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87.50KB ,
资源ID:2202798      下载积分:1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22027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doc)为本站会员(hw****26)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doc

1、4 原材料、配合比、制备及运输4.1 一般规定4.1.1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除应符合工程设计所规定的强度等级、耐久性、抗渗性、体积稳定性等要求外,尚应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特性的要求,并应符合合理使用材料、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值的要求。 4.1.2 大体积混凝土的制备和运输,除应符合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外,尚应根据预拌混凝土供应运输距离、运输设备、供应能力、材料批次、环境温度等调整预拌混凝土的有关参数。4.2 原材料4.2.1 配制大体积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选择及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所用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 的有关规定,当采用其他品种时,其性能指标必

2、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应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所用水泥其3d 水化热不宜大于 240KJ/,7d 的不宜大于 270KJ/;3 当混凝土有抗渗指标要求是,所用水泥的铝酸三钙含量不宜大于 8%;4 所用水泥在搅拌站的入机温度不应大于 60。4.2.2 水泥进场时应对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水化热等性能指标及其必要的性能进行复查。4.2.3 骨料的选择,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 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宜

3、大于 2.3,含泥量不大于 3%;2 粗骨料宜选用粒径 531.5mm,并应连续级配,含泥量不应大于 1%;3 应选用非碱活性的粗骨料; 4 当采用非泵送施工时,粗骨料的粒径可适当增大。4.2.4 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1596 和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 的有关规定。 4.2.5 所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4.2.6 外加剂的选择除应满足本规范第 4.2.5 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4、外加剂的品种、掺量应根据工程所用胶凝材料经试验确定; 2 应提供外加剂对硬化混凝土收缩等性能的影响; 3 耐久性要求较高或寒冷地区的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4.2.7 拌和用水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 的有关规定。4.3 配合比的设计4.3.1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JGJ 55 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采用混凝土 60d 或 90d 强度作指标时,应将其作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依据。2 所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浇筑工作面的塌落度不宜大于 160mm。3 拌和水用量不宜大于 175kg/m3 。4

5、 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 40%;矿渣粉的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0%;粉煤灰和矿渣粉掺合量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 50% 。5 水胶比不宜大于 0.50。6 砂率宜为 35%42% 。4.3.2 在混凝土制备前,应进行常规配合比试验,并应进行水化热、泌水率、可泵性等对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所需的技术参数的试验;必要时其配合比设计应当通过试泵送。 4.3.3 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温控施工方案的要求等,提出混凝土制备时粗细骨料和拌和用水及入模温度控制的技术措施。4.4 制备及运输4.4.1 混凝土的制备量与运输能力满足混凝土浇筑工艺的要求,并应

6、用具有生产资质的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GB/T 14902 的有关规定,并应满足施工工艺对坍落度损失、入模坍落度、入模温度等的技术要求。 4.4.2 多厂家制备预拌混凝土的工程,应符合原材料、配合比、材料计量等级相同,以及制备工艺和质量检验水平基本相同的原则。 4.4.3 混凝土拌合物的运输应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车应具有防风、防晒、防雨和防寒设施。 4.4.4 搅拌运输车在装料前应将罐内的积水排尽。 4.4.5 搅拌运输车的数量应满足混凝土浇筑的工艺要求,计算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A 的规定。 4.4.6 搅拌运输车单程运送时间,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应符合国

7、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GB / T 14902 的有关规定。4.4.7 搅拌运输过程中需补充外加剂或调整拌合物质量时,宜符合下列规定:1 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或使用外加剂调整时,搅拌运输车应进行快速搅拌,搅拌时间不应小于 120s;2 运输过程中严禁向拌合物中加水。4.4.8 运输过程中,坍落度损失或离析严重,经补充外加剂或快速搅拌已无法恢复混凝土拌合物的工艺性能时,不得浇筑入模。5 混凝土施工 5.1 一般规定 5.1.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计算,可按本规范附录 B 计算; 2 施工阶段主要抗裂构造措施和温控指标的确定; 3

8、 原材料优选、配合比设计、制备与运输; 4 混凝土主要施工设备和现场总平面布置; 5 温控监测设备和测试布置图; 6 混凝土浇筑运输顺序和施工进度计划; 7 混凝土保温和保湿养护方法,其中保温覆盖层的厚度可根据温控指标的要求按本规范附录 C 计算; 8 主要应急保障措施; 9 特殊部位和特殊气侯条件下的施工措施。 5.1.2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宜采用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施工(图 5.1.2-1)或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图 5.1.2-2)。 图 5.1.2-1 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施工图 5.1.2-2 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5.1.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设置水平施工缝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根据混凝

9、土浇筑过程中温度裂缝控制的要求、混凝土的供应能力、钢筋工程的施工、预埋管件安装等因素确定其位置及间歇时间。 5.1.4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选用下列方法控制结构不出现有害裂缝: 1 留置变形缝:变形缝的设置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后浇带施工:后浇带的设置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3 跳仓法施工:跳仓的最大分块尺寸不宜大于 40m,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宜小于7d,跳仓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设置和处理。 5.1.5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宜规定合理的工期, 在不利气候条件下应采取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5.2 施工技术准备5.2.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进行图纸会审,提出施

10、工阶段的综合抗裂措施,制定关键部位的施工作业指导书。 5.2.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在混凝土的模板和支架、钢筋工程、预埋管件等工作完成并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5.2.3 施工现场设施应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要求按时完成,场区内道路应坚实平坦,必要时,应与市政、交管等部门协调,制定场外交通临时疏导方案。 5.2.4 施工现场的供水、供电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当有断电可能时,应有双回路供电或自备电源等措施。 5.2.5 大体积混凝土的供应能力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不宜低于单位时间所需量的1.2 倍。 5.2.6 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设备,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全面的检修和试运转,其性能

11、和数量应满足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需要。 5.2.7 混凝土的测温监控设备宜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配置和布设,标定调试应正常,保温用材料应齐备,并应派专人负责测温作业管理。 5.2.8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对工人进行专业培训,并应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同时应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5.4 混凝土浇筑 5.4.1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应根据所用振捣器的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整体连续浇筑时宜为 300500mm。 2 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应缩短间歇时间,并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层间最长的间歇时间不应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

12、间。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当层间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 3 混凝土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当混凝土供应量有保证时,亦可多点同时浇筑。 4 混凝土宜采用二次振捣工艺。 5.4.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取分层间歇浇筑混凝土时,水平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应清除表面的浮浆、松动的石子及软弱混凝土层;2 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用清水冲洗混凝土表面的污物,并应充分润湿,但不得有积水; 3 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应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5.4.3 大体积混凝土底板与侧墙相连接的施工缝,当有防水要求时,应采取钢板止

13、水带处理措施。5.4.4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采取防止受力钢筋、定位筋、预埋件等移位和变形的措施,并应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 5.4.5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面应及时进行二次抹压处理。 5.5 混凝土养护 5.5.1 大体积混凝土应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除应按普通混凝土进行常规养护外,尚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专人负责保温养护工作,并应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操作,同时应做好测试记录; 2 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 14d,并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剂涂层的完整情况,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3 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

14、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 20时,可全部拆除。 5.5.2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前,宜立即进行喷雾养护工作。 5.5.3 塑料薄膜、麻袋、阻燃保温被等,可作为保温材料覆盖混凝土和模板,必要时,可搭设挡风保温棚或遮阳降温棚。在保温养护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和降温速率进行现场监测,当实测结果不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时,应及时调整保温养护措施。 5.5.4 高层建筑转换层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加强进行养护,其侧模、底模的保温构造应在支模设计时确定。 5.5.5 大体积混凝土拆模后,地下结构应及时回填土;地上结构应尽早进行装饰,不宜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 5.6 特殊气侯条件下的施工

15、5.6.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遇炎热、冬期、大风或雨雪天气时,必须采用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技术措施。 5.6.2 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时,宜采用遮盖、洒水、拌冰屑等降低混凝土原材料温度的措施,混凝土入模温度宜控制在 30以下。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保温养护;条件许可时,应避开高温时段浇筑混凝土。 5.6.3 冬期浇筑混凝土,宜采用热水拌和、加热骨料等提高混凝土原材料温度的措施,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低于 5。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保温养护。 5.6.4 大风天气浇筑混凝土,在作业面应采取挡风措施,并应增加混凝土表面的抹压次数,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 5.6.5 雨雪天不宜露天浇筑混

16、凝土,当需施工时,应采取确保混凝土质量的措施。浇筑过程中突遇大雨或大雪天气时,应及时在结构合理部位留置施工缝,并应尽快中止混凝土浇筑;对已浇筑还未硬化的混凝土应立即进行覆盖,严禁雨水直接冲刷新浇筑的混凝土。 6 温控施工的现场监测与试验 6.0.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每昼夜可不应少于 4 次;入模温度的测量,每台班不少于 2 次。 6.0.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应真实地反映出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可按下列方式布置: 1 监测点的布置范围应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

17、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 2 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温凝土浇筑体内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要求确定; 3 在每条测试轴线上,监测点位宜不少于 4 处,应根据结构的几何尺寸布置; 4 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必须布置外面、底面和中心温度测点,其余测点宜按测点间距不大于 600mm 布置; 5 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6 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宜为混凝土外表以内 50mm 处的温度; 7 混凝土浇筑体底面的温度,宜为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 50mm 处的温度。 6.0.3 测温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列规定: 1 测温元件的测温误差不应大于 0.3(25环境

18、下) ; 2 测试范围: -30150; 3 绝缘电阻应大于 500M; 6.0.4 温度测试元件的安装及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试元件安装前,必须在水下 1m 处经过浸泡 24h 不损坏; 2 测试元件接头安装位置应准确,固定应牢固,并与结构钢筋及固定架金属体绝热; 3 测试元件的引出线宜集中布置,并应加以保护; 4 测试元件周围应进行保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试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振捣时,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引出线。 6.0.5 测试过程中宜及时描绘出各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和断面的温度分布曲线; 6.0.6 发现温控数值异常应及时报警,并应采取本应的措施。 附录 A

19、 混凝土泵输出量和所需搅拌运输车数量的计算方法 A.0.1 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可根据混凝土泵的最大输出量、配管情况和作业效率,按下式计算: Q1=Qmax 1 (A.0.1)式中 Q1 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 (m3/h); Qmax 每台混凝土泵的最大输出量 (m3/h); 1 配管条件系数,可取 0.80.9; 作业效率,根据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向混凝土泵供料的间断时间、拆装混凝土输出管和布料停歇等情况,可取 0.50.7。 A.0.2 当混凝土泵连续作业时,每台混凝土泵所需配备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可按下式计算: N=Q1 (L/S0+Tt) /V ( A.0.2)式中: N

20、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 (台); V 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容量 (m3); S0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平均行车速度(km/h); L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往返距离(km/h); Tt 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总计停歇时间 (h)。附录 C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保温层的计算方法 C.0.1 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保温层厚度可按下式计算 = 0.5h i(T b-Tq) Kb / 0(T max-Tb) (C.0.1) 式中: 混凝土表面的保温层厚度(m); 0 混凝土的导热系数W/(mK) ; i 第 i 层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W/(mK) ; Tb 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温度() ; Tq 混凝土达到最高温度(浇筑

21、后 3d-5d)的大气平均温度(); Tmax混凝土浇筑体内的最高温度() ; h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厚度(m); Tb-Tq可取( 1520) Tmax-Tb可取(2025) Kb 传热系数修正值,取 1.32.3,见表 C.0.1 。表 C.0.1 传热系数修正值保温层种类 由宜透风材料组成,但在混凝土面层上再铺一层不透风材料 2.0 2.3在易透风保温材料上铺一层不易透风材料 1.6 1.9在易透风保温材料上下各铺一层不易透风材料 1.3 1.5由不易透风的材料组成 1.3 1.5注: K1 值为风速不大于 4m/s 时;K 2 值为风速大于 4m/s 时。 C.0.2 多种保温材料组成的保

22、温层总热阻,可按下式计算:RS= ( i/ i)+1/ n1i(C.0.2)式中:R S 保温层总热阻(m 2K)/W; i 第 i 层保温材料厚度(m); i 第 i 层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W/( m K) ; 固体在空气中的放热系数W/(m 2K),可按表 C.0.2 取值。 表 C.0.2 固体在空气中的放热系数 风速(m/s) 光滑表面 粗糙表面风速(m/s) 光滑表面 粗糙表面0 18.4422 21.0350 5.0 90.0360 96.60190.5 28.6460 31.3224 6.0 103.1257 110.86221.0 35.7134 38.5989 7.0 115.

23、9223 124.74612.0 49.3464 52.9429 8.0 128.4261 138.29543.0 63.0212 67.4959 9.0 140.5955 151.55214.0 76.6124 82.1325 10.0 152.5139 164.9341C.0.3 混凝土表面向保温介质放热的总放热系数 (不考虑保温层的热容量 ),可按下式计算: s =1/Rs (C.0.3)式中: s保温材料总传热系数 W/(m2K); Rs 保温层总热阻(m 2K)/W。 C.0.4 保温层相当于混凝土的虚拟厚度,可按下式计算: h= 0 / s (C.0.4) 式中:h混凝土的虚拟厚度(m); 0 混凝土的导热系数W/(m 2K)。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