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206至G321线连接线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一.建设项目概况本项目起于省道206线东兴区胜利镇刘家湾(K105+624.25)处,终于新建国道321线K64+440(一级公路段)处,路线全长0.62km,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时速60km/h,路基宽12m,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建设(其中,K0+000K0+148段为改建段,K0+148K0+620段为新建段),占地面积为1.88hm 2。项目共拆迁房屋1170 m2,拆迁居民12户,共40人;拆迁电力、电讯3310m。特殊路基处理(软基处理)786m,路基防护工程6200m 3,路基排水工程1339.2 m3,涵洞共156m
2、/4道,平面交叉2处,及安全服务设施0.62km。项目总投资1957.856万元,工程计划于2012年7月动工,2012年12月竣工。项目K0+000K0+148段为改建段,原本为原内安公路的一部分,现状路基宽度12米,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设计标准较低,且局部路段路况较差,为改善路面情况,减小扬尘、噪声等对周围居民点的影响,项目对K0+000K0+148段进行路面改建,改建后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项目K0+148K0+620段为新建段,周围主要为旱地、荒地,农作物较多。项目建成后,对省道206和国道321起到连接作用,方便附近居民的出行,同时完善市区的交通路网。表1 项目的组成及特性表一、项目
3、的基本情况1 项目名称 S206线至G321 线刘家湾连接线建设工程2 建设地点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 所在流域 长江流域沱江水系3 工程等级 小型 公路等级 二级 工程性质 新建4 建设单位 四川内江交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线路长度(km) 0.62 设计速度( km/h) 60 路基宽度 (m) 12.05 建设规模路面结构类型 沥青砼 设计年限 126 总投资 1957.856万元7 环保投资 29.89万元8 建设期 2012年7月开工,2012年12月建成,总工期6个月二、项目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占地面积( hm) 主要技术指标项目组成 合计 永久占地临时占地 主要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主
4、体工程 路基工程 1.88 1.88 涵洞 m/道 156/4临时工程 施工工场 0.09 0.09 平面交叉 处 2合计 1.97 1.88 0.09三、项目土石方工程量(万m)项目组成 挖方 填方 借方 利用方 说明路基工程 1.15 4.86 3.90 0.19 自然方,利用方用作后期绿化其它工程 土石方包括在路基工程中主体工程 区合计 1.15 4.86 3.90 0.19本项目路线主要控制点位于省道206线东兴区胜利镇刘家湾的起点(里程桩号K105+624.25处)及位于新建国道321线的终点(里程桩号K64+440)。本项目线路走向明确,故无线路方案比选。项目全长0.62km,路基
5、宽12m。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本项目属第一类(鼓励类)第二十四项“公路及道路运输”的第2条“国省干线改造升级”内容;内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了关于同意省道206线至国道321线刘家湾连接线项目立项的批复(内发改交通2012108号),同意本项目立项建设。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本项目为S206线至G321线刘家湾连接线建设工程,主要起连接206省道和321国道的作用。根据内江市城区用地布局规划,拟建公路两边主要规划为二类居住用地,且项目的线路走向及起止点与项目所在区域综合交通规划相符。项目的建成可以大大地改变道路交通条件,使此地交通更活跃,对老内安公路的车辆也起到分流
6、作用,同时使省道206线的过境交通经国道321线、内遂高速公路至白马镇出口。故本项目建设符合区域综合交通规划和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二.项目评价范围和环境保护目标1.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关于评价范围的划分原则和本项目现场踏勘调查实际情况,确定本评价范围如下:(1)社会环境:本项目确定的直接影响区内江市东兴区;(2)生态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区域;(3)声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的范围;(4)水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5)环境空气: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的范围; (6)水土流失:项目工程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2.环境保护目标环境空气与声环境保
7、护目标如下:表1-9 公路沿线200m范围内的环境空气和声环境保护目标类型 序号敏感点名称桩号至路边距离高差纵向长度环境概况 备注1起点处居民点1 K0+000路两侧3m,正对 0 25 约7 户22人,2-3层楼房环境空气和声环境 2交叉路口处居民点2 K0+148路西侧5m,正对 0 15 约3户10 人,2 层楼房噪声监测点水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无桥梁工程。本项目水环境保护目标确定如下:表1-10 水环境保护目标序号 名称 水体功能 与路线关系1 沱江 污水最终受体 路西侧 6km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项目沿线的耕地、林地、自然植被、野生生物等。社会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
8、项目沿线集中居民点等。三.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1.社会环境(1)对环境的正效应影响本项目位于内江市东兴区境内,是连接省道206线与国道321线最直接通道。在经过内江市区地段,省道206原路线穿越内江主城区,交通拥挤,行车困难,交通事故频发;省道206原路线与国道321是下穿关系,不平面相交。该项目的建设可以使省道206直接与国道321平面相交,既可达到分流省道206原路线车流量的目的,又可减小对原有敏感点的噪声影响和扬尘影响,同时还可完善东兴区交通状况,对周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故此项目的建设里程桩号虽短,却对环境有正效应作用,建设意义重大。(2)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本
9、项目建设期间需雇用一定劳动力和购买大量建筑材料,这为解决沿线剩余劳动力问题和激活当地材料开采及加工市场提供了良好机会。项目建成后,交通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尽管如此,在项目实施和营运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带来一定不利影响,如:施工车辆及施工设备排放的废气、产生的噪声和激起的扬尘对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由于工程量小施工期较短,这部分影响较小。(3)对拆迁房屋的影响本项目永久占地面积1.88hm 2,包括旱地、水田、荒地、林地等;临时占用土地0.09hm 2,包括旱地、荒地。本项目涉及公路红线内居民拆迁面积共1170m 2,需拆迁安置12户,共40人。项目用地系政府统征,拆迁安置由东兴区政府统一实施
10、,拆迁工作应按照相关要求严格执行,拆迁完成后应使被拆迁居民生活质量不会下降。2.生态环境在K0+000K0+148改建段,公路中心线两侧 200米范围内,主要为建设用地、旱地、灌木丛、水田等。其中旱地里种植的农作物主要为玉米、薯类、油菜等;沿线两侧的行道树以刺桐和水杉为主。在K0+148K0+620新建段,沿线植被以农业栽培植被为主,零星分布有灌木林、乔木等植被。在农业栽培植被中,农作物主要有玉米、薯类等;果林主要有柑橘等。灌木以悬钩子、火棘分布最广。水生植物有莲子草、油草、剪刀草、水鱼菜等。经现场踏勘,评价范围内未发现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的分布。由于本项目土地垦殖率较高,经调查访问和沿途观察,
11、拟建公路附近的野生动物主要是适合栖息于农田、旱地、居民点周边的种类,如农田常见的啮齿类、两栖类、爬行类和画眉、麻雀等常见鸟类。经现场踏勘,评价范围内无大型陆生野生动物,也无国家保护的陆生珍稀野生动物。(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本项目共占地1.97hm 2 ,其中永久占地1.88hm 2,临时占地0.09hm 2。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均在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区内,征地方式采取政府统征。工程占地带来的影响本项目实施后,公路两侧将栽种行道树。根据项目所在地生态现状调查和分析,项目沿线未发现国家保护的野生珍稀动物分布,因此,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不良地质段的影响对于软基路段,主要采用部分换
12、填加盲沟排水及排水板固结处治形式;对于顺层边坡,首先进行放坡处理,在坡脚处设置挡墙,第一、二级开挖边坡采用预应力锚索框格梁植草加固,其余挂网植草防护。采取以上措施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的减小不良地质地段对项目建设的影响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营运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工程施工完成后拟在公路两侧种植行道树予以绿化,可起到一定程度补偿因施工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公路投入营运后,可加强沿线农村与城镇周边的联系,方便沿线人员的出行,不会破坏沿线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3.声环境本项目区域内的敏感点有2处,其噪声现状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限值, 表明项目区域内的声环境质量良
13、好。(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2处敏感点均在距公路中心线40m范围内。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施工工场周围100m范围内均无集中居民区、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点,故临时占地场所产生的施工噪声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环评要求施工单位采取适当的临时声屏障措施(如施工围栏等),同时禁止夜间施工。当施工工艺需要必须进行夜间施工时,须办理夜间施工手续并公告周围群众。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施工期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2)营运期声环境影响分析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项目营运近中期远期执行4a类标准的居民点1和居民点2在营运近中远期的昼间噪声预测值以及营运近中远期的夜间噪声预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4a类限
14、值要求,因此项目运营期对这两处敏感点的影响较小。为进一步提高沿线区域声学环境质量、确保项目交通噪声不扰民,环评要求营运远期加强上述居民的跟踪监测,若出现超标情况,需与当地环保部门及居民一起商量降噪对策,采取适当的噪声防治措施(如限速、禁鸣、加强绿化、强化隔声等)。根据内江市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布局,该项目周边用地主要规划为二类居住用地。因此,环评要求在距公路中心线13m范围内不宜新建居民点,距公路中心线37m范围内不宜新建学校、医院和敬老院等敏感建筑物。若由于建设用地紧张等原因不得不在上述范围内布设声环境敏感点,必须在建设的同时做好降噪措施,并经环境主管部门验收达到相应功能标准后方可投入使用。4.
15、大气环境本项目引用内江市环境监测站2012年7月大气环境自动监测数据进行评价。监测结果显示,监测点SO 2、NO 2、PM 10均未出现超标现象,现状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表明项目建设区域内的环境空气质量良好。(1)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本项目不设沥青混凝土拌和站,项目所需的沥青混凝土均在当地购买商品沥青混凝土。环评要求,须采用罐装沥青专用车辆装运,以防止沿程撒落污染环境。施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是TSP,但时间是短暂的。环评要求在2处居民敏感点附近路段施工时,在公路侧设置施工围栏,同时加密洒水降尘措施以有效控制施工期扬尘对周围居民的影响。(2)营运期环境空
16、气影响分析在营运期,汽车尾气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车辆行驶激起的扬尘及排放的汽车尾气会造成空气污染,其主要污染物为TSP、CO、NO X和THC。随着本路交通量的不断增大,汽车尾气排放量也呈增加趋势,加剧了对沿线大气环境的污染,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并将公路绿化工作实施到位,以达净化空气的目的。5.水环境本次环评引用沱江花园滩断面和高寺渡口断面2个例行监测断面的监测数据。监测结果显示,沱江花园滩断面和高寺渡口断面pH、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氨氮等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水环境质量良好。(
17、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场地污水设备冲洗废水:虽然含油冲洗废水产生量小,约为3.25m 3/d,但因其在自然条件下不易降解,进而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影响,因此,环评建议机械设备尽量集中维修和冲洗,含油冲洗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再回用或达标排放。基层灰土拌合废水:本项目路面材料沥青混凝土拟由沥青混凝土生产经销公司供给,现买现用。基层灰土拌合废水产生量约为4.6 m3/d,产生量较小。搅拌废水经施工现场沉淀池沉淀后回用,沉淀池内的泥浆待施工完毕后覆土填埋处理。基础开挖排水:管道和涵洞基础开挖产生的排出水除SS较高外,其它污染指标均较低。管道基础开挖废水抽排出后经简易沉淀池处理后尽量回用,涵洞基础开挖废水
18、抽排出后经坑底临时排水沟、集水井沉淀处理达标后的尽量回用,用于设备冲洗和防尘,多余部分达标排入附近沟渠。由于公路K0+130东侧50m处有1小型池塘,为类水体,具有养殖等功能,无饮用功能。若施工时不采取措施,施工场地的污水将有可能流入水体当中,引起水体污染。因此,在池塘附近的公路段施工时,应注意对水体的保护,必要时修筑挡墙,保证施工废水不进入水体,以免影响水质,并在施工场地设置围栏和警示标牌。同时还应加强施工管理和工程监理工作,严格检查施工机械,防止油料发生泄漏污染水体。总之,公路施工期对项目区域的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施工活动结束,影响将消除。在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环评认为,施工期施工场
19、地污水对工程影响区域的水环境产生的影响很小。施工生活污水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利用租用民房既有的卫生设施收集后用作农肥或灌溉,不外排。降雨产生面源流失的影响项目在施工时,特别是在池塘附近公路段施工时,应考虑用防雨布对开挖和填筑的未采取防护措施的边坡、表土剥离临时堆放场等进行覆盖,必要时修筑挡墙,以免降雨引起的地表径流污染水库水体。采取这些措施后,项目在施工期间,降雨产生的面源流失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很小。涵洞施工的影响本项目共设涵洞4道,涵洞为钢筋混凝土盖板和钢筋混凝土管涵,主要用于农业灌溉、排灌和人行通道。沿线周围无河流,但在K0+130东侧50m处有1小型池塘,为类水体,具有养殖等功能
20、,无饮用功能。为保护项目区域水环境质量,环评提出涵洞施工应做好排水措施等建议。采取措施后,涵洞施工对附近水域产生影响不大。(2)营运期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营运期废水主要为路面径流污水。此外,危险品运输车发生事故后也可能对水环境产生影响。非事故状态下,路面径流污水基本可接近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影响,但在汽车保养状况不良、发生故障、出现事故等时,都可能泄漏汽油和机油污染路面,在遇降雨后,雨水经公路泄水道口流入附近的生产水库或沿公路敷设的雨水管网,最终排入沱江,将造成生产水库或沱江的石油类和COD的污染影响,故环评建议加强交通管理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发生。6.地下水环境本工程布线属
21、沱江水系,其径流量主要受当地降雨影响,其高水位多为汇水区域内雨季降雨所至,汛情来势急但历时短。本项目不涉及地下水环境敏感区或非岩溶地区等,不涉及穿越山体的隧道开挖或有施工降水等施工过程。本项目通过地段为丘坡中部或低洼沟谷和低山丘陵平坝,低洼水田的填方路段为第四系粉质粘土,地表排水不畅而形成软弱地基,本项目在沟谷软弱地基及湿土地基的地方会将湿土挖开,有可能造成地下水水量减少,但减少量非常小。环评建议,在涵洞施工过程中,应将跑冒滴漏的油污收集于(隔油)沉淀池中处理或送有资质单位处理;并且,将施工堆料加篷布遮挡,防止雨水冲淋后污染地表水渗透进入地下水污染。在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后,本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
22、影响较小。7.固体废物(1)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项目土石方工程将产生0.19万m 3的利用方,可用作项目后期绿化。施工剥离的表土在公路红线内堆放。应按水土保持要求,在弃土、弃石周围用编织土袋拦挡等措施,减少表土的裸露及被雨水的冲刷。在位于K0+130处的池塘附近的公路段施工时,应注意对水体的保护,将此段产生的弃渣及时运至其他路段作填方,必要时修筑挡墙,保证施工弃渣或剥离表土不进入水体,以免影响水质,并在施工场地设置围栏和警示标牌。经上述措施后,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土石方能得到妥善处理,不会影响环境。生活垃圾项目施工期间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2.5kg/d,6个月一共约产生生活垃圾2.25t,经集中
23、收集后一并送往城市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置,不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2)营运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来往人员产生的垃圾、来往车辆的洒落物和车轮携带的泥沙。若不妥善处置,则会影响景观,污染空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为防止营运期固体废物影响环境,应由环卫人员将其统一收集后,运至当地的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置,不会影响当地环境。8.水土保持本工程涉及区域范围占地类型主要为旱地、荒地,水土流失强度主要表现为中度,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面蚀、片蚀和沟蚀,水土流失形式以水力侵蚀为主。本项目水土流失预测范围为项目建设区,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永久占地面积主要为公路占地面积,临时占地主要为施工工场临时
24、占地面积,位于公路红线内。水土流失预测范围涉及面积1.97hm 2,其中永久占地1.88hm 2,临时占地0.09hm 2。项目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共计2.558hm 2,其中项目建设区1.880hm2,直接影响区0.678hm 2。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共损毁或占用水土保持设施面积1.880hm 2。在水土流失预测年限内,扰动、破坏原地表面积水土流失量预测总量为41.66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36.62t。本项目水土保持总投资为68.20万元,其中:主体工程已列投资为19.37万元,水土保持方案新增投资48.83万元。水保方案中采取的水保措施是临时防护措施和永久防护措施综合体现,是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
25、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地缓解项目承受的水力侵蚀,减少公路在施工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量,本项目水保方案中采取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从环保角度来说是可行的。9.环境风险环评建议,公路在急弯、临近水库等处应设置限速和其它相应提示标志。营运期间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主要来源于运载危险品、油类产品等的车辆发生事故时,引起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泄漏,从而产生环境污染。通过事故概率分析,项目营运期间发生以上环境风险事故的概率极小,在采取相应防范措施的基础上可将风险事故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从环境风险角度分析,本项目实施可行。10.公众参与评价单位与项目建设单位于2012年7月对项目沿线的单位和居民进行了公众参与调查,分别走访了相关部门及当地居民,在进行了项目基本情况介绍后,认真听取了相关被调查人员的意见和看法,并填写了调查表,共发放公众参与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