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一、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中的 “去括号” 。二、 教学核心内容简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中学数学代数部分的一个基础知识点,对以后学习化简代数式、分解因式、配方法等知识点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由此看出,该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其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出去括号法则,并较为牢固地掌握;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
2、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四、 教学核心目标解析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去括号法则,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目标的生成的结果,更应该注重知识目标生成的过程。五、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步入初中阶段,形象思维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较弱。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分配率及合并同类项,对字母表示数已具有一定的认
3、知水平,并有观察、分析、比较情景中问题的情感体验与经历。但是去括号本身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所以又是一个难点。六、 教学手段为充分体现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同时鉴于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所呈现出的具体、直观、形象之特点,为突破难点,选用“情境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通过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参与、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索式学法为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七、 教学流程图及教学设计过程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分析,紧扣教学重点,力求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几个环节:教学步骤 师生
4、活动 设计意图(一) 复习旧知,承前启后1、什么叫同类项?2、叙述合并同类的法则。3、有理数的乘法分配率是怎样的?4、化简:a(2cba)(2bc)。教师活动:1、老师提问。2、问题 4 你会化简吗?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老师的提问。1、通过复习,对旧知识进行一次加深和巩固。2、问题4 中有括号,学生暂时无法正确化简,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问题一:教室里原有 15 位同学,后来进入了 20 位同学,再后来又进入了 10 位同学,这时,教室教师活动:1、你可以用几种表达式来回答这个问题?这几个表达式之间由数字入手,学生容易理解,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参与复习旧知承前启后
5、探究新知归纳总结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巩固训练熟能生巧师生交流归纳小结理解应用巩固新知拓展升华巩固提高教学步骤里一共有多少位同学? 15(2010) 1520101、联系:它们等值。2、区别:式有括号式没有括号。3、从式到式叫去括号。4、把、式中的数字换成相应的字母,变成a(bc) ;abc,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师生活动有着怎样的联系与区别。2、从式到式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3、如果把数字换成字母,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吗?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发表见解。设计意图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由数字转入字母是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字母也可以用来表达运算式,从而为归
6、纳括号前面是正因数的去括号法则作铺垫。(三)探究新知,归纳总结1、探究括号前面是正因数的去括号法则。由前面所学的知识可知:a(bc)a 1(bc)由乘法分配率可知:教学步骤a 1( b c)a b c即是说,当括号前的因数为1 时,可以表示如下:a (b c) a b c法则: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教师活动:1、让学生用乘法分配率去括号,然后观察、分析。2、引导学生师生活动得出正确的法则。2、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暂时保留,对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学生活动:独立计算,得出结果后,再小组交流,互相补充,总结去括号的法则,然后发表见解。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乘法分配率去括号,再用图解
7、法逐一表示,通过对设计意图比、观察来讲解,目的是让学生能渗透数与形结合思考的数学思想。从而对掌握去括号的含义有一个深刻的理解。1 (c )= c1 b= b号、开括号没了,b 的符号没变。c 的符号没变,收括号没了。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符号不变。)2、探究括号前面是负因数的去括号法则。问题二:教室里原有 45 位同学,后来出去了 20 位同学,再后来又出去了 10 位同学,这时,教室教学步骤里还剩下多少位同学? 45(2010) 452010(1)联系:它们等值。(2)区别:式有括号式没有括号。(3)把、式中的数字换成相应的字母
8、,变成a(bc) ;abc,它教师活动:1、你可以用几种表达式来回答这个问题?这几个表达式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师生活动与区别。3、如果把数字换成字母,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吗?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发表见解。1、由数字入手,学生容易理解,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参与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2、由数字转入字母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字母也可以用来表达运算式,从而为归纳括们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 号前面是负因数的去括号法则作铺垫。探究:由前面所学的知识可知a(bc)a 1(bc)由乘法分配率可知:a 1( b c)a b c即是说,当括号前的因数为-1 时,
9、可以表示如下:教学步骤a (b c) a b c法则: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教师活动:1、让学生用乘法分配率去括号,然后观察、分析。2、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法则。3、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暂时保师生活动留,对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学生活动:独立计算,得出结果后,再小组交流,互相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乘法分配率去括号,再用图解法逐一表示,通过对比、观察来讲解,目的是让学生能渗透数设计意图与形结合思考的数学思想。从而对掌握去括号的含义有一个深刻的理解。1 (c )= c1 b= b号、开括号没了,b 的符号改变。c 的符号改变,收括号没了。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括号前是“ - ”
10、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 - ”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符号都改变。)简记为:“-”变, “+”不变,要变全都变。补充,总结去括号的法则,然后发表见解。(四)理解应用,巩固新知1、讲解例题,巩固应用例 1:化简下列各式。(1)8a2b(5ab)(2) (5a3b)3(a 22b)教学步骤教师活动:教师启发、引导、纠正,并从学生角度提出问题。学生活动:学生探究思考后回答相应结果,并简述理由。师生活动例题的出现,既能较好的应用本节课的新知,又能复习前面学习的合并同类项的知识。 设计意图2、巩固训练,熟能生巧(1)化简下列各式(ab)(cd)(5a4c7b)教师活动:1、教师就学生练习分别给予指导。1、习题
11、型多样化并由浅入深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5c3b6a)3x 27x(4x3)2x 2 4(ab)2(ab)3(ab)(2)教科书第 67 页练习第一大题。2、及时表扬鼓励。3、强调书写格式。学生活动:认真完成,适时加以讨论。突出分层训练。2、及时给予分层强化训练,重点纠正错误点、紧扣关键点。通过例2,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再讲例题,加深应用例 2: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 50 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 千米/时。(1)2 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2)2 小时后甲船比乙
12、船多航行多少千米?教学步骤教师活动:教师启发、引导、矫正,并从学生角度提出问题。学生活动:学生自己探究思考后回答相应结果,并简述理由。师生活动设计意图4、选题训练,满足学生需求(1)飞机的无风航速为 a教师活动:教师就学生练习分别给予指导。选题练习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千米/时,风速为 20 千米/时,飞机顺风飞行 4 小时的行程是多少?飞机逆风飞行 3 小时的行程是多少?两个行程相差多少?(2)当 x=2,y=1 时求多项式 3(2x 23y 2)2(3y 22x 2)的值。学生活动:1、选择适合自己的题型练习。2、认真完成,适时加以讨论。(五)师生交流,归纳小结结合本节的教学内容,讨论相关的问题,以问答的形式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教师活动: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呢?2、去括号的法则是怎样的?学生活动:回答问题。体现分层训练。以问答的形式参与小结,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明确学习目标。(六)拓展升华,巩固提高一个多项式加上2x 3教学步骤4x 2y5y 3得 x3x 2y3y 3,求这个多项式,并求当教师活动:用小黑板展示师生活动该题。学生活动:此题是为了满足不同学设计意图生的需求,起到拓展提高和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