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民版必修 1 复习教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知识主干梳理 : 考点题型建构 :一【高频考点 1 早期政治制度 】【教材知识回顾】1、夏:王位世袭制2、商:宗法制3、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1)分封制含义:分邦建国,周天子分封诸侯立国目的: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维护周王室的统治对象: 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概况:周武王、周公两次分封、授土授民、主要诸侯国(宋、鲁、齐等)、层层分封2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义务:向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评价:进步性:有利于
2、扩大统治疆域,巩固西周统治局限性: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诸侯国之间相互兼并,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2)宗法制概念:按照父系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目的:巩固王权,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严格的等级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紧密结合。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结果: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由宗法关系决定的等级结构意义: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维护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高频考点例 1】秦
3、统一后, “废封建,立郡县” ,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 ,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3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解析:C。西周的分封制度造成东周时期诸侯争霸,故 A 项错误;中央集权的基础是郡县制,中央集权否定分封血缘,故 B、D 项错误;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特权。故选 C 项。【解题技巧指导】本题考查分封制和宗法制,注重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材料解读能力。分封制和宗法制主要盛行于西周,秦朝推行
4、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但整个封建时代,分封制却不同程度地存在,只是分封的对象仅局限于皇家子弟,本题就考查了对这一现象的理解。考生容易产生两个误区:一是根据教材内容认定秦以后分封制已不复存在,或只在西汉初年出现过。二是认为“分王子弟,以为屏藩”与西周的分封制没有任何联系。这就要求考生不能被教材知识或观点所束缚,充分挖掘教材的隐含知识。要立足教材,但又不能囿于教材。注意: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二【高频考点 2 相权的演变 】【教材知识回顾】1、君权与相权:君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4(1)秦:皇帝制度,设
5、三公(丞相政事)(2)汉(武帝):频繁地更换丞相设中朝(内朝)(3)唐:三省六部制度政事堂(4)宋:设中书门下(又称政事堂)参知政事行政枢密院军事三司财政(5)明: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明成祖朱棣设内阁厂卫制度(特务机构)(6)清:设立军机处意义:标志着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2、中央与地方:中央的权力逐渐加强,地方的权力逐渐削弱(1)秦:郡县制(2)汉:郡国并行制(3)唐:道、州、县(4)宋:路、州、县(5)元:行省制度、腹里、宣政院(管理西藏、四川、青海部分地区)(6)清:密折制度、理藩院(管理蒙古、新疆、西藏) 、改土归流【高频考点例 2】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
6、表述准确的是( )5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解析:C。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汉武帝通过建立中外朝制度以削弱相权。三长制的实行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明朝已经废除丞相制度,故清朝没有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因此选 C 项。【解题技巧指导】本题考查古代分割和削弱相权的具体做法,属于教材的基本史实,但题肢的设计很巧妙:一是设计了知识陷阱,如“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学生很容易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二是故意混淆视线,西汉削弱诸侯王势力和北魏实行三长制的目的都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不是针对丞相
7、。因而此题难度不大,但极容易失分。因此考生在回答此类问题时,一要认真审题,不能错过题干中的任何字词;二是要准确掌握史实,不能张冠李戴。【高频考点 3 郡县和行省 】1.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1)废弃分封制 推行郡县制(地方官僚制度)作用:中央严格控制地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2)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类别 制度基础 权力来源 特征与影响6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贵族 宗法世袭有独立性,易分裂割据郡县制以地域划分为基础官僚 皇帝任免隶属中央,可维护统一2、选官制度逐渐调整(1)先秦时期:世官制(2)秦汉魏晋南北朝:察举制(德才门第)(3)隋唐:科举制 科举制
8、的评价:1积极: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以考试作为选官方式,追求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后世影响深远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治2消极:禁锢了思想,不利于科技创新,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评价1、积极作用 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7 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为人类创造了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2、消极作用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败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