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28.84KB ,
资源ID:2170211      下载积分:1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21702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东洋的近世》札记.doc)为本站会员(ng****60)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东洋的近世》札记.doc

1、东洋的近世札记绪论 东洋近代史的意义学术界对西洋史研究的历史三分法,即把历史划分为古代史、中世史、近世史三个时期,已得到普遍认同。但是否普遍适用于欧洲以外的其他地区历史的研究却存在不同见解。在宫崎市定先生看来,欧洲是世界全体中的一个特殊地域,它的历史发展模型很难原封不动地用于其他地域。但如果我们只将它作为一般性样本来处理,就必须做出若干修正。宫崎市定先生将欧洲史古代、中世、近世的特征总结为:古代是希腊、罗马的分散都是国家群逐渐统一,成为罗马帝国的大一统过程;中世是这个大一统破裂以至封建分裂的继起时代;近世则是重新走向统一的时期。接着,他举统一倾向的例子,将希腊与罗马作对比,希腊无法统一,而罗马

2、虽靠武力获取统一,但实际上罗马人拥有比希腊人更为进步的优点,即组织力。罗马组织里的来源于从都市法开始并发展为世界法,并将罗马市民权推广至所征服的地区。虽然这种思想的源流希腊人早就有了,但是把它实行出来的是罗马人。正因如此,才拥有了如此强大统一的罗马帝国。此外,不论什么何时何地,要求统一的的向心力和希望分裂的离心力必然是同时起作用的。而中世便是统一实现后,向心力逐渐衰退,离心力起强大作用的时候。因此,罗马统一不论是外延方面还是内含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从统一的角度看,中世史是明显的逆行和倒退。但它的特性不在于向外部放射光辉,而在于面向内部从容不迫的贮存实力。与此同时,分裂割据产生了一系列的弊端,

3、即各小地域因利益互相冲突时时常潜伏着发展为武力战斗的危险。于是引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欧洲也从此进入近世。此外,都市财富力量的增长发挥了另一更重要的作用,即国民主义的勃兴。国民主义以已经存在的民族作为基础,不仅结合现存势力,更必须牺牲处于中间的少数势力,将他们吸收。列举法国、德国统一的例子,法国民族虽存在较大差异,但统一过程中却极大地体现了法兰西民族的自觉。而德国因其国境内的各种斯拉夫系民族并未得到牺牲固有的民族意识,因此解决起来比较麻烦。与此相反,瑞士语言虽然多样,却完全达到了国民自觉。说明以民族自觉为基调,即使是在分裂的中世也能走向近世的统一。将这种历史分法运用于其他地域,要注意到历史研究

4、中的地域和地理地域中的差异,不是单纯的看地图划分,而是要打开历史去探求。从这个立场来说,宫崎市定先生将日本与中国合体称为东亚以作对照。宫崎市定先生将东洋古代史的发展概括为:始自春秋时代的都市国家割据,经战国时代的小统一,达至秦汉大帝国的全盛期。主要倾向是由割据走向统一。将东汉帝国媲美于罗马帝国,北方民族的军阀势力与日耳曼雇佣兵相比,并讲述分类割据的局面。但与此同时,也有出现表面的大一统时代,即唐王朝,其统一轨迹和日耳曼帝国统一轨迹相同。而唐王朝的统一盛世没有长期延续,唐中叶以后,中世的割据分裂的离心力较为强劲。五代时期的分裂割据则成为最初也是最后一次大分裂。宋朝用武力统一天下,同时也运用经济手

5、段统治维系,因此宋朝时以商业统制作为中央集权基础君临万民的第一个统一王朝。而宋朝采用的商业统制一方面是压迫自由企业,另一方面却意味着商业保护。宋朝以后,出现了强烈的自觉和意识的国民主义相互对立,因而汉朝是亡于对立的异族国民主义而非篡位。再比如,宋朝以后就再也没有看到和亲的事例,这表明中国王室与外国王室的联姻再也没有政治意义。这种国民主义对立的结果,使中国民族的团结遭受破坏,又使强大的异族王朝把国境向中国领土内推进,如元朝。但自元朝之后,即使是有大统一,却也无法使异族产生同样的国民自觉。一般而言,欧洲的近世是指文艺复兴以后,因而基于上述,宫崎市定先生将宋代以后作为东洋的近世。一 世界和东洋交通的

6、概况过去的一种观念是极其蔑视交通在历史活动中所起的重要性,但实际上,交通在历史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长城一直延伸至西方,其主要目的虽然不是在保护汉民族,但是却是保护了与西域的交通路线。此外,宋朝与西夏小国的频繁战争也是因为交通的原因,这充分体现出交通的重要性。人类文化的发展也因交通得以发达。爱斯基摩人和南非、澳洲的土著居民文化不繁荣的原因在于交通闭塞,为一般人的进步所遗忘。而其他地方的发明因为交通而成为人们的共有物,其他地方受到这些刺激,又作出更新的发明。也就是说,文明因为交通而得到传播,各名族文化在传播中争相发展,从而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而那些交通闭塞的地区,因无法接获得这种文化传

7、播的利益,因而相对比较落后,文化水平的差距也愈来愈大,他们在意识上也更加抗拒外来文化,加深本身社会的封锁性,与外界的文化交通变得日益困难。从交通所获来的利益,单是对外界取得异物的惊异和热爱,便足以成为推动历史的巨大原动力。比如说欧洲人受南海香料的吸引而活跃于海上,北方游牧民族热爱中国的茶而联合起来成为中国的威胁等。与此相反,德川时代日本的锁国政策令日本停滞不前。此外,宫崎市定先生指出,文化的发达不仅需要物质通过,更重要的是需要一定的文化基地,需要蓄积。草原沙漠的游牧民族虽交通运输较多,但文化并不发达,原因就在于没有文化的蓄积。而文化的蓄积,也只有定居的农民才能实现。但是,文化的蓄积离不开物质,

8、因此要把文化集中并蓄积母体主要是都市。另一方面,物资和文化在寻求交通便利的同时,也受到政权保护的影响,因而政权所在的都市,即使是自然地形交通不便,单位了取得政权的保护,物资逐渐集中、交通线也不得已被引导到这里。不过,如果交通的频繁度达到某一点时,大商业都市便出现在交通线路上,而这一区域如果经济产生重要性之后,那么政权便不得不对其采取保护措施,最为方便的办法便是把这一都市改为政治都市。长安作为交通主要枢纽,也是自秦朝到唐朝以来的主要国都。之后便讲述连接西亚与东亚的几条线路,包括陆上的和海上的,以及中国沿岸的航路。而在这种情况下,连接亚洲东西的南北海陆两大交通路线,其东端却是极其复杂,而为了连接好

9、交通线路,隋炀帝时期修建的大运河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大运河不仅促进中国境内经济的流通,而且对于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唐代的西亚,是波斯王朝到大食人的交替阶段。信奉拜火教的波斯王朝制造了西亚中世贵族文化的顶点。而新兴的阿拉伯人吸收和翻译了旧有的希腊等地区的各种文化,呈现了令人眩目的文艺复兴现象。另一方面,被阿拉伯人占领土地的波斯人不甘处于阿拉伯人之下,便从海路和陆路两边进入中国,被中国人称为胡人。他们擅长经商,唐人大资本经商的方法可能是受其影响。唐宋以来,政府采取积极的商业政策,促使国内市场空前扩大,商业经济繁荣。而唐末的分裂割据也阻碍了商业的流通自由。宋承五代,政治的再统一同时也是经济的再统一。运

10、用蓄积的方法促使近世文化发展。这种事态,是宋代社会不得不倾向于走向一种资本主义的统治。二 中国近世的社会经济宫崎市定先生认为,自宋代时期便可以看到显著的资本主义倾向,这与中世社会有着明显的差异。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中心在关中盆地地区,主要是因为古代关中盆地是最适宜开发的地区,且资源丰富。例如秦统一六国、汉高祖压倒刘邦均是得力于利用关中丰富的资源。在古代日本也出现相同的情况,由此说明,盆地资源最为丰富。但是到了唐代,关中地区的经济利用价值已接近极限,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无法自给自足。而此时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开发进步较快,粮食多从这些地方运送,因而牵扯到交通问题。关中地区位居内陆,粮食多用水运

11、,因而交通不便。因此,唐朝灭亡以后,后梁统治者定都开封,交通较为方便,经济也因此发展较好。于是总结出:在世界的任何地区,经济的中心均有先起于内陆,然后向平地移动,最后到达海岸安顿下来的倾向。欧洲与此相反,大概是因为海岸线显著屈曲的地形的特殊性有关。宋代的国都开封临近大运河,因而可以说宋代是运河中心的经济时代。南宋国都定为杭州,一是因为杭州的粮食充裕,一是杭州为大运河的终点。金、元两国以及后来明清的国都定为大运河北的北京,也是承认了运河对于统治中国有绝大的利用价值。总之,大运河的出现振兴了中国内陆交通机能。但发展到后来,世界的交通逐渐由内陆时代进展至海洋时代。由上所述,宫崎市定先生总结中国的历史

12、:由古代至中世是内陆地区中心的时代,而由宋以后至近世变为运河地带中心的时代,在降至晚清开始,则是海岸中心的时代。宋以后的中国社会中心沿运河线移动是近世社会的特征。由中世进入近世以后,中国的商业发生很多变化。从通货方面看,唐代铸造的开通元宝钱制定了通货的形式,为以后历代所沿用。五代时期,各国政府以数量甚少的铜钱作为结算的共通货币。但是各国为了维持本身货币的持有量,尽量将货币集中在政府手中。此种情况下,银币在江南地区开始盛行。后周的周世宗曾既力求强化君主权力,也计划增铸铜钱。宋平定南方诸国后,开始增铸铜钱,散布于民间。因而这一时期散布民间的铜钱之多,史上未见先例。与此同时,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影响甚大

13、。在立足于自给自足的原则上,自己消费自己的物资自己生产,只有偶然的剩余拿去市场,使大规模的豪族私有庄园得以维系。中世贵族的理想庄园经济是除食盐外,所有东西都自给自足。这种自给经济需要许多的条件,从而形成一种部曲制度。而到了宋真宗左右,部曲制度彻底消亡。随着商业的隆盛,农村和都市的形态都发生了变化。中世的都市实行坊市制度,坊和市严格分开,有明确的时间和交易地点的限制,然而到了唐末,坊市制度开始崩坏,到了宋代,都市几乎变为完全的商业都市。追其端绪,是因草市的蓬勃发展。之后讲述了草市的发展过程,总结都市完全成为商业都市是于宋初完成。生产的商品化即生产的分业化,主要包括地域的分工和同一制品中工程的分工

14、。工程上的分工促进了各种工业的有关技术及背后的知识的发达,其中火力的发达有重要的意义。商业的发展促使政府不得不对财政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于是政策便也从中世转为近世。即由土地国有的租庸调制于安史之乱后变为承认土地私有的两税法。两税法施行前后出现了消费税,为了便于消费税的征集,唐肃宗时期始行专卖,有力地支持了国家财政。专卖制度至五代一直沿用,而到了宋朝,财政包括向土地课两税和对商品的课利。从中看来,宋代也有非常近世的性质。此外,专卖制度是靠君主独裁专权维系的,君主为了增加国家财政,实行盐法,于是向人们征收十倍的税。此种状况下,也免不了私下黑市的交易,即私盐盛行。而那些不法之徒为了统治同党,出现了一

15、系列的邪教组织,从而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社会不安则会引起叛乱者或者是农民起义,这样一来,土地荒废,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于是成了近世中国的一大不幸。思想文化方面,许多文人、思想家都对部曲制度下的佃户现象有一些自己的主张。宋代以后,文化教育普及,许多士大夫提出“承认兼并论”一说,此说法也得到后世的认可。其他地方,阶级门阀斗争大多是以个人对个人的政治了结。此外,宫崎市定先生认为,如果社会革命的基础不成熟,便不能以易姓革命的方式去更迭政权,此谓东洋社会的宿命传统。君王不接受对立者,臣子便只能是政治上作出妥协。三 中国近世的政治中国近世以来,篡位现象屡见不鲜。篡位者多为朝廷中有实力的大臣,比如王莽。后汉光

16、武帝平定王莽之乱后君主对大臣的专权保持戒备,便开始可以强化君权,于是皇帝独裁万机,在宫中建立内阁。但至后汉,社会陷于混乱,曹操趁机掌握实权,后来曹丕夺汉,中书自此附于帝室内阁,中书长官监和令的权限大为扩张。自魏篡汉政权以后,中世的王朝更迭的正统方式一般为禅让,这主要是为了证明篡位者是正统天子,而不管政权背后是如何得来的,因而在表面上都为禅让制。但同为禅让,魏篡汉却是靠曹操本身力量平定了后汉末大乱,但晋篡魏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司马氏利用讨伐蜀汉成功的机会,强制篡位,建立了晋朝。禅让一类的篡夺之所以发生原因是在于掌握实权的大臣有巨大的野心和其背后有一群官僚贵族作为后盾。君主为了防止臣子篡位,通常不给

17、位高权重的大臣实权,而是设置内阁,和自己的心腹一同决定政务。但时间一长,内阁中的关键职位也渐落于大臣之手,成为贵族群体的共有物,因而天子的地位也时常受到大臣方面的压迫。由于五代军阀王朝的频繁交替,多次重复,贵族官员之间便产生了强烈的门阀意识。这些大臣拥戴没有门第的军阀成为天子,但他们和王朝的交替却是几乎没有关系,他们家族通常有古老的谱系,在历代朝廷都出任显官,即使是皇帝剥夺他们的官位,却不能抹杀其贵族的历史。魏晋以来,王室随着不时的革命失去尊严,贵族反而较王室有更长久的名门传统可供夸耀。五胡入侵以来,汉人贵族势力被擢升为中央的显官,文化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以王室为首的胡族权势者,相率形成一个和汉

18、人没有差别的新贵族群。这种贵族制度下,因利益的不平等而在贵族中出现浮沉盛衰、激励竞争甚至勾心斗角。也正因如此,贵族的猎官运动等,在一定程度上因彼此的妒视和牵制得到抑压。贵族社会在这里变成一种极度排外和封锁的社会。也由此而产生贵族等级,建立起一种金字塔的贵族制度。这种制度,即使是皇帝极力排斥却也动摇不了。到了唐朝,这种制度仍未有消除,且在和平统一下出现建立起一种新的贵族金字塔,即尊崇六朝以来夸耀古传统的崔氏和卢氏。唐王朝本身的陇西李氏却是劣等门第。这种门阀制度盛行下,婚姻受到极大影响,甚至出现文宗欲娶崔氏而遭谢绝的事情发生。此外,门阀制度的盛行,使中世的贵族成为政府官员的母胎、文化的旗手,同时又

19、是社会安定的力量。而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情况下,贵族使其本身的官僚贵族性质变得更为纯粹和浓厚,作为唐王朝的寄生存在。因而随着唐王朝的衰微,门阀贵族亦是一起衰微,由此进入了军阀贵族时代。军阀贵族的父祖是著名的武将,在政界培植了势力,因而试图保存特权阶级身份。但五代的政权更迭,使旧势力彻底破坏。至宋统一,唐代军阀已无残余。而五代时期,帝王更倾向于个人独裁,这种思想的完成和确立在宋太祖、太宗两代之间。而唐朝时期的三省制度,几乎只是名目上推戴天子为君主,而至唐晚期,出现天子独裁的现象。官制上表现为中书的强化和门下的弱化。五代及宋,枢密院与中书合称为二府。君主独裁,从官制上来说,是把多个力量的机关置于君主

20、的直接指挥下。因此,即使皇帝有事故时,也是由太后或皇太子临时摄政,而非中世那样委任外戚或大臣。此外,政府和军队的分离也不容忽视。唐初,禁军在京师直属天子,在地方则属于折冲府和州刺史。到了宋代,禁军不单只在都下,更广泛分散国内要地。唐中期以后,实行兵制改革,进入兵农分离之世。到了宋代,则实行文武官分离。成为近世史的一个特色。明代创制内阁更进一步促进天子独裁,但却引起了宦官专权的弊害。官吏擢用制度方面,由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转变,使家族特权的思想近乎完全消失。宋代的文物官分离,带来的影响是武官的进退受到文官的左右且没有把握权力的机会。科举制虽有矛盾和弱点,但以考试给予高等文官资格的思想是极其近世的

21、,这比西洋诸国要早很多年。此外,科举制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反过来又促进科举入仕的官员敛财。宋以后的新贵族与近世的门阀贵族有着很大的不同。一方面是贵族地位需要自己争取而非继承祖业。另一方面,贵族地位多在皇帝地位之下,并且顺从皇室。于此,皇帝的地位受到极大的尊崇。此外,婚姻方面,明成祖为防止外戚,选庶民之女为妃而非迎娶贵族之女。国家对于官吏的任用与调配力度加强,君主警戒管理的专横,于是限制官吏的任期,并且分配到出本地以外的地区任职。这一举措,使以地方为根基的反抗弊病消失,也使官吏失去对地方政治的热心。由此,出现了胥吏。这些胥吏与长官关系密切,常常为长官提供生活所需。因此,胥吏的存在,不仅在地方政治

22、的运营上不可或缺,更是长官私人生活不能没有的条件。四 东洋的国民主义国民主义的勃兴为欧洲近世史增加了色彩,这主要是由于在欧洲分裂的大背景下的人们想树立真正为人民设想的政府,于是出现那些鼓吹彼此团结的必要性的言论,从而创造了有力的潮流。国民并非自然所赐。由于自然地理或者社会因素的限制,国民的范围无法不按某一土地去划定,但居住在一起的人不一定有相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但国民主义便成为一种意志力去克服矛盾和摩擦。这种倾向虽在各个历史时期普遍存在,但近世因文化普及而特别明显。比如欧洲文字的普及,彼此民族间相互交流,民族自觉自然提高,于是形成了国民主义运动。宫崎市定先生将秦汉王朝的领土扩张与罗马帝国在欧洲的

23、制霸相比。欧洲罗马文化渗透了日耳曼世界,但汉文化流入蒙古和边州地区的程度微弱。但是长城以南,北方入侵的异族几乎全被汉化,此间汉字起着很大的作用。当北朝逐渐被汉化的时候,居于长城南面的汉人国家和占据长城北面蒙古地方的蒙古游牧民族之间的对立成为重要的民族问题。隋唐时期,突厥、回纥等游牧民族建立起强大的国家,并出现了民族自觉,与汉地原居民族的对抗意识提高。民族意识的昂扬,使一定程度上的文化发展成为必要,特别是以文字去记录历史。从毗伽可汗的碑文和暾欲谷的记录中看出民族之间的敌对和对本民族的保护。而回纥的另一部分余众,混融在契丹民族中,在当地的社会中引起一些有趣的变动,刺激了契丹民族的自觉。辽朝一直坚守

24、国俗,且国家基础稳固,因而与北宋对等国交,毫无屈下之情。辽国境内包含多种异族,但是因其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民族觉醒,因而把人民分为有可能同化于自己的北方民族和难以最终同化的汉人,根据这种分法形成了辽朝特有的二重政府制,且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自秦汉统一王朝出现以后实行皇帝政治,因而外国和中国的交际并不是对等的国交,一定是朝贡贸易。但三国时期,各国之间不等不对等和平交际,但虽如此,也不时出现正统论的纷争。辽宋之间结了澶渊之盟,之后两国便开展和平国交。而强大的辽朝之所以建立也是由于他们民族意识的活跃和国民主义的勃兴。此外,南诏国在唐末自立为大理国,至南宋末年一直保持民族独立,虽在名目上为中国的朝贡国,

25、但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后来变成了纯粹的外国。究其原因,也是由于他们文化达到一定的水平,从而民族自觉较为强烈。但至蒙古帝国南下,征服了大理国,大理国自此消失。至蒙古帝国南下,极度强大的统一意志将东洋的国民主义抹杀,结果是东洋的国民主义一度消失。此外,国民主义在现实上受到一定的局限性的影响。宫崎市定先生认为,明太祖的国民主义似乎在于驱逐异族离开中国,把残留完全汉化,对待异族满足于通过他们的君长去间接统治。至清朝,统治者强制推行满族文化,比如男人留辫等,但最后却未能权力将汉民族满化。民族统一的国民主义一定是有异族的民族主义作为牺牲。清朝历经三百年,却未能全力推崇满族文化,反而将国民主义消亡了。五

26、 近世的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开启了西洋的近世,且与宗教改革关系甚为密切,同是否定中世。文艺复兴厌烦中世的长期停滞和发现古代与中世的相异,第一次表现出人类对历史的自觉。而且,文艺复兴也意味着社会得到一种标准,去度量社会进步的阶段。东洋的文艺复兴自宋代开始,早于西洋,也体现出社会比欧洲社会先进。宫崎市定先生认为,宋代经济社会的跃进、都市的发达和知识的普及是与欧洲文艺复兴并行和等值的发展。思想上,中世思想界以佛、儒、道三教为代表,儒学虽作为官学,但是影响最大的却是佛教。而佛教在俗界活动过度,影响了政府财政,因而触及主权者的忌惮,受到镇压,北魏太武帝和唐武宗的排佛就是其例。佛教遭到排斥,在思想和政治上逐渐

27、失去领导力,但应该取而代之的儒教并未向西欧天主教一样壮大,开展宗教运动。中世的儒教,以训诂学为代表,其学风即累积有传、注、疏。训诂学虽为中世学风,但是那些注释学者和欧洲中世的经院学派一样,在古代的延续中生活。宋初十三经疏的完成,一方面表明训诂学已走向无可再走的尽头,另一方面,针对训诂学的枯燥无味出现了打开僵局的倾向,宋代的基础就此产生。训诂学主张以礼为中心。到了宋代,产生了否定中世、复归古代的文艺复兴与思想。儒教作为真理之学和伦理学得到复兴,即宋学复归到原始儒学的理想。这种思想,到了北宋仁宗时代成为盛大潮流。趁着思想解放的潮流,儒学吸收佛、道两教思想。朱子志在替四书、五经加新注释,是置太极说于根本,以太极理论去重读古代的经书,以求纳入新生命。之后宫崎市定先生详细讲述了太极理论。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