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 午 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说教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面积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本课将引导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也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基础。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
2、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是: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二、说教法: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想学、乐学;同时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在活动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三、说学法这节课中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
3、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2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四、说教学流程: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即: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动手操作,建构新知分层巩固,拓展提高课堂总结,反思评价。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 ”因此,新课伊始,我就创设了“老地主给两个儿子分土地”的情境:长方形地分给大儿子,平行四边形地分给小儿子,可是两个儿子都认为分给自己的那块地小,都说老地主偏心!可把老地主气坏了,可他又说不明白。同学们,你们愿意
4、帮老地主解决这个问题吗? 因为要计算面积,学生发现有块地是平行四边形的,可他们也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呀。这时我引出课题。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个导入环节不仅复习了旧知识,也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自然地引出课题。第二环节:动手操作,建构新知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1.猜一猜:请大家猜测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2.数一数:用已学过的数方格的方法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拼一拼:请学生拿出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并讨论,怎样把平行四边
5、形转化成长方形呢? 4.想一想:拼出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联系?怎么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35.算一算:学生已经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把学生带回故事情境,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帮老地主解决问题。设计意图:以上 5 个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充分体现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学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体悟中动态生成的;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第三环节:分层巩固,拓展提高在练习环节,我层层深入,设计了 3 个练习
6、。第一题:基础练习,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二题:提升练习,下面这块平行四边形麦田共收小麦 14.7 吨,平均每平方米收小麦多少吨?第三题:拓展练习,在格子图上画两个面积都是 12 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每一小格表示 1 平方厘米) ,并在表中分别填上所有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设计意图:整个习题设计,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形式多样化,排列遵循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原则,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环节:课堂总结,反思评价。此环节让学生畅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不仅要回顾小结学到的知识,还要对学习过程和方法进行反思,提高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分享学习收获,培养乐学的情感。五、说板书设计。科学的板书设计往往对学生全面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的板书简洁、明了,既突出教学重点,又体现教学难点。以上是我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的分析与教学设计。我的说4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