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名词解释1、染色体组型:根据每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形态等特征,对染色体进行配对和分组排列。2、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3、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4、性状: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形态结构和生理化特性的统称5、杂合体:等位基因成员不同的,如 Cc6、纯合体:等位基因成员完全相同的,如 CC、cc7、表现型:植物体性状的表现8、基因型:在杂交试验中,植物细胞内的基因组成如 CC、Cc、cc、等称为基因型 9、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位置相同、支配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10、完全连锁现
2、象: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具有连在一起不分开的遗传现象叫完全连锁现象11、不完全连锁现象;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既有连锁又有交换的现象叫不完全连锁现象12、交换值:又称重组率,是指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公式:13、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称为细胞质遗传。14、雄性不育遗传:指植物的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正常的花粉,但雌蕊发育正常,可以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15、染色体组型:根据每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形态等特征,对染色体进行配对和分组排列16、数量性状:相对性状之间没有明显界限、呈现连续变异的性状称为数量性状17、遗传力:又称遗传传递力,是
3、指亲代将某一性状遗传给子代的能力18、染色体组:同属生物中完整基数的一组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也称基因组19、染色体基数:每个染色体组所包含的染色体数目称为染色体基数20、基因突变:指一个基因内部发生可以遗传的分子结构的改变21、染色体组:同属生物中完整基数的一组染色体22、染色体基数:每个染色体组所包含的染色体数目23、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内具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24:、基因突变:是指一个基因内部发生可以遗传的分子结构的改变,如 DNA 碱基对的置换、增添或缺失。二:解答题1、染色体的组成:着丝点、主缢痕、染色体臂、次缢痕和随体2、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连接丝和一个分子的组蛋白
4、H1,每个核小体的核心是由 4 种组蛋白组成的八聚体。3、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用 2n 表示,在性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用 n 表示4、细胞分裂方式分为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5、有丝分裂过程:间期:细胞在间期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同时也进行着能量的储备,为继续分裂准备条件前期:核内出现细长而卷曲的染色体,随后逐渐缩短变粗,每条染色体包含 2 条染色单体,共用一个着丝点,核仁核膜逐渐模糊不清,从两级逐渐形成纺锤丝中期:核仁核膜均已消失,核内可见由两级发出的纺锤丝所构成的纺锤体,各染色体的着丝点均排列在纺锤体中央的赤道板上,两臂自由的分散至赤道板的两侧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为二,两条染色单体
5、各自独立,随着纺锤体的收缩牵引分别移向两极末期:染色体到达两级,出现新核膜,染色体变得松散细长6、减数分裂的基本特点:各对同源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前期配对,后期 1 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可以自由组合。在整个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 1 次,细胞连续分裂 2 次,第一次减数分裂,第二次等数分裂,因而产生的 4 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其母细胞的一半前期 1 的粗线期,少数母细胞相邻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会发生片段的交换,上面的基因也随之交换7、减数分裂的意义:保证了亲代与子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种质的连续以及物种的相对稳定;使植物能在一定的遗传背景基础上发生变异,有利于植物的适应
6、和进化,为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8、分离规律内容:是指一对基因在异质结合状态下,其基因之间彼此互不影响,互不融合,各自保持独立,因而形成配子时能按原样分配道不同配子中去,从而形成带有不同基因的配子,其比例为 1:1,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其后代出现 3 种基因型,比利是 1:2:1;两种表现型,比例是 3:19、分离比例出现的条件:两个亲本都必须是基因型同质结合增值的二倍体。所研究的相对形状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一对等位基因具有完全的显隐性关系,而且其他基因的影响不会使它们有所改变F1 产生的配子都发育良好,不发生选择受精和他传粉F2 的个体都处于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且试验分析的群体要足够大1
7、0、独立分配规律内容:由 2 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2 对相对性状,其遗传规律是:2 个纯合体杂交后,F1 全为杂合体,只表现亲本的显性性状;F1 减数分裂时,2 对等位基因的分离是互不牵连、独立分配的,它们的结合是自由、随机的,因此,F1 产生 4 种不同类型的配子,16 种配子组合;F2 有 9 种基因型,4 种表现型,表现型比例为 9:3:3:111、独立分配实质:控制 2 对或 2 对以上的相对性状的不同等位基因分布在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互不干扰,独立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12、基因互作有等位基因间互作和非
8、等位基因间互作之分。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包括显性作用的相对性(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超显性)和复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分为互补作用、积加作用、重叠作用、显性上位作用、隐形上位作用、抑制作用。13、交换值得测定:测交法、自交法14、交换值的大小介于 050%,当交换值接近 0 时,连锁强度越大,2 个连锁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越少,在完全连锁的情况下,交换值等于 0。 15、细胞质遗传特点: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个,F1 通常只表现母本的性状,故又称为母性遗传杂交后代一般不表现一定的分离比例细胞质基因数量少,控制的性状也较少。16、细胞质遗传的应用:雄性不育遗传17、
9、雄性不育遗传类型:细胞核雄性不育、细胞质雄性不育、质核互作雄性不育18、数量性状表现的特征:数量性状的变异是连续的数量性状的变异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19、微效多基因假说:数量性状的遗传,也同质量性状的一样,都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之处是数量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每个基因对性状表达的效应相等且很小,整个基因群对性状的作用就等于所有基因的的分别作用累加20、微效多基因假说的要点:数量性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每个基因的效应的独立的、微小的和相等的个基因对性状表现的作用是累加的大写基因为有效基因,小写基因为无效基因微效多基因的遗传仍遵循遗传的基本规律,同样有分离、重组、连锁和互换现象21、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
10、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缺失:指一条染色体的某一区段丢失,因而丢失了区段中的基因 影响:缺失生物对个体发育和配子育性都有不利的影响。如果缺失片段太大,或缺失了很重要的基因,那个这个个体不能成活:缺失纯合体更不能成活:缺失杂合体有时能成活,但在遗传上有些反常的表现重复:重复是指染色体增加了与自身相同的某一区段,分为顺接重复和反接重复 影响:重复对生物体的影响比缺失要缓和一些,但因它扰乱了基因固有的平衡体系,严重的也会影响个体的生活力,甚至导致个体死亡。 因重复区段数目的增多产生的的影响为剂量效应;因重复区段排列方式的不同引起遗传的差异为位置效应倒位:指正常染色体的某一区段断裂后倒转 180重新接上
11、影响:倒位染色体能产生部分不育的配子,能引起重组值大大降低,还可以形成新物种,促进生物进化易位: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某个区段的转移 影响:半不育性是易位杂合体的突出特:易位还会造成染色体融合而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易位改变基因连锁关系,易位与致癌基因的表达也有关22、染色体数目变异分为染色体整倍性变异和染色体费整倍性变异。染色体整倍性变异包括染色体组和整倍体。整倍体包括单倍体、一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单倍体特征:体型弱小,全株包括根、茎、叶、花等器官都成比例的变小;高度不育; 多倍体特征:多倍体细胞中还有 3 个或 3 个以上的染色体组,分为同源多倍体和异源染色体染色体非整倍性变异分为亚倍
12、体和超倍体 亚倍体:比正常整倍体减少 1 条或 2 条染色体的生物体,包含单体、双单体和缺体;超倍体:比正常染色体多 1 条或 2 条的生物体,包含三体、双三体和四体23、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突变的重演性基因突变的多向性基因突变的有害性与有利性基因突变的平行性24、基因突变和性状表现见 P73第六章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1. 种质资源:又叫基因资源,是指含有不同种质的所有园林植物的类型。2. 分类:(一) 按栽培学分类 种:又称物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 变种:同种植物在某些主要形态上存在着差异的类群。 类型:种和变种以下的分类单位,通常是指在形态、生理和生态上有一定诧异的群体。 品系:在遗
13、传学上,一般是指通过自交或多代近交,所获得 的遗传性状比较稳定一致的群体。 家系:某株母树经自由授粉或人工控制授粉所产生的子代。 无性系:由同一株上采集枝、芽、根等材料,利用无性繁殖方式所获得的一群个体。 品种:是经过人工选育的,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能适应一定的自然及栽培条件,遗传性状稳定一致,在产量和质量上符合人类要求的栽培植株群体。(二) 按来源分类: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3. 植物种质的保存方式:原生境保存、异生境保存、离体保存、基因文库保存4.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利用(1)对经济价值高、资源丰富的种质进行直接选择利用,可通过以下步骤,使其尽快转化为
14、商品:清查资源,了解分布及贮量;选择优良类型、优良单株,繁殖后代开展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品种比较试验,选择较好的材料,作区域化栽培试验,选出优良无性系或品系;良种繁育技术研究,生产更多优质种子、种苗;栽培区划;基地建设,生产大宗产品,供应市场。(2)对经济价值高,但资源贫乏的种质,应在保护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科学试验。特别是繁殖技术的研究,建立一定数量的收集区和采穗圃,使之尽快繁殖后代,以便走引种利用之路,形成品种后,再扩大面积推广应用。(3)对于经济性状不突出,但却具有某些优良性状,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种质,应就地保存或移人种质资源收集圃,并积极开展研究工作,逐步加深认识,以便为今后杂交利用创造条件
15、。第七章 园林植物引种1. 引种:是从其他地区或其他国家引入优良品种或优异的种质资源应用于生产或作为育种的原始材料的一项经济技术活动。2. 植物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1)不需特殊保护能顺利越冬、越夏,并能正常发育生长;并无严重的病虫害。(2)能以原来的方式进行正常繁殖。(3)能保持原有的优良性状,不降低观赏价值或经济价值。(4)无不良生态后果。外来树种引入后,不会占据生境,排除乡土树种,并失去人为控制。3. 引种的基本理论:引种的遗传学理论、气候相似论、实生驯化论、栽培起源中心学说、系统发育的历史生态理论4. 影响引种驯化的主导生态因子(一)温度对园林植物引种的影响,不同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温度
16、不同。 (1)三基点温,植物在最适温度范围内生长良好,当环境温度高于最高温度或低于最低温度时,则植物生长发育停止,严重时植物受害。在引种时,要考虑到引种植物的三基点温度是否与引种地的温度变化规律相适应。 (2)年均温,年均温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热量多少,热带地区年均温较高,寒带地区则较低;年均温直接影响植物的引种 (3)最高、最低温及持续时间,引种时,仅依据年均温是不全面的,最高、最低温也可成为限制因子,从而导致引种失败。同时,高温也影响植物引种,如果引种地夏季温度过高,可造成引入植物的伤害,尤其高温持续时间越长,对植物的影响越大。4季节交替,某些地区(主要是中纬度地区)的冬春之交或春夏之交,温度
17、变化频繁,变化幅度较大。一般本地植物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但引入的植物往往不能适应而受害。 (二)光照对园林植物引种的影响,对引种影响较大的主要光照因子有光照长短、光照度和光质。一般随纬度、海拔和空气透明度等因素而变化。 (1)光照长短,,光照不适,会出现植物生长不良、不能形成花芽、不能开花结实等现象,严重时引起引种植物受害。 (2)光照度,,植物对光照度的适应性是不同的,阳性树种适应较强的光照、阴性树种要求较弱的光照。 (3)光质,园林植物较易利用红橙光,散射光较直射光利用率高。(三)水分对园林植物引种的影响(1)降水量,水分是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降水量影响到土壤含水量和空气湿度,对引种驯化
18、影响很大。 (2)土壤含水量,不同植物对土壤含水量的需求不同,有的植物耐旱性较强,有的植物耐旱性较弱,有的喜干,有的喜湿。对大多数植物来讲,要求土壤含水量适中。,3空气湿度,许多植物对空气湿度要求不严格,但有的植物对空气湿度较为敏感。(四)土壤对园林植物引种的影响(1)土壤 pH,园林植物对土壤 pH 的适应范围不同,有的要求微酸性土壤,有的要求微碱性土壤,,大多数园林植物适应范围较广(2)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排水透气性、保肥保水性、保温性等,影响到植物根系的生长。 (3)土壤养分,引种时,应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肥沃土壤。 (4)土壤微生物,某些园林植物的根系常具有共生性真菌类微生物5.
19、引种程序:制定引种计划、银行总植物的选择与收集、引种试验、繁殖推广6.引种方法:实生驯化法、多代连续驯化法、逐渐迁移驯化法、杂交驯化法、诱变驯化法7.引种的栽培措施:调整播种期和栽培密度、肥水管理、调节光照、土壤管理、越冬防寒,越夏降温、摘心,修剪、种子特殊处理第八章 选择育种1. 选择育种:简称选种,就是从种质资源或原始材料(也称基础材料)中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群体或个体,通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2.选择育种的方法混合选择:按照育种目标,从一个混杂的原始群体中,选出具有相似性状的若干优良植株,将其种子或无性繁殖材料混合收获、保存和繁殖,然后与标准品种进行比较、鉴定,从而选育出新品
20、种的方法称为混合选择。混合选择的特点:混合选择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不需要精确设备和较多土地,能迅速从混杂的原始群体中分离出优良类型,并获得较多的种子和繁殖材料,便于及早推广,混合选育的群体可以保持丰富的遗传基础,有利于以后的选择;在性状遗传力高,种群混杂,遗传品质差别大的情况下,能获得较好的育种效果。不足之处表现在:首先,混合选择主要是根据表现型进行选择,在环境差异大,性状遗传力低的情况下,选择的效果将受到较大的影响;其次,由于混合选择是采用混合采种,混合繁殖的方法,子代与亲代之间的谱系关系就难以查清,不便于遗传分析;第三,混合选择得到的群体是一个混杂的群体,各个单株的基因型不同,群体后代会出
21、现性状的分离现象,故后代表现不太稳定。只有在保持不断选择的情况下,才能保持其优良性状。单株选择:按照育种目标,从原始群体中选出若干优良单株,将种子分别收获、贮藏,分别繁殖,然后比较、鉴定,从而选出新品种的方法称为单株选择。单株选择的特点:单株选择的优点是,在原始品种群中人选的单株,各自独立成为株系,经数代观察鉴定,可区别其基因型的优劣,从而选出遗传性稳定的优良品系;由于子代和亲代的谱系清楚,有利于进行遗传分析;单株选择的缺点是,工作程序比较复杂,费工费时;株系增多后,需要较多的土地;并且由于淘汰掉许多株系,可能会丢失一些有价值的基因。3 芽变选种: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殖,使之性状固定
22、,通过比较鉴定,选出优系,培育成新品种的选择育种法。4. 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1)选择群体的大小,选择的群体越大,产生变异类型的几率越大,变异的类型越复杂,则选择的机会也随着增多,可以实现优中选优,选择的效果相对提高。相反,选择的群体小,变异的类型少,变异的几率小,则选择效果较差。因此,选择育种要求有足够大的原始群体。 (2)环境条件,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环境可使植物发生不遗传的变异,为了选出可遗传的变异,选择育种要在光照、土壤、温度、水肥、湿度等环境因素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进行,从而提高选择效果。(3)原始群体的遗传组成,无性繁殖群体比有性繁殖群体遗传组成的纯合度要高,
23、新性状出现的几率小。自花授粉植物群体与异花授粉植物群体比较,前者比后者的性状稳定,则变异的几率较小,选择效果较差;而异花授粉植物群体的遗传成分复杂,变异类型丰富,选择效果较好;经过多次选择后的群体,特别是经过多次单株选择的群体,其遗传组成简单,变异类型少,选择效果相对较差。总之,原始群体的遗传组成越复杂,杂合的程度越高,提供选择的变异性状也越丰富,选择的效果也越好。 (4)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主效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的变异表现明显,而且能稳定的遗传给后代,则容易发现和鉴定,因此,选择的效果较好。如在红花品种群体中出现黄花变异,在直枝品种群体中出现曲枝类型,在绿叶品种群体中出现金边叶变异等。微效多
24、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的变异多呈连续性,受环境的影响较大,表现不明显,不容易区分,且其后代的遗传不稳定,因此,选择的效果较差。如株高的变异,花径的变异,产花量的变异,结子量的变异等。但这类性状的变异有累加作用,经过连续多次的定向选择,也可选出变异显著的类型。 (5)重点性状与综合性状,选择时,一般以目标性状为重点性状,要特别注意选择重点性状的突出变异,还要兼顾综合性状。重点性状不要太多,否则,将难以选出符合要求的类型;但也不宜太少,使选择的标准降低。例如,只注意选择艳丽的花色、花型,而忽视了适应性、抗逆性时,也难于在生产中推广。 (6)选择时期和时机,选择的时期和时机应根据选择的性状来确定。一般要
25、在植物的整个生长发育期进行,但要注意关键时期的选择,一般在主要观赏性状和经济性状充分表现时选择,效果会更好。例如选择的性状与花器有关(花色、花径、花期、育性、花型等),则应在开花期选择;如果选抗寒类型,则应在寒冷季节选择;如果选择的主要性状与产量和质量有关,则应在收获期选择。第九章 有性杂交1. 有性杂交育种:是对通过有性杂交获得的杂种后代进行选择鉴定,培育出新品种、新类型的方法。2. 根据亲本亲缘关系的远近可分为近缘杂交和远缘杂交;根据杂种产生的方式可分为自然杂交和人工杂交;根据杂交效应的利用方式可分为为组合育种和优势育种 近缘杂交是指同一物种内品种间或类型间的杂交。 远缘杂交是指不同种、属
26、或科间的个体杂交,或地理上相距很远的不同生态类型间进行的交配。 组合育种:通过杂交,使不同亲本的遗传物质发生重组,对其后代进行多代选择培育,从而获得具有双亲优良基因组合的基因型纯合的新品种。 优势育种:通过选择配合力良好、产生非加性效应大的亲本组合进行杂交,从而获得杂合程度很高、表现出很强杂种优势的 F1 代杂种,并将 F1 代杂种直接用于生产。3. 花期调整(1)调节温度,大多数花卉对温度较敏感,一般情况下,适当增加温度,可使花期提前;降低温度,则使花期推迟。 (2)调节光照,有些对光周期敏感的植物,可调节其光照时问以控制开花。,光照度对某些植物的开花也有一定影响。在开花前给予其相对强光可促
27、使其开花(3)栽培措施,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可以调整花期,,有的植物可通过摘蕾推迟花期;肥水调节也可控制花期(4)应用化学药剂,有些园林植物使用某些生长素类化学药剂处理可促进或推迟植物的花期(5)花粉技术,如果两亲本花期相差太远,则利用花粉技术,离体保存父本花粉,待母本开花后进行授粉杂交。4. 室内切枝杂交: (1)花枝的采集和修剪。(2)水培和管理。(3)去雄、隔离、授粉和种子采收。5.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方法:(1)注意正确选择亲本,确定适当的母本。 (2)采用特殊的授粉方式(3)预先无性接近(4)柱头移植和花柱短截(5)媒介法(6)化学药剂处理(7)组织培养技术(8)改变授粉条件第十章
28、诱变和倍性育种1、诱变育种的特点:提高突变频率,扩大变异范围适于改良品种的个别性状打破原有的基因连锁,有利于基因重组诱变后代处理比较简单,可缩短育种年限变异方向和性质不易控制2、多倍体育种是指通过理化方法导致产生多倍体,然后选择鉴定,培育出优良新品种的技术3、多倍体的特点:巨大型:生理生化发生变化:抗逆性强:育性变化:4、多倍体产生的途径:从自然界中选择天然多倍体人工诱导细胞染色体加倍人工诱导为减数 2n 配子加倍不同倍性体之间杂交原生质体融合胚乳培养5、单倍体植株特点:形态:单倍体植株体型小,生活力弱育性:单倍体中全部染色体在形态结构和遗传内含山彼此有差别:高度不育遗传:单倍体中每一同源染色
29、体只有一个成员,能在发育中表达,一旦经过染色体加倍能成为基因型高度重合遗传上稳定的二倍体6、单倍体育种的意义:克服杂种分离,缩短育种周期快速获得异花授粉植物的自交系与诱变育种相结合可提高选择效率克服远缘杂种的不孕性7、获得单倍体植株的主要途径:诱导孤雌生殖花药及花粉的离体培养无配子生殖第十一章 转基因育种1、转基因育种:又称为植物的遗传转化或基因工程育种,是指利用重组 DNA、细胞组织培养等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或组织,使遗传物质定向重组,从而改良植物性状,培育优质高产植物新品种的技术。2、转基因育种步骤:分离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构建重组 DNA,重组 DNA 导入受体细胞,转
30、化体的筛选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检测等步骤,从而获得含有目的基因表达性状的转化植株3、植物转基因方法:基因枪转化法、植物原生质体介导的遗传转化法、生殖细胞转化法、病毒载体转化法第十二章 园林植物良种繁育1、良种繁育: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在保持并提高良种种性和生活力的前提下,迅速扩大良种数量,不断提高良种品质的一整套科学的种子、苗木生产技术2、品种退化的原因:机械混杂 使良种的丰产性、物候期的一致性、观赏价值降低,使该品种丧失生产价值,还会进一步引起生物学混杂。生物学混杂 使良种后代出现分离和进一步的混杂,因此,在园林植物中常表现为花型紊乱、花色混杂、唇瓣性降低 、花径变小、花期不一、高度不
31、齐等不良现象。 遗传变化和自然突变 同一材料的各个单株间在遗传上总会有大有小的差异,同一植株的基因型也可能不完全重合,品种在繁殖时,可能发生自然突变病毒的侵染 病毒侵染植株后,能在无性世代间不断积累,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导致品种退化不正确的选择 不正确的选择引起的混杂退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繁殖材料的选择不当:二是对目标性状不熟悉,在去杂去劣的过程中,选留错误不适宜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 能引起品种退化 生活力衰退 长期无性繁殖使生活力衰退,长期近亲繁殖使生活力衰退,长期栽培在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生活力衰退3、品种退化的防治:严格种子繁育规程,防止机械混杂严格隔离,防止生物学混杂去杂去劣正确选择改善栽培条件,提高栽培技术提高良种的生活力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相结合脱毒处理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