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 210道题)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为A、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B、分析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 C、实验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D、理论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E、描述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2、国内外目前广泛接受的流行病学定义为A、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B、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C 、研究慢陛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D、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E、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3、关于流行病学下列
2、哪条是不正确的A、可用来研究疾病完整的自然史 B、以个体疾病的自然史为研究的落脚点C 、可以用于探讨未明原因疾病的病因D、可以评价疫苗的预防效果E、可以为卫生决策提供素材4、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条是正确的A、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和防制策略B、主要研究慢性非传染病的病因C 、主要研究疾病的防制策略与措施 D、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E、主要用于考核预防和治疗措施的效果5、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条是正确的A、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B、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 C、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D、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E、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6、关于流行病学
3、,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B、只研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C 、只研究疾病的预防策略和措施D、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和防制 E、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7、流行病学研究中所指的群体是A、一个家庭B、非病人群体 C、一定范围内的人群D、整个人类E、病人群体8、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A、设立对照组B、不设立对照组 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D、盲法E、统计学检验9、流行病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A、实验室方法B、临床诊治方法 C、观察性研究方法D、临床诊治与统计学方法E、统计学方法10、关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下列错误的
4、是 A、分析性研究可人为控制研究条件B、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又称数理流行病学研究C 、人群现场是流行病学主要的实验室D、流行病学研究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价E、一病例对照研究可提供病因线索11、关于流行病学的用途下列不正确的是A、可用来研究疾病完整的自然史 B、可以个体为研究的落脚点C 、可以用于探讨未明原因疾病的病因D、可以评价疫苗的预防效果E、可以为卫生决策提供素材12、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A、年龄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 B、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C 、年龄分布、季节分布、性别分布D、季节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E、种族分布、季节分布、地区分布13、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一组术语是A、周
5、期性、暴发、流行B、周期性、散发、流行 C、散发、暴发、流行D、季节性、短期波动、周期性E、季节性、流行、长期趋势14、流行病学中描述疾病频率最常用的指标为A、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B、发病率 死亡率、罹患率 C、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D、发病率、感染率、续发率E、死亡率、生存率、病残率15、发病率的分子是一定期间内某暴露人口中某病的A、所有现患病例数 B、新发病例数C 、旧病例数D、现有感染的人数E、因其死亡的人数16、若要计算某年某地糖尿病的发病率,其分母应是A、该地总人口数 B、该地年平均人口数C 、该地年平均就诊人数D、该地平均患者人数E、该地参加体检人数17、甲乙两地年龄标化死亡率相
6、等,而甲地粗死亡率低,原因可能是A、两地人群有相同的年龄分布B、甲地诊断比乙地更准确C 、甲地老年人比重高于乙地 D、甲地老年人比重低于乙地E、乙地诊断比甲地更准确18、判断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冠心病发病率的差别可以用A、直观两组人群发病率B、对两组发病率进行显著性检验 C、对两个率按年龄、性别等相关因素标化后再进行显著性检验D、两组发病率无法比较E、男女分别比较19、据某高速公路交警统计,蓝色车辆较其他颜色的车辆出事故更多。因此,认为驾驶蓝色车比其他颜色的车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更高,该结论A、正确B、不正确,因为没有比较组 C、不正确,因为比较不是在率的基础上D、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统计学显著
7、性检验E、不正确,因为未用发病率20、某病患病率的定义是A、某病新发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B、某病曾患病的总人数同期平均人口数 C、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D、所有疾病患病人数年平均人口数E、所有疾病患病人数同期暴露人口数21、对慢性病进行现况调查,最适合使用的指标是A、发病率B、罹患率 C、患病率D、感染率E、死亡率22、满足“P=ID” (P 为患病率, 为发病率,D 为病程)的条件是A、某地某病的病程在相当长的期间内保持稳定B、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在相当长的期间内保持稳定C 、某地某病的患病率在相当长的期间内保持稳定 D、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病程在相当长的期间内保持稳定E、某地人口在相当长的
8、期间内保持稳定23、某村人口数为 60 万,对该村进行了一次高血压普查,共查出高血压病例 180 人,由此可得出A、该村高血压发病率为 3010 万B、该村高血压罹患率为 3010 万 C、该村高血压患病率为 3010 万D、该村高血压续发率为 3010 万E、该村高血压累积发病率为 3010 万24、某种新疗法可以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 可能会出现A、该病发病率将增加B、该病发病率将减少 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D、该病患病率将减少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减少25、某医生检查了 2000 人的 HBsAg 情况,结果发现 300 人阳性,该调查最适合的描述指标是A、发病率B、患病率C 、罹患
9、率 D、感染率E、生存率26、在分析食物中毒的可能原因时,最常用的指标是A、总发病率B、二代发病率C 、患病率D、病死率 E、吃不同食物者的罹患率27、职业中毒及暴发调查中常用的测量指标是A、发病率 B、罹患率C 、患病率D、病死率E、死亡率28、研究一种传染病在一个家庭或集体宿舍内的传染力的大小时,使用的指标是A、发病率B、感染率C 、患病率 D、续发率E、罹患率29、评价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的指标是A、发病率B、患病率C 、死亡率 D、病死率E、生存率30、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是A、死亡率 B、病死率C 、发病率D、感染率E、罹患率31、某病的病死率是指A、一定时期内,每十万人口中死
10、于某病的患者的频率B、一定时期内,在所有疾病患者中死于该病患者的频率C 、患某病的住院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D、某人群中死于某种病患者的频率 E、一定时期内,患某种疾病的人群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32、可反映死亡对寿命造成损失的指标是A、死亡率B、病死率 C、潜在减寿年数D、病残率E、生存率33、某市历年流脑发病率在(12 22)10 万之间,今年该市流脑的发病率为 1810 万,那么该市流脑的流行强度为A、流行B、暴发C 、大流行 D、散发E、周期性34、在研究疾病的地区分布时,为了收集到较完善的人口学资料,应按下列哪一种划分方法划分 A、按行政区域划分B、按风俗习惯划分C 、按城乡划分D、
11、按经济条件划分E、按自然环境特征划分35、在一个城市里,甲型肝炎的发病率每年3 5 月份有升高,这种现象称为疾病的A、周期性B、暴发C 、流行 D、季节性E、长期趋势36、具有严格季节性的疾病主要有A、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 B、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C 、经水传播的传染病D、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E、一些慢性病37、在我国 20 世纪 20 年代,猩红热重型病例多见,但近年来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有明显降低,临床上大都为轻型患者,几乎无死亡病例。这是疾病在时间分布上表现出的A、短期波动B、季节性升高C 、严格的季节性D、周期性 E、长期趋势38、影响传染病年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机体暴露于致病因子的
12、强弱 B、机体免疫水平的高低C 、潜伏期的长短D、暴露时间的长短E、 经济文化水平39、出生队列研究是A、将同一社区的人视为一个队列B、将同一年龄组的人视为一个队列C 、将具有共同暴露因素的人视为一个队列 D、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视为一个队列E、将同一种族的人视为一个队列40、出生队列分析可正确地反映A、行为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影响B、环境对疾病的影响 C、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D、遗传因素对疾病的影响E、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41、对疾病进行时间、人群和地区分布的综合描述,最典型的研究方法是A、血清流行病学B、分子流行病学C 、遗传流行病学 D、移民流行病学E、理论流行病学42、普查是指A、对某人群的
13、系统追踪观察B、对某人群中的部分人进行调查 C、对在某特定时间和范围内的某人群作全体调查D、以发现隐性感染为目的的调查E、对某人群的大部分人进行筛查43、普查妇女乳腺癌时测量乳腺结节的频率指标应选用A、发病率B、发病专率C 、累积发病率 D、患病率E、罹患率44、欲调查某地 HBsAg 携带者的分布情况,可采用A、个例调查B、前瞻性调查 C、抽样调查D、暴发调查E、回顾性调查45、下列哪种情况适用于抽样调查A、为发现某病全部病例并提供治疗B、为早期发现癌症患者以降低死亡率C 、欲调查的人数很少 D、欲知道某地一定时间内某病的患病情况E、欲了解各种疾病的常年发病情况46、关于描述性研究的叙述,下
14、列哪项是正确的A、描述性研究总是设立对照组B、生态学研究以个体为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C 、描述性研究最大的优点是直接检验病因假设 D、现况调查可描述疾病的分布特点,其结果可提供某病的病因线索E、抽样调查通常要求进行随机分组47、关于现况调查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抽样调查是一种观察法B、整群抽样适用于大规模调查 C、单纯随机抽样所得代表性最好D、普查不适用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E、层间变异大的资料适合于分层抽样48、队列研究中研究对象应选择A、在患某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两个组B、在患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无该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C 、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
15、因素的为一组,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无该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 D、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两个组E、任选有无暴露的两个组49、队列研究的主要目的是A、描述疾病分布特征,寻找病因线索 。 B、观察并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情况及其差别,并检验病因假说C 、探讨干预措施在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的效果及差别,评价干预效果D、探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对某些因素暴露的差别,检验病因假说E、描述疾病组与对照组的分布特征,进行临床比较50、对孕妇进行访视,询问并记录她怀孕期间其丈夫的吸烟情况,而后分析被动吸烟与婴儿低出生率的关系,这种研究的类型是A、横断面研究B、临床研究C 、现场试验 D、队列研究E、病例
16、对照研究51、有关队列研究暴露人群的选择,说法错误的是A、职业人群B、特殊暴露人群C 、一般人群D、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E、患有某欲研究疾病的人群52、在队列研究中,研究对象的选择最主要应考虑 A、对象没有发生某疾病B、这些对象已发生某疾病C 、这些对象有某项因素D、这些对象无某项因素E、这些对象有此因素,且已经患病者53、前瞻性队列研究最初选择的队列人群是A、患该病的人B、未患该病且有某种因素的人 C、具有和不具有欲研究因素且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D、具有该病家族史的人E、不具有欲研究因素的人54、队列研究资料分析时,当研究对象多且变化较大、随访时间较长时,用于测量疾病频率的指标应采用A、发病率
17、B、发病密度C 、累积发病率D、SMRE、患病率55、队列研究时,以人年为单位计算的疾病频率指标是A、发病率 B、发病密度C 、病死率D、现患率E、死亡率56、相对危险度是指 A、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B、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差C 、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比D、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差E、以上都不是57、在队列研究中,对关联强度进行统计学检验的无效假设是A、RR=0 B、RR=1C 、RR 1D、RR 1E、 RR058、某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关于脂肪摄入与男性前列腺癌关系的队列研究,选择高脂肪和低脂肪摄入者各 100 名
18、,从 65 岁对他们随访 10 年。在随访期间,高脂肪摄入组中有 10 人、低脂肪摄入组中有 5 人被诊断患有前列腺癌。请问患前列腺癌的相对危险度(高脂摄入组比低脂摄入组)是A、005B、075C 、1 0D、15 E、2059、某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关于脂肪摄入与男性前列腺癌关系的队列研究,选择高脂肪和低脂肪摄入者各 100 名,从 65 岁对他们随访 10 年。在随访期间,高脂肪摄入组中有 10 人、低脂肪摄入组中有 5 人被诊断患有前列腺癌。题中相对危险度的点估计值提示高脂摄入会导致前列腺癌患病危险性A、降低 B、升高C 、没有影响D、不能确定E、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60、相对危险度 95%可
19、信区间是 095 35,假设 =0 05,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高脂肪摄入与前列腺癌发病率升高之间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B、高脂肪摄入与前列腺癌发病率降低之间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C 、可以在 95%的可信度上认为高脂摄入降低患前列腺癌的危险D、可以在 95%的可信度上认为高脂摄入升高患前列腺癌的危险 E、尚不能认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与脂肪摄入水平之间关联有统计学意义61、欲了解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部分的大小时,常用的指标是A、相对危险度B、归因危险度C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D、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E、比值比62、某因素与某疾病之间的关联强度最好的衡量指标是 A、相对危险度B、全人群该病的发病率C 、
20、该因素的流行率D、人群归因危险度E、归因危险度63、在队列研究中,说明暴露的生物学效应的指标是 A、RR 和 ARB、RR 和 PARC 、RR 和 PAR%D、PAR 和 PAR%E、 AR 和 PAR64、为确定一种新发明的避孕药是否增加了中风的危险,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选取生育年龄的一个随机样本,发现 9920 名妇女适于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1000 名定期使用该种避孕药,其他人不用。对全部样本人群随访 10 年结果如下表:由上表资料能得出的结论是 A、使用该药确实增加了中风的危险,因为使用该药的人群中有 1%发生了中风,而未使用该药的人群中只有 01% 发生了中风B、使用该药并未增加中
21、风危险,因为中风病例中有 50%(1020)使用了该药,50%未使用该药C 、使用该药并未增加中风危险,因为虽然使用该药的人中 1%确实发生了中风,但尚有 99%并未发生中风D、使用该药确实增加了中风危险,下述事实表明了这种危险的程度:中风病例中有50%(1020)使用了该药,而未中风病例中10%(9909900)使用该药E、还不能下结论,因为观察人数不够65、评价某致病因素对人群危害程度可使用的指标是A、RR BB、AR C、PARD、AR%E、死亡比例66、队列研究的最大优点在于A、对较多的人群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B、发生选择偏倚的可能性比病例对照研究少 C、较直接地确定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22、D、对混杂因素的作用易于控制E、研究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67、有关前瞻性队列研究特点的描述,说法错误的是A、可直接计算发病率B、多数情况下要计算人年发病( 死亡) 率C 、因素可分为几个等级,以便计算剂量反应关系D、每次调查能同时研究几种疾病 E、多用于罕见疾病68、有关队列研究与实验性研究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均需给予人为的干预措施B、均需设立对照组C 、均是由因及果的研究方法D、均可能产生失访偏倚E、花费较大69、有关队列研究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属于观察法B、需要设立对照组C 、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 D、省时、省力、省钱E、由因及果的研究方法70、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比较,
23、错误的说法是A、均是分析性研究方法B、均属于观察法 C、均可以计算发病密度D、队列研究验证病因假设的能力较病例对照研究强E、队列研究适用于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病因的研究,而病例对照研究则可用于罕见病病因的研究71、有关队列研究的叙述,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分析性研究B、时间上必须是前瞻性的C 、一般需要计算人年D、随访期间还需要继续收集有关暴露的资料 E、观察终点就是观察终止时间72、选择患宫颈癌的病例与同期住院的其他病人进行口服避孕药服药史的比较,探讨口服避孕药与宫颈癌的关系,这样的研究设计属于 A、病例对照研究B、队列研究C 、临床试验D、现况调查E、筛检试验73、病例对照研究的性质是 A、回顾
24、性研究B、前瞻性研究C 、横断面研究D、描述性研究E、干预性研究74、对于匹配过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因素与疾病因果链上的因素加以匹配 B、将混杂因素进行匹配C 、增加匹配难度D、增加工作量E、降低检验效率75、病例对照研究主要探索疾病的病因假设,它的研究对象为A、试验组与非试验组 B、患病组与非患病组C 、干预组与对照组D、暴露组与非暴露组E、研究组与非研究组76、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有时因为病例较难获得,为了增加研究的效率常用 1:M 匹配。M 的取值一般不超过A、2B、3 C、4D、5E、 677、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设计是为了控制哪种偏倚A、选择偏倚B、错分偏倚C 、回忆偏倚D、失
25、访偏倚 E、混杂偏倚78、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与对照选择的基本原则是A、病例组应是医院中确诊的所研究疾病的所有病例B、病例组应是具有危险因素暴露史者C 、对照组应是不患其他疾病的健康人D、对照组应是无危险因素暴露史者 E、病例与对照均不考虑是否有危险因素暴露史79、进行疾病发生危险的研究时,选择病例对照研究的最大优越性在于A、适宜进行多种疾病的同时研究B、适宜进行暴露比例较低的因素研究C 、暴露与疾病间的时间关系较为明确D、能直接估计暴露人群的危险性 E、能快速得出初步的结论80、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一般选用新病例,这是因为A、所需样本较小 B、有可能减少回忆偏倚C 、保密性问题D、统计处理方便E
26、、容易选择对照81、出生缺陷与孕期叶酸缺乏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100 例出生缺陷患者中,50 例母亲孕期叶酸缺乏,而在 200 个对照中,也有 50 例母亲孕期叶酸缺乏。那么,该研究中,暴露于叶酸缺乏的 OR 值为A、10B、15C 、2 0 D、30E、 5082、在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如果对照组中选入过多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可能会A、高估 RR 值B、高估 OR 值C 、低估 RR 值 D、低估 OR 值E、对结果影响不大83、假如某因素与某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中 OR 值为 029(007 0 65),最可能的解释是A、该因素与该病无关联 B、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保护因素C
27、、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D、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但作用不大E、该因素不是该病的致病因素84、一项有关服用某药与肝损害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P005,OR=1 26 ,正确解释是A、病例组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B、病例组发生肝损伤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C 、对照组发生肝损伤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D、未服药者发生肝损伤的可能性明显大于服药者 E、肝损害组服用该药的比例为对照组的1 26 倍85、某地进行饮酒与冠心病的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其结果如下表,其比值比为:A、2B、05C 、5 D、10E、 0186、下列哪项不是临床疗效实验设计时应掌握的原则A、对照的原则B、随机化的原则 C、随
28、意化的原则D、盲法的原则E、重复的原则87、在临床疗效实验中,所需样本量的计算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P 越大,所需样本量越大 B、P 越小,所需样本量越大C 、所需样本量的大小与 P 无关D、 越大,所需样本量越大E、 越大,所需样本量越大88、关于三盲法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研究对象知道自己分组和接受处理的情况B、观察者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和接受处理的情况C 、资料整理分析者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和接受处理的情况 D、研究者委托的人员或药物的制造者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和接受处理的情况E、以上所有人都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和接受处理的情况89、下列哪项不是临床试验中采用盲法原则观察结果的优点A、可以克
29、服来自患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B、可以克服来自试验设计者主观因素的影响C 、可以克服来自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D、可以克服来自研究资料分析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E、可以克服实验人员实验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90、进行疾病预后研究的主要方法是A、现况调查B、病例对照研究 C、生存分析D、数理研究E、生态学研究91、评价诊断试验真实性的指标不包括A、预测值B、灵敏度C 、特异度 D、卡帕值E、似然比92、约登指数越大,试验的A、灵敏度越大B、特异度越大 C、真实性越大D、可靠性越大E、阳性预测值越大93、假阳性率又称为A、漏诊率 B、误诊率C 、灵敏度D、特异度E、阴性预测值94、假阴性率又称为 A、漏诊率B
30、、误诊率C 、灵敏度D、特异度E、约登指数95、对诊断试验的阳性预测值影响最大的是A、灵敏度B、特异度 C、患病率D、发病率E、病死率96、评价新的诊断试验 其研究对象的选择A、病例组病情的严重程度应不一样B、病例组应包括有并发症的病例C 、病例组中的病例不都具有明显的症状或体征D、对照组应包括有类似临床症状或体征的其他疾病的患者 E、对照组应该全部是正常人97、青光眼患者的眼内压约在 295 6kPa范围,无青光眼者的眼内压约在 19 35kPa范围内,若将诊断青光眼的标准由眼内压2 9kPa 升高到35kPa,会使诊断试验的A、灵敏度升高 B、特异度升高C 、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升高D、灵敏度
31、和特异度均下降E、不确定,因为不知道患病率情况98、为排除某病应选择 A、灵敏度高的试验B、特异度高的试验C 、阳性预测值高的试验D、阴性预测值低的试验E、假阳性率低的试验99、为了避免误诊应采用 A、特异度高的试验B、灵敏度高的试验C 、符合率高的试验D、假阳性率低的试验E、阴性预测值高的试验10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ROC 曲线可表示灵敏度与特异度的关系B、ROC 曲线常被用来直观地确定诊断试验的最佳分界值 C、ROC 曲线是以灵敏度为纵坐标,特异度为横坐标D、用 ROC 曲线确定的最佳分界值处,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好,误诊率和漏诊率均较低E、对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诊断方法进行比较时,
32、可将各试验的 ROC 曲线绘制到同一坐标图中,ROC 曲线下面积最大的试验其真实性最佳101、下列错误的说法是A、似然比是评价诊断试验真实性的一种指标 B、似然比容易受到患病率的影响C 、似然比的缺点是应用时要将率换算为比D、似然比可以同时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变化E、似然比表示病人出现该结果的概率是非病人的多少倍102、评价诊断试验可靠性的指标不包括A、变异系数B、卡帕值 C、约登指数D、符合率E、观察一致率103、平行试验较单项试验可以 A、提高试验的灵敏度B、提高试验的特异度C 、降低试验的阴性预测值D、提高试验的阳性预测值E、提高试验的疾病漏诊率104、系列试验较单项试验可以A、提高试验
33、的灵敏度 B、提高试验的特异度C 、提高试验的阴性预测值D、降低试验的阳性预测值E、降低试验的疾病的漏诊率105、流行病学三角包含的三大因素是A、宿主、环境和病原体B、机体、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 C、宿主、环境和病因D、遗传、环境和社会E、遗传、环境和人群106、病因研究时,假设建立使用的主要推理方法为A、提出和验证假设的方法 B、Mill 准则或逻辑推理方法C 、科学实验四法D、一般演绎法E、循证医学的方法107、某种因素与疾病两个事件都与另外一种因素有联系,由此导致两个事件间出现的统计学上的关联是A、偶然关联 B、继发关联C 、病因关联D、直接因果关联E、统计学关联108、下面哪一种因果联系
34、方式正确而完整A、单因单果B、单因多果 C、多因多果D、多因单果E、直接或间接病因109、随机误差的来源不包括A、测量工具的波动B、研究对象的个体内变异C 、研究对象个体间的变异 D、研究对象的主观偏差E、抽样110、下列哪项不是随机误差的特征A、观察值的平均值接近于真实值 B、可利用统计学方法来减小C 、多次重复或增大样本量,随机误差会减小D、可以通过改善研究设计来减小E、无固定的方向111、系统误差的来源不包括A、测量工具基线的漂移B、研究对象随时间或生理状态出现的规律性改变 C、研究对象个体间的遗传变异D、研究对象的主观偏差E、随机抽样112、下列哪项是系统误差的特征A、观察值的平均值围
35、绕真实值波动B、通常可利用统计学方法来检验确定其大小或范围 C、多次重复或样本量增大,误差的大小和方向不变D、不能通过改善研究设计来减小或控制E、只可以减少但不能消除113、下列哪项不属于选择偏倚A、领先时间偏倚B、生存偏倚C 、检测征候偏倚 D、检测者偏倚E、抽样偏倚114、流行病学研究的哪一阶段最容易发生选择偏倚 A、研究设计B、资料收集C 、资料整理D、资料分析E、结果解释115、在观察性研究中,下列哪一措施一般不能控制选择偏倚A、随机抽样 B、盲法C 、减少失访D、尽可能提高应答率E、制定清楚的研究人群标准116、在一家医院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更容易发生下列哪项偏倚A、志愿者偏倚 B、入
36、院率偏倚C 、观察者偏倚D、回忆偏倚E、新发病例和现患病例偏倚117、在进行肥胖与高血压联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所用的血压计测得的观察值比实际值均低5mmHg,该血压计对结果的影响是A、对效应联系强度无影响B、高估效应联系强度 C、低估效应联系强度D、不能判断对效应联系强度的影响E、可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影响的大小和方向118、下列哪类研究设计最容易出现选择偏倚A、普查B、分层抽样调查 C、病例对照研究D、回顾性队列研究E、随机对照试验119、控制观察者偏倚的最佳措施是A、随机抽样B、随机化分组C 、匹配 D、盲法E、标准化120、非盲法随机对照试验比前瞻性队列研究主要减少了哪种偏倚A、失访偏倚B、
37、差异性错分C 、回忆偏倚D、观察者偏倚 E、混杂偏倚121、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新发病例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新发病例比现患病例的代表性更好B、新发病例不受预后因素的影响 C、新发病例的应答率高于现患病例D、新发病例的危险因素往往不会因发病而改变E、新发病例的回忆偏倚小122、病例对照研究在设计阶段控制混杂偏倚的措施是A、双盲法 B、配对C 、分层分析D、随机分组E、设立对照123、在实验研究中设立对照的主要目的是A、控制选择偏倚B、控制志愿者偏倚C 、减少信息偏倚 D、控制混杂偏倚E、控制失访偏倚124、在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采用双盲法的目的是尽可能减少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C 、混杂偏倚
38、D、失访偏倚E、回忆偏倚125、在流行病学研究中,随机抽样是为了控制 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 、观察者偏倚D、混杂偏倚E、随机误差126、以下哪个一般不是控制混杂偏倚的方法A、多因素分析B、随机分组C 、分层分析D、配对 E、盲法127、关于混杂因子,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混杂因子必须同时暴露和结局有统计学关联B、混杂因子可以是暴露原因C 、混杂因子可以是结局变量的病因 D、混杂因子可以是结局变量的某一结果E、混杂因子不能是暴露与结局之间的中间变量128、关于混杂偏倚,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在实验研究中,最好的控制方法是随机分组 B、随机分组控制混杂偏倚的效果与样本量无关C 、一般不宜
39、通过过多的限制条件来控制混杂偏倚D、在分析阶段可通过率的标准化来控制E、分层分析也可用于队列研究中的混杂偏倚的控制129、下列哪种为我国规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A、病毒性肝炎B、流脑 C、霍乱D、流感E、麻疹130、传染源是指A、体内有病原体的人B、体内有病原体的人和动物C 、体内有病原体繁殖的人和动物 D、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E、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131、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A、病原体能通过动物传播到人的疾病B、以动物作为传染源,并在动物间传播的疾病C 、一种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生存繁殖 D、一种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生存繁殖,
40、并只在一定条件下传给人和家畜E、经常在某一地区某一人群呈地方性流行的疾病132、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取决于A、传染源的活动范围,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及毒力B、传染源的数量、活动范围及周围人口数多少 C、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态等D、传染源的活动范围、数量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态E、传播途径的特点和病原体所能涉及的范围133、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单位是A、疫点B、疫区 C、疫源地D、家庭E、社团134、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人群易感性增高,就可导致疾病的暴发或流行B、人群易感性降低,就可终止疾病的流行C 、人群人口数增加,就使人群易感性增高D、人群人口数减少,就使人群易感性
41、降低 E、人群易感性增高,只是为一次流行或暴发准备了条件135、根据 3 个环节两个因素的学说,构成传染病流行的 3 个环节是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B、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者C 、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D、传染来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 E、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136、消毒是清除或杀灭停留在外环境中的 A、病原体B、微生物C 、细菌D、病毒E、寄生虫137、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定义是A、各种传染源不断向外界排出病原体的过程B、病原体侵袭易感者C 、病原体在中间宿主中的传代 D、病原体通过一定的途径,不断更迭其宿主的过程E、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的过程138、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指
42、A、传染源不断向外界排出病原体的过程B、病原体沿一定传播途径扩散的过程C 、易感人群受到病原体侵袭而发病的过程D、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不断繁殖的过程 E、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新旧疫源地的过程139、下列哪一项不是水平传播A、空气传播B、经水传播 C、产前期从母亲到后代之间的传播D、经食物传播E、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140、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有A、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预防接种工作B、流行后免疫人口的增加C 、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的增加 , D、新生儿在人群比例的增加E、免疫人口的迁入141、下列哪项不是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A、病人有进食某共同食物的历史,不食者不发病B、如食物
43、属一次性大量污染,用餐者中可呈现暴发,并且病人临床经过往往较重C 、停供该食物后,暴发立即可平息D、夏季多发 E、无职业、性别差异142、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为A、新生儿增加B、易感人口的迁入C 、免疫人口的死亡D、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 E、预防接种143、下列哪项不是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A、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时限B、确定免疫接种时间C 、判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D、评价预防效果好坏 E、判断传染源传染力的大小144、哪种传播途径引起的传染病多见于儿童A、经空气飞沫传播B、经食物传播C 、经水传播D、经虫媒传播 E、日常生活接触145、下列哪一种是用来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的措
44、施 A、检疫B、消毒C 、预防接种D、疾病监E、卫生监督146、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更换宿主在外界环境下所经历的途径即 A、传染病在群体间的传播B、病原体由母亲到其后代间的传播C 、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的过程D、病原体侵入机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E、传染病在个体间的传播147、影响和制约疾病流行的两因素指的是A、自然因素、气候因素B、气候因素、地理因素C 、地理因素、社会因素D、社会因素、气候因素 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148、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住所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消毒称为A、预防性消毒B、疫源地消毒C 、随时消毒D、化学消毒 E、终末消毒149、下列哪种情况可以抑制传染病
45、的流行A、人群免疫性降低B、人群易感性升高 C、人群易感性降低D、人群数量增E、人群数量减少150、医学检验或留验的期限是根据疾病的 A、潜伏期B、传染期C 、恢复期D、带菌期E、排毒期151、根据下列哪个因素确定传染病病人的隔离期A、潜伏期 B、传染期C 、临床症状轻重D、带菌期E、带毒期152、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 A、传染期B、潜伏期C 、前驱期D、临床症状期E、病原携带状态153、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临床症状最早出现的一段时间称为A、传染期 B、潜伏期C 、前驱期D、临床症状期E、恢复期154、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传染源存在时应当进行随时消毒B、传染源存在时应当进行终末消毒
46、C 、传染源存在时应当进行空气消毒D、传染源存在时应当进行物理消毒E、传染源存在时应当进行体表消毒155、某单位有十余人吃了某冷饮店的冰棒后感染了痢疾,同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冰棒中分离到痢疾杆菌,从而确定冰棒是A、传染源 B、传播途径C 、疫源地D、带菌者E、宿主156、某人因食用了带浓缩甲型肝炎病毒的毛蚶而感染了甲型肝炎,那么认为毛蚶是A、传染源B、疫源地C 、存储宿主 D、传播途径E、易感动物157、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修订通过的时间是A、2000 年B、2001 年C 、2002 年D、2003 年 E、2004 年158、下列哪组传染病采用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
4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和麻风病C 、艾滋病、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D、艾滋病、肺炭疽、麻风病E、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风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59、下列哪一种是用来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的措施 A、检疫B、消毒C 、预防接种D、疾病监测E、卫生监督160、1992 年我国纳入儿童计划免疫范畴的疫苗是A、流行性乙脑B、流行性脑脊髓炎疫苗C 、流行性腮腺炎D、狂犬病疫苗 E、乙型肝炎疫苗161、下列哪一项属于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A、发热B、腹泻C 、接种部位的炎症反应 D、晕厥E、接种部位附近淋巴结肿大162、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性措施中,其主
48、导措施是A、早期隔离患者B、及时发现带菌者,并给予治疗C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D、保护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E、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三管一灭”163、健康促进的内涵是A、个人行为改变B、集体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变 C、个人行为与政府行为改变D、特殊人群行为改变E、政府行为与环境的改变164、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不包括A、促进健康B、预防疾病 C、预测疾病D、康复服务E、治疗疾病165、疾病监测的目的不包括A、描述疾病的分布B、预测疾病的流行 C、验证病因假设D、制定预防措施E、评价预防效果166、通过提倡使用避孕套、促进安全性行为来防止 HIV 的传播属于 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 、三级预防D、常规报告E、哨点监测167、杀灭或消除传播因素上的病原体,使其无害化,称为A、控制B、消灭C 、预防D、消除 E、消毒168、按照新修订公布的“传染病防治法 ”规定若农村发现 AIDS 病人,其报告时限为A、2 小时 B、6 小时C 、12 小时D、24 小时E、 36 小时169、开展智力训练以改善老年性痴呆的认知功能属于 A、三级预防B、二级预防C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