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的概念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体,获取的是动植物产品。农业一般指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植物栽培是指人们通过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热和自然界的水、气以及土壤中的各种矿物质养分,加工合成为植物产品;动物饲养是指人们通过以植物产品为基本饲料,利用动物的消化合成功能,转化成动物性产品。因此,农业的本质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生产经济活动。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是农业的根本特性。0.2.1 农业的地位0.2.1.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首先,农业是提供人类生
2、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 其次,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它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0.2.1.2 农业在不同国民发展阶段的地位首先是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 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要求。也符合农业本身发展的需要其次是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段 农业由于自身的上述特性使得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比较优势逐步丧失,比较利益越来越小,市场本身的发展难以使农业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维护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就有必要对农业实行保护性政策 农产品供给的概念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
3、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的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农产品供给规律农产品供给定理又称农产品供给规律,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化,即在一般情况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供给变动及其影响因素1 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2 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3 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4 农产品生产者数量5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6 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7 其他因素农产品供给的特殊性1 土地是农产品生产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是有限的稀缺资源2.农产品生产周期比一般商品生产周期长,周期性供应是一个规律。3.农产品
4、供给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 4.农产品供给的政府调控程度较大 需求变动及其影响因素1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2 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3 中间需求的变化4 人口的数量与结构5 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观念6 消费者的文化习俗7 消费者对农业产品的未来价格的预期8 政府的消费政策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农产品供给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1 农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2 农产品生产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3 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期长短4 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其成本增加的程度影响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因素1 消费者对某种农产品的需求程度2 某种农产品的替代品数目及替代程度3 某种农
5、产品本身用途的广泛程度4 农产品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5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市场的涵义最初,人们认为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后来人们认为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再后来又有人把市场理解为是某类商品的购买者或购买集团,也就是人群、购买力和购买欲望。这是从卖方的角度,如何使三者结合起来形成购买行为,是商业上通用的市场含义,即指的是市场需求。农产品流通特点1 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制约,生产的季节性、区域性明显2 农产品具有易腐、易损、不耐储藏的特点3 农产品体积偏大,重量偏重4 消费者零散购买,一次购买数量少,购买频率高5 农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机器需求的收入弹性相对小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涵
6、义农产品批发市场又称中心集散市场,是“有形市场”的一种较高级的市场形式。它是指将来自各产地市场的农产品进一步集中起来,经过加工、储藏与包装,通过销售商分散销往全国各地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1 商品集散功能2 价格形成功能3 供求调节功能4 信息中心功能5 综合服务功能影响零售业态供给的因素1 政策动因和政策激励2 零售业态及零售企业间的竞争3 零售经营管理技术4 社会技术的水平5 产业链构建方式影响零售业态需求的因素1 人均收入水平2 消费者需求结构升级3 消费者偏好4 安全健康消费需要5 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超级市场的含义超级市场是大规模、低成本、低毛利、消费者自我服务的零售经营方式正规连锁
7、 特许连锁 自愿连锁标准食品超市 大型综合超市 便利店农业食品连锁经营生产的原因1 行业集中化的要求2 零售企业经营合理化与快速成长的要求3 降低经营风险的要求农产品连锁经营产生的条件1 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日趋丰富,买方市场形成2 人们的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对零售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为农产品连锁经营的扩张提供了方便4 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等技术的进步为农产品连锁经营提供了支持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对接1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2 构建农产品配送中心3 创建农产品品牌或名牌4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与安全体系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概念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围绕农产品期货合约交易而形成的一
8、种特殊的经济关系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构成期货交易所、期货交易结算所、期货经纪公司和期货交易者组成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特性1 交易对象的特殊性2 交易商品的特殊性3 交易目的的特殊性4 交易场所与交易方式的特殊性5 交易保障制度的特殊性6 交易机制的特殊性期货交易的运行特征(1)期货交易是“买空卖空”的交易行为 (2)期货交易是一种委托性质的交易行为 (3)期货交易是以期货合约自由转让为前提的交易行为 (4)期货交易是在交易所进行的交易行为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1.规避风险功能 是指生产经营者通过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业务,有效的规避、转移或分散现货市场上价格波动的风险 。2.发现价格功能是指在期货市
9、场通过公开、公正、高效、竞争的期货交易运行机制形成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价格的过程。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作用宏观1 减缓价格波动2 有助于政府宏观调控3 促进农业国际化发展微观1 锁定生产成本火利润2 引导农业产品生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3 拓展农产品的小受与采集渠道4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绝对成本学说(亚当斯密)绝对成本学说认为,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动机建立在成本的差异之上。即某个国家生产一种商品比其它国家生产同样商品的成本要低,那么这个国家就应该生产这种商品出口。比较成本学说(大卫李嘉图)如果在进行两国优势比较时,一个国家各个产地的产品成本都高于另一个国家时,国际贸易仍然能使贸易双
10、方得到好处。WTO 有关农产品贸易的基本规则1 扩大市场准入,消除非关税壁垒1 取消非关税壁垒 降低关税税率2 削减进口关税,扩大市场准入机会3 关税配额水平的约束及其非歧视形实施4 规定最低市场准入机会5 特殊保障条款2 削减出口补贴,促进公平竞争3 削减和规范国内支持,完善竞争机制1 绿箱政策、S&D 政策、蓝箱政策2 国内支持减让4 规范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严防设置非关税壁垒土地的概念与分类土地,在经济学上是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以及与之相连的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植被等一切自然条件。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在有的情况下,土地仅指地球上的陆地表层,或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面。土地的特征1.
11、土地的自然特性(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面积是有限的。(2)土地位置是固定的,不能移动的 (3)土地能永久利用,土壤肥力可以不断提高。 (4)土地生产力具有差异性。2.土地的经济特性(1)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2)土地利用的区位性 (3)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4)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5)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土地集约经营的概念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土地集约经营的类型(1)劳动集约型。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多的劳动去获得较多的产量和收入的方式 (2)技术集约型。指通
12、过采用较多的先进技术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获得较高产出和收入的方式 (3)资金集约型。指通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更多的使用物化劳动而提高产出和收入的方式。实行土地集约经营,对我国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1 弥补我国人局土地资源的严重不足2 充分发挥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3 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措施和物质装备,可以促进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协调、统一。提高中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1 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2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3 广泛应用线代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4 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5 搞好经营管理,
13、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概念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经济、技术、自然条件的可能,将土地生产要素适当集中使用,从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经营方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意义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更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机器设备,采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和先进经营管理方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成本,进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经济效益。 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与措施(1)要为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1 建立起灵活高效的土地流转机制 2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3 政府的支持与帮助 (2)组织形式应多种多样 (3)不断扩大生产经营项
14、目的规模1 重视土地项目械生产项目集中2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整体规模效益3 大力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4 将开发性农业自觉纳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运作土地制度的含义土地制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土地利用中形成的土地关系的总和。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土地制度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土地金融制度、土地税收制度等内容。狭义的土地制度仅包括土地所有制度与土地使用制度。土地制度的特点地位的基础性 构成的复杂性 各国(或地区)的差异性 产权的含义产权就是财产权利,它是一组权利,包括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产权的特征明确型 排它性 有限性 可分解性 可交易性
15、 行为性 产权的功能激励功能 约束功能 协调功能 增进资源配置功能 土地产权的含义一般地说,土地产权是指由土地制度界定的关于土地这一财产的一切权力的总和。常用“权力束”加以描述,即土地产权包括土地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等。土地产权的权能构成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理其土地的权利。土地占有权是依法对土地进行实际支配、控制的权利。土地使用权是依法对土地加以利用并取得收益的权利。 土地收益权是基于拥有或使用土地所应取得经济收益的权力。土地处置权是指当事人依法处置土地的权利。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含义是在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情况下,农村土地所
16、有权和经营权发生分离后产生的一种特殊权利。是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主体及其权利义务关系等一系列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1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2 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3 土地承包经营权呼唤4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5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6 土地承包经营权托管7 土地承包经营权反租倒包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1 平等 资源 有偿原则2 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土地用途维持原则3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期限受限制原则4 受让方资格限制原则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通常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具有经济利用价值并可以不断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包括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 水资源的经济学特性(1)水资源通过降雨、降雪等方式可
17、以自然循环补充 。(2)水资源同其它矿产资源相比,其利用只能是自然状态,不能通过人工提炼而在体积上或在经济价值上得到浓缩。 (3)水资源既是生产对象的主体,又是生产对象的载体或媒体 。(4)人类对水资源循环上不能实施有效的人工控制。 (5)水资源的自然供给无弹性,需求呈刚性。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1.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市场机制2.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利益调节或补偿机制3.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国家宏观调控机制4.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技术创新和推广机制农业劳动力的概念农业劳动力一般是指能参加农业劳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劳动的特殊性(1)农业劳动在时间上具有强烈的季节性 (2)农业劳
18、动在空间上具有较大的分散性和地域性 (3)农业劳动内容的多样性 (4)农业劳动成果的最后决定性及不稳定性 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基本特点(1)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具有强劲的经济推动力 (2)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具有较强的弹性 (3)农业劳动力总供给量过大,而有效供给又严重不足 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1)农村人口规模和构成,直接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供给资源的规模和构成 (2)农业部门经济效益的高低决定着农业劳动力实际供给的多少 (3)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的素质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有效供给的多少 (4)农业劳动时间供给量的多少,同样是决定农业劳动力供给状况的重要因素 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基本特点(1)农业劳动力
19、需求具有数量和劳动时间的季节性 (2)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具有技能上的复杂性 (3)农业劳动力需求的质量在提高、数量在减少 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因素(1)农业自然资源的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潜在需求的大小 (2)社会人口和经济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宏观需求状况 (3)政府的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的需求状况也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 政府的人口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需求状况的影响 政府的教育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需求状况的影响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农业劳动力转移是指农业劳动力从农业中向非农产业或城市的流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式1.刘易斯模式(1)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 (2)传统农业部门的最大特点是
20、剩余劳动力的存在 (3)由于工农业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有一种向工业部门流动的趋势 (4)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结果是扩大了生产,取得了更多的生产剩余,积累了更多的利润 (5)在上述往复过程中,城市工业部门不断扩大生产,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工业部门转移,农村人口不断进入城市,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 2.拉尼斯费模式根据农业和工业两部门发展的对应关系把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零的阶段 第二阶段,是劳动边际生产率大于零但小于不变制度工资的阶段 第三阶段,是劳动边际生产率大于不变制度工资的阶段 3.托达罗模式(1)促使
21、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力量,是比较收益与成本的理性的经济考虑,这种考虑包括心理因素。(2)使人们做出流入城市决策的,是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收入城乡差异。 (3)农业劳动力获得城市工作机会的概率,与城市失业率成反比。(4)人口流动率超过城市工作机会的增长率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合理的 。4.拉文斯坦的推拉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人口迁移是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5.吉佛的引力理论引力理论探讨了人口迁移量与迁入地与迁出地两个地域的人口规模和距离有明显的联系,迁移量与两地人口数的乘积成正比,与其距离成反比。6.舒尔茨和夏斯达的成本收益理论舒尔茨和夏斯达则从迁移的成本和收益出发来解释人们的迁移行为。人口迁移的成本收益
22、理论将收益定义为迁移者预期到迁入地会取得比现在多的收益。成本包括货币成本和非货币成本,货币成本是交通、住宅、食物等方面增加的支出,非货币成本包括迁移时减少的收入以及心理成本等。只有迁移的收益大于成本,人们才做出迁移决策。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类型1.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特殊性可分为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2.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可将剩余劳动力分成以下几种类型(1)积累型剩余。(2)结构型剩余。(3)替代型剩余。(4)季节性剩余。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农业技术进步是指不断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来代替落后的农业技术,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农业技术进步的特点(1)渐进性 (2)系统性 (3)外生性 (4)复杂性 (5)周期性 农业技术进步的内容1.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的进步2.农业生产条件方面的技术进步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