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品读人物的一系列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2. 体验当时紧张的局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学习点线结合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主线,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等点,点面结合,表达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养成教育训练点:培 养学生抓主线读书的习惯,提高阅读效率。教学方法:主线引导,点线结合。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二课时课前:聊天谈话,蓄势。一、背景展开,情感积
2、淀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事件。这节课,我们来品味这段发生在二战隐蔽战线上的故事。二、想出妙招,保护蜡烛1.伪装情报2.方法是否万无一失,绝对安全?危机降临了三、抓住细节,感悟形象1.指名分段朗读 37 自然段,整体感受。2.交流:感受紧张氛围。3.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危机在一步步逼近:怎么办?是生,还是死?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屈服被奴役,任人摆布不愿意.反抗殊死搏斗,鱼死网破被消灭 .周旋虚与委蛇,不断寻找转机?伯诺德母子是怎样做的呢?4.默读课文 37 自然段,划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有关词句,想象他们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1) 默读课文学习。2)
3、交流:.母亲化解危机;.危机再一次来临;.情况更加急迫;.再次化解危机。5.小结并引申四、悬念犹生,意味深长1.“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蜡烛熄灭了,故事似乎结束又似乎未结束,危机真正过去了吗?德军会不会怀疑?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2.好的小说在结尾是“留有悬念”的。这个悬念会吸引着你不断思考、不断揣摩,继续阅读,而且是创造性的阅读五、作业:故事戛然而止的时候,故事的叙述者便由作者变成了“你、我、他”,我们可以一起来创造性地续写这精彩的故事。续写半截蜡烛。板书设计:半截蜡烛母 亲 智慧 沉着二战期间 大儿子 从容 懂事小女儿 机智 镇定教学反思:十几年的教学工作,“常规”已经深深
4、地烙在我的脑子里,已经不太愿意去探索新的路子,固步自封似乎成为资格的一个象征。这显然与教学改革的思路不相符,也意味着我们已经将被时代 out了。一、在常规套路与创新之间游走语文教育应该是最灵活多样的,最没有套路的,也最忌讳套路的。只是鉴于学生年龄小,字词的教学任务重,因此,一到五年级,我基本上是按照套路来做的,就是我们常规的做法: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教学方法,即由字词入手,到结构篇章的理解和把握。1500多天的耳濡目染,使得学生们都明白我们的套路了,似乎也有些厌倦了。当接到要求讲同课异构的任务时,尤其是针对这篇半截蜡烛这篇课文,要求讲的第二课时的时侯。我感觉应该来点新的二、在教学任务与创新之间徘
5、徊首先想到以课本剧的方式在课堂上呈现。反复思考后感觉不妥:这篇课文是一个严肃的主题,在没有排练的情况下仓促上场,在教室那种特有的氛围下,如果被学生们演绎成喜剧,岂不是弄扭了?第二个思路是:讲故事的方式行不行?显然也是不合适的。情节相对简单,无法满足一堂课的容量。在第二个思路的启发下,决定来个反套路。即由面到线,再到点,即以线为主,顺带解决字词。这样就解决了纯粹讲故事的单调和干瘪。三、线索的梳理与情感价值观的碰撞课文的线索是比较好梳理的。如果仅仅用现成的线索挂带必要的字词,看上去像一串串的珠链,也说得过去。但是,这样能给学生带去什么呢?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虽有所变化,到底还是一节平淡的课
6、。深度,应该是一个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于是在情感价值观上做文章,设计了三个小亮点:一是提出四个危急情境,即“.母亲化解危机,B.危机再一次来临,C.情况更加急迫,D.再次化解危机”来强化课堂氛围。二是剥离出敌对危急状态下一般人可能面临的三种选择,即“屈服,反抗,周旋”来丰富和拓展课文的容量。同时教育学生:不管我们遭遇什么样的险境,首先要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在尽可能保全生命的情况下,借助环境,寻找转机,不要做无畏的牺牲。三是直击人性的弱点,即敌人看到“这位可爱的小姑娘”,激发了对自己女儿的思念和疼爱,人性中最软弱的那一点成为了敌人麻痹大意,我们取得成功的最佳契机。以此来渗透一些人文理念,同时也提升
7、了课文的厚重。四、实际授课与教学设计的差距通过 40 分钟的教学实践,还是感觉到不小的差距:1.创新的课堂实践太少了,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适应了这种变化,整堂课学习兴趣都很高,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大多数孩子好像显得更安静了,但我可以感觉到他们也在思考。2.今天的课堂也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应该用教材教,只把教材作为一个媒体或工具,以此为依托,挖掘下去,生发开去;而不是就教材教教材,不愿或不敢越雷池一步。3.备课时,备学生很重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体验,围绕他们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展开课堂教学,彻底改变牵着学生走这一现状。只有学生真正参与了,课堂才是活的课堂,教学才有了灵动的气息。(设计意图:通过填表、归纳,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层层递进,通过数形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最优化方案的规律,体验成功的喜悦。)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1.4 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5 分钟呢?2.周末通知全班 50 人参加紧急活动,最少需要多长时间?你是怎样想的?四、拓展延伸,反思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