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启普发生器的使用方法a使用前应首先检查整个装置是否漏液(漏水)、漏气。若是新的启普发生器,在检查前还应把球形漏斗及导气管活塞等磨砂部分先薄薄地涂上一层凡士林图(a),并插入磨口内旋转,使之装配严密图(b),然后检查是否漏液、漏气。检查漏液、漏气的方法:打开导气管的活塞,从球形漏斗口注入水至充满半球体,检查半球体的下口塞是否漏水。若漏水,则将塞子取出,擦干、塞紧,或更换塞子后再检查图 2(a)。若不漏水,再检查是否漏气。检查方法是:关闭导气管的活塞,继续从球形漏斗注入水至漏斗 1/2 处时,停止加水,并标记水面的位置,静置图 2(b),然后观察水面是否下降。若水面不下降,则表明不漏气。若漏气,则
2、应检查原因,可从导气管活塞、胶塞和球形漏斗与容器的连接处去检查,并加以处理。b装填固体试剂。装填固体的方法有两种。(a)从容器球形体的上口加入。取出球形漏斗,让容器横放在桌面上,将适当大小的固体从大口装入球形体内,不要使固体落入半球体中。装入固体的量以不超过球体容积的 1/3 为准图 3(a)。将球形漏斗插入并插牢图 3(b)后,竖立容器,轻轻摇动,使固体分布均匀3(c) 。(b)从容器球形体的侧口(导气管的塞孔)加入。让启普发生器直立于桌面上,拔下导气管的橡皮塞,从塞孔将固体加入在容器的球体内,并使固体分布均匀,如图 4 所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反应的进行,反应物颗料变小,易漏入下半球体中,
3、使反应无法控制。为防止较小反应物的漏下,可采用下面的办法。加一多孔的橡皮圈。从橡皮塞,或从废自行车内胶胎,切下一块大小合适的圆形橡皮片,在橡皮片中间打一大孔(能恰好紧套在球形漏斗颈的相应部位),大孔周围打许多小孔或剪成许多小细齿图 5(a),然后把多孔(或多齿)橡皮圈套在球形漏斗颈上图 5(b),装上容器,使橡皮圈恰好挡在缝隙处。也可在孔道上填塞一些玻璃纤维;或堆放些碎玻璃管,或放置一圈小玻璃球(直径 78mm );或用尼龙绳(或塑料电线外皮)缠绕在球形漏斗颈的合适部位。c注入液体(或溶液)反应物。可将液体(或溶液)从球形漏斗注入。注入时应先开启导气管的活塞,待注入的液体一直与固体接触后,即关
4、闭导气管的活塞,再继续加入液体至液体进入球形漏斗上部球体的 1/41/3 处,以便反应时液体可浸没固体。不要过多,否则在反应中液体可能冲入导气管。d试用。将固体和液体(或溶液)反应物都按上述操作装入后,打开导气管活塞,液体就从半球体进入球体图 6(a)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生成的气体就由导气管逸出。然后关闭导气管的活塞,由于球体内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回半球体和球形漏斗。这时液体与固体脱离接触,反应自动停止图 6(b)。上述试验说明装置功能正常,可正式使用。e反应中途固体和液体反应的添换方法。通常在反应中,固体反应物将近用完或液体(或溶液)浓度变稀时,反应变得缓慢,生成的气体不够用,则应添加固体或更
5、换液体(或溶液)。添加固体的方法:先关闭导气管的活塞,将球体内的液体压出,使其与固体脱离接触,然后用橡皮塞塞严球形漏斗的上口(防止球形漏斗里的液体下降冲入容器球体部分,使反应发生)。再拔下导气管上的塞子,将固体从导气管塞孔添加(图 7),然后,重新塞紧带导气管的塞子,再拔下球形漏斗口上的橡皮塞。中途添换液体(或溶液)的方法:比较方便而又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关闭导气管的活塞,将液体压入球形漏斗中,然后用移液管将用过的液体抽吸出来(图 8)。当然也可用虹吸管吸出液体。吸出的液体量应依需要而定。吸出废液后,再添加新液体。另一种方法是,从半球体上的下口塞孔放出废液。关闭导气管的活塞,把液体压入球形漏斗中
6、,然后用橡皮塞塞严球形漏斗的上口。把启普发生器先仰着放在废液缸上,使下口塞附近无液体,再拔下塞子(戴上橡皮手套或用钳子去拔,不要用手直接拔,以免腐蚀皮肤),然后使发生器下倾,让废液缓缓流出。废液流出后,再把塞子塞紧,直立启普发生器,从球形漏斗口注入新液体(或溶液)(图 9)。若要搬动或移动启普发生器,则要注意用手握住容器的凹进部分所谓“蜂腰”图 10(a);或用一手握持容器球形部分的上口颈部,另一只手托住半球体底部图 10(b),但绝不能只用一只手握住球形漏斗提着它移动图 10(c),这样,会使容器部分脱落,不仅会损坏仪器,而且可能造成伤害事故。启普发生器使用以后,如放置一段时间再用,则最好将球形漏斗中的液体试剂(如酸液等)用移液管吸出一部分,剩下的液体即使完全落入半球体也不能与固体试剂接触(如图 11),这样可避免在放置过程中因容器慢慢漏气,使球形漏斗中的液体逐渐落入半球体,以至最后与固体试剂接触而发生反应。这不仅浪费试剂,还会使反应生成物(如ZnSO4、CaCl 2等)在半球体内析出大量结晶,甚至在球形漏斗与容器缝隙处形成粘结,造成洗刷容器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