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46.46KB ,
资源ID:2172272      下载积分:1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21722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整理版).docx)为本站会员(sk****8)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整理版).docx

1、公共基础知识总纲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毛泽东思想概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6、法律知识;7、语文基础知识;8、公文写作;9、经济知识;10、科技常识;11、中国近现代史;12、世界现代史;13、国际国内重大事件。题型:1、单选;2、多选;3、不定项选;4、实务;5、论述;6、简析;7、写作;8、案例分析;9、综合分析;10、材料处理第一篇 政治常识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2、唯物论 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及实践基础3、唯物辩证法

2、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联系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 现象与本质、必然和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和反对形而上学4、认识论 认识与实践实践及其基本形式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真理与价值5、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一、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2.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随其他科

3、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使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物质和意识的问题谁为第一性 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哲学两大派别的根本区别。有无统一性 划分可知论、不可知论的标准。可知论:一切的唯物主义者不可知论: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主观唯心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机械性、形而上学、不彻底;现代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条件社会历史条件:资义经济高速发展、资义社会矛盾充分暴露;阶级基础:无阶与资阶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无阶作为独立的

4、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科学:19C 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直接理论来源:19C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基本特征 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辩证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将唯物辩证观念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由它的实践性决定的、阶级性要求的。科学性,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全部理论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革命性,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体系;其他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的观点认识和

5、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最根本的特征:实践性。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第一成果,毛泽东思想;第二成果,邓小平理论;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节 唯物论一、世界的物质性(一)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坚持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主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划清界限;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不可知论;体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基础;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自然界、人类

6、社会都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存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不运动的物质导致形而上学;无物质的运动导致唯心主义。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

7、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物质资料的生存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1.实践的形式、特点实践,是人以一定的手段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对象性活动;基本形式:生产实践、调控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特点: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主体与客体主体,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指人的实践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相互作用通过改造与被改造,即主体对象化(主体客体化)、和客体非对象化(客体主体化)的

8、双向互动。二、意识(一)意识的起源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产生的四个决定性环节: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征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的产生。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性劳动活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二)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产物。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论思想正确与否,都是对外部世界某种形式的反映。恩格斯: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或歪曲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三)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的能学作用,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地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与作用。2.表现:意识活动,的目的性

9、、计划性。人与动物区别的根本特征之一;意识活动,是一个能动创作性过程。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现象深入到本质和规律;复制当前对象,能够追溯过去、预测未来;能动的反映现实,能动的指导实践,通过实践转化为现实。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人的意识具目的性、计划性。意识,对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控制。三、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及实践基础(一)物质与意识,是辩证统一的1.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首先,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其次,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有效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把人的活

10、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发展。(二)二者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决定了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同时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一、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联系和发展(一)世界的普遍联系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1.联系联系,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互相制约的关系。特征: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系统性。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2.系统系统,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整体性,是最基

11、本特征/ 本质属性)整体的功能和效益,是认识、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整体性观点要求:观察处理问题时着眼有机整体,在总览全局的前提下,认识处理好局部问题,从而实现系统的最佳功能。(二)世界的永恒发展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基本观点和总特征。1.发展的含义和实质发展,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的范畴,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上升运动。实质: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指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必然性的、日趋灭亡的事物;根本区别: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2.用发展的观

12、点看问题如实地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明确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生事物的成长。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原理、新方法、新体制、新科技。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一)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状态质变、量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1.量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在数量上、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2.二者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3.量变质变互相转化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状态按照:量

13、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由低到高,由简到繁,永不停息。4.方法论意义坚持适度原则。度,是质与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稳定性及量的范围、幅度、限度;事物的度,有其关节点。关节点,指事物度的上限和下限,认识度,才能确切把握事物的质。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重视量的积累。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是连续性(量变)和阶段性( 质变)的统一,我们党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相统一,的哲学依据;对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二)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1.肯定、否定,及其辩证关系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否定两个方面;肯定

14、方面,是保持事物自身存在和性质稳定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否定自身存在,促使自我否定和质变的方面;辩证关系:对立统一。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在一定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2.辩证的否定观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环节的统一。实质是,“扬弃”。扬弃,是继承和发扬旧事物内部积极的、合理的因素;是抛弃和否定旧事物内部消极的、丧失必然性的因素;是发展和抛弃的统一,是既克服又保留。形而上学的立场和方式:否定一切、全盘抛弃。3.辩证的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观察和分析一切问题的方法论原则。一,是我们坚信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哲学依据。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

15、物,是由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和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决定的。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体,代表着否定方面的新生事物是旧事物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新生事物,代表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旧事物,则是丧失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新生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生长的,吸取了旧事物的优点,又克服了它的缺点,并增加了旧事物所容纳不了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无比的优越性;社会领域中,新生事物,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故能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二,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和方法。要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4.否定之否定事物运动的总体

16、过程是:肯定否定否定,的否定的辩证过程。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是一个周期性过程;一个“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过程”;第三阶段的“否定之否定”和第一阶段的“肯定”有着现象上的相似,但不是第一阶段的重复,而是更高阶段发展的新形态。为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方向、新道路。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或波浪式的前进。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曲折中前进。5.事物发展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发展方向上,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发展道路上,事物的发展总是,迂回曲折的,曲折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显著特征;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反对两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循环

17、论、直线轮。6.事物发展趋势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遇到的问题;正确对待自己的人生,提高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三)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源泉、动力1.矛盾的含义矛盾,是事物自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1)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同一性、斗争性n 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矛盾体中;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发展;n 斗争性: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相互分离。n 关系:同一性,是相对的,其存在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其存在是无条件的、不间断的、永恒的;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

18、立。n 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内在根据;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同一性,使事物的对立面相互依存,在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存在和发展;使对立面相互作用,相互汲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促进中各自得到发展;使对立面相互贯通,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矛盾斗争性的作用,贯穿于事物发展的量变、质变之中。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内部矛盾(内因) ,也离不开外部矛盾( 外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外因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n 普

19、遍性,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方法论意义: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解决矛盾;n 特殊性,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方面都有其特点。方法论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n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内涵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地位:马克思主义重要原则、活的灵魂,我们工作的基本方法;意义: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方法论: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并用;注意:坚持它,就必须反对“一刀切”“一哄而起”n 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其存在是暂时的、有条

20、件的、相对的;共性比个性深刻,个性比共性丰富。相互联系: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再特殊的事物都包含着普遍性。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互相转化。3.矛盾的不平衡性指构成事物的多种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在一个矛盾体系中,居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其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在一个矛盾体系中,居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关系: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次要矛盾,解决好主要

21、矛盾,次要矛盾也比较容易解决;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影响,次要矛盾处理得好,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互相转化。(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指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中,其对立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指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次要方面,对矛盾总体的变化、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二者可互相转化。4.矛盾的方法论意义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间的辩证关系;重点论,就是看到两方面的同时,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反对,均衡论和一点论。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及变化发展的内心动因;是贯彻于其他规律、范畴的中心线索;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三、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