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41 ,大小:1.18MB ,
资源ID:2187070      下载积分:1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21870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大杨立华《中国哲学史》讲稿.doc)为本站会员(sk****8)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大杨立华《中国哲学史》讲稿.doc

1、北大中国哲学史讲稿 杨立华,北大哲学系副教授,年约三十,开设中国古代哲学 魏晋哲学等多门课程,其中尤以中国古代思想世界这门全校通选课最为著名。以下语录,全部摘自杨立华 2004 年下半年中国古代思想世界课的课堂,绝无增删。以此语录,或可见一家之风骨。1、以上就是孔子作为一个圣人的生平。请不要用各种浅薄、丑陋的心态去竭力丑化孔子,作为一个现代人,这样做只能显示你自己的内心有多肮脏。否定圣人的存在只是内心软弱无力的表现。2、我这个人非常随和,唯一不能容忍的就是某些人想尽一切办法侮辱孔子。有一个朋友和我交往七八年,仅仅在一次吃饭的时候他用轻蔑的语气侮辱孔子,我就因此和他绝交了。3、这期读书杂志没有什

2、么可看的,只有一篇关于民工创作诗歌的文章还可看,对比一下就知道,当今所谓学院派诗歌有多苍白无力。附带说一句,凡是登了我文章的读书杂志都不可看。4、庄子去世之前,对学生们说:你们把我扔在野外,我以日月为棺椁,星辰为灯饰你们看看,庄子就是这样随时可以迅速沉浸在自己那套狂想之中自娱自乐。5、上过我的课的学生,应该不会再去读余杰的书了吧?王小波的书也最好不读。王小波讲来讲去不就讲了个“性解放 “吗?前几天我看报纸,看到李银河率先主张在全国推广男女同厕,我都快崩溃了。6、早在三年前我就说过,现代社会“人性解放“ 的最终结果是人的缺席和性的解放。7、现在流行歌曲里面最常见的词是什么?“我“ 。其次呢? “

3、爱“。稍微少一点的是“ 你“。 “我爱你“ ,多么简单、多么直来直去的逻辑关系啊。我小的时候,情歌都是要先把对对方的感情附着在某个物体上,比如“池塘边柳树下“ ,然后才敢释放出来。现在不同了,直接释放。8、纳粹对欧洲最大的破坏,是逼死了欧洲 20 世纪最伟大的文学批评家本雅明。【第二课】上一堂课我没有讲完。其实我是想通过北岛的诗,以及在我看来北岛的诗歌中的终极实体,也就是“乡愁” ,来指出汉语性的意义,汉语性对我们每一个以汉语为母语的生存者的意义。那么这个意义,实际上可以这么来看,就是说有一位诗歌批评家讲过,诗歌就是诗歌翻译中剩下的那部分,或者说,诗歌的本质就是在翻译中不可传达的那部分,而这一

4、部分正是汉语的实质。比如说,如果我们有机会去看西方人对李白杜甫的翻译的话,那个翻译完全没法读。正因为汉语中最精髓的东西是无法传达的东西。那么这些无法传达过去的东西里,汉语性的实质里,第一点我觉得包含了一种特定的伦理态度。这种伦理态度跟其他的伦理态度之不同在于,它体现了一些截然不同的价值观。那么这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对于今天世界的意义,就意味着中国可能始终是一条独特的道路,无论它是在怎样的条件下走向现代化,走向近代化,都将意味着一条截然不同的文化道路,截然不同的政治道路。这一点从上个世纪初的种种努力中我们就能看到。哪怕是最为简单的对比中都能看到。比方说我上堂课谈到过的梁漱溟,他以那么简单的方式来对比

5、中国和西方,说中国是主客一体,西方是主客二分的。以这样的简单的方式来把中国和所谓的西方对比起来,其实质在于,在几乎所有的人的心目中,汉语性文化、汉语性思想都是一条独特的道路。而这一点已经渐渐为许多西方的研究者所看到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一个朋友传给我,是现在在清华任教的一个英国人为一个公司写的中国的报告。这个报告的题目叫北京共识 。这个北京共识和华盛顿共识是不同的一个新的国际关系的事情。 北京共识为许多后发展国家都提供了一个样板,甚至包括给巴西和印度都供了样板。那么北京共识的实质之所以北京共识能形成一条独特的道路,一条独特的影响世界的方式,其根源恰在于中国文化的实质。而这一文化的实质在我的

6、表达里,就表达为汉语性。在我的课上我会逐渐地把汉语性这个问题充分地展开。上一节课里我反复地用一个概念,就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我在强调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在黑格尔的绝对精神面前,个体的不利,就是无论你如何挣扎,都会陷入绝对精神的狡诈。所谓绝对精神的狡诈就是说,那些历史上伟大的人物,那些历史上有超强个人意志和个人欲望的人物,他在达到他的个人意志和个人欲望的过程中,恰恰使自己成为了绝对精神或者说世界精神的工具。黑格尔有一次看到拿破仑骑着马从街头走过,他跟他朋友讲:“瞧,那个马背上的世界精神。 ”我这里强调的,同时我在上一堂课讲过,汉语性文化我们很多人,包括上个世纪初中国哲学史的建构,包括上个世纪

7、初为中国文化寻找主体性的努力,这个努力都是汉语性文明,或者说汉民族的历史精神,它自身的一种欲求,经由一些个体表达出来。那么这个表达里我们可以看到我把汉民族的精神和汉语性思想、汉语性文化作为比每一个个体更具主体性更具能动性的一种主体的存在样式。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它跟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之间的关系。似乎我所强调的汉语性文化也在强势地把个人变成它的工具,但是我们要注意这里有个指明的区别。当我强调汉语性民族的精神的历史演历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到汉语性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历非常弱,它既强又弱。它跟绝对精神不一样。绝对精神是,你无论怎么样都是它的工具,绝对精神意味着必然,意味着必然的展开。绝对精神导向的是一个目的论的

8、一个必然的存在。世界历史之所以可能,世界历史这个名词之所以出现,就是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那么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世界精神如何逐渐从东方的崛起,渐渐成长,经由希腊传到西方,最后成长在德国。德国精神在黑格尔看来是绝对精神目的论的最终实现。那么我们注意到当我强调汉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历的时候,不是能够通过所谓绝对精神的狡诈就可以了。它要通过一些自觉的个体,一些以弘道为己任的个体,才能实现。这个民族的历史演历是可以消亡的。当我认为中国哲学,或者中国哲学史,是一个正在展开的、活生生的存在,同时也就意味着它是有死的。语言本身就是这样,它是有消亡的。而绝对精神是没有消亡的。绝对精神把自己异化为自然世界,然后又

9、在自然世界中逐渐地重新实践和认识自然。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而我们与汉语文化的关系是另一种关系。一方面,我们总在某种程度是汉语文化的回声。另一方面,汉语文化要想充分的展现自我,完全地更新,完全地复活,需要经由一代又一代的自觉的人。在这点上汉语文化是很弱的,一个历史性的精神,一个历史性的文化是很弱的。它不是必然性。它是一种很弱的召唤。我在一篇文章里,结尾处写了这么一段话:“一个历史性民族的精神演历,它对于我们在这个精神演历之中生活的个体而言是一种召唤。它召唤我们这些个体成为它的价值的承担者,成为它的声音的传达者,成为它的品味的欣赏者。我们每一个人当然可以背过身去不听这个召唤,从而成为现代的、更现代

10、的,新的、更新的人类。完全可以,背弃自己的本根是很容易的。但是背弃自己的本根实际上,之所以不妥,之所以不好,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不诚实。如果我们诚实地正对自己的内心的话,我们会发现,我们跟汉语性文化的精神,是我们对父母,对至亲之人的感情。我们的父母不是世界上最好的,不是世界上具有最高品质的,不是世界上具有最高智慧的,甚至不是具有最高官阶、最多财富的人,但是,他们仍是我们最好的。我们的父母是最好的。是这种感情。那么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上。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回到孔子。围绕着孔子在上个世纪的命运,让我们想到很多,如果我们有时间去搜集一部这样的文集,就是汉语文化的最丑陋的文字。所有最丑陋的文字,都可以在

11、上个世纪的文字中找到。而且这样的丑陋放在世界文明史上都是耸人听闻的。我们上个世纪对孔子的诋毁和背叛,其背叛的程度,远远超过犹太人对基督的背叛。远远超过。这个背叛意味着什么?今天我在这里反省这一背叛,批评这一背叛,又意味着什么?有的时候当我乐观的时候,我会想,这样的背叛,是一个伟大的、具有独创性的文明注意我说的是具有独创性的文明。世界上有很多文明是不具有独创性的。世界上的文明可以导源于几个根源。中华文明是其中一个独特的根源。这一独创性的文明,当它面对着一次它所无法忍受的失败、一次无法忍受的自尊心的打击时,它要更新自我,就必须经由这样一个彻底的否定自我的过程。因此我把我们在上个世纪对孔子的背叛,视

12、为汉语文明对自身的彻底否定。经由这一彻底的否定,才能有一次彻底的更新。那么这一否定和背叛的意义,是仍然在展开的,仍然未结束的。如果我们这些后人,那些背叛者的后人,我们这些五四精神的后人,我们这些后五四精神的人,如果能把自己的努力导向一次成功的文化的更新的话。那么这次背叛,就变成了一个自我更新的环节,从而获得了它的合理性,从而获得了它的价值。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这一背叛,我认为就会被钉在人类历史的耻辱柱上。五四这个代名词将被钉在上面。五四的实质,说穿了其实是这样一个东西:只要我跟最强者站在一起,我就能够获得一个更新的更强的自我,无非是这样。我要跟更强者站在一起,这样我就能成为那个最强的。我不

13、知道你们大家有一个人可能对于你们没有什么意义,这个人叫王朔,有意义吗?对你们有意义的可能是王小波吧。王小波我是很不喜欢。我之所以不喜欢他,首先是因为李银河。李银河我实在受不了。李银河认为世界上一切荒谬的无耻的事情她都有必要站出来支持。比如我在网上看到的一条讲交换夫妻,李银河先生站出来说这个在美国不是这么叫的,在美国这很常见。大概意思就是说没什么关系吧。是可忍孰不可忍啊。最可笑的是其实你们细看啊,我批评李银河先生的这话我当她的面我也敢说。就是说她一方面不断地强调性的开放,同性的异性的,怎么来都可以;但她在讲到王小波跟她的爱情的时候,她会说,王小波既专一又浪漫。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这个当然王小

14、波我觉得实在是被李银河耽误了。唉真是没眼光啊。还是不错的。王朔对我们还是有很强的解放意义。王朔有一本小册子,叫一点正经没有其中有一段讲一个人,一个小瘪三,突然发了狂,擂着胸脯,拖光了上衣,冲到街上去,逢到人就喊“谁敢惹我” ,对着各种比他弱的人喊“谁敢惹我” 。喊到第三声的时候,有一个黑塔般的人出现了,用炸雷一般的声音说:“我敢惹你。 ”这个人四顾之后说:“那谁敢惹咱俩?”我把五四看成这样一个东西。五四如果有意义的话在于它陶养了鲁迅这样的人,这样一个永远持着刀冲向强者的人。那么这个背叛今天应该结束了。我们应该认真地去聆听中国古代先哲的东西,让诚实地面对自我,诚实地面对这个文化,充满勇气地让这个

15、文化的精神在我们身上表现出来。让拉姆斯菲尔德的那种胡言乱语,让小布什的那种虚伪的道德傲慢,让他见鬼去。我认为布什上次访华在清华的演讲是清华同学的一个耻辱。因为清华同学在小布什那样傲慢的道德宣扬面前毫无还击之力,他们充分展现了自己英语的流利,却毫没有展现自己文化的自尊。没有一个人站起来用结结巴巴的英语,甚至用汉语,告诉小布什,在他讲台的背后有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厚德载物” , “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中国两千多年前圣人的教诲,应该让他知道。应该让他知道。我们现在有很多人,他不读书,他不读先哲的书,他用鼻子就能闻出先哲的书不好。我有一个这样的朋友,也有才气,写小说的。他写了本小说叫斯巴达 ,

16、这个书你们可以去看。用 38 万字写了一个 24 小时的故事。还是很有才华。他说他不读孔子的书,他说中国文化里没有英雄,他说孔子不是英雄,孔子不是什么伟大的人物。他说我当时还比较耐心。他说尼采很伟大。尼采我同意他很伟大,但尼采不是世界上唯一伟大的人。我劝他,那你何不细读一下论语呢,读读易传 ,读读中庸呢?他说,我不用读,我用鼻子就闻得出来他的臭味。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生平做出了唯一一次的断交,就是这个事。没有办法再谈下去。那么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伟大的存在,有无数伟大的人。我们只要去读资治通鉴,我们就会发现资治通鉴里面所记录的每一个人都比我们伟大十倍,甚至百倍,哪怕是那

17、里面最大奸大恶之人。那是何等坚定何等光明的存在,那是一个何等光明的世界。我们去看资治通鉴里面讲张辽,那比三国演义里讲得精彩多了。那么孔子是这群伟大灵魂之中最伟大的灵魂。有一种研究学问的方式是这样的:是通过追索各种名人的花边,来否定名人的伟大。比方说我们都欣赏爱因斯坦的伟大,那么就有人站出来写爱因斯坦怎么吝啬呀,怎么无耻呀这是一种苍蝇的工作方式,在鲁迅的文章里头是苍蝇和战士的关系。当战士休息的时候,苍蝇也就嗡嗡叫了。但苍蝇永远是苍蝇。学问如果最终指向对一切伟大的破坏,学问如果最终指向把伟大拉回平庸,拉回到跟我们一样的地平线上,这种方向的话,那这样的学问要它干什么?推荐你们看一篇文章,但这篇文章可

18、能比较难读。中文有译本,有个人叫福柯你们知道吗?他写了一篇尼采、谱系学与历史学 。在这篇文章里他讲出了一种所谓的打引号的历史学家的工作方式,这个“历史学家”工作方式就是这样一种工作方式:他通过他巨细弥遗的博学来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个历史的时代比你的历史时代更伟大,没有任何一个人比你更伟大。这也是我刚才说的苍蝇的工作方式。通过我们自己这些空洞的、影子般的存在的卑琐,以及对这种卑琐的自我认知,我们就能确知,有一种更光明更伟大的生存样式的存在。否则我们就将不知卑琐这个观念是从何而来的。我个人是这么理解我的学术生活的,我认为我个人的学术生活是这样的:它的目标是,用自己的一生来衡量自己跟伟大的距离。好,

19、在铺垫了这么多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接着推荐书:钱穆国史大纲 ,这是我推荐学生入门的不二法门。要一口气读完上下册,比金庸小说精彩得多。 国史大纲 。钱穆知道吗?钱穆不会不知道吧?钱穆这两年最火了。这两年最火的是钱穆和钱穆的学生。大家都去买书了。还有一部是钱穆先生的孔子传 。还有一部钱穆先生的书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叫师友杂忆 。这个很好看。和八十忆双亲放在一块。 国史大纲是商务印书馆的, 孔子传和师友杂忆是三联书店的。大家可以去买来看。那书推荐完了之后我们开始进入正题。首先我们来谈第一个问题:以孔子开篇的理由。我的课历来以孔子开篇。一般认为老子是早于孔子的。这样一个观念在上个世纪

20、经古史辨的努力已经基本否认,但是近年来这个观念又有所反弹。为什么呢?是因为在地下挖出了新的东西。古史辨最后定下来老子这本书的成书年代基本是在庄子之后,战国末期。但现在挖出了一个老子的本子,那个墓是战国初期的。基本上大家都不会认为这个书是后来的盗墓者带进去的。我们一般思考问题不是这样思考的。一般认为战国中前期的时候老子这本书就存在了。这本书跟今天的本子距离很大,只有一些片段,并不是全本。因此我们不知道这个人带到地下的是一个老子的全本呢,还是老子的笔记呢,还是老子的诸传本之一。但无论如何,老子中的有些句子在战国中前期已经进入书写,进入流传。这是毫无疑问的。由此推知,因为我们不可能把地下都挖一遍之后

21、才得出结论。大概我们可以推知,老子的年代一定是早于庄子的,也早于孟子,至少跟中庸的年代差不多。甚至我个人以为,就是早于孔子也并不希奇。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啊,因为很多人认为老子这本书里有极高的哲学品质。这么高的哲学品质怎么会那么早就出现呢?那是因为他没有看到论语里已经有极高的哲学品质,中庸里头已经有极高的哲学品质。那么因此我们在辨别孔老先后的问题上,我不认为孔子早先于老子。在史记里记载,孔子曾经向老聃问礼,现在大家的疑问是老聃到底是谁,有没有这个人,以及老聃和老子是什么关系。这个都确实是不清楚。我们即使相信史记里的说法,孔子曾经向老子问礼,我们仍然以孔子开篇,其理由在于孔子思想的重要性。我们是以重

22、要性衡量的。我以前讲孔子要讲三堂课,给你们讲两堂课,当然不是我偷工减料,我压缩了一下。因为还要跟你们讲其他的东西。我讲老子就一定只讲一堂课,以此来区别重要性。孔子生于西周创辟以来的礼乐文化衰颓破碎之际。在这个时候他想要有所拯救。孔子所面对的情况叫“礼坏乐崩” 。其实礼坏乐崩几乎是先秦诸子的共同处境。几乎所有的先秦思想家都面对这样一个基本的思想文化处境,就是礼坏乐崩。记住我今天反复说了“礼坏乐崩” ,因为很多人都说是“礼崩乐坏” 。上完我的课以后大家一定要坚持说礼坏乐崩哦。有一次我一篇文章,我明明写的礼坏乐崩,结果编辑就给我改成礼崩乐坏,他以为我错了还不好意思提醒我,直接就给我改了。结果我一个学

23、生读了就质问我,老师你上课讲礼坏乐崩,你写文章怎么是礼崩乐坏?搞得我很狼狈。现在编辑一般都比较大胆,改的时候很自信。我有一次一篇文章里引用陆象山的一句诗:“墟墓兴哀宗庙钦。 ”人家看这话不通,给我加了一横,叫“墟墓兴衰宗庙钦。 ”当时我就这么好的朋友又不好意思提醒人家,不想显得有学问。没办法。以后告诉他改动之前要跟我商量一下,否则人家以为是我的错,搞的我多么没有面子。我在这里稍微讲一下为什么叫礼坏乐崩呢。崩这个词在我们今天还常常用,说一个皮筋崩断了。其实这是古代的语义传到今天的结果。乐崩的意思是什么呢?乐是干嘛的?乐是感染我们的。乐是打动你感染你的东西。乐崩了的时候,它就不再具有感染力。而那个

24、感染力实际上你要细想它是一个非常具有弹性的东西。比方说我就听不得当今的一些庙堂音乐,尤其听不得什么阎维文啊,什么什么小宋啊宋祖英同志啊,确实有点听不得,觉得她不打动我。这是乐崩,不再具有那个弹性。崩的实质就是好象影响你的那根线断了。用得非常准确的。而且它的典故很清楚。出典出在哪?出在论语 , 论语里头。那么在这样一个礼乐文化衰颓破碎之际,孔子想要拯救。孔子的拯救,他的途径是这样的,第一是复古,第二是开新。而孔子的复古和开新,其实恰恰是一体的两面。因为在当时礼坏乐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礼乐文化已经流于形式。周礼,曾经被伟大的精神,曾经被伟大的真实性所充实和照亮的周礼,曾经在人的具体生活中有着那么

25、鲜活显现的周礼,到了孔子所生活的时代,突然,或者说逐渐地变得不再鲜活,不再真实,不再真诚。有两种人,一种人人欲横流,活得很真实,但很没有道德;另一种人活得很道德,但活得很不真实。这样的结果恰恰在于,礼乐文化的形式化,渐渐地流于形式。在这样一种时候,孔子的复古,不是要简单地回归和原原本本地复原周礼的每一个细节。孔子的精神恰恰是要回到周公致礼作乐的那个伟大的精神实质本身。我在想如果孔子生活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他会不会站出来批评我们所有的物质性生存。比方说孔子说我坚持一定不用手机,孔子说我坚决不上网,孔子说这样的技术性环节、这样的物质性存在无法安置精神。我相信孔子一定会这么说。孔子一定是在这样一

26、个现实的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告诉我们如何建构我们的精神生活,如何建构我们的精神实质,并且把这精神实质变成有根源的有传统的一种精神,与古代的传统有着内在的精神同一性的孔子一定是在做这件事情。因为在中庸里孔子曾经有这样一句话说:“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 ”下面的话就说得特别狠:“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这个意思就是说,第一,是不是每个人都能致礼作乐?显然不是。是不是人都要致礼作乐,是不是人都想不朽,那怎么行?只有某些人,某些有很高的道德修养的,同时又有很高的艺术创造力的人,前提是不仅有道德修养,同时要有极高的艺术创造力,才能致礼作乐。我们知道圣人在中国古代不仅指道德,也指聪明。聪明的实质,当然跟我

27、们今天意义上的聪明不同,聪明主要是“作” 。孔子说我“述而不作” ,孔子不敢居圣。 “述而不作”中“作”的实质就是,圣人必有伟大的创造。这样伟大的创造力能够给我们提供一种生活的想象,提供一种生活的可能性。因此一个民族的圣人实际上就是一个民族的先知。先知,我记得小时候老是读不懂先知到底是什么,先知不就是预言家吗?他能预言以后所有的事情,所有具体事情的发生,比方说预言某一天某个总统遇刺,预言某一天某个战争的爆发,预言某一天突发海啸,预言某一天会发生大地震。后来我是比较笨的,想事情经常会想得很慢。比方说读懂海子的一句诗可能用了我有将近十年的时间,我才真的懂了,突然一天夜里懂了海子那句诗。那么先知这个

28、意味着一种生活可能性的开创者。他开创了一种可能的生活道路。这种先知在古代有很多啦,在伊斯兰文明里有穆罕默德,在这个也不用多举了吧在印度文明里有伟大的佛陀。那么,孔子说他要创造,但他又说自己“述而不作” 。孔子是述而不作吗?他真的是述而不作吗?孔子是“以述为作” 。通过重新的阐释,通过重新的把历史、把周礼的元素重新组织和安排,把六经重新整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作” 。那么这样的方式恰恰是把复古和开新融为一体。但是孔子后来被尊为“庶王” 。在孔子以前所有的圣人都是有德又有位的,要么是君位,要么是居于宰臣之位,就是能做事。但孔子一生却一直没有这个“位” 。所以他的政治理想、他的礼乐理想,都不能最终地

29、实现。所以这对于孔子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我猜想孔子的本意是,孔子后来教育学生的时候,从他对学生的教化中我猜想孔子最初是希望自己能够实现恢复他不说恢复西周,他说“吾其为东周乎” , “哪怕回到东周也好啊!”但他很快意识到,自己是完成不了这个使命的。所以他寄望于他的几个学生,颜渊、子路、子贡这些人。结果最后他最欣赏的两个学生,都先他而死。颜渊死的时候他说“天丧予” ,子路死的时候他说“天祝予” ,天诅咒你。到晚年的时候他已经相信,在一个短期的时间,甚至在一个非常长期的时间里,已经不再有可能恢复东周那样一个文化。最后他在晚年的时候开始写春秋:“知我者其为春秋乎,罪我者其为春秋乎。 ”作春秋对于孔

30、子而言是一件非常僭越的事。孔子说“罪我者其为春秋乎” ,实际上他作春秋这个事情是僭越的。他没有这个位。他第一不是史官,也不是天子。他没有这个位。他作春秋就是在儒史的基础上,改写。而这个改写恰恰在某一字的褒贬之上,建立起了一个价值的系统。他想通过这个,通过自己对文献的整理,通过他所作的春秋 ,保存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可能性,希望在某一天,它能再次出现在这个大地上,出现在这个文明里。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这些后世人说孔子没有得君而行道,既是这个文化的不幸,又是这个文化的大幸。正因为有了孔子的不能得君而行道,所以孔子才有了整理六经教化弟子的行动。而正是经由孔子的整理六经和教化弟子,中国文化才有了这样一个

31、基础,能够维持两千年持而不坠,几经艰辛持而不坠。面对着一次又一次更强的意志性文化的冲击它仍能保持它的基本方向。比如我刚才说的北京共识。其实我们的官员是一些教养很一般的人。很一般的官员有很多官员没什么教养,没什么修养。但你会发现他那样无意识的举动里,都会强调出中国发展的独特性,可见这个文化的强势。那么由于他的教育和他对文献的整理,中国文化从此别开了一个新的局面。我们显然不能简单地用宋代的儒者或者明代的儒者那样悲观地看待中国孔子以后的历史。因为宋代的儒者和明代的儒者都是以孔子以及以上古三代来批判现实。有人说中国文化是没有批判性的,这是胡扯。没有批判性诸子们在干嘛?二程在干嘛?王阳明在干嘛?王阳明他

32、们都是用古代资源,用那个理想的古代世界来批判现实的。那个批判性之强,远超过我们今天。而且那个道德人格之强,我们看王阳明东林党人实际上有很多人都是阳明的信徒。东林党人有几句话只要我们一读都会非常感动,叫“冷风热血,洗涤乾坤” 。这样的一群人。怎么能说汉语文化,怎么能说儒家精神里没有批判性呢?这很荒谬。当然我们要回过头来要看到,我们不能简单地那么去看,把孔子以后的世代中国文化展开的世代视为一个文化堕落的过程。不能那么讲。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前人讲得很详细了。有人说,孔子开了私家讲学之先。这话说得没错。那么这些赞誉我认为,说的都不错,说得都是很客观的,很实在的。但是都只是见到了孔子的小体,而未

33、能识其大体。我刚才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灵魂中最伟大的灵魂,那么,我把这个话转译为这样一个话:我们在这里将孔子视为中国文化本根中的最高价值的人格化体现。中国从上古至周代的种种文化积累、价值演变,至孔子而得以集中的绽现。此后中国文化虽历种种变迁,而终能持而不坠,实赖孔子所造之规模使然。这是我对孔子的一个评价,这也就是我以孔子为中国哲学史的开篇的理由。前两天讲张载有一句话特别打动我,张载说自己为这个文化唱此绝学的时候,苦于有相同精神追求的人很少,苦于学者少,因此,张载说了一句话叫“贪于学者” ,令我深有同感, “贪”的意思就是渴求,珍视。杨明见了所有人都在喋喋不休地讲仁义道德,他说老感觉自

34、己像一个开饭店的,不管人家是不是饱,是不是要吃饭,他都要不停地劝人家吃。我也是这样。好,我们下面进入正题,二,孔子生平。因为我已经推荐你们看孔子传 ,你们可以去看。 孔子传这部书很有意思,它是钱穆先生一生中唯一一部被退稿的书,80 多岁,钱穆气得够呛,我 80 多岁第一次被人家退稿。为什么退稿呢?是当时,香港孔孟学会,请他写孔子传 ,写完之后呢钱先生一直有一个观点说,孔子跟六经无关。这个观点我不同意啦。这是钱先生自己一个独特的见解了,他有自己深刻地考虑在里面,但是孔孟学会一看这个,就坚决退了稿。钱先生大怒,他说,你找我写就应该知道我一贯的观点,我从20 几岁就一直说到现在,孔子跟六经无关呀。这

35、个很有意思孔子生于公元前 551 年,卒于公元前 479 年。那么孔子生日时哪一天?哪天?我也记不住了,非常抱歉。不过我知道这个是台湾的教师节。你看我们的教师节是何等的没有来由,教师节安排在 9 月 10 号,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不知道干嘛的。呵呵你哪怕随便找一个皇帝的生日,哪怕毛泽东的生日我们也勉强将就了,有点纪念意义,整一个 9 月 10 号真是没文化呀!这么没文化真是让人受不了。你要是有机会访问台北和香港的话,你回到北京就会觉得北京这个城市特别没有人情味,觉得特别没劲,你说除了那个步行街,丑陋的步行街以外,那个步行街这两年好看点了,以前那个招牌,这么大,横着放,横着放的招牌真难看。你去台

36、北逛的时候,你会觉得台北特别有人情味。因为台北下雨多嘛,专门会有那个管,特别长,到处都有可以逛街的地方,北京绝大多数街道,你要逛街就觉得很傻,只有匆行赶路才觉得比较恰当,北京已经快变成一条大道了。你要从德国回来,你就会觉得北京特别没有文化。特别自卑,每次回来,我去了两趟柏林,第一次回来觉得简直自卑的快绝望了。郁闷了整整好几天,我怎么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精神百态怎么如此的丑陋?每一个建筑都让我触目惊心,每个建筑每天都在伤害我。从美国回来终于觉得平衡了,原来有跟我们一样没文化的地方。孔子的先世是商的王室,殷商的文化是非常高的文化,我不记得是哪位先生说的了,他说:西周对殷商的征服,实际上是一个较低文

37、明对较高文明的征服。这个较低和较高是从文明的细节上来说。比方说我们看清代,你比方说看红楼梦这样的东西,比如明清小说这样的东西,你常常看到一个文化烂熟的表现,这文化完全成熟了,成熟到以至每一个细节安排得都没有任何意外,你看那个小说没有任何意外,明清小说将男女之情的笔调,是完全丧失了爱的能力的人的笔调,完全没有爱。那个文化精致到去雕一个小桃核,你去看台湾故宫,那个台湾故宫太宝贝了!你随便看一件宝贝都十分的了不起,你可以看到苏东坡写的后赤壁赋的原稿,你可以看到朱子写“无极而泰”的,那个至大至高。你去看清代的里头,刻得什么舟呀,舟里面的船呀,恨不得在里面再写一篇兰亭序呀。这个文化精致到这个程度的时候,

38、这个文化的生命力也就没有了。其实殷商的问题恰恰如此,文化到了一个烂熟的地步,必然被一个活泼泼的,更具鲜明活力的文化所取代。那么孔子的文,恰恰是跟他的殷商王室的血统是有关的。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纥是鲁陬邑大夫,武艺绝伦,武功极高,以勇称,是当时最勇猛的人之一,大力士,到什么程度呢?大家看过隋唐演义吧?托住那个千斤闸,悬门。古代那个城门这么打开,拴拿掉了就能撞,只要把吊桥打开就能撞开,悬门一下,那就撞不开了,然后那个里面人也出不来了。隋唐英雄传里,托这个的人是谁来着,我记不清了,好像是李元霸。就是李元霸,他把这个托起来了。叔梁纥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当初他们一块儿去跟晋国打仗的时候,他们去进那个城

39、里,悬门已经开始往下坠,叔梁纥举着,让所有人都走,然后他自己再走。这里面讲的,第一就是力量大,这个我们大家都看到了。第二个, “入先勇也,出后义也”这是典型的义的行为。孔子是一个比较伟大的人,当然要一个比较伟大的人才能生出来。他娶于颜氏女生孔子,孔子名丘,这两个字就不要连读了,不能称圣人名讳,至少在我这里是这样的。他为什么名丘呢?是因为他生了之后我不知道他那个头型是什么样子的,大概说是像丘一样的头顶,不是很清楚。是生具异相啊。而且他父亲娶她母亲的时候,是60 多岁,有一些人说:孔子野合而生。一些内心不是很干净的人,一些试图这样解释的人,望文生义。因为孔子父亲娶她母亲的时候,已经 60 开外了,

40、而他母亲还只有 17 岁。还没有到正式结婚的年龄,倒是有一点非礼,嗯,有一点非礼!在这种情况下的野合,不是在立法之内的。像我们今天,也发生这种事情,杨老先生,这个,个人的事不宜评价。不过我这里插一句闲话啊,我老觉得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关系里头,杨振宁是有问题的。其实杨振宁这样一批人得享这样的大名,其实是不应该的。还有一些是应该更令我们感动的人,比如邓稼先,大家知道邓稼先吧?邓稼先怎么死的?放射性,就是那个原子弹没有爆炸,他说我是负责人,他去把那个原子弹弹头拿出来。他是深知后果,他死得是极惨。杨振宁后来见他的时候,他和杨振宁的照片,鼻子下的血迹都没擦,因为擦不干,他是身体的全部孔窍全部流血。何等伟大

41、的人!离我们这么近,我们还能感受到他的伟大。有很多科学界的人是很令我们敬佩的。孔子自己说, “十有五而志于学” 。是说孔子治学时是 15 岁。那么这个治学的目的不是为了知识的掌握,也不是为了干禄,这个立志是为了行道和得到。所以说,孔子立志,十五立志,这个“志” ,是志道。我们现在常常说“我而立之年了” ,说自己“不惑”了,到了 50,就敢说自己“知天命”了,这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呀!这是人孔子,圣人自夸,圣人解释自己成德的次第,到 50 岁才能“知天命” ,你也能行?大部分人的年龄,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把年龄活在自己身上,当然也未必活到了人家的身上,有的人可能一辈子,到死也就是三十,而立。因为“而立”

42、这个“立”是立什么呀?不是说你成家立业就叫“而立”了,那叫“立于礼”呀,什么叫“立于礼”呀?“立于礼”就是说行道已经“礼”对他已经不构成障碍了。 “礼”是他成就个人的根基和依据,是他骨子里的冲动,这是何等高的一个道德高度呀!所以我们以后再写文章的时候,千万不要再做这种僭越之事啊。有点不自量力,这个来不来就说自己“我这件事情做得太中庸了” 。你哪是中庸呀,你分明是庸俗嘛!“中庸”是何等高的一个德行,就敢随便说。我们学过哲学史的人,有些话,我们就知道,以后就不会说了啊。孔子年轻的时候,因为他父亲早死,他出生很快就过世了,然后,母亲又在他很小的时候去世,所以他生活是相当贫困的,他说“吾少也贱” ,我

43、小的时候也贫贱。 “故多能鄙世” ,孔子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在那个时候可以视为全才,礼、乐、射、御、书、数无一不精。礼乐就不用讲了,是一个君子的日常生活,射御是什么?是打仗。御是开车,射是射箭。然后书呢?书不是说书法,也不是会写字,而是说有文字能力。然后呢?数是什么?数是会计,孔子做过会计,孔子做过乘田委吏,乘田呢,就是放牧牧羊,委吏呢,就是仓库保管员。但是这些事呢,孔子做的一定不是很长,因为他到 30 岁的时候,据钱穆先生考证,就家居授徒了。那么他所讲授的对象,都是当时的“士” 。 “士”是我们常常见到的一个词,那么“士”在当时国民的成分里头,又是什么样一个成分呢?这个据徐复观先生说徐复观先

44、生是熊十力的弟子,被视为港台新儒家之一。徐复观在两岸思想史中说, “士”本是国民中的农民,农民脱离了土地,成为参政辅政的预备军,这是“士”的来源。我相信徐先生的论述,当然是有他的道理的, “士”阶层的某一部分来源,一定是这个来源。那么还有一部分来源,我认为徐复观先生没有注意到,就是贵族,由于支脉延伸,贵族最初是一代啊,一代是一个人,封地封爵,随着支脉的延伸,随着支脉的扩大,族系的扩大,只有长子这一系,可以继承爵位和禄位,以及封地,那么其他的这些人,逐渐地沦为平民,因此它还有一个这样由上而下的过程。因此在很多“士”的过程里,这也能帮我们解释为什么在先秦的“士”有那么高度的自觉,主体性的自觉,道德

45、的自觉,知识的自觉,是因为他在贵族的教养之中,有了这个教养之后,物质文化,以及官位地位他会失去,但是文化教养的基本氛围,还是能在家世的继承中得到保持。所以我们看孔子的教育对象主要是这批人。那么孔子教育弟子的名声很快就变得很大,这个很大的证据,钱穆先生讲,鲁分晋齐,季孙、孟孙、叔孙,当时鲁国的三个大夫,当时的三家与鲁公的公室构成了两股对抗的政治势力,在孔子生活的时代,三间的势力已远远大于鲁公公室的势力,无论从财富,从政治势力来讲都大于他。当时孟齐子临死的时候,就让两个儿子跟随孔子学习。但是孔子在教育这两个孩子上面,不是很成功,因为后来,孔子在鲁国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时候,其中最重要的、第一步的政

46、治方针,逆私家,尊公室。那么当时三家都是有自己的都城的,有都城是什么意思?有都城我就有了城墙了,我高兴不听你的,我把城门一闭,你能把我怎样?我有军队,有粮食,什么都有。孔子当时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三家的城墙打掉,这件事呢,季孙和叔孙反而都接受了,而且都完成了,只有一家没做,就是孟孙,而孟孙又是孔子的弟子。可见教育人是很难的呀!孔子这样的圣人,也很难把他们教育好。孔子 35 岁的时候事齐,离开了鲁国去齐国。这个时候,据钱穆先生考证,是和“八佾舞于庭” ,是可忍,孰不可忍有关。这个佾呀,就是行,当时,只有天子可以用八行演武吧。当时的季孙氏竟然用八行,八行就意味着他用了 64 个人,当时大夫应该用几行呀

47、?四行,32 个人。孔子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个的意思是“这个我们都能忍,还有什么不能忍的吗”?是这个意思吗?不是不是这个“忍” ,是忍心做,说“这是你都忍心做,还有什么事不忍心做的” 。这两个意思是不同的,当然是我后面说的这个是,对的。忍的本意是残忍的意思,我不知道你们现在的座右铭是什么,我常常看到一些人,来不来就在墙上贴一个“忍”字,不知道大家都忍个什么?殊不知这个字,可以说是汉语文字里最贬义的一个词。我们现在把“容忍”放在一块,其实容和忍是不同的,我们可以说宽容,最好不要 我们可以认为“容忍”是偏“容”的,但在一块儿, “忍”这个字,就是坏字。这是都忍心做,还有什么不忍心做?孔子通

48、过这件事就看出季孙氏的僭越,以及国将乱,对公室已经完全没有避讳了,已经能明目张胆的僭越,孔子在这个时候就离开了。孔子有句话说“危邦不居,乱邦不住”那很多人就说,好!那治邦要你干嘛?孔子认为这样,危邦和乱帮是自己无力做,无力扭转,不能参与局势,不能左右局势的时候,君子要远离危难之地。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就孔子而言,孔子极端强调士的尊严,在危邦和乱帮生活不在于生计不在于生存,而在于随时有可能,丧失作为“士”的、作为君子最起码的人格尊严。孔子的意思是说,在一个天下大治的社会里,自己做一个隐士,也没有什么关系,而在一个可以有为的乱世里,自己付出自己的生命也没有关系。你随时有可能,不是威严而是尊严,丧失

49、你作为士,你作为君的最起码的人格尊严。孔子要避讳的是这个,孔子的意思是说,如果在一个天下大治的社会里,自己做一个隐士也没有什么关系,做一个老农民也没什么关系;而在一个可以有为的乱世里,自己付出自己的生命也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在一个自己无可作为的乱世里,乱国里,孔子说我还是离开。孔子在当时的鲁国就是这样。在这个里面说点感慨,就比如说,对比当时的很多知识分子,在解放后许多人文知识分子选择了留下,一些人走,像钱穆就是毅然决然地走。陈寅恪是想走而又有犹豫。所以走到了广州想再看一眼。有人说陈寅恪是首鼠两端,去国、背叛,要么你背国你走,要么你留下,其实不是。陈寅恪知道离开也没有用,离开了也是花果飘零,离开的那种生存同样也是一种没有价值的生存。而且陈寅恪留在这个国家,他是那个时代,几个少数保存自己尊严的人之一。当时有名的老一辈的大知识分子,一个是陈寅恪,一个是梁漱溟。其他人,有些人因为去世比较早,得以保全,包括我的师爷汤用彤先生,他去世的比较早所以得以保全。像冯先生这些人,因为死的太晚,而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