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69KB ,
资源ID:2129292      下载积分:1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21292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成语故事》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11****ws)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doc

1、10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内容分析:课文由两个成语故事组成。 自相矛盾主要写的是古代有一个人卖矛和盾,他先夸盾好,什么矛也戳不破;然后又夸矛好,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破。当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那人哑口无言,说不出话来。 “什么矛也戳不破“和“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破“是不能同时存在,是相互矛盾的。这个成语比喻语言、行动前后相抵触;滥竽充数主要讲的是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齐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中间充数。后来齐泯王继位,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这个成语故事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成语故

2、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儿童阅读。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的重难点。(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从一到二年级已经学过不少成语故事,所以对成语故事不陌生。孩子们大都非常喜欢这些短小精悍的故事。教学时注意:要加强朗读训练;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感受成语故事中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义。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词语的意思。学会用关联词语“总是” 、 “不要 而要 ”造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复述故事。(二)过程和方法2.朗读课文,知道两则成语故事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两则成语故事所包

3、含的意思。3.了解成语故事的特点,学习作者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并根据滥竽充数的内容进行创编故事。(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这二个成语的意思。(二)教学难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四、教学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 1)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五、教学时间: 2 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辅助环节)(一)看图猜成语同学们,伴随悠扬

4、的古乐,呼唤我们步入中国文学成语的殿堂,看着这些图,你的脑海中会涌现出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成语故事,看图猜一猜吧!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两个成语故事。板书:10.成语故事,齐读课题。(二)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3.懂得自相矛盾的寓意。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第一次先学后教)(一)检查生字识、写。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注意上下结构的字和半包围结构的字的写法。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字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3.检查词语的识读和理解运用。出示词语: 夸口 围观 张口结舌 自相矛盾演奏 逃走 南郭先生 滥竽充数(1)正确读词,了解这些

5、词语的意思。(2)学生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练习说话。4.检查朗读课文。(1)同位两人为一组,每人一个故事接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重点检查指导难读的句子。出示句子: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他。”部分学生对“随” 、 “戳” 、 “穿”的平翘舌音分不清,需要老师范读,领读,学生练读才能完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对于“居然” 、 “俸禄”字音读不好,老师采取让读得好的学生进行给范读,互帮互学。(3)自己练习默读这两个成语故事。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简单交流:楚国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愚)南

6、郭先生给你什么印象?(假)那文中又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第二次先学后教)(一)精读感悟,体会自相矛盾成语所包含的意思1.自学指导一: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那个楚国人怎么夸自己的矛和盾的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句子。2.学生自学3.汇报交流(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总结: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怎么夸自己的矛和盾?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句子。“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他。 ”“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怎样读好这

7、两个句子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用“夸口”的语气朗读。要求读得语气很夸张,把那种当众吆喝、自卖自夸的语气形象地读出来。 )(3)结合插图,以替换词语和句子的方式来理解、感悟“张口结舌” 。将原句改成“那个楚国人_,回答不上来了。 ”请学生填空。替换词语: 目瞪口呆 慌慌张张 哑口无言吞吞吐吐 结结巴巴 支支吾吾(以上这些词语都是学生通过思考回答出来的。 )进行一段话描写:如“那个楚国人急得满头大汗,看看自己的矛,又看看自己的盾,支支吾吾地傻了眼,最后什么也回答不上来。 ”(在进行这段话描写时,学生不知该如何表达,于是我就把问题降低坡度,我在讲台前做动作,学生认真观察。一下子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

8、起来了,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 )这样,那个楚国人狼狈不堪的情景也就充分地表现出来了!“自相矛盾”这一寓意也就水落石出了!(一个人头脑简单,不会深思熟虑,做事怎么能不自相矛盾呢?)(4)联系实际说说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5)学习了这则小故事,你明白了什么?指名说(6)小结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后行,要实事求事,不要像他那样说话(做事)那样,前后抵触,自圆其说。三、自主识字(第三次先学后教)(一)书写教学出示生字“矛” 、 “盾” 、 “楚”1. 识记它们;观察字的结构,重点笔画,描摹临写;2. 组内一起扩词;矛(矛盾) (战矛) (矛头)盾(盾牌) (金盾) (

9、银盾)楚(清楚) (楚国) (楚楚动人)3. 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描摹临写。(二)书写指导本课有 3 个字, “矛”和“楚”是两个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是注意上小下大,找准关键笔;“盾”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写时注意第二笔竖撇略长,里面是目,不是日。 (可以示范一个,引导观察) 。学生再次临写,并对照教材例字,自我纠正。 (注意握笔姿势和坐姿的书写习惯的教学)四、归纳总结,达标训练(一)归纳总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知道了它是一篇 ,主要写了 ,让我们明白了 的道理。(二)当堂训练1.读拼音写词语。ch gu mo dn ru l ( ) ( ) ( ) 2.把词语补充完整。张

10、口( ) ( ) 自相( ) ( )哑口( ) ( ) 目瞪( ) ( ) 3.自相矛盾的寓意是? 五、日清作业:朗读课文,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外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一)复习导入1.复述一下自相矛盾的故事。2.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滥竽充数 。(二)明确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滥竽充数 。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这个成语故事所包含的意思。 3.根据滥竽充数的内容进行创编故事。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第一次先学后教)(一)体会成语滥竽充数所包含的意思1.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查字典,看看“滥” 、 “竽” 、 “充” 、 “数”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1)学生

11、查字典。(2)汇报自查结果,指名回答。“滥”就是不加选择, “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 “充”指冒充, “数”就是数目。 )2.自学指导二:默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1)自主学习。(2)组内交流。(3)汇报交流: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

12、眼,装出吹得样子,居然得到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说一句话,看学生是否对句子意思已理解。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没有真本事,鱼目混珠的人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三、积累拓展,读写训练(第二次先学后教)(一)两则故事的表现方法1.自学指导三:快速浏览课文,总结一下两则故事表现方法。2.学生自学。3.汇报交流。()对比鲜明。 自相矛盾由开始的得意洋洋的“夸口” ,与最后的“张口结舌”形

13、成对比;滥竽充数由开始时的蒙混过关到最后独奏时“只好偷偷溜走”形成对比;两则故事基本上都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的。()以形象感染人。两则故事都勾勒出精彩的人物形象:楚国人先得意后丧气的形象,南郭先生先装模作样,后狼狈逃窜的形象。四、归纳总结,达标训练(一)归纳总结借助故事的表现方法及板书复述故事。(二)达标训练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成语故事,你一定对其中的几个人物印象深刻吧!试着用简洁的语言评价一下他们吧!1.卖矛与盾的楚国人2.南郭先生五、日清作业(一)拓展小练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布置作业。 (以下任选其一)基础题:(1)朗读课文。(2)用“总是” 、 “不要而要”写句子。2.挑战题

14、:(1)绘声绘色讲故事,丰满人物形象。提示:南郭先生是如何混进吹竽队伍的?第一次拿到俸禄后,有什么举动,会怎么想?当齐泯王要求单独吹奏时,他是怎样惴惴不安,然后偷偷逃跑?(二)创编故事,挑战自我,提示:讲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事情完整。刻画人物细致、具体。题目自拟如:南郭先生“失业”记 、 下岗后的南郭先生等。六、板书设计10 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愚 假 夸口 张口结舌 蒙混过关 偷偷溜走 得意 丧气 装模作样 狼狈逃窜 附成语故事预习单班级_姓名_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识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

15、,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二、我会读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2.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并读一读。比如:夸口 围观 张口结舌 自相矛盾演奏 逃走 南郭先生 滥竽充数如果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课文或查字(词)典尝试理解;自己不能解决的还可以和同伴交流。三、我会思考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这两则成语故事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从这两个成语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想一想,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类似的人?和同学交流。我读了_遍;我能够做到:正确 流利 正确规范这里还可以记下你读书时的疑问。相关资料: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 “莫须有” “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 ”“真金不怕火炼” “心有余而力不足”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但这些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