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 学知识点整理九年级 全册1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3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 1 空气 6 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课题 2 氧气 6课题 3 制取氧气 7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 1 水的组成 8课题 2 分子原子 9课题 3 水的净化 10课题 4 爱护水资源 11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 1 原子的构成 12课题 2 元素 13课题 3 离子 14课题 4 化学式与化合价 18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 22课题 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2课题 3 利用
2、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22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 1 金刚石、石墨和 C60 22 课题 2 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 23 金刚石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2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 1 燃烧和灭火 22课题 2 燃料和热量 22 石墨课题 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2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着碳的两种单质原子的结构2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 1 金属材料 2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3课题 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5金属铀(U)第九单元 溶 液课题 1 溶液的形成 6课题 2 溶解度 7课题 3 溶质的质量分数 8第十单元 酸和碱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 11课题 2 酸和
3、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15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课题 1 生活中常见的盐 17物质的鉴定、鉴别及物质、离子的共存和除杂质的问题 19课题 2 化学肥料 20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课题 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22课题 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24课题 3 有机合成材料 24附 录附录 1 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 26附录 2 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26附录 3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27附录 4 物质的制备与检验 28附录 5 全年级课本重点概念及注释 30维生素 B1 的显微照片金属盐类的溶液酸度计3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
4、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实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2. 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即原子时参加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 组合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有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一) 物理变化1.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如干冰人工降雨、木材制成桌椅、瓷碗打碎、水结冰、汽油挥发等。2. 特征:没有生成其
5、他物质,只是形状、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的变化。(二) 化学变化1. 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蜡烛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动植物呼吸。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2. 特征 : 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3.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联系: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在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4. 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锅炉爆炸是物理变化;火药、炸药爆炸是化学变化。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
6、 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白色固体。2. 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 度比水小,且难溶于水。3. 火焰可分为三层:最里面的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蓝色,为焰心;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为内焰;围绕在最外面一层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为外焰。4. 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取出火柴梗,处在火焰外焰的先变焦。第二层变化次之。最里层变化最小。说明火焰的温度是从内向外依次升高的,即外焰的温度是最高的,焰心的温度是最低的。5. 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后,过一会儿,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石灰
7、水变浑浊。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 CO2 生成。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4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化学反应式:石蜡+O 2 CO2+H2O6. 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用点燃的火柴点白烟,可以点燃,白烟的成分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 分别向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一瓶人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两只瓶子中的澄清石灰水都会变浑浊,但是人呼出气体瓶中的澄清石灰水更浑浊一些。说明在空气中与人呼出气体中都含有 CO2。但人呼出气体中 CO2
8、 的含量较高。2. 将燃烧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伸入空气集气瓶中的木条比伸入人呼出气体集气瓶的木条燃烧时间长。说明空气中 O2 含量大于人呼出的气体中O2 的含量,或者说空气中 CO2 的含量小于人呼出的气体中 CO2 的含量。3.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玻璃片上会产生水雾。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使用化学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直接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实验室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能
9、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实验中要特别保护眼睛。万一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一、药品的取用未说明用量时,一般用最少量。液体为 12mL,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1. 固体药品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遵循“一斜二送三直立” 。块状固体用镊子,遵循“一横二放三慢竖”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2. 液体药品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中。从细口瓶倒取液体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到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应向5着手心,防止残留液污染和腐蚀标签。同时瓶口紧挨试管口。倒完液体后,立即
10、盖上瓶塞,把试剂瓶放回原处,并且标签向外。3. 量筒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使用时,应放平,使视线和量筒内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俯视读数偏大,实际体积偏小;仰视读数偏小,实际体积偏大。4. 胶头滴管(滴瓶)胶头滴管用于取用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滴加试剂时,滴管口应位于容器口上方正中处,不可伸入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用过后立即用水清洗,不可一管多用;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不必清洗,但要立即放回原瓶上。二、物质的加热1. 酒精灯酒精灯是最常用的加热仪器之一。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芯三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
11、的温度最低。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可超过容积的 2/3;一般用外焰加热;应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熄灭时,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沾上水蒸气后不易点燃;不要碰到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2. 试管夹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的一种仪器。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向上套入后夹持;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夹持后,手握长柄,不要将拇指放在短柄上,防止试管滑落打碎。3. 试管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试管可直接加热。加热前,应先预热;如果试管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擦拭干净,以免试管炸裂;盛装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
12、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 1/3;加热时,试管倾斜与桌面成 45角;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制的试管架上。4.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燃烧匙、蒸发皿等;垫上石棉网即可加热的仪器:烧杯、锥形瓶、烧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水槽、漏斗、量筒等。三、洗涤仪器1. 洗涤方法:在试管或烧瓶内,注入一半的水,并振荡;用试管刷左右或上下移动。2. 难溶物的洗涤:油脂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不用性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用稀盐酸洗。63. 洗净的标志: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留下。4. 放置:洗干净的试管应倒放在试管架上,其他仪器放在指定地方。四、仪器连接与装配1. 连接方法玻璃管插入
13、橡皮塞:沾水润湿,转动插入;玻璃管插入橡胶管:管口平圆,沾水润湿;容器口插入橡皮塞:转动插入。2. 连接、拆卸顺序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连接,拆卸时顺序相反。3. 气密性检查步骤:连好仪器,先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后用双手紧握容器外壁。判断: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或松手后在导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则说明该装置不漏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课题 1 空 气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最早提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1. 反应原理: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P+O2 P2O52.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集气瓶中的水上升约1/5。3. 结论:O 2 约占空气体积的 1/5。4. 原理解释:红磷燃烧
14、后,消耗集气瓶中的 O2。温度降低后,瓶内压强减小。5. 注意事项:红磷要足量,使之充分消耗光瓶内的 O2。6. N2 的性质: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二、空气的组成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N2 78% O2 21% 稀有气体 0.94% CO2 0.03% 其他杂质 0.03%三、纯净物和混合物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7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概念 一种物质组成 多种物质组成特性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举例H2 N2 O2 H2O P2O5 CO2冰水混合物 蒸馏水空气 盐水 糖水 自来水 煤气 香烟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四、空气中的物质的用途1. 氧气(O 2) 支持
15、燃烧:炼钢、气焊、航天;供给呼吸:潜水、医疗。2. 氮气(N 2) 作保护气、制氮肥、制硝酸 (HNO3)。3. 稀有气体(He、Ne 、Ar、Kr、Xe 等) 制电光源。五、大气污染与防治1. 污染源:矿物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2. 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和有害气体(SO 2、CO、NO 2 等)。3. 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变暖(CO 2)、酸雨(SO2、NO 2 等)。4. 防治措施: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废气处理后排放、加强大气监测。课题 2 氧 气一、物理性质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状态变化无色 无味 气态 大于空气 不
16、易溶于水 -183为淡蓝色液体-218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二、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木条复燃,则为 O2。三、化学性质 与硫的反应硫+氧气 二氧化硫 S+O2 SO2现象: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在 O2 中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热。 与木炭的反应碳+氧气 二氧化碳 C+O2 CO2现象: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 O2 中发出白光,放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8注意:把红热的木炭伸入集气瓶中时,应由上向下缓慢伸入,否则木炭不能顺利燃烧,甚至熄灭。原因:木炭燃烧生成的 CO2 会把瓶中的 O2 排出,木炭就不能顺利燃烧。 与铁的反应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F
17、e+O2 Fe3O4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注意:装 O2 的集气瓶要预先装少量水或瓶底铺上一层细沙,是为了防止溅落的融化物炸裂瓶底;铁丝应绕成螺旋状,以增大接触面积; 铁丝前端系一根火柴,以便引燃铁丝;待火柴将要燃尽时,才能将铁丝由上向下缓慢伸入瓶中;铁丝上不能有漆或有锈,使用前先用砂纸打磨干净。 与铝的反应铝+氧气 氧化铝 Al+O2 Al2O3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四、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1. 化合反应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变化。 特点:“多变一” ,即A+BAB。2.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不是 O2)发生的反应。3.
18、 缓慢氧化:物质跟氧发生的缓慢反应,只放热。课题 3 制取氧气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1. 催化剂(又叫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2.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催化剂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不能片面地说是加快。催化剂只能加快或减慢,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二、反应原理1.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KClO3 KCl+O22.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KMnO4 K2MnO4+MnO2+O23. 二氧化锰加速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9过氧
19、化氢 水+氧气 H2O2 H2O+O2三、分解反应1. 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2. 特点:“一变多” ,即 ABA+B。四、收集方法1. 排水法用于收集难容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优点:收集的气体较纯。2. 排气法向上排气法:用于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如 O2、CO 2 等;向下排气法:用于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 H2 等优点:收集的气体较干燥。O2 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O 2 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所以可以用向上排气法。排水法 向上排气法 向下排气法五、实验顺序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固定装置点燃酒精灯收集气体将导管离开水面熄灭酒精灯。六、注意事项1. 先预热;2
20、. 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3.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4. 导管不可伸入试管内过长,只需伸出橡皮塞一点,利于气体排出;5.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时,等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能收集;当集气瓶口出现气泡时,表示已经收满。6. 向上排气法收集的验满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复燃,则满。7. 用 KMnO4 制取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 KMnO4 粉末飞入导管。七、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根据液态空气中各气体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分离液态空气是物理变化。课题 1 水的组成一、水(H 2O)的电解实验1. 在水中加少量 NaOH 溶液或稀 HCl,以增强水的导电性。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