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宿松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目 录第一章 产业基础与发展背景 2第一节 产业发展的宏观形势 2第二节 宿松开发区产业发展基础 9第三节 宿松开发区主导产业的确定 15第二章 产业发展思路 21第一节 指导思想 22第二节 功能定位 22第三节 发展原则 23第四节 发展目标 24第三章 做强纺织服装业 25第一节 纺织服装业分类及产业链 25第二节 纺织服装业发展趋势与布局现状 26第三节 宿松开发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引导 34第四章 拓展机械制造业 38第一节 机械制造业分类及产业链 39第二节 机械制造业发展趋势与布局现状 40第三节 宿松开发区机械制造业发展引导 44第五章 做大新型建材业 5
2、1第一节 新型建材业分类及产业链 51第二节 新型建材业发展趋势和布局现状 52第三节 宿松开发区新型建材业发展引导 58第六章 强化支持性产业 61第一节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61第二节 改造提升食品加工业 64第三节 潜心培育文化旅游业 68第四节 强化现代服务业 70第七章 优化园区空间布局 75第一节 宿松县空间布局 75第二节 宿松开发区基础条件状况 78第三节 开发区用地分配 82第四节 开发区用地空间布局 85第五节 开发区产业空间布局 90第八章 保障措施 93第一节 突破要素制约 93第二节 全面推进合作共建 97第三节 优化园区发展环境 101第四节 推动规划实施 10
3、5加快园区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皖江城市带西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是宿松县落实工业强县思路,实现区域经济强县目标的重大举措。根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精神,按照安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宿松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 ”规划纲 要等要求,特编制本 规划。宿松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 发区” )规划范 围为:北至通站路,西至 环城西路,南至孚玉西路,东至红花寨山山脚。规划面积 13.74 平方公里。规划近期期限为 2013-2015 年,远期期限为 2016-2030 年。第一章 产业基础与发展背景安徽宿松经济开发区前身为宿松工业园区,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确立的省级开发
4、区( 皖政地( 补)200614 号),2012 年 8 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皖政秘2012377 号)更名 为安徽宿松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区位交通条件优良,资源禀赋优越,产业基础较好,基础设施完善,具备打造产业集群,加快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第一节 产业发展的宏观形势目前,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运行中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产业发展环境短期内难有明显好转。发达国家推动“ 再工业 化” 进程, 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加快工 业化步伐,东部地区加大对产业回归或省内转移的推进力度,中西部地区竞争趋于白热化,国内需求不足、产能过剩、资源与环境等压力加大,增强了开发区产业转型的紧迫感。一、
5、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全球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格局仍将持续。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双重叠加效应下,发达经济体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经过几轮量化宽松政策刺激,美国经济呈现温和复苏态势,欧元区经济在衰退中艰难前行,日本短期经济观察指数由负转正,世界经济总体呈现复苏迹象。然而,由于复苏向好的基础并不稳固,世界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仍显不足,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私人部门去杠杆化仍待时日;二是公共部门去杠杆化困难重重;三是连续的衰退和失业给各国带来的政治和社会压力不减,发达经济体回升仍然乏力。加之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产能过剩等制约,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仍将持续。第三次科技革命孕育突破。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
6、、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 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但孕育了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而且加速了产业之间的协同融合。如信息技术深入渗透到传统产业,生物能源与新能源产生耦合效应。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劳动力成本和规模经济的重要性下降,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价值日益凸显,逐渐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产业转移出现新趋势。一是技术革命改变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激活新一轮的全球资源配置与国际产业转移。二是市场需求成为推动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国际企业通过海外布点建厂等方式,提高其在目标市场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份额;三是跨国公司重拾
7、“归核化” 战略,将主业关联度不高的子公司和产品线剥离出去,推动产业转移结构不断优化;四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合作共建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途径;五是我国沿海省份积极推行产业内部转移和经济“再实体化” ,我省比 较优势逐步弱化,承接产业转 移势头放缓。产业转型的倒逼机制作用更强。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制造业均衡发展模式被打破,我国产能过剩矛盾凸显,消化过剩产能需要较长时间。同 时,我国 “ 民工荒”已由东部地区蔓延到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正在走向终结,即将面临刘易斯拐点;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环境约束压力显著加大,多年来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诸多基础性因素已发生
8、实质性变化。新一届中央政府成立后,宏观调控更重视提质增效,着力深化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二、国家对开发区产业发展的政策要求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土资源部等相关管理部门通过开发区“十二五” 规划、 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工业合理布局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各类开发区清理整改前期工作的通知等规划和文件,对开发区发展加以规范和引导,其政策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坚持方针,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坚持“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 发展方针:“ 以提高吸收外 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
9、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转变”,即通 过发展外向型经济 ,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最终成为产城融合的新城区。科学规划,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开发区主导产业既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也要突出区域产业特色,错位发展。依据“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科学 编制规划,改 变工业企业分散、无序和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模式,推动优势产业、关联企业和相关保障要素集聚发展,支持跨区域、跨行业和跨所有制的企业在集聚中重组,鼓励相邻区域的工业园区在协调中整合,形成主导产业明确、关联产业集
10、聚、资源设施共享的产业集聚区。鼓励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发展。开发区要选择发展基础好、科技资源富集、工艺技术和产品先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较强竞争力及带动性的优势产业作为园区主导产业。克服片面追求工业园区规模和引资数量意识,注重园区项目的质量和效益,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立足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使开发区成为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强力引擎。加强环保,实现园区绿色发展。开发区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集约、高效开发利用土地。严格产业准入标准,禁止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废物难处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生产技
11、术、工艺、装备和产品进入开发区。强化节能减排,推广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技术和工艺,发展循环经济。统一建设基础设施,合理确定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等指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发达地区的开发区发展动向培育科学发展园区。山东省制定科学发展园区指导意见,四川省制定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江苏省制定创新型园区管理办法等,共同意图是引导开发区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培育园区特色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配套和转型升级,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带动区域协调发展,成为联动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平台。实施开发区整合提升专项行动。江苏、浙江等省积极引导和鼓励优势开发区
12、,通过“ 一区多园” 等形式, 对其他开发区实施整合,形成若干个在全国有影响、有特色的现代产业集群。一是就近整合,依托开发区现有基础设施,采取滚动式向外延伸,形成 A+A 的点轴式发展模式;二是异地整合,依托开发区资本运作和人力资源优势,采取跳跃式向外拓展,形成 A+B+C 的组团式发展格局。推动产业省内转移。继广东推行产业和人口在省内“双转移” 、江苏省推进苏南企业向苏北开发区定向转移之后,浙江省开始推动“浙商” 回归,促进本省“ 实体经济”发展。去年下半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从组织机构、优惠政策、奖励考核等各个方面出台了系列措施,并对规模以上外出投资的企业进行限制,对我县承接浙江地区产
13、业转移带来一定影响。跨区域合作共建园区。继苏南-苏北成功开展共建产业园区以来,江苏盐城上海、上海外高桥江苏启东、西安高新区汉中经济开发区、广东香港等地也纷纷开展合作共建。发达地区与我省合作共建开发园区已取得初步成效,目前仅皖江示范区就有数十个合作共建园区。同时,国际合作共建园区也已启动,中英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合肥日经产业园等建设全面推进,苏滁现代产业园则掀起了国际合作共建园区的新篇章。四、我省对开发区产业转型的具体要求我省开发区经历了 1989-2002 年快速成长期、2003-2006 年清理整顿期, 20062012 年加快发展期,目前已进入到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根据省政府进一步加
14、快全省开发区转型发展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开发区应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出台开发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统筹协调辖区内各开发区主导产业发展。国家级开发区重点培育 3- 4 个主 导产业,省级开发区重点培育 2- 3 个主导产业。突出融合,一体化发展。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大力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进 “两化” 融合发展, 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坚持传统产业新兴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鼓励开发区企业加大研发和资源投入,提升传统产业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进传统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突出创新,转型发
15、展。鼓励开发区创建创新型园区,完善园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各类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创新要素集聚机制,进一步增强开发区的自主创新能力。突出优势,集群发展。鼓励开发区发挥比较优势,围绕骨干企业和核心产品,完善配套体系,推动产业集聚,形成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体系完备的特色园区和产业集群。通过培育、引进、重 组等方式,打造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突出开放,合作发展。开发区要围绕产业升级,实施开放推动战略,积 极承接产业转移,强化招商选资、招才引智。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招商重点,实施 “点对点” 精准招商和大规模 、组
16、团式招商。继续深化与中央企业、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及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地 区的合作发展。第二节 宿松开发区产业发展基础宿松开发区坚持贯彻全县“工业强县” 的发 展思路,大力推进对外开放,积极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特别是皖江示范区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机遇,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初步形成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等支柱产业,社会经济全面进步,对推动全县跨越发展、联动发展、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与绿色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开发区产业总体发展情况产业集聚效应显现。2005-2012 年,宿松开发区实际利用内外资由 1.8 亿元增加到 9.8 亿元,年均增长 27.3%,高于
17、全县增幅 14 个百分点,占全县的比重由 23.1%提高到 53.0%。2012 年,宿松开发区规上工业企业达 42 家,完成工业增加值 16.7 亿元,分别占全县的 31.3%和51.3%,比 2005 年提高 7.8 和 35.5 个百分点;园区汇集互益精纺、红爱服饰、春润食品、晨旺木业、锦绣经纬编等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全县行业骨干企业。支柱产业逐步形成。宿松开发区立足比较优势,加强产业招商,培育主导产业初见成效,目前已形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电子、新型建材四大支柱产业。截止 2012 年底,四大支柱产业投资规模达24.3 亿元,实现经营(销售)收入 56.4 亿元,分别占全区的 92.8%和86.2%,产业特色十分明 显。园区投 资亿元以上的项目有互益精纺、锦绣经纬编、中振服饰等 8 家,全部集中在四大产业,并拥有“全家人”“MAY”服饰、晨旺木地板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知名品牌。经济增长极地位基本确立。2005-2012 年,宿松开发区二三产业增加值由 0.48 亿元增加到 21.08 亿元,年均增长 71.7%,高于全县非农产业增幅 50 个百分点,对全县二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 30.9%;工业增加值由 4850 万元增加到 19.82 亿元,财政收入由 1250 万元增加到 2.046 亿元,对全县工业及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分别达到 42.3%和 41.5%。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