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69.50KB ,
资源ID:2100795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21007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答案.doc)为本站会员(坚持)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答案.doc

1、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 (崔功毫 魏清泉 刘科伟 编著)课后答案U1 绪论1、谈谈自己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答: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区域结构形式。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1区域的概念划分:均质区、结节区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2、我国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答:区域差距、发展与资源、地区间恶性竞争、区域合作不完善。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结合你自己熟悉区域举例说明。答:(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社会)(2)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经济分析)经济水平、阶段、产业

2、结构(3)发展方向机策略研究4、谈谈你对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三个概念及其间关系的认识。答:区域发展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的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类团体所 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的的。他把区域作为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的把握研究对象。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应用学科。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区域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

3、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无限性可持续性。区域研究是源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是区域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区域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的跨学科新兴科学,目的是探索一条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区域研究,为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等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U2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答:自然环境极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他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制约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区域发展是生态环

4、境保护的前提。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同时,区域发展也应该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2、什么是生态环境质量?简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答:(1)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生态因子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2)内容: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3)评价方法: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景观生态学法 3、简述生态破坏经济损失估算的方法。答:(1)成本效益分析是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各种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的基础。目前与之相关的评估方法主要有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

5、法、实验评价法和成果参照法。 4、说明生态补偿的对象、补偿主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 答:(1)补偿对象: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者(2)补偿主体:那些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获益的单位和个人,可将其分为三大类:政府补偿、市场补偿和社会补偿。(3)补偿标准:既切合实际又合理的生态建设的成本补偿,因时、地而异,因程度而异。(4)补偿方式:经济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基金、押金和执行保证金制) 、非经济补偿(实物补偿、技术(智力)补偿、政策补偿) 。5、何为外部性?如何解决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问题? 答:(1)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之活动,对于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

6、产生的影响。外部性指的是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2)解决措施:外部效果内部化。政府的直接管制、基于市场的经济激励(价格控制、数量控制、责任制度) 、源于科斯定理的自愿协商、社会准则与良心效应。6、试述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答:(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1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3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2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3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7、自然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7、1)自然资源评价的原则:1明确评价目标,有的放矢;2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3在现代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的合理性;4从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的评价方法:1质的评价;2量的评价;3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4可能开发利用的方式或方向,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经济前提的评价;5开发利用效应的评价。8、说明如何合理利用区域自然资源。 答:(1)资源承载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技术经济条件下,以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 (2)区域自然资源的利用

8、分配:自然资源的代际分配;自然资源的代内分配:自然资源在不同国家之间分配的公平性;同一国家内部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先分析,再分配,调整产业结构U3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1、区域经济特色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答:区域经济特色是由区域差异、区域优势、产业布局指向、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和区域利益所决定的。 2、区域市场化水平时如何印象区域经济发展的?答:1 市场对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是促进区域优势发挥,增强区域生产专业化协作,促成区域具有个性特色的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2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持续以及经济合理性;3市场地域范围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4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5市

9、场意识是形成经济活动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3、通过实例说明社会文化背景对区域发展的决定作用.答: 1区域文化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决定着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2区域文化发展与经济变革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3区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4区域文化的增长力,可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例:改革开放以来,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与外资引进相结合,造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4、区域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1)区域人口结构:性别构成、年龄构成、职业构成、民族构成;(2)人口增长分析:人口的自然增长分析、人口的机械增长分析(

10、迁入迁出) 。 5、选择某一地区,试分析其人口自然增长类型。 (数据 分析 得出结论)答:(1)人口增长类型:原始型、年轻型、成年型、衰老型6、教育成本与收益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1)教育成本:是为了培养一定熟练的劳动后备力量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素质而耗费的教育费用,包括教育的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2)教育收益:是教育对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知识与技巧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种种有益效果,也称教育的经济收益。包括个人收益(直接:收入增加;间接:较大的职业适应性和更多的就业机会、由于较强的能力而实现的消费支出的节省、较健康的身体、世代影响)和社会收益(直接社会收益:劳动生产率提高和间接社会收

11、益:政治、道德) 。7、试比较说明适度人口、人口承载力、人口容量、土地承载力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答:(1)适度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任何时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或少于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便是最合适的人口。(2)人口容量: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时期内,利用该地区的能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3)人口承载力:一定时空范围内某地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4)土地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以及土地生产价值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5)四者的区别与联系:适度人口和人口容量因地而

12、异、因人口的消费标准而异、因经济生产力和技术水平而异、因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而异。人口容量和适度人口就是指人口承载力。土地承载力是各项指标的最基本条件 8、试论区域政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如何进行区域政策效应评价? 答:(1)关系: 1区域政策是区域战略的支撑,因而,在确定区域政策前,一般需要明确区域政策战略;2区域政策是为解决区域问题和促进区域发展而生的工具;3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区域政策,好的政策可以促进区域快速发展,不好的政策则会抑制发展。(2)评价就是对具体的区域政策和发展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分段的定性描述和对某项具体的区域政策进行系统、定量的分析。 (定性、定量)9、结合实例论述制度创

13、新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答:(1)制度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最深刻的动因。所谓制度创新是指制度变迁的过程,是制度创新主体为获得潜在收益而进行的制度安排。分为诱致性制度创新(招商引资)和强制性制度创新(省级政府 强 家庭联产承包制) 。比如某市实施的十五“农业创新计划”,包括六大工程:农业良种、优质农产品生产、农业产业化、生态效益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示范和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区等。U4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1、 简述技术进步的概念和类型,说明技术进步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 答:(1)技术进步:是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所取得的

14、进化与革命。技术激进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技术本身的变革、发展;二是技术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2)技术进步的类型:1狭义的主要包括:改造旧设备,应用新设备;改进旧工艺,应用新工艺;采用新能源和新材料;改进老产品,提高其性能和质量;降低各种生产消耗;提高劳动者技能。2广义的包括:生产要素质量的变化;劳动者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合理应用;提高规模经济;政策的影响;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资金利用效率。(3)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技术进步与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2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3技术进步与区域劳动就业:2、 索洛余值法预算技术进步的经济

15、贡献的依据是什么?答:利用增长率方程可以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资本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劳动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索洛余值法把总产出看作是资本、劳动、技术三个投入要素的函数,从总产出增长中扣除资本、劳动带来的总产出的增长,余值作为技术进步的作用,有一定的科学性。余值法计算的技术进步是广义的概念,包括提高装备技术水平、改革工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等,从而能为提高管理水平提供有用的依据。3、如何评价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条件?试对你熟悉的区域的技术条件做一评价。答:技术扩散:指的是技术的创新通过市场传播的过程。从地理角度看,技术扩散是技术在空间上的流动和转移,它是由新技

16、术的供方、受方、传递渠道组成。技术引进与技术选择:技术引进:关于制造产品、应用生产方式、提供服务的系统知识的转让,但不包括货物的单纯买卖或租赁。它是从国家的角度看技术转让。技术转移:从地区的角度来看技术转让。技术选择的原则:(1)有利于提高当地的技术水平;(2)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3)新技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并同时考虑市场容量问题;(4)应满足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的要求。 发展中国家技术短缺,加快区域发展,节约时间提高劳动效率培养人才。我国:技术引进,与设备相结合,与投资相结合4、谈谈技术扩散和技术引进对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影响。答:技术引进是落后国家赶超先进国

17、家的必由之路,这一点已为世界经济发展史所证实。我国 1979 年以前的技术引进方式是以成套设备进口为主,单纯技术引进为辅助,这种引进方式可以使我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批骨干企业,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技术引进后会进行一系列技术创新活动,但只有通过扩散,才能够创造出规模效益。主要通过企业间的技术扩散,社会科研部门与企业间的技术知识扩散,通过人员流动进行技术扩散。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效地将国外先进技术成果融入自己的产业体系之中并在发展本来的新一代工业体系方面在世界前列。 U5 区域发展的整体评价1、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如何计算?用它来评价区域发展有何优缺点?答:(1)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

18、区内反映所有常驻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2)计算方法:1 生产法:从货物和服务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总产平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增加值=总产出 中间投入 2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的收入角度对常驻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增加值=劳动者报酬+ 固定资产折旧+ 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支出法:从最终使用角度来反映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去向的一种方法。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内容。增加值=总消费+总投资+出口 进口(3)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国家富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是用来描述经济结构,是

19、描述接个总水平变化的重要指标 缺点:不能全面反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什么是绿色 GDP?我国绿色 GDP 核算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为何要用它来评价区域发展水平? 答:(1)绿色 GDP:在传统 GDP 基础上,把资源和环境成本计算在内,既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否,又能说明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状况的 GDP。狭义理解为扣除自然资产随时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总量指标(2)在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注入更多的环保成分,以科学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实质性进步。(3)现多国为粗放型增长模式。绿色 GDP 可以理解为“真实 GDP”,不但反映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反映了质量,能更为科学地衡量一

20、个国家和地区的真实发展和进步。3、什么是人类发展指数?它是如何计算的? 答:(1)人类发展指数是测算人类发展水平的概要指标,它衡量了一个国家在三个人类发展的基础方面的发展水平,这三个方面包括:1健康状况 2受教育程度 3生活标准(2)GDP 指数为实际数值取对数后计算,计算公式是:GDP 指数 =(log 实际数值log 最小值)/ (log 最大值log 最小值)4、利用实际资料,对近期我国人类发展指数在世界的的排名进行分析。答:略。5、什么是竞争力?竞争力分析应包含那几个层次? 答:(1)竞争力是指一个行为主体与其他行为主体竞争某种(些)相同资源的能力。(2)四个层次:一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

21、竞争,即国家竞争力;二是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不竞争,即区域竞争力;三是产业与产业的竞争,即产业竞争力;四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即企业竞争力。6、什么是国家竞争力?评价国家竞争力主要有哪些评价指标体系? 答:国家竞争力是在一定的体制下,一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因素在全球性国际竞争中相互结合而展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国家实力。国家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1、IMD 世界国际竞争评价:着眼于国家或地区宏观环境与企业财富创造过程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竞争力要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广泛采集多项指标,分层归类,做出可比口径的计算值。 2、WEF 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WEF 依据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国家竞争力评比,注重从

22、体制与政策评价的角度对国家创新能力进行研究。 7、什么是区域竞争力?结合实例谈谈要提高一个区域的竞争力,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答:(1)区域竞争力主要是指一个地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较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2)1 地方政府承担着组织培育区域竞争力的职能;2实施人在战略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关键;3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4扶持优势企业,鼓励技术创新,提高企业内在竞争力。实例略。8、什么是区域竞争力?如何提高我国的区域竞争力?答:同 7 现状分析 从政府 市场 素质 创新等方面提高 9、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

23、升一个城市的竞争力? 答:可从软硬实力10、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某一区域的竞争力进行评价。答:五步:一是确定评价的因素因子;二是对因素因子的属性进行调查并进行标准化处理;三是确定因素因子的权重;四是计算因素因子的分值;五是对结果进行排序和分析。实例略。11、钱纳里把经济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一阶段有什么特征?答: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社会阶段。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没有或极少有现代工业,生产力水平很低。 第二阶段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产业结构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逐步向以现代化工业为主的工业化结构转变,工业中则以初级产品的生产为主。这一时期的产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第三阶段是工业化中期

24、阶段。制造业内部由轻型工业的迅速增长转向重型工业的迅速增长,非农业劳动力开始占主体,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也就是所谓的重化工业阶段。这一阶段产业大部分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 第四阶段是工业化后期阶段。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开始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高速增长,并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领域是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 第五阶段是后工业化社会。制造业内部结构由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同时生活方式现代化,高档耐用消费品被推广普及。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发展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第六阶段是现代化社会。第三产业开始分化,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始

25、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占主导地位:人们消费的欲望成现出多样性和多边性,追求个性。 12、什么是霍夫曼定理?了解它有何作用?答:霍夫曼定理: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演变的规律,霍夫曼定理又被称作“霍夫曼经验定理”是指资本资料工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消费资料工业所占比重。通过设定霍夫曼比例或霍夫曼系数,对各国工业化过程中消费品和资本品工业(即重工业)的相对地位变化作了统计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各国工业化无论开始于何时,一般具有相同的趋势,即随着一国工业化的进展,消费品部门与资本品部门的净产值之比是逐渐趋于下降,霍夫曼比例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这就是著名的“霍夫曼定理”。13、罗斯托将经济成长

26、分为那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有什么特征?答:经济成长阶段,将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 (1)传统社会阶段:此阶段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主导产业是农业。 (2)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从传统社会向起飞阶段转变的过渡阶段,农业产量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主导部门是工业部门。 (3)起飞阶段:增长成为各部门的正常现象。此阶段农业劳动力逐渐从农业中解脱出来,进入城市劳动,人均收入大大提高。主导产业体系是非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如纺织业)和铁路运输业。 (4)向成熟推进阶段:起飞后经济持续发展,已经有效吸收了当时技术的先进成果,并有能力生产自己想要生产的产品。主导部门是重化工业和制造业体系。 (5)高额群众消费阶

27、段:工业高度发达,经济主导部门转向耐用消费品部门,主导部门是耐用消费品工业。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以服务业为代表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有关部门成为主导部门。14、简述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形成的原因,如何减少区域差异? 答:自然条件:我国西部地区不靠海、深居内陆,对外贸易十分不便,尽管资源相对丰富。东部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海岸线长,交通和通讯等产业基础较好。历史原因: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凋敝,交通闭塞,社会制度落后,人民生活困苦。政策环境: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东、中、西“梯度发展理论”的影响,国家投资的主要重点又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思想观念:中西部少数民

28、族地区基础设施和现代工业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民族地区的影响和作用远远超过东部发达地区,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仍然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劳动力素质:劳动力素质,特别是文化科技素质低下,这是制约中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文化科技素质低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而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素质则更低,劳动力素质低下,直接影响了中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减少区域差异:首先,分析各地资源优势,构建有机统一的市场体系、以线带点,以点连线合理布局生产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后,国家必须集中财力,从宏观上尽快改善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最后,统筹规

29、划、综合管理,促进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U6 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1、区域分工(劳动地域分工)的主要理论有哪些? 答:(1)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3)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4)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5)巴朗斯基的地理分工论;(6)波特德尔竞争优势理论。2、区域分工有何特点? 答:(1)区域生产的专业化;(2)区域间经济的联系性;(3)区际劳动分工的层次性和综合性。3、区域分工有那几种模式?如何运用这些模式? 答:(1)垂直分工:是指相关区域在同一个生产过程的不同生产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彼此联系而产生的区域分工。 雁形学说(2)水平分工:是指相关区域

30、发展不同的经济部门、或者生产具有差异的同类产品形成的分工。 国际分工体系(3)混合分工: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同时存在。相互交叉4、区域投资环境包括哪些? 答:(1)区域投资环境:指的是影响投资主体进行投资决策的各种区域因素的组合。投资动机、投资类型、行业类别、投资规模、投资研究区域5、什么是参数法?它有何特点? 答:参数法是针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投资环境评价而提出的。特点和内容体现在:一是标准具有创新性,二是应用具有实用性,三是内容具有系统性,四是方法具有科学性,6、如何改善一个地区的软环境? 答:(1)政策法制环境的改善:完善投资的法律保障体系;(2)市场环境的改善:公平竞争、良好的信用保证、稳

31、定的市场秩序;(3)配套服务环境的改善:一是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问题;二是零部件配套和产品上下游协调发展问题;三是人才供给和人文环境问题。U7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1、常见的产业分类有哪几种?我国国民经济统计中,是如何划分产业的? 答:(1)1 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相互依存关系划分:生产资料生产部类和消费资料生产部类;2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三次产业的划分与五次产业的划分;3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功能)划分: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基础性产业;4按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要素(资源)密集程度划分:资源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5按

32、社会部门的性质划分:标准产业分类法,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2)我国按照第五类分类方法,新标准共有行业门类 20 个,行业大类 95 个,行业种类396 个,行业小类 913 个。2、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规律有哪些? 答:1、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这样,第一产业的劳动力逐渐减少,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將逐渐增加。而劳动力分布结构变化的动力是经济发展中产业的相对收入的差异。2、库茨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3、霍利斯。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和工业化阶

33、段理论:制造业发展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需求规模和投资率的影响大,受工业品和初级品的输出率的影响小,并将制造业分为三种类型,即初级产业、中级产业和后期产业。4、罗斯托的主导产业演替和经济成长阶段论:产业结构和经济成长阶段都有向高级演化的趋势。3、何为主导产业?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有哪些? 答:(1)主导产业:是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中心。(2)区域比较优势基准(资源密集度) 、产业关联基准、筱原两基准(生产率上升的快为主) 。 4、你所在的省或市的主导产业是什么?你依

34、据什么作出判断? 答:1 对区域发展目标的贡献: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影响、对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区域就业的作用、增加价值、出口潜力、环境影响;2竞争能力:技术先进程度、产品质量水平、劳动生产率、市场占有率、利税效果。实例5、请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及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来分析你所在的省或市的产业结构。 答:(1)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社会消费、资源状况、科技水平、原有产业基础和生产传统、区域联系与区域分工。(2)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是否充分利用了区域资源、区域产业的技术结构是否合理、区域内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是否协调、区域产业结构是否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产业结构的效益如何。结合实

35、例 略。6、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有哪些?运用实际资料,建立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的线性规划模型。 答:(1)从实际情况出发,与区域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相适应;(2)必须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3)有利于加速出口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创汇,并为进口结构高级化创造条件;(4)有助于区域优势的发挥,在优势产业基础上向地区专门化方向发展;(5)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减轻劳动人口的就业压力;(6)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区域缓解质量的提高。结合实例 略U8 区域规划及其发展1、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基本概念: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未来一

36、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以及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2)主要内容:区域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基础设施规划、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区域空间管制、区域发展政策。 2、区域规划可分为哪些类型? 答:(1)按规划功能分类:认识性的区域规划、应用型的区域规划(2)按规划内容的侧重点分:策略性的区域规划、物质性的区域规划、综合性的区域规划(3)按规划区域属性分:1区域分类:自然区、经济区、行政区、社会区2规划类型:自然区区域规划、经济区区域规划、行政区区域规划、社会区区域规划。3、简述区域规划的发展简史。 答:区域规划是在工业革

37、命以后为了解决工业的发展、城市的扩大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而产生的。第一是工业聚集和城市规模扩大提出的规划要求。第二,随着大量乡村人口流入城市和城市工业的高速发展,地区差异进一步扩大。第三, 雅典宪章为区域规划工作在全世界推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是区域规划为全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一个重要标志。4、区域规划程序为什么应具动态性? 答:因为区域的情况时刻在发生变化,尤其科学和技术日新月异,科技上的创新和发展往往对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发生变革。这就决定了区域规划应该采取动态规划的方法,把规划当成是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U9 区域发展战略1、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什么? 答:区域发

38、展战略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它的核心是要解决区域在一定时期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2、如何才能制定成功的区域发展战略? 答:(1)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区域本身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基础设施、对外的适应能力、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等对区域发展具有极大影响,因此需要注意:区域的地位、区域优势与劣势、区域容量、创新活动;(2)分析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体环境、产业环境、企业或公司环境;(3)提出战略构想:SWOT。基本原则是要对区域发展的机会和障碍、区域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做综合分析研究。3、为什么经济活动在地域空间上既有集聚又有分散的趋势? 答:集中与分散是相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任何区域的经济活动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集中景观和分散景观同时并存的空间特征。而且引发集中的机制和引起分散的机制往往参和在一起,不严格区分。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总是在集中与分散的整合中走向有机秩序的。集中到一定规模后继续发展就会走向“过度”。过度集中使集聚效益降低,将迫使一部分活动走向分散。同样,当分散区位的生态承载力大于分散活动强度时,分散的过程会继续,直至分散效益下降,又使分散过程转变为向某一区位的集中。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