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国 100 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地理卷(二) 15 DDCCC 610 CDDCB 1115 CCABD 1620 CDACD 2122 BD23.(1)15E 由太阳直射点(约南纬 3)向北两侧递减。 (2)空间资源、矿产资源、太阳能资源等。 (3)B (4)纬度低,地球自传线速度大,卫星具有较大的发射速度,使卫星更容易发射(节省燃料) 。 24. (1)晨线 16 小时 4 时 (2)B、C、A、D A、B、C 、D (3)B、C、A、D (4)此时如果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则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扩大;如果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则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缩小。25.(1)冬至 (2)C 6634N
2、 及其以北(6634N90 N) (3)乌鲁木齐 上海 (4)由南向北白昼逐渐缩短,黑夜逐渐增长;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被出现极夜现象 (5)乙 甲 26.(1)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2)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暖流层以上)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 岩石圈与外部三大圈层希艾娜过户影响,相互作用 (3)地震发生时,纵波传播快,人们先是感觉上下震动,横波传播速度较慢,人们后感觉左右晃动 (4)不是。 地壳厚度不均匀,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选择题解析: 1. D(地球自西向东自传,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沿着地自传放下爱那个,东经度数逐渐增大,西经
3、度数逐渐减小;地球自传方向为自西向东,从而造成太阳视运动的方向为自东向西。 ) 2.D(根据地球公转规律和方向判断,图甲、图乙的地球公转方向错了;图丙冬、夏至日位置及太阳位置错误。 )3.C(线速度大小与纬度呈负相关,赤道线速度最大,纬度越高,所在线圈的半径越小,线速度越小。 ) 4.C(除南、北两极外地球自传的角速度各地都相同。 ) 5.C(地球自甲运动到乙再到甲的时间间隔是一个恒星年,具体时间为 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 ) 6.C(从移动到,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刚好移动了一个来回,即一个回归年时间地球上出现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 7.D(图中的正好分别是春
4、分、夏至、秋分、冬至、春分,近日点为一月初,冬至日距离近日点最近。 )8.D(地球公转速度最快在近日点附近,冬至日距离近日点最近,因此公转速度最快。 ) 9.C(根据晨线与太阳光线的垂直特点和黄赤交角的度数判断,甲、丙之间最大夹角为 4652。 ) 10.B(黄赤交角扩大,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距离扩大,太阳直射的范围扩大;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的范围缩小;极昼、极夜范围扩大。 ) 11.C(当晨线有乙向丙过度的过程中,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日出渐早,白昼渐长。 ) 12.C(从图示信息可知。acd 为晨线,因不知道昼夜状况,违法判断 ac、bc 一定为晨线昏线,但可能
5、是晨线或昏线。 ) 13.A(若 ac 为晨线,则从图示信息判断 45E 为 12 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即 12+5=17 时。 ) 14.B(70N 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 20E,此日,b 点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 15.D(根据地转偏向力从赤道向两极递增的变化规律,可判断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黑龙江纬度高,因此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流水对河床的侵蚀最严重。 ) 16.C(赤道上昼夜差值为零,是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值最小的地区,赤道地区无地转偏向力,所以水平运动的物体在赤道上为偏转现象。 ) 17. 18. DA (根据题意可知,竖线部分表示东半球,则靠近 180的经线为 160E,
6、由此可判断此图为南极点俯视图,此日期为冬至日。第 17 题,中山站位于北极圈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京昼长小于夜长,且北京夜长大于上海,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第 18 题,由图可计算出 160E 与 180之间的时间差为 2015=1 小时 20 分,M 点的白昼比赤道长 21 小时 20 分,所以 M 点的昼长为 14 小时 40 分钟。 ) 19.C(大洋地壳厚度小于大陆地壳,地震可能发生在地壳中,也可能发生在地幔中;地壳是各种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20.D(地球外核接近液体,横波不能通过液体传播。) 21.B (根据图中 b 所在位置可判断为水圈,水圈中按水体存在的位置可划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 ) 22.D (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及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