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际关系九大理论总结应用心理学李媛媛13034026人际关系的九大理论总结应用心理学 李媛媛 13034026上两节课,我们通过分组,以讲课的方式,将影响人际关系的九大理论详细的讲出来,并由老师把每部分的重点知识更深层的结合实际为我们更细致的讲解了一遍。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对这九个理论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我就谈谈我对这九个理论的理解程度。我将这九大理论分成了三个方面加以介绍和评述。(一) 人际交往理论人际交往理论建立在对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的研究基础上。这方面的理论包括象征性交往理论,场合交往理论,自我呈现理论,社会交换论。1. 象征性交往理论这是一种强调人类生活和行为意义的社会生活理论观。
2、目的是分析社会的多元性和冲突性,社会生活的相对开放性,社会结构的不稳定性,主观解释的重要性,道德和社会规则的文化相对性以及自我的社会结构性。美国学者米德是这个理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家和奠基人。其主要理论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 强调人类意义上符号和语言的作用。简单的说就是以交往者在人际关系中所担当的角色来估计他人的反应。(2) 每个交往者都有自己的一套符号系统。其中符号分为两种,一种是具体的自然符号,一种是抽象的人为符号。在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是语言文字符号,人们用它来交流思想,沟通情感,是影响人际关系发展水平和方向的工具。(3) 米德从人的心理出发,提出了一个公式:刺激符号的意义反应。这
3、个公式情调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的相互作用,强调语言对对象的相互作用,强调交往者之间的相互作用。(4) 一个人在产生某一行为时,作为行为的中介过程必须估计到他人对此的反应。通过担当潜在的角色来评估他人的应答,然后产生对他人的行动,同时也产生他人对自己施予刺激的反应,通过评价预期反应与实际反应的一致程度,再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从这个理论中我知道如何更好的了解自我,如何更好的与别人沟通,掌握好沟通的技巧。这个理论虽然有很多积极的意义,但是把整个社会关系归结为符号,就夸大了许多,忽视了人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应该客观的对待这个理论。2. 场合交往理论交往中的个体受两个因素影响,其一是交往者怎样认识自己所面
4、对的交往情景,二是交往者怎样认识自己的交往行为。场合交往轮强调在交往中应重视情景、场合,重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对我们是有参考价值的。然而,它把复杂的人际关系情景简单化,忽视了人作为社会人的一面,过分夸大了情境、场合的作用。3. 自我呈现论运用多种策略控制和反馈自己外在印象的理论。它属于社会相互作用理论的一种,主要阐述人际关系中的自我表现,自我暴露问题。 (1)这个理论人为人际交往在于交往者,借助于自己的言语行动向对方述说有关自己的事情。 (2)这个理论强调自我呈现是社会影响的一种手段。 (3)这个理论认为人在交往中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和目的。 (4)这个理论自始至终笼罩着一种谋划的气氛。从这个理
5、论中我知道了人要积极主动的自我呈现,把自己毫无保留的呈现给他人、社会,试图以真诚来换取别人的信任,这些都是符合基本的道德准则。4. 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是一组解释人际交往活动规律的理论。主要有以下三个观点。 (1)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交往活动具有社会性。(2)这个理论认为各种交往关系都会涉及谋划者的报酬和代价。(3)这个理论认为交往中存在着一种分配上的公平原则。我对这个理论的理解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是平等的,而且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都是重视物质利益和交往效果。但是忽视了人的社会性,把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简单化,经济化,用单一的理论解释复杂的现象。有点贬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 人际反应特质
6、理论在个体的人格体系形成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人际关系的基本倾向,成为人际反应特质。人们的人际关系,具有不同的人际特质,由此构成了不同群体的发展水平。1. 人际反应特质理论每一个人都具有与别人建立人际关系的愿望和需要,只是有些人表现的明显,有些人表现的不明显而已。这种需要是与他人建立心理相容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的内在动力。一共有三种需要构成了三种不同形式的人际关系,分别是包容的需要,控制的需要和感情的需要。不仅区分了人际需要需求的三种类型,而且把人际关系的取向划分为两种,主动型和被动型。舒茨的人际反应特质理论,重视人际关系的需要及其变化的分析,有助于人们对人际关系实际的了解,有
7、助于预测人与人之间可能发生的交互作用,而采取适当的配合行为,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三) 人际激励理论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应怎样激励人,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处理和改善人际关系的问题,并形成了诸多关于激励的理论,这些理论均是对人际关系理论的贡献,成为人际激励理论。1. 需要理论需要理论着力研究激励的原因,以及激励作用的因素等具体内容。其中著名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其观点有四, (1)人最迫切的需要是激励人的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动力。 (2)需要的激励处于一种动态水平。 (3)需要的满足次序是从低级到高级的。 (4)每个人都具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
8、美需和自我实现七种需要。从这个理论中,以集体的角度去看,领导的能力和集体凝聚力同样也是从不完整的低级阶段开始逐步向更高的层次迈进的。但不管领导的能力处在哪一阶段,都必须有一个能使之产生支力的强烈的需求体系。微弱的需要只能产生微弱的动力,强烈的需要才能产生强大的动力。而微弱的动力只能产生贫弱的领导力。不断地实现高层次的需要才能产生强烈的欲望。强大的集体凝聚力需要成员能够相互理解,亲密交往(亲和需求) ,认为自己的存在对别的成员是一种帮助(自尊的需求) ,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自我实现需求)等。但实际上大多数人更喜欢我行我素(生理需求) ,工作安逸(安全需求) 。而这样一个低级需求
9、强烈的集体往往是一盘散沙,不会有多大的凝聚力。2. 期望理论这个理论通过选择合适的行为,及其所获得的最终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激励过程中人们通过选择合适的行为,从而达到最终的奖酬目标的理论。这个理论在人际关系上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在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人们只有自觉的评价自己努力的结果,预测别人的行为对自己的影响,对需要实现的目标作出主观评价,才能提高其激励水平,主动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 公平理论讨论社会比较中个人所做的贡献与其所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平衡。它侧重于研究公平性对人际关系的培养。按照公平理论,投入和产出均具有很多具体表现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各人投入的具体形式不尽相同,
10、即不同个体在年龄、性别、所受教育、经验、技能、资历、职务、努力程度、对组织的忠诚度不可能完全相。如我有的是高学历,而你有的是资历。那么是高学历重要还是资历重要呢? 况且,经验、努力程度、忠诚等因素实在难于比较,即使是学历也有不同专业、不同学校、不同年代之分,同样会引起认识上的分歧。在工作中,人们的公平感首先取决于所得报酬的绝对值。人们之所以希望得到报酬,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实现一定的目标。如果所得报酬能满足这种需要,则发挥了很好的激励作用,人们就会感到公平。否则不能发挥激励作用,人们就会感到不公平。如某人在组织里的投入产出比尽管与别人的相当,但因为其家庭负担重,薪酬水平甚至不能养活家人(不能
11、满足需要),他依然感到强烈的不公平。而另外一些人则由于负担轻,薪酬水平已经足够满足需要,自然感到公平。其次,人们的公平感还取决于期望值。人们在加盟新组织或接受一项新任务(新工作) 时,总有一定的预期,期望自己的投入能得到一定的产出。在以后影响人们公平感的也可能是这种期望值的大小,而不是通过对比得来的相对值。如果实际得到的报酬等于预期得到的报酬时,员工就感到公平;如果实际得到的报酬大于或小于预期得到的报酬时,员工就感到不公平。以上的理论对我们今后人际交往都会有很深远的影响,不仅会教会我们为人处事,还能让我们学会在不同的场合中如何更好的展现自己。以上谈的都是些泛泛的理论,如何更好的理解并运用到生活中,需要我们更好的去理解其中更深层的含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