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1总则 .12通用标准 .23专业补充标准 .6机械类专业 .6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17环境工程专业 .22地矿类专业 .28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39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 .45水利类专业 .52交通运输专业 .60安全工程专业 .65#*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2011 年 3 月)1总 则(1)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2)本标准提供工程教育本科培养层次的基本质量要求。(3)本标准由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组成。类型 指标 内涵专业设置专业目标毕业生能力课程设置实践环节课程体系毕业设计(论文)师资
2、结构师资队伍教师发展教学经费教学设施信息资源支持条件校企结合招生就业学生发展学生指导教学制度管理制度过程控制与反馈内部评价社会评价通用标准质量评价持续改进专业补充标准 各专业的特殊要求#*2通用标准2.1 专业目标2.1.1 专业设置专业设置适应国家和地区、行业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学校自身条件和发展规划,有明确的服务面向和人才需求。申请认证或重新认证的专业必须具有:1明确充分的专业设置依据和论证,有相应学科作依托,专业口径、布局符合学校的定位。2明确的、可衡量、公开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培养人才的层次、类
3、型和人才的主要服务面向。3至少已有 3 届毕业生。2.1.2 毕业生能力专业必须证明所培养的毕业生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基本要求: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3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6具有创新意识和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
4、、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9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10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2.2 课程体系2.2.1 课程设置课 程 设 置 要 服 务 于 专 业 培 养 目 标 、 满 足 预 期 的 毕 业 生 能 力 要 求 。 课 程 体 系 设计 有 企 业 或 行 业 专 家 参 与 。课 程 结 构 比 例 科 学 合 理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类
5、 课 程 ( 含 外 语 ) 约 为 总 学 分 安 排 的 15%;数 学 与 自 然 科 学 类 课 程 约 为 总 学 分 安 排 的 15%;工 程 基 础 类 课 程 、 学 科 专 业 基 础 类 课 程 与 专 业 类 课 程 约 为 总 学 分 安 排 的40%;实 践 环 节 和 毕 业 设 计 ( 论 文 ) 约 为 总 学 分 安 排 的 25%。 ( 另 见 2.2.2 实 践 环节 和 2.2.3 毕 业 设 计 ( 论 文 ) )2.2.2 实践环节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除在校内开展实践教学外,还要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使学
6、生在自主、动手、综合、实验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2.2.3 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尽可能紧密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同时考虑经济、环境、社会、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在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突出设计和综合训练,引导学生对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协作精神,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新思想、新改进、新发现。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指导和考核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2.3 师资队伍2.3.1 师资结构具有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的教师数量
7、和符合学校现状和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教师整体结构;有适当比例具有工程经历的专职教师,有一定数量的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教学人员必须明确他们在专业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2.3.2 教师发展学校要为教师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促进教师素质持续提升。注重培养青年教师,有专业教师队伍的进修、科研和发展规划;注重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培训,以提高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质量。专职教师必须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中,并承担学生指导工作。教师在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应该从事一定的工程实际问题研究。#*2.4 支持条件241 教学经费教学经费有保证,总量能满足教学需要。2.4.2 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实习和
8、实训基地和相关设施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教学需要,管理规范。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和实训基地,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平台。2.4.3 信息资源具备满足教学和科研所必须的计算机、网络条件以及图书资料等。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科研所需,资源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2.4.4 校企结合具有稳定的校企合作伙伴,吸引企业积极参与专业的教学活动,提供工程实践条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较好的作用。2.5 学生发展2.5.1 招生能够保证较多数量与较高质量的生源。2.5.2 就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较高;毕业生去向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吻合。2.5.
9、3 学生指导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并能够很好地执行落实。能够为学生搭建良好的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平台,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2.6 管理制度2.6.1 教学制度必须具有保障教学运转的组织机构及人员,专业教学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完备,并能严格贯彻执行。各类档案文件管理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计划)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等科学、合理、完整,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教学质量评价及时更新。2.6.2 过程控制与反馈建立严格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通#*过课程教学和评价方法促进毕业生能力的实现;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
10、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及时反馈评价的结果;有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内部机制。2.7 质量评价 2.7.1 内部评价专业必须证明建立适宜的机制,定期对专业培养目标及其达成度进行校内评价,其中应包括学生对课程和学习的反馈。学校、教师、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和质量有较高的认可度。2.7.2 社会评价毕业生、用人单位对专业培养目标和质量有较高的认可度。专业的社会评价较好,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主要包括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社会舆论对该专业的反映,就业单位、学生继续深造的研究生培养机构对该专业毕业生情况的评价。2.7.3 持续改进专 业 具 有 比 较 完 备 的 毕 业 生 跟 踪 反 馈 体 系 。 必须证明专业
11、培养目标定期评价的结果用于本专业系统和持续的质量改进。#*3专业补充标准机械类专业1.适用范围本认证标准适用于:机械类专业,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等。2.培养目标与要求2.1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宽厚的基础理论和较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专门知识,能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2.2 培养要求机械工程本科专业认证在于从整体上评价学生的质量和毕业生的状况。学校成功地达到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否,应检验其毕业生能否具有以下知识和能力。(1)
12、知识要求:掌 握 机 械 工 程 、 机 械 学 科 的 基 本 理 论 、 基 本 知 识 , 掌 握 必要 的 工 程 基 础 知 识 。(2)能力要求:(a)具有数学、自然科学和机械工程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b)具有制订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c)具有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3)工程要求:(a)具有设计机械系统、部件和过程的能力;(b)具有对于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能力;(c)具有在机械工程实践中初步掌握并使用各种技术、技能和现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4)特别要求:知识面宽广,并
13、具有对现代社会问题的知识,进而足以认识机械工程对于世界和社会影响的能力。3.课程体系3.1 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由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自主设置,本专业补充标准只对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四类课程的内容提出基本要求。各校可在该基本要求之上增设课程。3.1.1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 28 学分)数学类包括线性代数、微积分、微分方程、概率和数理统计、计算方法等不同课程。自然科学类的科目应包括物理和化学,也可考虑生命科学基础等。3.1.2 工程基础类课程(至少 22 学分) 工程基础类综合了数学、基础科学、工程科学、零部件与系统,以及满足特殊需要的加工工艺等方面的专业课程。其中
1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包含: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电控制、工程测试及信息处理等相关科目与实践性教学环节;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应包含:热加工工艺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热加工工艺设备及设计、检测技术及控制工程、CAD/CAM 基础等相关科目与实践性教学环节;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应包含:过程(化工)原理、机械设计基础、过程设备设计、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装备控制技术与应用等相关科目与实践性教学环节;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应包含: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现代控制理论、机电控制、工程测试及信息处理、CAD/CAE/CAM 基础、管理科学基础 等相关科目与实践性教学环节。#*工
15、程设计与实践是一种具有创造性,重复性并通常无止境的过程,它要受到标准或立法的约束,并不同程度取决于规范。这些约束可能涉及经济、健康、安全、环境、社会或其他相关跨学科的因素。 3.1.3 学科专业基础类课程(至少 22 学分) 学科专业基础类的科目以数学和基础科学为基础,但是它本身则更多地传授创造性应用方面的知识。一般应包括数学或数值技术、模拟、仿真和试验方法的应用。侧重于发现并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这些科目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热力学、电工电子学、控制理论和材料科学基础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科目。 工程基础类、学科专业基础类两者总计最少 62.5 学分。 3.1.4 专业类课程(至
16、少 15 学分)各校可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调整选修课设置与内容,办出特色。3.2 实践环节(至少 16 学分)实践能力是集分析、设计、开发为一体的综合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机械类专业教育的重要特点。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工程训练、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及科技创新实践、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教学活动,构成了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3.2.1 工程训练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工程技术教育和工艺技术训练,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工程训练包括机械制造过程认知实习、工程训练概论、基本制造技术训练、先进制造技术训练、电子工艺基础训练、机电综合技术训练等。3.2.2 实验
17、课程 实验类型包括认知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等,配合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仪器选择、测试分析的综合实践能力。3.2.3 课程设计在专业教学中为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等课程安排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设计选题可以是单科性的,亦可是综合性的,也可安排大作业;设计任务安排可一人一题,亦可分组合作。3.2.4 生产实习主要实习内容包括观察各种加工方法、加工设备,了解其组成、原理、功能和特点,各种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等) 、物流装备(生产线、机器人等)的适用范围;了解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工
18、艺知识;了解产品设计、制造过程的相关知识,先进的生产理念和组织管理方式。实习基地应具有相当的生产规模,工艺技术装备比较先进,能代表机械制造业的先进水平。3.2.5 科技创新活动 科技创新活动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的科学研究、开发或设计工作,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科研资源,鼓励学生科技立项,参加各类科技竞赛,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方法的基本训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及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3.2.6 社会实践 包括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市场调查等内容以及各种形式的学生第二课堂,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组织与管理能力。3.3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至少 14 学分)毕业设计(论文) 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提高专业素质和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专业学习的深化与升华过程。3.3.1 选题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应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尽可能涵盖本专业主干课程的内容;尽可能来自于生产、科研和教学的实际问题,有工程背景和实用价值,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3.3.2 类型(1) 工程设计类包括结构设计类(如机械结构设计和系统性能分析) ;机电结合类(如机械结构设计与电气控制相结合) ;测控类(如机械系统的计算机测试与控制)等。需进行文献综述、方案论证、设计与计算、技术经济分析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