、病情较重、病势缠绵难解,初起即有气分或营分里热见证。,特点:,1.发病急、病情重、病势緾绵。2.初起发于气分者多暑湿性质显著,病势较轻;发于营分者暑热性质较突出,病势较重。3. 不论发于气分或发于营分,均由当令时邪引动而发,故两种类型初起均兼有卫表见证。4. 发于气分者表证解除后,气分暑湿之邪每多郁阻少 阳,如患者内有积滞,常致湿热与积滞胶结于胃肠, 如暑湿转入中
3、焦脾胃,则表现为湿热交混或热重湿轻之证,暑湿化燥化火可入营动血。5. 发于营分者表证解除后,可发展为血分证、气营(血) 两燔证,并可出现痰热瘀闭心包、热盛动风、斑疹外发等。,2、沿革,1、有关伏暑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有暑邪伏而为病的记载,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夏伤于暑,秋必痎疟”, 2、和剂局方一书中首载“伏暑”之名:“丈夫妇人伏暑发热作渴,呕吐恶心,黄连一味为丸”。 3、最早将伏暑定为病名的,是明代方广的丹溪心法附余。 4、李梴医学入门对伏暑邪伏部位、病机和临床表现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伏暑作为疾病的名称。 5、吴鞠通温病条辨说:“长夏受暑,过夏而发者,名曰伏暑”, 并对伏暑证治进行了系统论述
4、。,3、与西医学病名的关系,1.流行性出血热 2.钩端螺旋体病 3.散发性脑炎 4.重症流感等,病因病机,一、病因发病(一)病因暑邪(暑热病邪及其夹湿的暑湿病邪)伏于体内(二)发病条件 诱发因素:秋冬时令之邪 体内因素:正气亏虚,主要是气虚 如邪气较微,而正气亦虚,邪微不足以致害,正虚不足以抗邪外出,邪气即伏藏于内,随着时日的迁延,病邪不断耗伤正气,正邪双方逐渐发生变化,甚至失去平衡,至秋冬复感时令之邪触动而发病。,二、病机演变,发于气分(卫气同病)邪在少阳邪结肠腑暑湿病邪发于营分(卫营同病)热在心营热闭心包下移小肠血络瘀滞深入血分,伏暑病理演变示意图,发于气分(卫气同病) 外内 达传 邪在少
5、阳暑热(湿)病邪 发病 气 营 (内伏) 分 分 邪结肠腑 秋冬时令之气诱发 发于营分(卫营同病) 热在心营,下移小肠 热闭心包,血络瘀滞 深入血分,诊断,一、诊断依据 1、发病季节 :深秋或冬季,即寒露前后到大寒 2、典型的临床表现:病势深重,初起即见里热证。暑湿发于气分者,起病即见高热、心烦、口渴、脘痞苔腻等;发于营分者,起病即见高热、心烦、舌绛少苔,或斑疹隐隐。两种类型均兼有恶寒等卫表证。,二、鉴别诊断 1、秋燥、风温:秋燥、风温与伏暑都可发生于秋季,但秋燥和风温的早期均有明显的肺卫表证,病变重心在肺卫,而无里热证候;伏暑发病即见明显的里热证,表现为卫气同病证或卫营同病证。 2、暑温兼湿
6、:季节不同。 3、湿温:湿温初起以湿郁卫气分为特征,无显著里热见症,病变过程以脾胃为中心。伏暑初起虽有表证,但有明显的暑湿内蕴气分,或暑热内舍营分的里热证。 4、疟疾:寒热定时,寒、热、汗层次分明,与伏暑不同。,辨证论治一、辨治要点,(一)辨证要点1、辨明伏邪的性质暑湿、暑热2、辨清伏邪的发病部位在气、在营3、识病机之传变气分之邪传营入血、湿邪之化燥、闭窍、形成热瘀、脏气大伤等。4、辨别诱发外邪的性质风寒、风热,(二)治则治法,发于气分清气解表疏表清里 发于营分清营解表 热盛阴伤清热养阴小便不利 心营小肠同病清心凉营、清泻小肠 热瘀内阻凉血化瘀、泄浊解毒小便过多益肾缩尿正气外脱益气养阴或回阳固
7、脱,二、常见证型诊治(一)初发证治,1、卫气同病【临床表现】头痛,周身酸痛,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脘痞,苔腻,脉濡数。 辨证要点:发热恶寒、头痛、心烦口渴、脘痞、苔腻 【病机】气分暑湿而外有表邪【治法】解表透邪,清暑化湿。【方药】银翘散加杏仁、滑石、苡仁、通草黄连香薷饮:香薷、 扁豆、 厚朴、黄连,2、卫营同病,【临床表现】发热微恶寒,头痛,少汗,口干不渴,心烦,舌赤少苔,脉浮细而数。 辨证要点:发热、恶寒、心烦、口干、舌绛少苔 【病机】营分暑热而外兼表邪 【治法】辛凉透表,清营泄热。【方药】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二)邪在气分,1、暑湿郁阻少阳【临床表现】寒热似
8、疟,口渴心烦,脘痞,身热午后较重,入暮尤剧,天明得汗诸证稍减,但胸腹灼热不除,苔黄白而腻,脉弦数。 辨证要点:寒热似疟、胸腹灼热、苔腻 【病机】暑湿郁阻少阳气分,暑重湿轻。【治法】清泄少阳,分消湿热。【方药】蒿芩清胆汤:蒿、芩、竹茹、夏、枳、陈、赤苓、碧玉散,2、暑湿夹滞,阻结肠道,【临床表现】胸腹灼热,呕恶,便溏不爽,色黄如酱,苔黄垢腻,脉濡数。 辨证要点:身热、胸腹灼热、便溏不爽、色黄如酱、苔黄垢腻 【病机】暑湿与积滞互结阻于肠道 【治法】导滞通下,清热化湿。【方药】枳实导滞汤:枳实、生大黄、楂、槟、朴、连、曲、翘、紫草、木通、草,轻法频下轻法:苦寒攻下的作用较轻;频下:反复多次运用导滞通
9、便之法。分析:暑湿挟滞胶结于肠腑,治当清化湿热,导滞通下,但攻下之制不宜太重,若过用苦寒下夺不仅暑湿难以清化,且有徒伤正气之弊,故攻下之力当轻。又因本证为暑湿挟滞胶粘滞着肠腑,非一次攻下即能使病邪尽除,往往需要连续攻下,因势利导,以使内伏之邪清除贻尽。,3、热炽阴伤,【临床表现】高热不退,灼热无汗,口渴饮冷,心烦躁扰,小便短少不利,舌红苔黄燥苍老,脉细数。 辨证要点:高热、口渴无汗、小便短少不利。【病机】阳明邪热鸱张无制,化火灼伤阴津。【治法】清热泄火,甘苦化阴。【方药】冬地三黄汤:麦、连、苇根、元参、柏、银花露、地、芩、草,(三)热在营血,1、热在心营,下移小肠【临床表现】发热日轻夜重,心烦
10、不寐,口干,渴不欲饮,小便短赤热痛,舌红绛,脉数。 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不寐、小便短赤热痛、舌绛 【病机】心营邪热下移小肠,小肠热结。【治法】清心凉营,清泻火腑。【方药】导赤清心汤:鲜地、朱茯、木通、麦冬、丹皮、益元散、淡竹叶、莲心、灯芯、童便,2、热闭心包,血络瘀滞,【临床表现】身热夜甚,神昏谵语,漱水不欲咽,舌绛无苔,望之若干,扪之尚润,或紫晦而润。 辨证要点:身热夜甚,神昏谵语,皮肤、粘膜有出血斑,舌深绛 。【病机】热蒸血络,瘀热内闭。 【治法】凉血化瘀,开窍通络。【方药】犀地清络饮:犀角汁、丹皮、翘、竹沥、鲜地、赤芍、桃仁、姜汁,(四)热瘀气脱,【临床表现】身热面赤,皮肤、粘膜斑疹
11、透发,心烦躁扰,四肢厥冷,汗出不止,舌色暗绛,脉虚数。 辨证要点:以皮肤、粘膜斑疹透发,四肢厥冷,汗出,舌暗绛,脉虚数为主症。【病机】暑邪内郁血分,热瘀互结,气阴两脱。【治法】急宜凉血化瘀,益气养阴固脱。【方药】犀角地黄汤合生脉散加味。犀角地黄汤(见春温章)生脉散(见风温章),(五)肾气亏损,固摄失职,【临床表现】小便频数量多,甚至遗尿,口渴引饮,腰痠肢软,头晕耳鸣,舌淡,脉沉弱。辨证要点:以小便量过多,口渴,舌淡为主症。【病机】邪热已退而肾气大伤,肾不固摄,膀胱失约。【治法】温阳化气,益肾缩尿。【方药】右归丸合缩泉丸加减。右归丸:熟地、山药、萸肉、枸杞、鹿角胶、菟丝、杜仲、归、桂、制附子缩泉
12、丸:乌药、益智、山药,病案讨论,鄂,女,19岁,1976年10月23日住院。住院病历号:14359 病史:患者7天前曾有微畏寒发热,疲乏无力。3天前因劳累觉口干苦,遂饮冷水,当晚即有寒战高热,体温39.6。转来本院以高热待查收入住院治疗。住院一周,曾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著,仍高热不退,转请中医治疗。 症状:初起寒热,舌苔白腻,脉弦数,继则寒战高热汗出,形如疟状。目前但热不寒,口干唇燥,面赤,口苦粘腻,胸腹扪之灼手,大便日行一次,粘滞不爽,溲黄而热,脉象滑数有力,舌苔根部黄腻,舌质红绛。 检查:体温呈弛张型,在3940.0,脉搏95/分,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肥达氏反应(+),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65284单位。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思考: 1、本病的中医病名。 2、本病例的病因病机。 3、确立治法。 4、选择处方。,参考答案:,1、病名:伏暑2、病因病机:病因为暑邪夹湿; 病机为暑湿郁遏气分,内逼营分, 气营两燔。3、治法:气营两清,兼化湿浊。4、处方: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元参方加减。,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