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实验专题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中 1.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实验中 应选较薄的玻璃板(选填“较厚”或“较薄” )2.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竖直放置;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不能重合。3.选择蜡烛 A和 B的要求是完全相同;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4.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5.移去后面的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6.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
2、玻璃板时,它的像不变(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 )7.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8.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若 直 接 将 蜡烛放在直尺上进行实验,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9.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B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
3、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10观察者看到玻璃板前的蜡烛 A,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B实际是由于光的折射而成的虚像,看到玻璃板前蜡烛 A的像,是由于光的 反射而成的虚像。11观察 A蜡烛的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 玻璃板的两个面反射各成一个像。这两个像的间距为两倍玻璃板的距离。12实验应该选用较薄(选填“厚”或“薄” )的玻璃板,这是为了使玻璃板两个面反射成的像尽量重叠,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13.当把 B蜡烛移到 A蜡烛的像所在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 B都不
4、能使 B与 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没有 竖直放置。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 B”实际上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 (选填“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 、 “光的 折射所形成的虚像”或“蜡烛 B本身” )。14在寻找 A蜡烛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A (选填 “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如果将点燃的蜡烛 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远离玻璃板215.如何证明像的大小与不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而改变?将蜡烛靠近(或远离)镜面,移动后面的蜡烛,总能与像重合,说明像的大小不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而改变。16.怎样证明成的是虚像?在像的位
5、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成的是虚像 。17实验中为什么要改变点燃蜡烛 A的位置多次实验?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以便得到普遍规律。18实验结论是什么:平面镜所成的 正立等大的 虚像,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若用棋子做实验,不足是什么? 棋子不是光源,看不到棋子的像 如何改进? 用手电筒照亮棋子 。19.把蜡烛 B放到 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 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 像与物大小相等。20.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 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 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
6、烛 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 。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子放置。(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 B与蜡烛 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判断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两点是否重合。 )(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3上
7、判断像与物之间的位置关系。21.在进行光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中:(1)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这个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一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 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22.如图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 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 减小,这时r 跟着减小,使 i增大,r 跟着增大,r 总是等于 i,说明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 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 NOF上看不到 反射光线 ,说明
8、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如果让光线逆着 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E方向射出,这表明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3.除了平面镜外生活中也常用到凹面镜,下图是一束平行光射到凹面镜上的传播情况。(1)由图中光路可知,凹面镜对光线起到会聚作用。(2)现在有一点光源,若要利用凹面镜获得平行光,应把点光源放在焦点F,依据的原理是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请你根据凹面镜对光的作用另举一个应用凹面镜的实例: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镜。42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
9、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不能观察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的像(选填“能” 、 “不能”)。(2)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物距cm 像距cm 像与物大小比较第一次 120 120 等大第二次 150 150 等大实验表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5.图中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2)如果有 3mm厚和 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无法与前
10、面蜡烛的像重合。(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 。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能。理由是因为两次实验中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都相等。26孙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是按如下实验步骤进行的: a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如图所示b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c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d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请你针对孙悦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孙悦同学为什么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2)孙悦同学的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说明正确做法。C中将另一只“蜡烛”点燃错误,应改为不点燃。27.某同学在探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中,选用了两只同样的蜡烛,玻璃板等器材。(1)实验时,取一支点燃的蜡烛 A 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支蜡烛 B 的作用是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某同学发 现看到蜡烛 A 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 B 也点燃, 用5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不能(填“能” 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2)请在图中画出一条眼睛能看到蜡烛 S 点的像 S的光路图.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