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 一节课小树有多少棵。一、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结合具体情况,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二、教材分析这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第四单元的第一节课,教材创设“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与过去教
2、材相比,新教材更加体现了数学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的课标精神,更加关注了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思。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非常熟悉和喜爱新教材,新教材图文并茂,加上学生爱说,敢说,爱做,敢做并且喜欢与同伴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习数学始终处于一种乐于探索,积极主动的状态,学生在计算方面能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四、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造林对人类的好处吗?每年我们学校都要
3、植树,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等待我们种的小树有哪些数学知识。(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植树这一生活情境,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2、出示主题图观察图后和同座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明确一共有几捆小树?每捆有几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树一共有多少棵”?(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计这样的环节,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已经到了三年级了,已具备解读情境中所隐含意思的能力,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学会从情境中找出有效的信息的方法,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策略。)(二)探索口算方法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小组交流。学生列出算式 203,
4、然后学生尝试计算。让学生结合“小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情境,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的算式含义,再说说计算方法。(设计意图: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2、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得出 203=60 中的 20 表示每捆有 20 棵,3 表示 3 捆,60 表示一共有 60 棵树,学生得出计算方法:、203 就是 3 个 20 相加:20+20+20=60、因为 23=6,因此 203=60、可以把 20 看成 102,这样 203 可以变成 106=60对于学生的计算方
5、法,只要正确,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设计意图:全班交流为了体现学生的算法多样化,使学生更加方便比较和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3、解决问题:4 捆一共有多棵?5 捆呢?请同学们先试着解决。然后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拓展练习:32 54 67302 504 6703002 5004 6700学生独立计算,反馈计算结果。师:上面这组算式,横行竖列有哪些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
6、达能力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5、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6、数学游戏:教师事先准备好卡片,以同桌为单位开展游戏活动。游戏规则:一位学生取一位数,另一位学生取整十或整百数,然后两个学生都计算这两个数相乘的结果,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设计意图:创设游戏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独立性。)五、板书设计小树有多少棵203=60(棵)20+20+20=60 23=6203=60六、教学反思:重视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本节课中,我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是强求统一的语言进行操练,使学生在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比较注重计算方法的训练,而忽略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也没有创设这方面的练习题,我想下节数学课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方面应当适当加强,以更好的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