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 一 导语:课标定位1.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对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掌握情况,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本大意。”2.能正确理解文本的内容,理解与作品关联的背景资料,概括诗词曲的大意,感知其中的艺术形象,理解其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品析千古佳句。二考点分析文言文的命题主要依据课标要求,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与理解、鉴赏与评价。南京市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多选自浅显易懂的的课外文言文。考点通常有:1.文言朗读与节奏。2.文言实词。3.文言虚词。4.文言
2、句式。5.文言翻译。6.内容理解。7.思想情感。8.迁移理解。三备考方法从近几年中考情况来看,古诗文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没有形成迁移能力,不能学以致用。2.没有正确理解材料内容,不能准确概括文意。3.没有理解诗词一般规律,缺失品读诗词的方法。4.没有理解人物内涵,不能准确进行评价。针对上面所存在的问题,同学们平时在学习文言文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夯实基础,厚积薄发。2.梳理归纳,注重迁移。3.掌握规律,准确评价。4.发散思维,联系实际。四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1.文言实词:通假字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通假字:古汉语中的通假字是一种较特殊的语言现象。通假又叫“通借
3、”或“假借”,是古人书写时本有其字而未用,却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代替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被”同“披”,意思是穿着。.一词多义:在文言文的不同语境中,同一个词会产生不同的意义,这种现象被称作一词多义。如“寻向所志”的“寻”是“寻找”;“寻病终”的“寻”是“不久”。.古今异义:文言文中有些词的古义与今义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古今意义有别古今异义。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和“绝境”都是古今意义有别的词。“妻子”古义是“妻子儿女”,今义是“男人的配偶”;“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走投无路的
4、境地”。.词类的活用:古汉语中,有些词语在某种特殊的语境中,在它本来意义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个新的意义,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如“无案牍之劳形”中的“劳”意思是“使感到劳累”。2意动用法。如“固以怪之矣”中的“怪”意思是“对感到奇怪”。名词活用作动词。如“鞭数十,驱之别院”中的“鞭”是“鞭打”。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如“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尽”意思是“吃完”。名词活用做状语。如“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意思是“像狗一样”,在动词“坐”的前面做状语。2.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绝大多数没有明确含义,只能和实词连用的词。初中阶段,应重点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
5、、然、盖、则、焉”等 13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其中“之、以、而、其、于”要重点掌握。初中阶段常考的文言虚词,主要有如下几种作用:起指代作用。如“之”“其”;起组合作用。如“以”“为”;起连接作用。如“而”“则”;起语气助词作用。如“也”“焉”“乎”“矣”。3.文言句式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 倒装句 省略句 被动句判断句常见的几种形式者,也。例“陈胜者,阳城人也。”也。例“环滁皆山也。”者也。例“莲,花之君子者也。”者倒装句主谓倒装。例句:如鸣佩环。宾语前置。例句:会宾客大宴。 宋何罪之有。定语后置。例句:马之千里者。状语后置。例句:又七年,还自扬州。省略句省略主语。例句: 便要还家。 属予作
6、文以记之。省略谓语。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省略宾语。例句:常蹲其身,使与台齐。省略介词“于”。例句:北饮大泽被动句被动句就是受动者作主语,施动者作谓语的句子。例。山峦为晴雪所洗。帝感其诚。附文言文译句的基本要求一般的句子要求直译,且不能有漏译、误译,只有互文的句子意译。译句要考虑到句式特点,判断句翻译时要加判断词“是”,省略句翻译时,要将省略的成分补上,且加上“ ”,被动句翻译时要加“被”字,倒装句翻译时要让译句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表达习惯。五当堂练习世说新语两则一、语言积累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柳絮( ) 差可拟( ) 尊君在不( ) 雪骤( )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寒雪日内集(
7、 ) 俄而( ) 雪骤( ) 公欣然( )曰 撒盐空中差( )可拟( ) 3未若( )柳絮因风起( )太丘舍去( ) 元方入门不顾(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4请从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字并写出其古义与今义。 (不少于四个)5 咏雪中“寒雪” 、 “内集” 、 “欣然” 、 “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二、阅读感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8、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7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 (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 )去后( )乃至。( )待君久不至, ( )已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9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
9、行为的看法。 (二)文征明习字【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 ,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或答人简札 4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 六作业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
10、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 亲戚 乃通。文举至门, 谓吏曰:“ 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 为 通好也。 ”元礼与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躇 。【注释】: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奕世:几代。踧躇(cj):不安的样子。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父到洛(洛阳) B为司隶校尉(担任)C既通,前坐(以后) D君与仆有何亲(仆人)2对下面加点的名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文举年十岁(孔融,孔子二十世孙)
11、B先君仲尼(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C君先人伯阳(即老子,老子又名李耳)D太中大夫陈韪(是皇宫里的御用医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4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让陈韪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5参考答案:1x n fu zhu 2家庭聚会 不久、一会儿 快速、急速 高兴地、愉快地 大致、差不多 相比 比不上、不如 凭借 不再等候就走了 回头看 3 (1)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4如:去:古义“
12、离开” ,今义“前往” ;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顾及” 、“理睬” ;儿女:古义为“子侄辈” ,今义为“儿子女儿” ;文义:古义为“诗文” ,今义为“文章的意思” ;委:古义为“舍弃” ,今义为“委托” 5融洽、欢快、轻松(可任选其一) (一)6 (1)约定(2)离开(3)丢下、舍弃(4)拉 7太丘 友家君 家君君 君 8 (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正午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 9聪明机智的孩子。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二)1.书法写字临摹有时 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作业:1D(仆:我,古人的谦称) 2D(太中大夫:朝庭中的文职官员) 3所以我和你是世代交好啊。人们把孔文举的话对他说了一遍。陈韪说:“小的时候聪明,但长大后未必还是一样出色。 ” 4因为孔文举话中有话,意思是说,想必你小的时候一定非常聪明,所以现在才变得这么笨。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