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20 页走进新课程测试题1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具有以下特点:在课程目标上,强调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方面的整合,使分科课程的目标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向。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 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 。 3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 自然、社会和生活 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 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的学习活动。4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
2、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 开放的学习环境 ,提供 多渠道获取知识 、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 积极的学习态度 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 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学会分享与合作。 培养 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培养 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6纲要规定新课程的结构:从小学至高中设置 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 必修课程 ,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7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
3、、生成性 、自主性。8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 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 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 拓展和加深 ;第三,在某些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也可以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9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下列原则。正确处理 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 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 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
4、课程 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 10“课程标准” 与“教学大纲” 的区别在于: 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 。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标准关注的是 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突破学科中心,为终身发展打基础 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建议。 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者、教师教学及学业评价留下了创造空间 。 11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意味着: 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12新课
5、程倡导的学生观是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3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 14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第二,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第三,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15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6、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第 2 页 共 20 页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16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17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下列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18“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
7、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 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 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 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19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20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 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 ;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 方法和思维 同时也包括 价值和做人 。21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
8、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 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 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 三个阶段。新课程理念知识测试题二2新课程中所提到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 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 评价体系 的变革,更重要的是 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 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 个体的进步和多
9、方面的发展潜能 。4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5新课程提出教育评价的改革重点如下:(1)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建立 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 重视采用 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 。将考试 和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2)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 ”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
10、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强调以“自评 ”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 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 、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 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 “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3)对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以学校评价为基础, 建立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6新课程提出发展性评价,其基本内涵表现为: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体现 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 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评价方式多样化
11、, 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第 3 页 共 20 页评价方法相结合 评价主体多元化。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7建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是本次课程改革学生评价工作的基础,应包括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评价方法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 8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适用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 和 初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新课程体系强调培养学生 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强调培养学生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 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强调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文明卫生的习惯 ;强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9
1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0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 选修课程 ,开设技术类课程 。高中以分科课程 为主。积极试行 学分制管理 。 1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12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
13、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 的变革。1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目前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呢?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 ,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 校外的课程资源 ,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 ,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14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 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 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 不断发展 的评价体系。15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将发生改变:由传
14、授者转化为 促进者。 由管理者转化为 引导者 。由居高临下转向 平等中的首席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 师生互教互学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 “学习共同体” 。16在新课程中,教师需要一些新的工作方式: 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要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教师需要一些新的技能: 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增强对课程的整合能力; 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17在新课程中,新的学习方式带来一些挑战: 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学策略将发生下列变化: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
15、转变 ; 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 “学”转变 ;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形成“走进新课程”复习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 (面向世界) , (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 2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第 4 页 共 20 页课程(体系 ) 、 (结构) 、 (内容 )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
16、系。 3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4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 (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 (综合性)和(选择性) 。 5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 )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
17、(基础知识)和(技能) 。 6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 (死记硬背) 、 (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 (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7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 (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8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 、 (地方) 、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9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 、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
18、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10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是:(整体性) 、 (实践性) 、 (开放性) 、 (生成性) 、 (自主性) 。 11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 、 (教学) 、 (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的、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前言) 、 (课程目标) 、 (内容标准) 、 (实施建议) 、 (附录)等部分。 走进新课程选
19、择题(附参考答案)1、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 ( B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共鸣2、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 B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第 5 页 共 20 页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 C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4、为了保证和促进课
20、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 ( D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 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8、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 ( D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自由的人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A、 B、 C、 D、9、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 ( C )A、健康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10、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D )A、在学生
21、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1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 A. B. C. D. 以学生发展为本 培养环境意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12。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C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13、课程变革
22、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 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第 6 页 共 20 页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1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 D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 A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1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 ( A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1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
23、 ; ( B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 模仿式C.探究发现式 D.情境 陶冶式18在“对话?互动” 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 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1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 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2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 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2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B )A.备课 B.上课
24、C.批改作业 D.考试22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 A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2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 B )第 7 页 共 20 页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2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 C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2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 C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26、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25、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C )的整体提高。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养27、 ( A )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28、阅读是学生的( A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A、个性化 B、整体化C、综合化29、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 B ) 、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A、学习态度 B、学习方式 C、学习目的30、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31、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目标是()(1)培养创造性人才与真善
26、美的人(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与创造性人才32、 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1) 因材施教;(2)实践与思考;(3)民主化;(4)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33、 ()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1) 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第 8 页 共 20 页34、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1)建构主义理论;(2)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3) 多元智能理论;35、所谓“自我反思”是指()(1)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2)是研究者以
27、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3)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36、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2)教育叙事、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3)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37、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等教学方法。(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2)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3)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38、 ()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3)让学生掌
28、握知识、提高能力;39、建构主义理论中阐述学习的四大要素是()(1)理解、记忆、协作、交流; (2)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 (3)自主、合作、探究、记忆;40、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 A )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第 9 页 共 20 页A B. C. 41、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
29、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ABC )A 均衡性B 综合性C 选择性42、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ABC )A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B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C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3、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 B )A 国家统一管理课程B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C 学校自主管理课程44、下列属于课程改革提出的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有( ABC )A 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B 各
30、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C 信息化课程资源4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 AB )A 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B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C 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46、新课程体系下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 ABC )A 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基础上的教师自评为主B 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C 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47、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任务有( A BC )A. 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第 10 页 共 20 页B. 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31、,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C. 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48.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BC ) 考试、选拔方式。A. 学生自由选择B. 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C. 综合评价的49.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逐步实现( ABC)A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革B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C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50、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A)选择。A 必然 B 必要 C 必需51、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B) 。A 改革 B
32、创新 C 变革52、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A) 。A 发挥 B 发展 C 发扬53、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C) 。A 变革 B 改变 C 变化5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B)条件。A 重要 B 基本 C 必要55、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C)环节。A 重要 B 必要 C 首要56、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B) 。A、先进的教学观念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