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5 ,大小:89KB ,
资源ID:2167057      下载积分:1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21670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完整版)郭庆光.doc)为本站会员(sk****8)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完整版)郭庆光.doc

1、 名解: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信息:看作是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获得确知的讯息或关于事物的确定状态. 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 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以及群体与 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间的隔阂等等。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 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

2、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 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社会关系论:着重分析受众成负日常的社会关系对其媒介信息接收行为的影响(受众成员的种种社会关系,左右着他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从而制约着大众传播的效果。 社会责任理论:传播媒介在享有充分自由的前提下,在社会为它提供自由保障的环境中,还应主动地积极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换句话说,在没有“他律”的情况下自觉地进行“自律”,在没有外来约束、外来控制的条件下自觉地进行自我约束,

3、自我控制。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 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象征行为: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这种行为一般是通过使用象征符来传达象征意义实现的。 象征性社会互动: 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过程。 它是一种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象征性社会互动具有价值性、动机性和行为取向性,对实际社会生活产 生多方面的影响。 “5W”模式: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在 1948 年提出。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传

4、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 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意义:1、传播史上第一个关于传播过程的模式,开传播学模式研究的先河。2、确定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局限性:角色和关系固定化,认为传播过程是传播者有意图的劝服受传者的过程。单向直线传播模式缺乏互动性。 香农 韦弗模式:美国的信息学者香农和韦弗在 1949 年提出,这个模式是描写电子通 信过程的,它的第一个环节是信源,由信源发出讯息,再由发射器将讯息转变为可以发送的 信号;经过传输,由接收器把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讯息,将之传送给信宿。在这个过程中, 讯息可能受到噪音的干扰,产生

5、一定衰减或失真。 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 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人际传播:是指作为主体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 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群体:指的是具有特定目标和共同归属感、成员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群体传播:主要指的是一般群体内部或外部的信息传播活动 群体意识:群体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它包括关于群体目标的合意,群体感情,群体归属 意识等内容 群体规范:指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

6、集合现象。多以聚集、恐慌、 流言、骚动的形式出现,往往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群体感染:指的是在集合行为中,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 速度蔓延开来的过程。经过这个过程,一种情绪或一种观点会迅速支配整个人群,并引发 整个人群的激烈行动。 组织传播:指组织体所从事的内部和外部信息活动 企业标识系统(CIS)宣传:指的是企业组织使用统一的视觉或听觉符号系统来塑造、 保持或更新组织形象的活动。 企业标识系统一般由三个要素构成,:一是企业理念与价值标识, 二是行为规范标识, 三是视觉或听觉形象标识。 企业标识系统宣传是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 播的统一。 大众传播:是指

7、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 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信息环境: 是指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环境 三功能说:由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即环境监视、社会协调和文化传承。 这三项功能是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在内的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本功能。 四功能说:指传播的环境监视功能、解释与规定功能、社会化功能和提供娱乐功能,由美国学者赖特在继承拉斯韦尔观点的基础上提出. 传播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控制作用的部分。 作为社会制度的反映, 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

8、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 媒介控制:是指通过某种方式或手段对传播媒介实行管理规范和监督控制。通常包括国 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传媒的内容控制等。 传播媒介: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也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 “热媒介 ”和“冷媒介”:是麦克卢汉就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概念。 “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 较清晰明确,接收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冷媒介”则相反,传递的 信息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媒介依存症:一种所谓的由新媒介带来的

9、社会病理现象,包括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 能自拔、 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 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互动而回避现 实的社会互动、孤独和自闭的社会性格等等。 “把关人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者在每一个传播环节中,都从超过可能传送的新闻 信息中进行选择,控制信息的流量与流向,直接影响受传者对信息的接收与理解,传播者也 就成了“把关人”。把关人又叫守门人,是美国传播学者库尔特卢因提出的概念,用以说明 传播者在新闻传播中的控制作用。 大众:指广大的读者、 观众和听众,是一种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在传播学和社会学中, 大众是伴随大 众社会理论的形成而出现的一个特定概念。 受众:是指大众传

10、播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在大众传播研究中,受众是一个集合 概念,是最直观地体现为作为大众传媒信息接受者的社会人群。 “使用与满足”研究:是一种研究受众行为的理论。该理论把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 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受众的媒介接触活 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考察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该理论 的研究起源于 20 世纪 40 年代的美国。 子弹论:20 世纪初至 30 年代末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 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 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

11、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这种观点也被称 为“魔弹论”或“皮下注射论”。 有限效果论:是克拉帕在对“传播流”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后提出的观点,该观点极力强 调大众传播影响的无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因而被称为“有限效果论”。 传播流: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生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 程。构成这项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拉扎菲尔德等人的人民的选择 、卡兹等人的个人影 响 、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以及克拉帕的大众传播效果 。 政治既有倾向:是指人们在接触传媒宣传之前已有的政治主场和态度,拉扎菲尔德等在 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提出。他们在对 1940 年美国大选的研究中发现,当人

12、们就选举投票 或其他政治问题做出决策之际, 这种决策的结果并不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 而 基本上取决于人们迄今所持的政治立场。 后来的研究进一步证明, 既有倾向的作用并不仅止于政治问题领域,在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人们的态度和行动同样受到政治、经济、文化、 意识形态等既有倾向的制约。 选择性接触:是指受众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媒介内容,而是更倾向于“选择”那些 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媒介内容加以接触; 选择性接触行为的结果更容易在 强化人们原有态度的方向上起作用,而不是导致它的改变。这是拉扎菲尔德等在人民的选 择一书中提出的。 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

13、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 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其特点是:A、与被影响者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等级关系;B、广 泛分布在社会各个阶层;C、影响领域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D、社交范围广,信息渠 道多, 大众传播信息接触量大。 意见领袖在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和过滤作用。 两级传播:是关于“传播流”的一种理论。拉扎菲尔德等人根据意见领袖在传播过程中的 存在,提出大众传播的信息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的中介,即表现为 “大众传媒 意见领袖一般个人”的两级过程。后罗杰斯对此做了修正,他把“传播流”区 分为“信息流”和“影响流”,认为信息的传播可以是一级的,而影响的

14、传播则必须是多级的, 从而把“两级传播”模式发展为“多级”或“n 级”模式。 传播效果:具有两种含义,在狭义和微观方面,指具有说服或宣传意图的传播活动在传 播对象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动的变化;在广义和宏观方面,指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活 动对社会和受众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和。 信源的可信性效果:是霍夫兰等在心理学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概念。他们认为,信源的 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其说服效果越小。这个概念说明,争取受众信 任是改进传播效果的前提条件。 “休眠”效果:霍夫兰等在实验中发现,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 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以马上发挥而处于一

15、种“休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 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后,其后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这种现象称为“休眠效果”。“休眠效 果“的存在说明,信源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短期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而从长期效果来说, 最终起作用的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 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一面提示是指仅向对象提示己方或于己有利的观点和判断材料; 两面提示是指在提示己方观点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方的观点。这两种做法各有利 弊,一般在对某些存在对立因素的问题进行说明或宣传之际的酌情使用。 警钟效果:是一种常见的说服方法,是指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 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向特定方向发生变化。 “自信心假说”:贾

16、尼斯采用临床实验的方法,以“社会不安感”、“委曲求全性向”和“感 情抑郁程度”为自信心强弱的三项指标得出结论,在自信心的强弱和可说服性的高低之间存 在着密切的相关,即自信心越强,可说服性越低;自信心越弱,可说服性越高。 国际传播:是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主要手段的国与国之间的信息传播。 全球传播:是伴随全球性信息系统形成,传播主体的多元化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跨国传播 形态,是国际传播的扩大和发展。 信息主权:指一个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是信息时代的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本国的 信息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 利用的权利; (2)不受外部干

17、涉,自主确立本国的信息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和传播体制 的权利; (3)对本国信息的输出和外国信息的输入进行自主管理和监控的权利。 文化帝国主义:是指个别文化高压国家利用各种手段,以一种文化模式来取代世界文化 的多元性和多样性的过程,是现代帝国主义总过程的一部分。 塔罗瓦尔宣言:1981 年,代表西方国家垄断大媒介利益的国际性院外活动集团“世 界自由出版委员会”在法国的塔罗瓦尔召集了“自由之声”集会、发表宣言认为,教科文组织 决议将会导致各国政府对新闻出版自由的控制,关于新世界流通秩序的“论争本身对报道自 由和言论自由的基本原则就是有害的”,西方国家在这个问题上付出了过于昂贵的代价,必 须坚决

18、予以抵制和反对。 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戴维伯洛透彻分析了传播过程,主要论点是: 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相互影响和变化。他提出“S-M-C-R”(讯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的传播过程模式,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R 、布雷多克

19、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传播学上的三大类基本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 传统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忽视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控制论模式: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引入了“反馈”机制。 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传播单位”: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看做是“传播单位”,都兼有传者、受者这两种身份。 编码和译码(或解码):编码: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译码:表述-理解过程,就是把符号还原成意思。 基本群体:也叫初级群众、首属群体,指家庭、邻里、亲密伙伴等。 参照群体:个人未必置身于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马莱茨克的传播模式:传播结构的四大要素并没有变,但各个要素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被勾画出来了,社会与传播之间的关系展开了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