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 Cross-Cultural Introduction to Bioethics作者: Darryl Macer 译者:倪 珊 Eubios Ethics Institute 2005 A Cross-Cultural Introduction to Bioethics 6A2. 伦理历史和热爱生活本章目标 本章旨在阐明以下内容:1.生物伦理这一概念在文学,艺术,音乐,文化,哲学,宗教以及历史上的体现。2. 生物伦理包括医学理论,环境伦理和各种不同程度的问题。3.有关伦理的理论多种多样,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称为他们间的共同联系。A2.1. 伦理和道德的定义尽管有些学者会使用道德术语,但在本章
2、我们将使用伦理一词作为全篇叙述。以下定义来自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 优巴斯伦理研究所生命伦理学词典(Eubios Bioethics Dictionary)伦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行为的道德原则或标准。1.一套用来评判人类行为和提议的好坏,正确与否的原则;2. 一套规则或一个标准用来某个特别类别的人类行为或职业;3.由一个特定的宗教,信仰或哲学所承认的任何一套道德原则或价值观;4.管理个人的正确原则。伦理行为要求具有推理,了解结果和对某人行为作出选择的能力。拉丁语ethicus 或希腊语ethikos与“ethos”一词相关.传统伦理学分为实质性伦理学或
3、元伦理学(后设伦理学)。实质性伦理学讨论“什么是规则”,包括功利主义和康德主义的概念并在实践中应用获得认可。在康德主义中,行为体必须认同他人为“他们自身的目的”而非实现他人目的的手段,或者是自我满足。在功利主义中,行为是以他们的预期行为基础而进行评估的(好的行为能够将幸福最大化或将不幸最小化)。道德1.属于或关于人类行为和性格好坏的判断;与明辨善恶相关;2. 包含在一个寓言,故事或事件内的原则或由此得出的教训;3.以对错标准为参照的规则或习惯的行为,特别是与性相关。道德哲学被用来教导性格和行为的善良或正确,依据一个既定的行为代码指导(行为)的好坏。道德是一般为公众所认可的评判正确和错误行为的标
4、准。A Cross-Cultural Introduction to Bioethics作者: Darryl Macer 译者:倪 珊 Eubios Ethics Institute 2005 A Cross-Cultural Introduction to Bioethics 7A Cross-Cultural Introduction to Bioethics作者: Darryl Macer 译者:倪 珊 Eubios Ethics Institute 2005 A Cross-Cultural Introduction to Bioethics 8A2.2.伦理学的理论在这些历史上的伦理
5、理论中,它们的一个区别就是对行为,结果和动机是否关注。行为理论也可称为道义论用以检验权利和义务的理念。而结果理论则是基于影响和后果的目的论。如果以人生道路前行而喻,那么一个目的论者会尝试以决策来引导方向,而一个道义论者则会遵循计划的方向。当面临看似复杂的道德选择来进行分析时,有必要对那些易控制的问题打破伦理困境。例如,如果我们给一个因患癌症而垂死的病人药物大麻以缓解他的疼痛,我们将会关注这三个方面,给予药物的行为(在许多国家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在使用药物后会使得疼痛减轻的结果(尽管它还具有不科学不确性的影响),或是我们想寻求帮助的动机。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截然不同的视角的三个方面来看待这个
6、问题,比如,给予药物的行为尚未完全被理解(如果有的话!),在房间内的其他人可能不喜欢这种气味的结果,或是尊重其他人的动机。下文所提及的理论将讨论与生命伦理学相关的总体伦理学等式的不同部分。换句话来说,尽管存在不同的伦理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要解决困境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会将这些理论混合使用。许多基于宗教的伦理学理论是道义论因为它们遵循宗教原理和法则。尽管科学世界观在学术界盛行,社会学研究显示世界上大约有90%的人认为在指导生活上,比起科学,宗教则是一个更为重要的来源。在伦理问题上,人们经常提及与宗教有关,或与道义论相关的伦理规范和价值观。任何一个被用在世人身上的生命伦理学理论都必须与主要
7、宗教思想的大趋势相一致,且必须包容它们的不同性。道德理论关注行为而非后果,着重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各不相同。工具型规范用来对某些行为进行规范以有助于实现某个目标。例如,在吃蔬菜前确保要将它们清洗干净(这样你就不会生病)。当论及餐厅时,那么这个餐厅就必须遵循由当局所制订的一些工具型规范。比如,厕所不可设在厨房内。问题是我们要对应该遵循哪些规范作出决定,因为有些规范不会给任何人带来益处。功利主义是一种结果主义伦理学理论,它让我们思考要为最多的人谋求最大的幸福和益处,而将痛苦和破坏减少到最小程度和化减到最少的人身上。然而,如果要我们对不同人的痛苦和幸福分配价值,有时却并不容易。我们该如何平衡保护一
8、个人的自决和利益和保护其他人的自决和利益?Q1. 你认为 “为最多的人谋求最大的幸福 ”是否能够实现?亚里士多德在他的 尼各马科伦理学 ( Nicomachean Ethics) 一书中这样写道,道德是为了追求“(人类全部活动)的最终目的 ”或“至善”。这种说话也许能够得到支持,但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定义(人类全部活动)的最终目的?这里的最终目的经常阐释为幸福,解析了作为主要目的论之一的功利主义。功力主义注重一个活动的结果,它是在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 ,1748-1832)和约翰斯图亚特 穆勒(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两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形成的。
9、它与不同文化中的其他学者提出的观点有历史相似性,比如,中国公元前六世纪的墨子认为 “功利原则在于我们本应该在快乐 /幸福与痛苦,或好与坏,或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间达到最大平衡(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A Cross-Cultural Introduction to Bioethics作者: Darryl Macer 译者:倪 珊 Eubios Ethics Institute 2005 A Cross-Cultural Introduction to Bioethics 9最初,沿袭他思维方式的哲学家们专注于探讨幸福的价值;然而,近来,哲学家们则将另外一些内在价值包含其中,包括友情,知识,
10、健康,魅力,自治,成就和成功,理解,享乐以及深刻的人际关系。功利主义可能显得冷漠和算计,但是它的创始人和另一些人则认为功利主义是兄弟之爱的一种表达。功利主义具有内相干性,简单性,全面性并可以解决困境。我们也可以对潜在的人的幸福进行探讨,然后将其应用到与人类繁衍相关的问题上。但是,纯粹的后果主义论者或许并不存在。如果后果差别不大,那么大多数的人会认为打破允诺是错误的并会基于承诺而做出决定。任何社会都接受某些类型的财产权利,他们中的大部分并不认可从富人那里偷取财产给予穷人,尽管这种行为可能会帮助到更多的人。然而,许多社会却同意实施不同尺度的税收,对高收入人群所征收的税越来越多。尽管导致的后果可能相
11、同,但多数人仍然倾向于好的动机而非坏的动机。后果主义论思想也可能会侵犯人权且过于限制自主权。另一个功利主义的伦理问题则涉及到多数人的利益大于少数人的利益,因为这样功利(实用性)能够达到最大化。这种方式符合民主的定义,由公民公决的体系来决定公共政策和制定法律。尽管一些人或自然体会感到不快,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能让大多数的人在大部分时间内感到快乐。让人们快乐是爱的中心目标之一。美德伦理学表明道人的意图用来评判道德的决定。例如,跳下河去救溺水的人可以称之为好的意图。如果不幸,产生的结果则是则两人都会因此身亡。另一个产生的结果则是两人都获救,或是这种尝试并没有起到作用。孔子(公元前479年-公元前551
12、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孔子的教导都被他的学生们记录在案,特别是摘录在 论语 ( Analects) 一书中。孔子强调用道德手段规范人类德行的重要性。他的教导特别强调了家庭以及子女对父母所承担的义务的重要性。父子关系则为这五伦关系之一。儒家的五伦关系包括: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个由孔子所定义的五伦关系框架对东亚的各国及其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佛陀是释迦牟尼的称谓,他出生于约公元前六世纪的尼泊尔。释迦牟尼出生在一个富裕之家,最初,他的父母为他遮挡了外界的各种纷扰。然而,释迦牟尼最终必须得面对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疾病,贫穷,年老和痛苦。这些事情让他感到困然,于是他开始
13、检视与世上苦难有关的问题并且思索如何将它们减轻。他的教导中的关键一点就是如果一个人无法从他一生的痛苦循环中得到解脱,那么他就会重生以继续寻求从痛苦中释放(因果循环 Karma)。佛陀的教法聚焦在苦难的问题,缘由及其消减之法。就一般意义而言, “佛陀”一词适用于那些设法从痛苦循环中寻求解脱的人。佛教有两个重要的分支,即小乘教(较老的派别)和摩诃衍那(又称大乘教)。佛教伦理在东亚极具影响力。宗教中包含与伦理和道德相关的有用文本,比如犹太教的十诫,伊斯兰教的五善功(五常)和佛教的通向智慧的八重道(八正道)。更多有关哲学和东西方的宗教的例子,请参见有关伦理和宗教的简介。另一个有关伦理的理论则是以义务为
14、基础而建构的,它由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的理论演化而成。尽管康德的理论与功利主义一样是以基督教而背景的,但是他所采用的世俗论调具有的广泛的适用性。康德在他的 实践理性批判 ( Critique of Practical A Cross-Cultural Introduction to Bioethics作者: Darryl Macer 译者:倪 珊 Eubios Ethics Institute 2005 A Cross-Cultural Introduction to Bioethics 10Reason) 一书中论述道,道德是以纯粹理性为基础,而非基于传统,直觉,良知,情感或态
15、度比如同情。我们可以发现康德的这个观点沿袭了弗朗西斯.培根在他的 论爱情 (Of Love)一文中的“要恋爱又要理智是不可能(恋爱中的人都是傻子)。”康德认为人类是一种特殊的生命体,他们具有理性的力量和自由来控制欲望并能在理性思考后采取行动。他指出我们必须依义务而行动并制定无条件令式(绝对命令),“除非我也能意愿我的格律成为一项普遍法则,否则我绝不当有所行动。”总的来说,康德的道德理论对义务冲突存在困境,例如,如果在两个承诺间,两者都是绝对的。康德的另一个著名令式是“要把每一个人都看作目的,决不能把人仅仅看作是手段(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它也被赋予了爱的意义。在他的美德论中,他对将其他人仅作
16、为实现自我目标的手段进行了限制性的否定,并认为爱能使他人的目标成为自己的目标。然而,如果有人同意为别人做点什么事情,比如在工作,如果受到帮助的人是受到充分尊重的,那么这种行为是符合伦理原则的。康德相信善行比爱更为理智,在他的 道德的形而上学原理 ( Foundations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一书中,他这样写道,“爱作为一种情感倾向无法被控制。但是慈善源于义务,并且当它不受到任何阻力推动,甚至当它因一种自然且无法抗拒的厌恶之情而受到反对时,这是一种实践的爱,而非一种病态的爱;它基于意志而非情感的偏向,以行动为准则而非寄予同情,仅它自身而言,它可以受到控制
17、” 。Q2. 你有阅读过伦理学的经典著作吗?比如,约翰 .斯图亚特 .穆勒的 功利主义 仅有 16页!实际上,我们还可以读一些古希腊和中国的伦理学著作,比如,那些在 2500年前的伦理学名著。在你看来,为什么这些著作经久不衰?A2.3. 全球和本土的伦理学环境保护活动中有一句流行语,“放眼世界,立足本土”。我们可以对环境保护中的大大小小问题运用伦理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个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也尅从全球的角度思考问题。以臭氧层的损耗为例,它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加从而对所有生物体产生影响。如果对消费者而言的替代方案是可行的话,那我们可以通过个人行为解决来解决这个问题即停止使用排放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
18、。然而,我们仍必须采取全球性的行动以此控制问题。蒙特利尔议定书作为一项国际公约,旨在停止制造许多导致臭氧层破坏的化学物质,它是一个应用普世环境伦理来解决问题的例子。另一个问题则是温室效应,它主要来源于对能源的使用。尽管我们可以督促政府和各行业制定更好的政策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然而只有个人减少对能源的使用才能解决温室效应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减少消费,关灯省电,建造更多的节能楼宇和关门收歇。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能够做到的简单行为,如果我们担心地球的未来。目前,通过生活方式的噶边,我们可以将能源消费减少到50-80%。新的技术可能会起到作用,但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的效果会更快。全球居民应该意识到如何
19、更好地使用资源。A Cross-Cultural Introduction to Bioethics作者: Darryl Macer 译者:倪 珊 Eubios Ethics Institute 2005 A Cross-Cultural Introduction to Bioethics 11有时候,如果我们采取了一些些行动,我们会发现它有助于我们从事另外一些活动。这就表达了一个斜坡的想法。假设存在一个斜坡,一旦失足,则万劫不复。虽然我们不会对现有的应用方法做出任何直接破坏,然而一旦我们接受做一件事情,并以另一件事为界,稍后我们可能会发现无法在两者间划清界限。例如考虑到对矮个子进行治疗以使得
20、他们达到平均身高和让人们长高以使得他们可以更容易打篮球。A2.4. 生命伦理学的历史理论生命伦理学既是一个词语又是一个概念。这个词在英语中的使用最早出现在万.仁塞拉.波特于1970年出版的 生命伦理学:通向未来的桥梁 ( Bioethics: A Bridge to the Future) 一书。然而这个概念其实来源于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人类遗产。我们可以在所有的文化和宗教,以及世界各地的古代作品中都能找到该遗产的踪迹。事实上,我们无法追溯到生命伦理学的起源,因为人类在他们社会中的关系,在生物群落中的关系,以及与大自然和上帝(创世之主)的关系,这些关系的形成早于我们现知的历史。生命伦理学至少能
21、够给通过三个不同的方法来考察:1.描述生命伦理学(d escriptive bioethic):观察和了解人们看待生活的方式。他们的道德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他们的生命中对其他生物体的责任。2.规范生命伦理学(p rescriptive bioethics):研究什么是道德上的善恶,判定善恶的重要依据是什么。也可能会研究在什么情况下某人或某物具有权利,而其他人则对他们承担义务。3.交互生命伦理学(interactive bioethics): 在社会和共同体的内部,人们以及团体之间关于描述生命伦理学和规范生命伦理学的讨论和和论辩。进一步发展和阐释规范生命伦理学能够让我们能够做出更好的选择,从而改
22、善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在现代生物技术和基因时代,我们所要做的选择有很多,从孕育前到死后,涵盖了人的一生。有关生殖,避孕和结婚的时机的选择并不是新的选择。而由我们的死亡宿命所强加于我们身上的有关安乐死和善终的选择也是一个旧的选择。为了让大家了解规范生命伦理学,我们必须对人们所遵从的且现今仍为他们所拥有的生命伦理进行描述,例如,使得生命伦理学 为民所治,为民所享 。关于生命伦理学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最简单的一种定义是考虑由生活(“生命”)所引发的各种伦理问题。生命伦理学包含所有的环境伦理学和医学伦理学,以及我们每天所要面对的各种问题,比如“我应该吃哪种食物”,“食物是如何生长的?”。“A Cross-
23、Cultural Introduction to Bioethics作者: Darryl Macer 译者:倪 珊 Eubios Ethics Institute 2005 A Cross-Cultural Introduction to Bioethics 12我应该住在哪里以及我该对自然干扰多少?”,“我与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有什么关系?”,“我该如何平衡生活的质量和发展对自我生活,他人生活和社区的热爱?”,还有更多你能想到的各种问题。生物伦理论证的历史受到我们基因,环境和社会力量的影响,而这些力量不断塑造这些基因,从而对人类,社会和我们所拥有的文化产生影响。我们现在有能力改变的不仅仅使
24、我们自己的基因,还可以对每个生物体的基因进行改造,我们也有能力重塑地球上的整个生物系统,这使得我们把许多焦点放在生物科技的应用上;然而,这些关键的问题更为基础。一些技术的使用使得我们破坏了生态系统。新技术是促使我们思考生物伦理学的催化剂,在过去的几十年内,新技术推动了生物伦理学的研究。在过去,许多这样的问题可以称为伦理学,但是在时下饱受争议的话题中,生命伦理学这个术语使用则更为广泛。A2.5.爱与伦理学 “对生活的爱”是对伦理学最简单和最全面的定义,它在世界各国人民中通用。爱是由我们基因所赋予我们的生物遗产,它是一种在我们身上进化的能力使我们能够克服人性上的自私,这些自私会破坏一个社区的和谐。
25、我们的社会遗产也赋予了我们爱,因为社会试图在个人和社区间追寻和谐。爱是我们精神遗产传递的信息,在各种文化间,他们说上帝是爱。伦理的概念是爱,平衡利益和进行选择决定的风险。根据我们热爱的愿望,包括自爱(与自治的原则相关,自主权),爱他人(公平),爱生活(无伤害)和爱善行(慈善)的这些平衡原则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表达自我价值的工具。但是到了最后,我们剩下的只有一个简单的生活事实,而对我们的困境却缺乏清晰的白纸黑字的答案。真实生活中的多数情况极少显得这样的黑白分明。作为一个社会,我们需要理解多样性是种普遍现象且它能被我们爱的所包容。有时候我们要保护别人,但是我们可以记住爱的这种不计较得失的精神。恩培多
26、克勒(他出生于公元前的五世纪的西西里),他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积极力量,他将它们称为爱与恨,合与间。这些力量导致了四个元素(土,气,火和水)互相聚合,然后分解。爱使得这些元素相互吸引并在一些特殊的形式或人上发挥作用。1997年的电影“ 第五原素( The Fifth Element)”采用了这个主题,加上宇宙的第五个基本元素即爱。恩培多克勒认为爱是一种指导原则使得事物达到统一。以爱为主题的书比其他主题的书要多得多。以下的附录钟,我们摘选了一些有关爱的名言名句,表明爱他人作为一个伦理学的原则普遍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中。附录:有关爱的名言名句孔子, 论语 (中国,公元前6世纪)爱之欲其生爱之,能勿劳乎?
27、埃里希弗罗姆, 爱的艺术 ( 德国,1956年)A Cross-Cultural Introduction to Bioethics作者: Darryl Macer 译者:倪 珊 Eubios Ethics Institute 2005 A Cross-Cultural Introduction to Bioethics 13如果我确实爱一个人,那么我也爱其他的人,我就会爱世界、爱生活。如果我能对一个人说“我爱你”,我也应该可以说:“我在你身上爱所有的人,爱世界,也爱我自己。”墨子(中国,公元前6世纪)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
28、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圣雄甘地) (印度,1927年)爱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力量,同时也是最卑下的想像。力量越强大,它越静默和微妙。爱是世界上微妙的量真理的精神遍布各地、处处皆有。但若想面对它,必须像爱护自己那样爱护地位最低微的人。自我净化的道路艰难险峻。为了达到完美的净化,一个人不得不在行为、言论和思想中做到绝对地没有过激倾向,必须上升到超越爱与恨的对立,超越喜欢和厌恶的对立。皮埃尔泰亚尔德夏尔丹(德日进), 人的现象 (法
29、国,1959年)只有爱能把人们团结起来,让他们完美、充实。因为只有爱能用人们内心深处的东西将他们连结成一体。易经(中国,公元前6世纪),该英文版本由卫礼贤译注一个人力量的来源在于他与其他人的关系而非他自身。无论他们间的关系对他可能来说是多么密切,如果他将他们视为重心,那么他的快乐和悲伤必然会被他们所左右。快乐时好像到达了天堂,而痛苦时又像要死了一样-这就是那些人的命运,他们内在的快乐与痛苦与所爱的人一致。在这里,我们只是对这条法则进行了表述。究竟这种情况对其来说是痛苦还是生活中最大的快乐,这则是由相关的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人类的由来 (英国,1875年)同族群的动物对彼此
30、有一种爱的感觉,这很自然,而离群索居的成年动物则不会有这种A Cross-Cultural Introduction to Bioethics作者: Darryl Macer 译者:倪 珊 Eubios Ethics Institute 2005 A Cross-Cultural Introduction to Bioethics 14感觉。同类中其他成员的痛苦和快乐实际上能表示同情到什么地步,就大多数情况来说,并不容易肯定,特别要判断动物对同类中其他成员所受的快乐究竟有没有任何感觉往往是困难的。约翰 斯图亚特穆勒, 功利主义 (英国,1861年)在耶稣基督(圣经)的黄金法则中,我们已对效用伦
31、理的全部精神有了一定的了解,已所欲施于人,爱人如己,这些都构成了功利主义伦理的理想中的至善世界。黑尔, 切尔德里斯的功利主义 (英国,1981年)功利主义是对基督教教义中的圣爱的哲学扩展。孔子, 论语 (公元前6世纪)62.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孔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11.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希列尔, 巴比伦塔木德 (公元30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托拉的全部,其余则都是注解。去吧,学会它。”耶稣基督, 约翰福音 15: 12-13(巴勒斯坦,公元27年)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
32、命令。人给朋友最大的爱就是把生命给他们。马丁 路德 金(美国,1961年)圣爱超过罗曼蒂克之爱,也超爱朋友之间的爱;圣爱是一种理解,创造, 给全人类的救赎善意。 这种爱不寻求任何回报,它是满溢的爱; 神学家会称之为上帝的爱在人的生命中动工。 当你上升到这个爱的层次,你开始爱人类,不是因为他们讨你喜欢,而是因为上帝爱他们。你看着每一个人,你爱他,因为你知道上帝爱他, 而他或许是你曾看过最糟的人。这是耶稣的意思, 当他说 “爱你的敌人”, 重要的是他并没有说 “喜欢你的敌人”。 喜欢是一种感情上的东西。 我发现有许多人很难去喜欢, 我不喜欢他们对我做的事, 我不喜欢他们谈论我及其他人的方式, 我不
33、喜欢他们的态度, A Cross-Cultural Introduction to Bioethics作者: Darryl Macer 译者:倪 珊 Eubios Ethics Institute 2005 A Cross-Cultural Introduction to Bioethics 15我不喜欢他们做的一些事情, 我不喜欢他们的态度。 我不喜欢他们, 但耶稣说爱他们,爱比喜欢更伟大。索伦克尔凯郭尔, 爱的作品 (丹麦,1847年)男女之爱是由爱的对象所决定的;朋友之爱也是由爱的对象所决定的;只有对邻人的爱则是由爱本身所决定的。因为你的邻人是每个人,无条件的每个人,没有任何对象的区别。
34、邻人的范畴就像人类的范畴。我们每个人都属于人类,但我们同时也是一个特别的异种个体;而成为一个人类则是最基本的属性。弗拉韦.布修斯, 哲学的慰藉 3 (罗马,公元524年)谁能对相爱者制定法规,爱情本身就是一条最高的法规。普劳图斯, 库尔库利奥 (公元前2世纪)为我找一个理性的情人,我会让你知道这样的情人价值千金,陀思妥耶夫斯基, 地下笔记(地下室手记) 2.4.(俄罗斯,1864年)有爱即使没有幸福,一个人也能生存。维吉尔, 牧歌 III (意大利,公元前37年)爱征服一切(真爱无敌)。维克多雨果, 悲惨世界 (法国,1862年)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就是确定我们是被爱着的。埃里希弗罗姆, 健全的社会 (德国,1955年)情爱始于分离,终于一体。母爱始于一体,通向分离。亚里士多德, 尼科马克伦理学 (希腊,公元前4世纪)那些以获益为目的的人,除非能从对方那里得到一定的利益,否则彼此间是不会存在真正友谊的。而以快乐为动机的人同样如此。我指的是,他们与诙谐幽默之人结交,并不是因为对方本身的性格,而是因为他们能给自己带来欢乐。所以,他们建立友谊的动机就在于,利用关爱朋友来使自己快乐,也就是说,他们不是爱其朋友本身,而是因为他们有用或能带来欢乐。这些友谊只会得出一种结果:由于友谊中爱的并不是对方本身,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