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宿迁市中医院呼吸科张雷,目录,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定义,定义: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临床主要症状有咳嗽和咳痰。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节。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迁延而来。特点:多散发,年老体弱者及免疫力低下者易感,多发于寒冷季节。,病因和发病机制,一、感染可以由病毒、细菌直接感染,也可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或细菌蔓延引起本病。 常见病毒有: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常见致病细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2、非典型病原体:支原体、衣原体等 常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在机体气管支气管功能受损时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二、物理、化学因素 吸入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氯气等)的吸入,对气管支气管粘膜急性刺激等可引起。,病因和发病机制,三、过敏反应 常见的致病原包括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等的吸入;钩虫、蛔虫的幼虫在肺移行;或对细菌蛋白质的过敏,引起气管支气管的过敏炎症的反应,亦可导致本病。,病理,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黏膜腺体增生、肥大,分泌物增加;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炎症消退后粘膜的结构和功能可恢复正常;,临床表现-症状,起病
3、较急,常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当炎症累及气管、支气管粘膜,则出现咳嗽、咳痰,先为干咳或少量粘液性痰,后可转为粘液脓性,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偶可痰中带血。如支气管发生痉挛,可出现程度不等的气促,伴胸骨后发紧感。全身症状不严重,可有发热,常为中低热,多3-5天恢复正常。咳嗽和咳痰可延续23周才消失,如迁延不愈,日久可演变为慢性支气管炎。,体检两肺呼吸音粗糙;可有散在干、湿性落啰音,啰音部位常不固定,咳痰后可减少或消失;,临床表现-体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多无明显改变。细菌性感染较重时白细胞计数可增高。痰涂片或培养可发现致病菌。X线胸片检查大多肺纹理增粗或正常。,诊断,根据病史
4、、咳嗽和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以及肺部听诊体征,结合血象和X线胸片检查,可作临床诊断。进行痰液涂片和培养等检查,可确定病因诊断 。,鉴别诊断,一、流行性感冒 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高热、全身酸痛、头痛、乏力等明显。 常有流行病史,并依据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可供鉴别。,鉴别诊断,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部症状明显,一般无咳嗽、咳痰,肺部无异常体征。 1.急性起病。 2.早期有咽部不适、乾燥或咽痛,继之出现喷嚏、流涕、鼻塞、咳嗽。3.可伴有头痛、发热、声音嘶哑、乏力、肢体酸痛、食欲减退。4.鼻、咽、喉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鉴别诊断,三、其他支气管肺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
5、、麻疹、百日咳等多种肺部疾病可伴有急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应详细检查,以资鉴别。,一、一般治疗 休息、保暖、多饮水、补充足够热量。,治疗,治疗,二、 抗菌药物治疗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病情轻重情况,可选用抗菌药物治疗。如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等。一般口服抗生素有效,个别用静脉注射。 儿童抗感染较适宜使用的抗菌药为青霉素类、红霉素类、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急症期使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五天,使用剂量必须严格按照儿童剂量计算.,治疗,三、对症治疗祛痰:溴己新、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桃金娘油等;止咳:频繁干咳影响睡眠及休息,可服
6、少量 镇咳药物,如异丙嗪、氯丙嗪,应注意避免用药过量及时间过长,影响纤毛的生理性活力,使分泌物不易排出。解痉、抗过敏:茶碱、沙丁胺醇、酮替芬、氯雷他定等。,用药策略,1、有痰祛痰,无痰止咳 除了使用抗生素对因治疗外,还要根据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采用相应的止咳、祛痰和平喘的药物对症治疗。使用止咳化痰药物的原则是:“有痰祛痰,无痰止咳。”就是说,在痰多的情况下必须先用祛痰药,不能用强烈的镇咳药,否则不利于痰液的排出。镇咳药只能在无痰的情况下使用。常用的祛痰药如必嗽平、沐舒坦、富露施、复方甘草合剂、鲜竹沥等,镇咳药有可待因片、止咳露等。有气喘的病人可加用平喘的药物,如氨茶碱、博利康尼等。,用药策
7、略,2、足量、科学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时应注意有效的剂量和足够的疗程,不能随意吃随意停。同一种抗生素至少要使用72 小时以上才能判断疗效,换药不要太频繁。根据症状,一般轻症的只需一种口服抗菌药,重症的有时需要选择静脉滴注一种或两种抗菌素。儿童使用抗生素时,要特别注意安全性,避免使用有耳毒性或肾毒性的药物。喹诺酮类会影响骨软骨的发育,不适合于儿童使用。长期使用抗生素要防止菌群失调,同一种抗生素使用时间尽可能控制在7 天以内。可以同时给予一种益生素,以扶持人体内正常的菌群。,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防止感冒,改善劳动卫生环境,防止空气污染,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诱发因素和吸入过敏原。提高免疫力 :如注射胸腺肽,卡介苗多糖等。另外中药 也有比较好的效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