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人复发性腮腺炎,大头医生,编辑整理,英文名称,recurrent parotitis in adults,类别,口腔科/口腔颌面外科学/唾液腺疾病/唾液腺炎症,ICD号,K11.8,概述,成人复发性腮腺炎(recurrent parotitis in adults),最先由Mandel于1976年提出,该作者将发生在成年腮腺反复肿胀均统称为成人复发性腮腺炎,以与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区别。王松灵,邹兆菊等(1989)建议成人复发性腮腺炎的诊断仅限于由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在青春期前不愈,持续到成年的腮腺反复肿胀患者以与其他类型成人腮腺肿胀区别。,流行病学,病因,Blatt(1964)报道儿童、成人复发性
2、腮腺炎与舍格伦综合征(SS)的组织像一样,认为都是自身免疫疾病,儿童、成人复发性腮腺炎是SS的一种不全表现。,发病机制,Hemenway(1971)报道1例从8岁开始双腮腺反复肿胀,1115岁右腮腺先后行放射、腮腺活检、导管结扎及右腮腺浅叶切除,其组织学特点为小叶间质纤维化,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散在淋巴细胞浸润。Watkin(1986)报道8例儿童,22例成人复发性腮腺炎或斑点状腮腺炎的唇腺或颊腺活检,均有淋巴细胞浸润,腺体萎缩,但其中20例病变程度不足以诊断SS。儿童和成人复发性腮腺炎的组织学无显著性差异。一例29岁患者组织及超微病理表现,该患者在814岁双腮腺反复肿胀10余次,每次持续1周
3、,14岁以后只在感冒后偶有双腮发胀,近一年来双腮腺轻度肿大,右腮腺发胀感。,发病机制,检查有腮腺轻度肿大,挤压分泌液清亮,施墨试验正常(左3cm/5min,右1.5cm/5min),咀嚼白蜡唾液总流率10ml/6min,化验检查未见异常包括抗核抗体阴性。双腮腺造影示散在“点、球状扩张”(图2),右腮腺组织病理示腺泡体积增大,内有许多空泡,腺泡细胞细胞质顶端分泌颗粒消失,小叶间及小叶内导管扩张(图3),病理报告腮腺退行性变。电镜观察排泄管部分上皮细胞消失,为胶原纤维代替,部分可见主导管上皮细胞,细胞间以桥粒连接,细胞质内见线粒体扩张,核两侧见粗面内质网管腔内有中电子密度的颗粒状沉积物。,发病机制
4、,管壁纤维组织部分变性。腺泡细胞排列正常,腺泡细胞之间有桥粒连接,可见细小指状细胞质突突入细胞间隙,与邻近细胞的细胞质突形成嵌合状。细胞质内有大量空泡,空泡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有的可融合成片,部分空泡为均匀的低电子密度,部分为中电子密度,大部分细胞质内细胞器减少,可见的线粒体扩张。部分细胞核固缩。小叶内导管扩张,突向腔内的微绒毛减少,上皮部分变扁平细胞间隙增大。肌上皮细胞核呈三角形,核膜清晰,细胞质内有少量线粒体。,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儿童期腮腺反复肿胀史,每次肿胀持续1周左右,随年龄增大,肿胀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成年期多在感冒发作或全身疲劳后肿胀发作。国内报道诊治1例典型病例为3
5、5岁女性,自述感冒后双腮腺肿胀,持续34天。追问病史患者在出生后100天10岁间,双腮腺反复肿胀,每年发作10次左右,持续710天;1015岁,每年肿胀35次,持续约1周;15岁时在外院行右腮腺造影示大量末梢导管点、球状扩张(点扩),1535岁多在感冒发作后腮腺肿胀,持续34天;35岁时右腮腺造影示仍有少量点、球状扩张,但明显减少;38岁复诊3年无临床症状,腮腺造影点、球状扩张完全消失,造影上痊愈。,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国内一组资料报道检查30例患者咀嚼白蜡唾液总流率,29例在正常范围内(6ml/6min),1例伴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患者为1ml/6min。30例患者施墨试验,26例正常(1.0c
6、m/5mm),4例低于1.0cm/5min。均有明显沙眼。18例末梢血化验检查: 蛋白电泳,类风湿因子均未见异常。3例患者有抗核抗体阳性,其中1例伴发肾炎。,其他辅助检查,腮腺造影表现: 35例中32例双腮腺肿胀,双侧腮腺造影均见末梢导管点、球状扩张,3例单侧腮腺肿胀者,造影示肿胀侧点球状扩张;非肿胀侧形态正常,功能迟缓。,诊断,诊断要点包括: 成年患者有不明原因腮腺反复肿胀,无口干、眼干及结缔组织病。儿童期有腮腺反复肿胀史。腮腺造影有末梢导管点、球状扩张,部分伴主导管轻度扩张不整。施墨试验,唾液总流率及化验检查均无异常。,鉴别诊断,该病需与舍格伦综合征(SS)亚临床型,SS继发腮腺感染及慢性
7、阻塞性腮腺炎鉴别。 1.SS亚临床型 王松灵、邹兆菊等,对22例成人腮腺炎进行长期追踪观察(表1),初诊时22例患者均有不明原因腮腺反复肿胀、无口干、眼干症状,14例行施墨试验检查均正常,造影片均见末梢导管点、球状扩张。追踪观察发现12例儿童期间无腮腺反复肿胀史者,有明显口干、眼干症状,施墨氏试验及唾液总率均低于正常。这些患者的腮腺反复肿胀,出现在口干、眼干之前1.514年,平均5.2年。,鉴别诊断,其中6例检测到自家免疫抗体,如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腮腺造影追踪观察8例中病变加重者6例(如: 初诊时仅有点状扩张发展到球状扩张及主导管改变),2例无改变。这12例中仅2例伴发类风湿关节炎,而认为
8、继发性SS,余10例为原发性SS。另10例儿童期有腮腺反复肿胀史的患者,复诊时7例无任何不适,均无口干、眼干。施墨氏试验及唾液总流率均正常。腮腺造影追踪观察示末梢导管扩张消失1例。明显减少4例,无变化2例。无1例发展成SS。,鉴别诊断,SS亚临床型和成人复发性腮腺炎构成了以前慢性化脓性腮腺炎中腺炎的主要部分。两者的本质不同,前者是自身免疫病,后者是炎性病变,两者鉴别要点: 前者无儿童期腮腺反复肿胀,后者则有。前者血清免疫学检查如抗SSA、SSB,抗核抗体可阳性,后者多为阴性。追踪观察,前者随年龄增大,逐渐出现口干、眼干等症状,唾液总流率及施墨试验减低,逐渐发展为完全型SS,腮腺肿胀次数不变或加
9、重,腮腺造影复查可加重或不变。后者随年龄增大,症状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腮腺造影复查点状扩张减少到消失,呈自我缓解的趋势。,鉴别诊断,2.SS继发腮腺感染 SS患者在出现口干、眼干及结缔组织病以后出现腮腺反复肿胀,鉴别并不困难,当患者主诉为腮腺反复肿胀时,应询问口干、眼干、关节炎等病史,并做口干、眼干等客观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腮腺造影及唇腺活检,按公认的SS诊断标准不难诊断。 3.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部分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腮腺肿胀无典型的进食性肿胀,腮腺造影上除主导管扩张外,伴末梢导管点状扩张,也容易与成人复发性腮腺炎混淆。鉴别要点:,鉴别诊断,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没有儿童期腮腺反复肿胀史,造影上
10、主导管波及分支导管后才出现点状扩张,无一例外。成人复发性腮腺炎除儿童期病史外,造影上仅有末梢导管扩张,或末梢导管扩张伴轻度主导管扩张。没有叶间、小叶间等分支导管扩张不整。,治疗,由于该病有明显随年龄增大、自我缓解、痊愈的倾向,因此在治疗上以保守治疗,对症处理为原则。主要措施包括: 间歇期坚持每天进食前后、睡眠前后从双腮腺后向前按摩、挤压,促进腺体内唾液流出。口服促唾剂,如口含果味维生素C,通过味觉刺激使唾液流出,防止逆行感染。腮腺造影不仅有诊断作用,还有治疗效果,Galili(1986)报道腮腺造影有治疗作用。本组资料对23例5年内复查就诊前发作频率220次/年,行腮腺造影后1年未接受其他治疗
11、,1年内肿胀者9/23例,最多2次/年,持续时间由原来1周缩短到23天。,治疗,尽管没有严格配对比较,但从患儿自身腮腺造影前后对比看,肿胀发作确在腮腺造影后明显减少,可能与碘剂造影剂有消炎及扩充导管的作用有关。对肿胀发作频繁者,可考虑半年左右定期注入小量40%碘化油。增强全身体质,尤其是增强全身免疫。有学者认为该病存在全身体液及细胞免疫缺陷,建议用免疫调节剂,如对肿胀发作频繁的患儿肌注胸腺素。肿胀发作发作期,除坚持以上自我保守治疗外,发热者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腮腺局部可外敷如意金黄散。,预后,邹兆菊、王松灵等对35例患者进行了0.523年,平均8.5年的追踪观察。此35例中,曾在外院诊断为腮
12、腺炎9例,慢性化脓性腮腺炎7例,SS早期1例,其他均在本院诊断。两年以上无发作认为是临床痊愈,35例复查时22例已临床痊愈,13例仍有症状。腮腺造影上点、球状扩张消失,腺体恢复正常,认为是造影痊愈。复查时腮腺造影显示痊愈者11例,24例仍有点、球状扩张。患者症状消失时的年龄在838岁,平均18岁。造影上显示痊愈时年龄1638岁,平均23岁。,预后,造影上痊愈发生在临床痊愈后若干年,国内一组统计资料约5年。3例初诊时抗核抗体阳性患者追踪观察910年,2例已在临床上和造影上完全痊愈,口干眼干检查正常,抗核抗体转阴。另1例患者伴有慢性肾炎,复查时临床及造影也痊愈,但抗核抗体仍阳性。35例患者造影复查中,发现了3例患者复查时除有初诊时的点球状扩张外,主导管扩张不整,呈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表现。其中1例伴有阴性结石,认为可能与唾液分泌迟缓滞留有关。,预防,谢谢大家!,by 大头医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