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咬文嚼字 学案【学习目标】1分析评价文章的观点。2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3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文学常识】1.朱光潜(1897 年-1986 年),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诗论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等。2.文章背景: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需要铸造。然而,文学研究、文学批评,往往对文学语言不够重视,有的人甚至白字连篇,语病百出。针对当时文学创作的这种
2、现象,朱光潜先生写下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应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字上的推敲,实际上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作者提倡咬文嚼字,是和他的文学创作密不可分的。3.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基础知识】学富五车: 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深恶痛绝: 厌恶、痛恨到极点。 锱铢必较: 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 。索然无味: 形容呆板枯燥,一点意味或趣味也没有。才高八斗: 形容富有文采。自鸣得意: 自己表示很
3、得意。(多含贬义) 清沁肺腑: 纯净的味道、感受渗入人的肺腑或内心。点铁成金: 多比喻把不好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预习检测】“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每句中的“咬文嚼字”的正确意思:A.形容卖弄才学。B.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2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 (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文题阐释】“咬文嚼字”一词通常含有贬义,而本文的“咬文嚼字”是指(1)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
4、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2)咬文嚼字,表面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文本赏析】(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原因在于“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B对史记中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改后简洁了许多,但远不如原文。原文把射虎者发现“虎”的紧张情绪、勇悍的性格,集全力于一箭的情状,体现的淋漓尽致。改后则索然无味。C对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启示我们我们不仅要懂得文字的直接意义,有时还注意到文字的联想意义 D对“美人”、“才子”、“风景”等
5、事物的评述用语大致相同,说明文人们的欣赏眼光极其相似。E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是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2)“推敲”的故事(参见教材 P44“推敲”的来历)大家都非常熟悉,朱先生对此提出了新的看法,请结合题李凝幽居的意境,谈谈你对“推敲”一词的看法。(6 分)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注: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幽期:再访幽居的期约。言:指期约;不负言:决不食言。3(3) 什么叫“套板反应”?
6、朱光潜先生对这种现象是如何看待的?(6 分)(4)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提出与作者不同的主张,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理由有:1.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2.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道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为他“观其大略”,知识面更广。3.宋代陆象山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是说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讨论:对朱光潜与马南邨的不同见解,应该怎样看?(8 分)【高考链接】炼字类题的做题方法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
7、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1.炼字题如何设问(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2.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4第三步,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尽量点出表现手法。3.【牛刀小试】清代人褚人获坚瓠集载:一天晚上,云淡风轻,苏东坡和黄庭坚对月赏梅。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亦在。于是
8、,苏小妹、苏东坡、黄庭坚三人论诗,小妹言:“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若联作五言句,各于中间加腰,以何为妙?”东坡沉吟捋须,哦曰:“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佳。”小妹笑云。黄庭坚思忖良久,拱手试云:“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亦不佳。”小妹又笑云。东坡、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转向小妹,看小妹小妹又是一笑,轻轻吟道:“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山谷复吟、品鉴,皆叹神妙。请问苏小妹填的这两个动词是什么?神妙处何在?【拓展】背诵如下语段,仔细揣摩并将之运用到以后的阅读鉴赏和文学创作中去。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
9、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离不掉“套版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语言跟着思维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是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