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83 ,大小:3.76MB ,
资源ID:218662      下载积分:6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2186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痰饮》泰国班,许勇201612-19.ppt)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痰饮》泰国班,许勇201612-19.ppt

1、曙光医院宝山分院 中医教研室 许勇 副主任医师 2016-12-19,痰饮,泰国中医班中医内科学课件,目录,痰饮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辩证要点治则治法分型论治,预后与调护小结复习思考题医案讨论,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篇学习重点是:痰饮概念、病因、病位、病性、病机关键、病机转化规律、辨证要点、治疗原则。要求: 1掌握痰饮的概念、病性、分类,以及各证候之主症、治法和方药。 2熟悉饮证的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 3了解饮证的西医学范畴、相关检查、鉴别诊断、转归预后和临证要点。,一.概述,(一)概念饮证是指三焦气化失常,体内水液运化输布失常,停留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症。根据水饮停积的部位可分为痰饮、悬饮、

2、溢饮、支饮。因饮邪留而不去,伏而不出,又称为留饮、伏饮。此外,尚有“淡饮”“流饮”之称。,内经有“饮”、“饮积”之说素问经脉别论曰:“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经文论述了正常的水液代谢。认为脾肾功能失调,湿邪淫溢而发停饮,为后世对痰饮的认识奠定了理论基础。,概述源流,伤寒杂病论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始载“痰饮”名称,并立专篇加以论述,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痰饮包括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是诸饮的总称。狭义痰饮,则是指饮停胃肠之证。记载了大小青龙汤、五苓散、泽泻汤、芩桂术甘汤、肾气丸等方剂,并提出“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至今仍为临

3、床遵循。,概述源流,唐朝孙思邈千金要方痰饮有“五饮”之说:“夫五饮者,由饮酒后及伤寒饮冷水过多所致。”,概述源流,宋朝严用和提出“气滞”可以生痰饮。济生方痰饮论治中说:“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调摄失宜,气道闭塞,水饮停膈。”从气与水的关系来论述本病的病机,明确阐明了指出气道闭塞,水饮停膈而成痰饮。,概述源流,明代杨仁斋所著仁斋直指方首先将饮与痰的概念作了明确的区分,提出饮清稀而痰稠浊。清代叶天士总结前人治疗痰饮病的经验,重视脾、肾,提出了“外饮治脾,内饮治肾”的大法。,概述源流,西医学中的渗出性胸膜炎、心包积液、腹腔积液、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心力衰

4、竭等疾病,出现本病临床特征者,可参照本篇辨证施治,概述痰饮范畴,(一)病因,感受寒湿饮停肺脾,饮食不节脾胃受损,久病劳欲脾肾阳虚,肺不布津脾失健运肾失蒸化,水液停聚不化,二.病因病机,病因:感受寒湿,饮停肺脾寒主收引,湿性重着粘滞,寒湿之邪最易伤人阳气,冒雨涉水,气候寒冷或久居湿地,导致寒湿之邪内侵,阳气受损,水津停布而为饮。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太阴之胜独胜湿气内郁,饮发于中”。,病因病机,病因: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若恣食生冷或暴饮过量冷水,脾胃功能受损,脾胃运化功能失职,水湿聚而为饮。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云:“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儒门事亲饮当去水

5、温补转剧论,谓“因隆暑津液焦涸,喜饮寒水,本欲止渴,乘快过多,逸而不动,亦为留饮”。,病因病机,病因:久病劳欲,脾肾阳虚思虑劳倦太过伤脾,房劳不节,久病体弱损伤肾阳,脾肾阳虚,水液失于运输,停留于体内而成饮。医学入门痰云:“阳虚肾寒,不能收摄邪水,冷痰溢上。”儒门事亲饮当去水温补转剧论谓:“人因劳役而来,乘困饮水,脾胃力衰”,导致水停为饮。,病因病机,病机:三焦气化失宣是形成痰饮的主要病机。 三焦气化失宣,阳虚水液不运,必致水饮停积为患。,病因病机,(二)病机,病机: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司是痰饮形成的基础。 三脏之中,脾运失司,首当其冲。中阳素虚,脏气不足,实是发病的内在病理基础。,

6、病因病机,本病的病理性质,则总属阳虚阴盛,输化失调,因虚致实,水饮停积为患。 饮邪具有流动之性,饮留胃肠,则为痰饮;饮流胁下,则为悬饮;饮流肢体,则为溢饮;聚于胸肺,则为支饮。,病因病机,三.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痰饮:心下满闷,呕吐清水痰涎,胃肠沥沥有声,形体昔肥今瘦,属饮停胃肠。2.悬饮:胸胁饱满 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或有肺痨病史,属饮流胁下.,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3.溢饮: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当汗出而不汗出,或伴咳喘,属饮溢肢体 4.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平卧,其形如肿,属饮邪支撑胸肺。,(二)鉴别诊断,诊断与鉴别诊断,1.悬饮与胸痹,2.溢饮与水肿风水

7、证,诊断与鉴别诊断,四.辩证要点,(一)辨标本主次 本证以阳虚阴盛,本虚标实为特点。脾肺肾阳气亏虚,不能运化水湿为本,水饮留聚为标。临证以辨标本虚实确立攻补原则。初病饮盛以实为主,久病正虚,饮微以虚为主。(二)辨兼夹转化 饮为阴邪,寒证居多,亦有饮邪郁久化热者;初起多兼夹表邪;亦有饮积不化,气机升降受阻而兼夹气滞者。,(三)辨证结合辅助检查悬饮、支饮:血常规、血沉、胸部X光片及胸水B超,必要时胸穿检查对渗出液、漏出液进行鉴别;痰饮:胃肠钡透、胃镜、腹部B超及幽门螺杆菌检查;溢饮:查尿常规、肾功及肾脏B超;若有胸水伴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肢肿应查心脏彩超、心电、有助于对心力衰竭的诊断。,辩证要点

8、,饮为阴邪,治疗以温阳化饮为基本治疗原则。(一) 病痰饮者温药和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五.治则治法,治疗原则,(二)急则治其标,攻逐利水饮为阴邪当以温药为治疗饮证的准则,但当饮已成形,饮邪偏盛,其证属实,在表发汗,在里攻逐、分利,当立即逐去饮邪,不致邪恋伤正而成虚实夹杂难治之症,待饮邪被逐去后再审证求因,以治其本。”,治则治法,(三)缓则治其本,培土治水饮邪已去,本病主要病变为脾虚不运,积液为饮,因此健脾为治本之法。凡病饮邪已去或伏而未尽,正气已虚,疾病进入缓冲期或恢复期,此阶段应以扶正为主,防止饮邪引起疾病复发,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治则治

9、法,治则治法,治法,遣方施治则根据表里虚实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处理。如: 水饮壅盛者,应祛饮以治标; 阳微气衰者,宜温阳以治本; 在表者,当温散发汗;在里者,应温化利水; 正虚者补之;邪实者攻之; 如属邪实正虚,则当消补兼施; 饮热相杂者,又当温清并用。,(一)痰饮1脾阳虚弱主证:胸胁支满,心下痞闷,胃中有振水音,脘腹喜 温畏冷,泛吐清水痰涎,饮入易吐,口渴不欲 饮水,兼证: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食少,大便或溏,形体 逐渐消瘦,舌脉:舌苔白滑,脉弦细而滑。,六.分型论治,1.脾阳虚弱证证机概要:脾阳虚弱,饮停于胃,清阳不升。治法:温脾化饮。代表方: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分型论治痰饮,1

10、.脾阳虚弱证方 解:前方苓桂术甘汤温脾阳、利水饮,用于胸胁支满,目眩、气短,药用桂枝、甘草,通阳化气,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后方小半夏加茯苓汤和胃降逆,用于水停心下,脘痞、呕吐、眩悸。方取半夏、生姜,和胃降逆,茯苓健脾利水。,分型论治痰饮,1.脾阳虚弱证常用药物:桂枝、生姜、茯苓、白术、陈皮、半夏。临床加减:若眩晕、小便不利,加猪苓、泽泻以渗湿升清;若饮困脾阳,脘部冷痛,泛酸,吐涎沫,酌情配干姜、吴萸、川椒、肉桂等温中和胃;若胸满、心下痞,加瓜蒌、薤白宽胸化痰理气。若心下坚满疼痛,加枳实行气开结。,分型论治痰饮,2饮留胃肠证主证:心下坚满或痛,自利,利后反快,虽利 心下续坚满,兼证:或水走肠间,

11、沥沥有声,腹满,便秘, 口舌干燥,舌脉:舌苔腻,色白或黄,脉沉弦或伏。,分型论治痰饮,2饮留胃肠证证机概要:水饮壅结,留于胃肠,郁久化热。治法:攻下逐饮。代表方: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加减。,分型论治痰饮,2.饮留肠胃证方 解:前方甘遂半夏汤攻守兼施,因势利导,用于水饮在胃。方用甘遂、半夏开结降逆,逐饮,以甘遂、甘草相反之性来增强逐饮之力;佐白芍、白蜂蜜甘酸缓中,以防伤正。后方己椒苈黄丸苦辛宣泄,前后分消,泻热逐饮,用于水饮在肠,饮热互结之症。药用大黄、葶苈,攻坚决壅,逐水从大便而出;防己、椒目利尿使饮邪从小便而出,而致饮热从前后分消。,分型论治痰饮,2.饮留肠胃证常用药:甘遂、半夏、大黄、葶

12、苈子、防己、椒目.临床加减:若心下坚而满者,加陈皮、厚朴行气散饮;心下痛,加木香理气止痛;下利腹满而反复发作者,正气已伤,加干姜、黄芪、白术温脾益气。,分型论治痰饮,(二)悬饮 1邪犯胸肺主症:寒热往来,身热起伏,咳嗽气急,胸胁疼痛, 呼吸、转侧时疼痛加重。兼次症:汗少,或发热不恶寒,有汗而热不解,少痰, 心下痞硬,干呕、口苦,咽干。舌象:舌苔薄白或薄黄;脉象:脉弦数。,分型论治悬饮,(二)悬饮 1邪犯胸肺证机概要:邪犯胸肺,枢机不利,肺失宣降。治法:和解少阳,宣利枢机。方药:柴枳半夏汤。,分型论治悬饮,(二)悬饮 1邪犯胸肺方解:柴枳半夏汤和解少阳,化痰通络,治疗邪侵少阳,痰热内阻之证。柴胡

13、、黄芩和解清热,半夏、瓜蒌化痰散结,枳壳、桔梗、赤芍理气和络。,分型论治悬饮,1邪犯胸肺常用药:柴胡、黄芩、半夏、瓜蒌皮、枳壳、 桔梗、旋覆花临床加减:(1)胁肋疼痛较甚加丝瓜络、旋覆花、郁金、桃仁、延胡索通络止痛;(2)心下痞硬、口苦、干呕加黄连以与半夏、瓜蒌相伍以清热化痰、开郁散结。,分型论治悬饮,1邪犯胸肺临床加减:(3)热盛汗出、咳嗽气急者,去柴胡,加石膏、桑白皮、杏仁,以清热宣肺化痰。(4)痰饮内结,肺气失肃,见咳逆气急,加白芥子、桑白皮。,分型论治悬饮,2饮停胸胁主 症:胸胁胀满疼痛,病侧肋间饱满,甚则偏侧 胸部隆起。兼次症:气短息促不能平卧,或仅能侧卧于停饮的一 侧,呼吸困难,咳

14、嗽,转侧时胸痛加重。舌 脉:舌质淡,苔白或滑腻;脉 象:脉沉弦或弦滑。,分型论治悬饮,2饮停胸胁证机概要:饮停胸胁,脉络受阻,肺气郁滞。治 法:攻逐水饮。方 药:十枣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分型论治悬饮,2饮停胸胁方 解:十枣汤攻逐水饮,用于水饮内停、正盛邪实之证。若体质虚弱,不任峻下者,可改服葶苈大枣泻肺汤。前方十枣汤中甘遂、大戟、芫花均为峻下逐饮之品,恐伤胃气,故共研细末,每日予13克,以大枣煎汤送服,根据药后吐泻次数,酌情增减用量。 后方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行水,治疗痰涎壅盛之证。方中葶苈子苦辛沉降,开泄肺气,通利膀胱,加大枣甘缓补虚,以制约葶苈子峻泻逐饮之功。,分型论治悬饮,2饮停胸胁常用

15、药物: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葶苈子、 车前子、瓜蒌子、椒目、泽泻、茯苓等。临床加减:(1)控涎丹亦可酌用,控涎丹是十枣汤去芫花、大枣,加白芥子而成,白芥子善祛皮里膜外之痰涎,甘遂、大戟与白芥子同用,无十枣汤之峻泻,适用于痰饮伏于胸膈上下,胁肋疼痛,形气俱实者。,分型论治悬饮,2饮停胸胁临床加减:(2)若痰浊偏盛,胸部满闷,苔浊腻者,加瓜蒌、薤白、杏仁、椒目以宣痹泄浊化饮;(3)若水饮久停,胸胁支满,体弱食少者,加桂枝、甘草、白术、茯苓等健脾通阳化饮。(4)若见络气不和之候,可同时配合理气和络之剂,以冀气行水行。,分型论治悬饮,三方比较 葶苈子、大枣 十枣汤 甘遂、大戟、芫花、大枣 控涎丹

16、甘遂、大戟、白芥子 使用注意:如用十枣汤或控涎丹峻下逐水,剂量均从小量递增,一般连服3-5日,必要时停二三日再服。必须注意顾护胃气,中病即止,如药后呕吐、腹痛、腹泻过剧,应减量或停服。,泻肺降气化痰,葶苈大枣泻肺汤,攻逐水饮,分型论治悬饮,3络气不和主 症:胸胁疼痛。兼次症:胸部灼痛,或刺痛,胸闷,呼吸不畅,或咳 嗽,甚则迁延日久不已,入夜、天阴时更为 明显。舌 脉:舌质淡暗红,苔薄白;脉 象:脉弦。,分型论治悬饮,3络气不和证机概要:饮邪久郁,气机不利, 络脉痹阻。治 法:理气和络。方 药:香附旋覆花汤。,分型论治悬饮,3络气不和方 解:本方疏肝理气,降逆化痰。方中香附、旋覆花理气解郁;苏子

17、、杏仁降气化痰;陈皮、半夏、茯苓、薏仁理气化痰。,分型论治悬饮,3络气不和常用药物:香附、旋覆花理气解郁;苏子、杏仁降气化痰;陈皮、半夏、茯苓、薏仁理临床加减:(1)痰气郁阻,胸闷苔腻者,加瓜蒌、枳壳豁痰开痹;(2)久痛人络,痛势如刺者,加桃仁、红花、乳香、没药、郁金、元胡以行气活血和络;(3)饮留不净者,胁痛迁延,经久不已,可加通草、路路通、冬瓜皮等以祛饮通络。,分型论治悬饮,4阴虚内热主 症:胸胁灼痛,咳呛时作。兼次症:口干咽燥,痰黏量少,午后潮热。颧红,心 烦,盗汗,手足心热,形体消瘦。舌 脉:舌质红,少苔。脉 象:脉细数。,分型论治悬饮,4阴虚内热证机概要:饮阻气郁,化热伤阴,阴虚肺燥

18、。治 法:滋阴清热。方 药:泻白散或合沙参麦冬汤。,分型论治悬饮,4阴虚内热方 解:沙参麦冬汤清热生津润燥,方中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养阴生津,生扁豆、甘草健脾和中,桑叶祛风达邪。泻白散清泻肺热,方中桑白皮清肺热、泻肺气、平喘咳,地骨皮泻肺中伏火,甘草、粳米养胃和中,四药合用,清热而不伤阴,泻肺而不伤正,使肺气沽肃,则咳喘自平。,分型论治悬饮,4阴虚内热常用药物: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桑叶、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临床加减:(1)潮热显著,可加鳖甲、功劳叶以清虚热;(2)虚热灼津为痰,咳嗽咳痰难解,加百部、川贝母;,分型论治悬饮,4阴虚内热临床加减:(3)痰阻气滞,胸胁闷痛,酌加瓜蒌

19、皮、枳壳、广郁金、丝瓜络、苏木; (4)口干咽燥甚者,加知母、葛根;(5)饮邪未尽者,加牡蛎、泽泻、葶苈子利水化饮;(6)兼有神疲,气短,易汗,面色咣白者,酌加太子参、黄芪、五味子益气敛液。,分型论治悬饮,(三)溢饮表寒里饮证主证:身体沉重而疼痛,甚则肢体浮肿,恶寒, 无汗兼证:或有咳喘,痰多白沫,胸闷,干呕,口不干舌脉:苔白,脉弦紧。,分型论治溢饮,表寒里饮证证机概要:肺脾失调,寒水内留, 泛流肢体。治法:发表化饮。 代表方:小青龙汤加减。,分型论治溢饮,表寒里饮证方 解:本方发表散寒,温肺化饮,用于表寒里饮所致的恶寒发热,无汗,四肢沉重,甚则肢体微肿者。方中麻黄、桂枝、干姜、细辛温肺散寒,

20、半夏降气化痰,佐以白芍、五味子散中有收,甘草和中。,分型论治溢饮,表寒里饮证常用药: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茯苓等临床加减:(1)若表寒外束,内有郁热,伴有发热,烦躁,苔白而兼黄,加石膏以清泄内热。(2)若表寒之象已不著者,里热甚者改用大青龙汤以发表清里;,分型论治溢饮,表寒里饮证临床加减:(3)水饮内聚而见肢体浮肿明显,尿少者,可配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以利水饮;(4)饮邪犯肺,喘息痰鸣不得卧者,加杏仁、射干、葶苈子宣肺利气。,分型论治溢饮,(四)支饮1.寒饮伏肺主 症:咳逆胸满不得卧,痰清稀,白沫量多。兼次证:面浮跗肿,或经久不愈,平素伏而不作,遇 寒即发,兼见寒热,背痛,身痛等。

21、舌 象:舌质淡体胖有齿痕,苔白滑或白腻;脉 象:脉弦紧。,分型论治支饮,(四)支饮1.寒饮伏肺证机概要:寒饮伏肺,遇感引动,肺失宣降。治法:温肺化饮。方药:小青龙汤。,分型论治支饮,(四)支饮1.寒饮伏肺方 解:小青龙汤有温里发表之功,用于支饮遇寒触发,表寒里饮之证。方中麻黄、桂枝、干姜、细辛温肺散寒,半夏降气化痰,佐以白芍、五味子散中有收,甘草和中。,分型论治支饮,1.寒饮伏肺常用药:桂枝、麻黄、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等临床加减:(1)若痰多清稀、胸闷气逆、苔浊者加三子养亲汤以降气化痰。(2)表证已解无寒热、身痛,动则喘甚,易汗,为肺气已虚,可改用苓甘五味姜辛汤汤,不宜再用麻黄、桂枝表散。

22、,分型论治支饮,1.寒饮伏肺临床加减:(3)若饮多寒少,外无表证,喘咳痰稀或不得息,胸满气逆,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加白芥子、莱菔子以泻肺逐饮。(4)若饮郁化热,喘满胸闷,心下痞坚,面色黧黑,烦渴,脉沉紧,或经吐下而不愈,当行水散结、补虚清热,用木防己汤。,分型论治支饮,1.寒饮伏肺临床加减:(5)若喘息痰涌、便秘,加大黄、芒硝、葶苈子以通腑降气豁痰。(6)饮邪壅实,咳逆喘急,胸痛烦闷,加甘遂、大戟峻逐水饮,以缓其急。,分型论治支饮,2脾肾阳虚主证:喘促动则为甚,心悸,气短,或咳而气 怯,痰多,食少,胸闷,怯寒肢冷,神 疲,少腹拘急不仁,脐下动悸,小便不 利,足跗浮肿,兼证:或吐涎沫而头目昏眩,舌

23、脉:舌体胖大,质淡,苔白滑,脉沉细而滑,分型论治支饮,2脾肾阳虚证机概要:支饮日久,脾肾阳虚,饮凌心肺。治法:温脾补肾,以化水饮。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分型论治支饮,2脾肾阳虚方解:二方均能温阳化饮,但金匮肾气丸补肾,苓桂术甘汤温脾,主治各异。两方合用,温补脾肾,以化水饮,用于喘促,气短,胸闷,怯寒肢冷,心悸气短者。,分型论治支饮,2脾肾阳虚常用药:桂枝、附子、黄芪、怀山药、白术、炙甘草、苏子、干姜、沉香、补骨脂、山萸肉等。临床加减: (1)痰涎壅盛,食少痰多,可加半夏、陈皮化痰和中;(2)水湿偏盛,足肿,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可加茯苓皮,重用茯苓、泽泻以利水湿;(3)脐下悸

24、,吐涎沫,头目昏眩,是饮邪上逆,虚中夹 实之候,可用五苓散化气行水。,分型论治支饮,(一)预后 (1)悬饮、溢饮,病程短者,一般预后好;(2)支饮、痰饮,体质较差,治疗后大多能缓解;(3)四饮,凡正气衰者,难治;(4)痰饮病,凡水饮凌心、射肺,症见心悸喘息,呼吸急促,不能平卧,脉数急或促代或极微弱,伴大汗淋漓,四肢厥冷,为危急重症,难治。,七.预后与调护,(二)转归 饮证转归,主要为脾病及肺,脾病及肾,肺病及肾。若肾气亏虚,不能化气行水,饮邪凌心射肺则可转为心悸,喘证;饮邪留伏胸肺,若驱邪不尽,则变成窠臼;病窠遇新感,即易引动伏饮,则病情缠绵难愈。病至后期,变证丛生,脾肾阳气耗竭,则病重难愈。

25、,七.预后与调护,(三)调护 (1)防寒保暖,预防感冒。(1)饮食清淡,勿暴饮暴实,勿过食肥甘厚味;(3)居住条件要保持干燥;,预后与调护,(三)调护 (4)戒烟,限酒;(5)适度劳动,加强锻炼,增强体质;(6)脾肾阳虚、寒饮伏肺者:忌食酸奶、冰激凌等冰冻食品,冬天忌水果,女生平常不穿高腰、露肩、露大腿、低胸等服装,避免寒邪加重痰饮。,预后与调护,1.痰饮是体内水液不得输化,停聚在某些部位而成的一类病证。 2.痰饮的病机主要为中阳素虚,复加外感寒湿,或为饮食、劳欲所伤,致使三焦气化失常,肺、脾、肾通调、转输、蒸化无权,阳虚阴盛,津液停聚而成。,八.小结,3.辨证应先从部位分别四饮:痰饮病在肠胃

26、,悬饮病在胁下,溢饮外溢肌表,支饮病在胸膈等。然后抓住体虚邪实的特点,分清标本虚实的主次。 4.治疗应以温化为原则。因痰饮总属阳虚阴盛,本虚标实,故有治标、治本、善后调理等区别。其中发汗、利水、攻逐为治标之法,只可权宜用之;健脾、温肾为治本之法,亦用作善后调理。,小结,1、何为痰饮?四饮何以为异?2、请述痰饮与咳嗽、喘证、哮证、肺胀的关系。3、治疗支饮的代表方有几种?为什么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九.复习思考题,李某某,女,37岁,职员,1989年12月13日就诊,20年前曾有膝关节疼痛、发热病史,近2年经常在疲劳后出现心慌,外院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休息后能好转,故未重视治疗。平日畏寒怕冷,胃

27、纳欠佳,多食易腹胀,神疲乏力,耳鸣腰酸。 近1周来,发现小便量少,下肢浮肿。今晨起床后突觉心慌、胸闷、气喘、艰于平卧,休息后不能缓解。 就诊时面色苍白,肌肤潮湿,口唇紫绀,苔薄白,脉细弱,脉律不齐。 思考:诊断、证型、方药?,思考题病案,病例: 张某,女,21岁,咳喘胸痛已十多日,午后发热,咯痰粘稠,人院后体温3839。C之间,胸部透视:右侧第三肋以下胸腔积液,经行胸腔穿刺2次,胸水未见减轻,转中医治疗。时下患者已无发热,但觉咳嗽气喘,难以平卧,胸中隐痛,脉滑实。,十.病案讨论,辨证思维程序 第一步,首先分清患者是否是痰饮 第二步,分清属于何种饮证。 根据患者起病较急,病程短,症见咳嗽气喘,胸中引痛,脉滑实等,且X线胸部透视证实为胸腔积液,可诊为悬饮。 何种证型?,十.病例讨论,辨证思维程序 第三步,辨明悬饮的类型。 根据患者年龄较小,起病较急,病程短,脉滑实等,应为实证。见咳嗽气喘,胸中引痛,但无发热,且X线胸部透视证实为胸腔积液,病在胸胁无疑,可诊为饮停胸胁。 选择何种方药?,病例讨论,诊断:悬饮中医辨证:饮停胸胁治法:峻泻逐水。处方: 甘遂、大戟、芜花各等分服法:研末装胶囊; 每次0.31.5g,大510枚煎汤送服。疗程:57天为一疗程,不宜久服。,病例讨论,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