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州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常用药物,01,抗生素,02,营养支持,03,抗癫痫药物,04,抑酸药物,05,辅助用药,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绝大部分无临床出血症状,主要表现为凝血因子活性下降(PT、APTT延长) 少数引起严重的出凝血功能障碍甚至出血死亡 引起凝血功能异常作用机制: 1. 药物分子中含有N-甲硫四氮唑侧链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会消耗维生素K 引起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的减少 2. 在胆汁中浓度较高,主要经胆道排泄,肠道正常菌群受到抑制,导致维生素K合成减少 应对措施: 补充血浆,维生素K1,维生素K缺乏,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高危因素,年龄(60岁)用药剂量过大(6
2、 g/d),疗程较长(5 d)有消化道疾病史尤其是溃疡性出血肾功能不全患者进食情况,抗生素-利奈唑胺,大部分无明显临床表现,血小板进行性下降 引起凝血功能异常作用机制: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骨髓抑制,但也有学者认为可能 与免疫介导、氧化应激有关 应对措施: 治疗时间不超过2周 静脉输注血小板,利奈唑胺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血小板计数基础值(200109/L)APACHE评分(20)年龄(60岁)长时间用药(10d)肾功能不全患者,抗生素-万古霉素,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症 机制:通过免疫机制介导的,主要机制是由万古霉素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万古霉素依赖性抗血小板抗体,
3、与相应抗原血小板膜上的GPIIb 和(或) GPIIIa 结合成免疫复合物,引起血小板结构的破坏和功能的丧失,进一步引起血小板计数的降低和血液系统的凝血功能障碍 应对措施: 血小板输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 若血小板无显著升高,再停用万古霉素,万古霉素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肾功能不全患者,长期肠外营养(TPN)患者存在止凝血功能障碍,可导致血小板活化程度增高及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风险增加机制: 多被认为与TPN所致的肝功能损害、感染等有关; 脂肪乳剂作为PN 中的重要供能物质,会影响到患者的止凝血功能,营养支持-肠外营养,中/ 长链脂肪乳有致血小板减少,抗癫痫药物-丙戊酸
4、钠,主要表现为有岀血倾向,血小板减少,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 机制: 1. 由于丙戊酸对肝脏功能有直接影响,可能会减少凝血因子的产生 2.丙戊酸钠及其代谢产物可破坏肝细胞,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 应对措施: 及时停药,丙戊酸钠用于成年患者致血小板减少症可能具有如下特点,血小板减少症发生与药物应用时间和累计剂量相关合并多种用药更容易导致血小板减少症发生停用丙戊酸钠方可恢复血小板,减量则效果不佳,抑酸药物-泮托拉唑,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较少,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 机制:对内源性凝血途径凝血因子VIII、IX 有影响 应对措施: 更换为其他质子泵抑制剂,利尿剂-呋塞米,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较少 机制:确切的机制尙不明
5、确 可能是直接的骨髓抑制作用以及抑制巨核细胞的生成 应对措施: 调整用药剂量,抑酸药物-泮托拉唑,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较少,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 机制:对内源性凝血途径凝血因子VIII、IX 有影响 应对措施: 更换为其他质子泵抑制剂,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机制:抑制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过度释放炎性介质的作用;抑制凝血因子Xa 、XIIa 、VIII 的激活以及血管舒缓素的释放,抑制继发性纤溶亢进从而调节凝血紊乱,对凝血-纤溶系统平衡具有一定的调理作用。,辅助用药-乌司他丁,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机制: 血必净注射液可有效减少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因子的过度消耗,抑制纤溶亢进, 从而减轻凝血系统活化状态,改善患者预后,辅助用药-血必净,谢谢大家,YOUR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