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小学教育小学鲁迅作品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及教学策略探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背景随着时代发展以及“以人为本”观念的提出和深入人心,新课改之后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得到了空前的强调,这个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急需我们培养一大批“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的现代公民。2000年语文教学大纲中将小学语文学科性质概括为工具性、文化性和基础性。其中文化性是语文学科的特有属性,它侧重于内容、教育,而语文的文化性又集中体现为人文性。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特质在于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重视语言文字的工具训练,一味在语言文字的形式上
2、兜圈子,而忽视人文精神,那么语言文字就失去了灵魂和生命。而在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又对语文的课程性质做了这样的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还指出语文课程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新课改之后,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一大批文质兼美、人文内涵丰富的文学经典。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他在小说、杂文、散文、散文诗等文学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
3、果,为我国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丰富与充实了我国的文学宝库。作为“五四”所开创的中国现代文化传统的最主要的代表,(即使是他的批评者也不能否认他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家)他的思想与文学是一份无法回避的世纪精神遗产。鲁迅的作品“语言准确、精炼、生动,篇章结构严谨而又灵活,写作手法多样、新颖”;作品的思想“情感博大、深刻、丰富、意味深长,都出自真情真意,不讲假大空的套话”,许多描写和议论,“亲切而又犀利,直抵人性的深处”,而且至今仍具有时代感。在那个时代,先生以笔为投枪匕首,毫不留情的刺穿一个个黑暗,给昏死的旧中国带来一丝光亮。鲁迅,更是我们母语教育一条奔腾不息的精神之河。鲁迅作品富含丰
4、富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结晶。让青年学生通过阅读,与思想、文学大师进行心灵的对话,就可以使他们从人生的开始,就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学习他身上那种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敢于揭露一切黑暗的批判精神。这一切精神又可归结于“仁、爱和平等”的丰富人文内涵。而青少年学生,他们正处于一个阅读的黄金时期,也是阅读习惯的养成期,更是阅读倾向的培养期。青少年多读鲁迅,就可以汲取鲁迅丰富的人文精神营养并有一个精神上的高起点,这对于青少年的信仰和精神文化的建立,以及良好人格的养成,特别是提高的文化素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历年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直都有鲁迅和鲁迅作品存在的身影,这些文章都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于
5、学生信仰和精神文化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符合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精神。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标的颁布,一些人认为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鲁迅作品和鲁迅教学显得过深过长,超越孩子年龄和心理的承受能力,企图一步到位;同时教学方式也显得单一、陈旧,让儿童全面读懂鲁迅,有很大的难度。他们还认为“鲁迅所处时代距今天较远,其作品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语言风格,都明显带有浓厚的时代特征。鲁迅的思想,即使比较浅白的作品,也讽议时政。若不了解时代背景,理解起来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而现在的孩子们对近代革命史渐渐生疏,对民族精神和文化了解不多,甚至知之甚少。一些老师聊起自己的读书时代,坦言曾经不喜欢鲁迅先生,特别是他那
6、些晦涩艰深的文字,还有不符合现代语言逻辑的文字,还有所谓的“深层社会意义”。那时,鲁迅给人的感觉就如同一个冷漠刚毅的战士,让人望而生畏。他不是平易近人的,不是亲切随和的,也不是和蔼可亲的他是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只能远远观看,欣赏他虚幻的朦胧之美,却不能零距离与之沟通和交流。犹如远在天边的神一样,不可亲近。难道鲁迅真的落伍了真的不适合这个时代于是乎,我们迫切的需要思考鲁迅作品中所蕴涵的人文思想在当代有何意义人文价值何在简单来说,答案可以概括为1、“让小学生及早地亲近大家,亲近文化巨人鲁迅,了解和认识鲁迅的精神世界,对于学生信仰和精神文化的建立,良好人格的养成,特别是提高的文化素养都有着积极的意
7、义”;2、就语文学习来看,学习鲁迅作品精炼、生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其营养也是无可比拟的。本册人教版教材的编辑就曾在编写意图中这样写道“对于当下的语文学习来说,鲁迅作品有利于学生阅读、反思,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和艺术品味的涵养;对未来的发展来说,学生能通过鲁迅作品了解历史、社会和人生,感受社会的步履和语言的声音”,鲁迅作品教学的重要课题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鲁迅的原作,因此,如何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兴趣出发,拉近学生和鲁迅的距离,让学生亲近鲁迅,阅读鲁迅”。意义1从理论角度发掘小学鲁迅作品中的人文关怀,符合新课改之后日益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一理念,可以完善“初识鲁迅”阶段的文章教学形式,可以为我
8、们展现出一个更加真实、鲜活、立体的鲁迅形象。2从实践角度从人文关怀角度探索“鲁迅教学”,为小学阶段“初识鲁迅”以及鲁迅文章教学提供了理论的指导和参考,使从事鲁迅启蒙教学的教师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形式可以参考运用,对提高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标起到一定的作用。3从学生角度发掘小学鲁迅作品中的人文关怀并以此为教学突破口,可以引导孩子初步感知到一个真实,可亲近的鲁迅,培养他们继续阅读鲁迅的兴趣,促进他们的“鲁迅阅读”更具有持续性和发展性。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基本内容1引言2研究的背景和意义21语文课程所富含的人文性以及新课程标准下有关人文性的论述22新课改之后人教版初识鲁迅单元编写意图的
9、深层探究3新课改后小学鲁迅作品教学现状和反思31小学鲁迅文章教学现状和问题311过分诠释政治意识形态,以至于学生阅读兴趣的缺失如在教授少年闰土,老师在对其主题进行分析的时候,常会偏重阐发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而化之的主题,让学生自觉不自觉地疏远了鲁迅,继而失去了阅读的兴趣。312两种极端化教学模式“神化鲁迅”和“凡人化鲁迅”神化鲁迅。因为鲁迅是大师,很多教师读到鲁迅的文章时就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一开始就在思想上给予了鲁迅作品以神话般的地位。这无形中也给学生一种压力理解上的压力。“人为对鲁迅加以拔高甚至神化,不允许学生对作品有自己的见解,使原本充满着人文气息的鲁迅作品,只剩下冷冰冰的一具严肃躯
10、壳”,于是,终于使鲁迅的作品在学生中间变得“面目可憎”。313小学语文界与鲁迅研究界疏于联系,新的研究成果未能及时转化到小学鲁迅教学中我们的教材教参长期以阶级性来解读鲁迅作品,强调它揭露国民的劣根性,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而长期忽视甚至回避用人性和人文关怀的观点来解读鲁迅作品,以至于许多90年代后的研究成果未能进入到教材教参4小学鲁迅作品人文关怀的深刻内涵41鲁迅作品中那浓浓的“爱”高尚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411鲁迅对亲情的态度以及对子女的教育观念,带给现今教育以很多反思与启示。412对未来和美好生活的希望与憧憬413鲁迅先生为劳苦大众的同情与献身精神42鲁迅作品中的人文关怀对小学生成长和发
11、展的作用421鲁迅作品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审美情操的发展意义422小学阶段鲁迅启蒙的目标为小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鲜活、丰满的鲁迅形象,拉近了他们与鲁迅之间的距离,渐渐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继续阅读鲁迅、感悟鲁迅的种子5小学鲁迅作品人文关怀的教学策略51课堂内人文化的关注511树立“人本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以人性来衡量、解读鲁迅的作品,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512树立“个人观念”,承认和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多元反应,不同的学生对于鲁迅作品的解读可以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513树立“自由观念”,转变以往鲁迅教学说教的姿态,小学鲁迅教学读得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亲近、感悟鲁迅,埋下继续阅读鲁迅的种子51
12、4转变评价方式,用一种更加合理、科学的方式来作为小学鲁迅教学的评价方式52课堂外人文化的关注521引导学生阅读其他鲁迅作品,重视学生审美品格的培养52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辟第二课堂,全方位展示鲁迅思想成就6小结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新课改以后,“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这一理念日益清晰,人们越来越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2新课改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者本着“亲近鲁迅、感悟鲁迅、为今后继续阅读鲁迅埋下种子”的理念,编写了“初识鲁迅”单元3鲁迅启蒙的目标以及鲁迅人学思想在当代的意义在于让小学生及早地亲近大家,亲近文化巨人鲁迅,了解和认识鲁迅的精神世界,对于学生信仰和精神文化的建立,良好人
13、格的养成,特别是提高的文化素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学习鲁迅作品精炼、生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4关于“鲁迅教学”、鲁迅启蒙的现状以及主要误区过分诠释政治意识形态,以至于文学审美情趣的缺失;“神化鲁迅”和“凡人化鲁迅”;教学参考资料一成不变,教学思想陈旧。学生怕学,教师怕教。5在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探索针对小学“鲁迅教学”的新形式,重新定位小学阶段的“鲁迅教学”,采用人文性的观点重新分析、解读和还原鲁迅、鲁迅作品,为小学“鲁迅教学”、鲁迅启蒙提供理论的指导和参考6探索出的小学“鲁迅教学”、鲁迅启蒙新形式应用于教学中的具体方法和手段,验证以人文性重建小学鲁迅启蒙教学的价值的实践性,可行性;同时也通
14、过实践完善理论。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的方法文献研究法主要通过搜集大量国内外关于小学阶段鲁迅启蒙、“鲁迅教学”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经验与理论,总结这些经验和理论,为小学鲁迅启蒙、“鲁迅教学”教学新形式的研究提供材料,奠定基础。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调查现阶段小学鲁迅启蒙、“鲁迅教学”教学的现状和小学低年段学生的喜欢的教学形式,了解现阶段的小学鲁迅启蒙、“鲁迅教学”形式和小学学生的兴趣,以便探索出适合小学鲁迅启蒙、“鲁迅教学”的新形式,完成本论题的研究。行为研究法主要通过利用新形式进行教学实践,探索出实现新形式教学与教学目标的整合的方法手段,进一步验证小学鲁迅启蒙、“鲁迅教学”新形式的可行性。四、
15、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12010年6月,考虑研究方向,收集有关资料,确定论文选题,并初定论文题目。22010年67月,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基础上,选择指导老师,师生交流初步确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32010年78月,在短学期收集文献资料,准备好开题报告书42010年9月10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62010年910月,结合教育实习,收集和调查各方面资料,展开调查研究,完成2000字的文献综述和实习调研报告,11月下旬上缴。72010年11月2010年3月,完成论文初稿,上交老师进行修改。82011年4月初,完成毕业论文的修改稿,同时着手完成外文翻译两篇。92011年4月底,完成论文的定稿,由指导老师评阅
16、签订意见后上交系部;开始准备答辩报告。102011年5月,参加毕业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江平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3】王富仁鲁迅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J中学语文教学20051【4】陈兰凤试析鲁迅作品的儿童视角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6【5】封建华小学语文中鲁迅教学的反思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版【6】落地麦亲近鲁迅落地麦儿童语文课堂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7】丛立鲁迅与儿童文学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版【8】刘旭从鲁迅作品对儿童形象的
17、塑造中看其教育观D重庆西南大学学报20081【9】刘萍有岛武郎与鲁迅的亲子观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3卷第2期2010年4月【10】闫晶明鲁迅的青年观中国作家协会2008年【11】王贺玲鲁迅走进小学教材(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16期王贺玲鲁迅走进小学教材(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18期【12】高韩托起明天的太阳鲁迅的儿童观和教育思想J安徽文学2010年第三期【13】新课标下的鲁迅小说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17【14】陈小英引领学生亲近鲁迅J中学语文教学200505【15】邓彤语文教学如何走近鲁迅J中学语文教学200807【16】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图宾根1979年版转
18、引自接受美学朱力元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17】尾崎文昭二十一世纪里鲁迅是否还值得继续读R当代文化研究网【18】许静童稚童真英雄美论鲁迅作品中的儿童形象J文教资料200618【19】刘发建、武凤霞与鲁迅的童年相遇少年闰土教学实录与评析J小学教学(语文版)2007【20】马会敏少年闰土教学反思一得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21】刘丽艳、王勤涛少年闰土教学纪实与评析J黑龙江教育【22】郑益民对少年闰土教参资料的一点看法J阅读教学1994【23】钱理群著语文教育门外谈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4】钱理群著鲁迅作品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5】孙艳秋鲁迅思想和作品中的仁爱情
19、怀J南都学坛J2008年5月【26】张华鲁迅作品教学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2【27】马国海鲜活在鲁迅笔下的儿童J教育随笔200812【28】刘正强国内外否定鲁迅的社会思潮溯源贵州文史丛刊【29】温立三语文课堂的当代视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30】朱崇科论鲁迅小说中的儿童话语及其认知转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1【31】王传贤、刘颖姣回归经验世界尊重独特体验少年闰土教学纪实与评析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06【32】王丽主编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33】曹年生论呐喊、仿徨中的少年儿童J渤海学刊1986年版【34】巢宗祺、雷实、陆志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
20、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35】朱作仁、祝新华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36】曹明海语文教育新视野丛书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小学教育小学鲁迅作品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及教学策略探究一、材料来源情况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论文的撰写,笔者通过宁波大学图书馆、宁波市图书馆网络资源以及CNKI期刊,查找到了以下有关资料钱谷融的论“文学是人学”、朱立元的“文学是人学”的命题永远不会过时、朱维铮的何谓“人文精神”、许静童稚童真英雄美论鲁迅作品中的儿童形象、刘少勤的鲁迅的儿童观和他的童话翻译、刘旭的从鲁迅作品对儿童形象的塑造中看其教育观、陈兰凤的试析鲁迅
21、作品的儿童视角、钱理群的中学时代怎样与鲁迅相遇、封建华的小学语文中鲁迅教学的反思和研究、刘发建的亲近鲁迅落地麦儿童语文课堂、张华的鲁迅作品教学研究、丛立的鲁迅与儿童文学等。二、对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的研究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中的“人文”一词,早在我国古代就曾出现。从汉朝到清朝,人们一提及“人文”,虽然每个人的理解有着差异,这大抵都源于易传的一则彖辞,正如朱维铮教授在何谓“人文精神”1一文中所说的“诠释易贲卦辞的这则彖辞,将人文与天文对举,说是小利有枚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1所以,“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色,就是体认和效法天地之道,以礼义仪法去教化和规范社
22、会的人及其行为,是改造和美化社会的一种道德精神。”而我们现在时常提及和倡导的“人文价值”、“人文精神”则是西方的人文主义,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人文价值”、“人文精神”是指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所倡导的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以人为中心,主张个性解放,肯定个人的价值、尊严和自由,反对禁欲主义,痛斥经院哲学,否认教会和封建特权,提倡理性。”总之,“它把世界的轴心由天上移到人间,使历史的主宰由神变成了人。它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而广义的“人文价值”、“人文精神”则作为一种思想模式,贯穿于古希腊至今的
23、整个思想史中。在德国的大百科全书拉鲁斯辞典中就这样指明“把人和同人有关的事物看作核心、尺度和最高目的的人生哲学,都是人文主义。”而美国的哲学百科全书认为“人文价值”、“人文精神”是指“任何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以人作为万物的尺度,或以某种方式把人性及其范围、利益作为课题的哲学。”虽然各种定义、说法不尽相同,但基本的意思均是指以人为万物的尺度和最高目的,强调人的价值、尊严与自由。作为高尚艺术的文学,也有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钱谷融先生在论“文学是人学”2就做出了一下四点有力地阐释“第一,他提出文学必须从人出发,必须以人为注意的中心。第二,文学作为人学的思想内涵在价值论角度的论述是不仅要把人当
24、作文学描写的中心,而且还要把怎样描写人、怎样对待人作为评价作家和他的作品的标准。第三,论述了人道主义精神的核心内涵是把人当作人,对自己来说,就意味着要维护自己的独立自主的权利;对别人来说,又意味着人与人之间要互相承认、互相尊重;又特别突出了人道主义精神在文学中巨大、根本的作用,他的文章指出在文学艺术中,人道主义精神体现为是用一种尊重人同情人的态度来描写人、对待人;肯定人道主义精神是全人类文学艺术宝贵遗产的精髓所在;明确把人道主义作为评价文艺作品价值的最基本的、最必要的标准。第四,肯定共同人性、普遍人性的存在。”2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不正符合钱谷融教授所提出的这四个观点吗作为“五四”所开创的中国现
25、代文化传统的最主要的代表,鲁迅的文学是一份无法回避的世纪精神遗产。他的作品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语言准确、精炼、生动,篇章结构严谨而又灵活,写作手法多样、新颖”;作品的思想“情感博大、深刻、丰富、意味深长,都出自真情真意,不讲假大空的套话”,许多描写和议论,“亲切而又犀利,直抵人性的深处”,而且至今仍具有时代感。因此,鲁迅作品也一直出现在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但是,纵观中小学鲁迅作品教学,我们不难发现“鲁迅”似乎正在渐行渐远,“鲁迅作品教学”似乎已经走到了一条死胡同里。当前中学生和小学生疏远鲁迅,就连语文教师也害怕鲁迅教学。因为,此时的“鲁迅”已经和以前那个“鲁迅”不同了。此时的“鲁
26、迅”是一个“圣人”,是一个被“神化”了的形象,更是一个和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形象。同时,在“鲁迅作品教学”上还存在用政治斗争、阶级斗争理论阐释鲁迅的现象。所以,我们必须改革鲁迅作品教学,以消解鲁迅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形象。而作为教育家身份的鲁迅,从他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思想到他的创作,都给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一些新的重要启示。因此,鲁迅形象、鲁迅教学必须从鲁迅本体出发,回到鲁迅自身,用人文关怀的思想去感受鲁迅、走近鲁迅的世界,这样才能更好地消解人们对鲁迅的误解。进而让鲁迅这条富含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文化情感的精神之河继续奔腾不息。而青年学生通过阅读,与思想、文学大师们进行心灵的对话,就可以使他们从人生
27、的开始,就站在大师们的肩膀上,有一个精神上的高起点,这对他们的终生学习与精神发展几乎是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三、小学阶段鲁迅作品教学的研究现状(1)对“鲁迅的儿童观和教育思想”的研究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儿童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未来,鲁迅同样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个道理,他的一生都在关注着我国的少年儿童。在鲁迅的翻译作品中,与少年儿童有关的作品就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作品的内容涵盖了儿童文学,儿童的地位以及儿童的教育等等。同时,在他的一些作品中,
28、鲁迅用“儿童独特的眼光去感受生活、富有童真童趣、充满着亲情、追求美好的事物、带着故乡的浓郁的味道、语言符合儿童的特点,塑造了一个个诸如闰土、阿发等鲜活的儿童形象,在这些质朴而又充满童趣的语言文字中引起了一代代读者的共鸣”。4鲁迅对于中国儿童是充满无限爱护之情的,同时也寄托着很大希望。刘少勤在鲁迅的儿童观和他的童话翻译中就曾这样写到鲁迅对儿童的态度“鲁迅对中国的未来寄予了很大的希望。”5正因为鲁迅深刻地认识到“看十来岁的孩子,便可以逆料二十年后中国的情形”这一结论,所以要想让中国有光明的未来和美好的明天,就必须在儿童身上倾注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努力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因此,我们常常在鲁迅的作
29、品中看到诸如类似于“我时时想到中国,想到将来,愿为中国出点微力”的呼声。在他看来未来的时代应属于未来的人,未来的时代更需要有未来的人来建设。在他看来“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的更有意义,更近完全,因此也更有价值,更可宝贵”。所以,鲁迅认为必须转变传统中国以长者为本位的价值观念,而是应该倒过来,长者应以幼者为重,为幼者的成长铺路,奉献甚至牺牲自己。这是一种责任意识,更是一种使命意识。“俯首甘为孺子牛”不正是这种使命与责任的体现吗鲁迅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中国的未来,关注着未来的中国人儿童,他愿把自己变成一砖,一石,一木,以此构筑起通向未来的桥梁。同时,他又对未来的中国人儿童,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中国的
30、儿童养成“有耐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有用,不被淹没的力量”,“有自立的能力”,还要“有广博的趣味和高尚的娱乐”。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甚至还被毛泽东誉为中国几千年出现的两个圣人之一。狂人日记是我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全篇渗透着深刻的反封建思想和现代意识,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同时,狂人日记又以一声“救救孩子”的呐喊,揭开了鲁迅在中国现在儿童文学舞台上奠基人的一幕。这位现代文学的开拓者,执着地关注着儿童,关注着儿童文学,他关心儿童教育,在儿童文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并为儿童美育做了许多实际工作。他创作的
31、儿童文学作品立足于儿童,凭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又深刻的反映出了旧的封建意识在少年儿童身体上与心灵上发生的有形和无形的异变以及思想和行为上的闪光点。鲁迅还关注儿童的自身成长和未来人格的形成,更注重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性,把儿童放在了民族和未来的双支点上。这一切都是对当时中国现实的呼声更是鞭策时代的警钟,引导着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精神走向和运行轨迹。作为一代文学巨匠和文化宗师,鲁迅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同时还是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事业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正如刘旭在从鲁迅作品对儿童形象的塑造中看其教育观6一文中指出柳亚子曾说过“近世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6鲁迅先生毕生都很
32、关心并致力于儿童教育工作事业。他“经过对中国社会问题和出路的继续思考,怀着对儿童的真挚感情和无限希望,选取的题材都是他所了解熟悉的孩子,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少年儿童形象,这些少年儿童形象都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和深厚的文化蕴涵”。6从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里,我们都可以感受到鲁迅心灵深处那火热的爱心和深沉的忧愤。我们更可以体会到作者对这群淳朴、善良、活泼、机敏的儿童形象那毫无掩饰的爱,同时还可体会到鲁迅对儿童生活的关注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我们仿佛听到了作者为振兴民族精神而发出的高声呐喊。(2)对中小学阶段鲁迅作品教学的研究作为“五四”所开创的中国现代文化传统的最主要代表,鲁迅的思想与文学是一笔
33、无法回避的的世纪精神遗产。因此,历年来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都有大量收入。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标的颁布,一些人认为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鲁迅作品显得过深过长,已经超越了孩子年龄和心理的承受能力,而且鲁迅作品的教学方式也显得单一和陈旧,使得儿童全面读懂鲁迅有着很大的难度。于是乎,社会上关于鲁迅作品该不该出现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以及哪些作品适合收录进的讨论甚至是争论一直层出不穷。鲁迅先生自己也曾说过“我的文章,未有阅历的人实在不见得看得懂,”那么对于这群社会阅历不深,理解力和感悟力正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他们该如何阅读鲁迅,亲近鲁迅而中小学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引导孩子们去阅读鲁迅,如何去开
34、展鲁迅作品教学这一系列问题也一直困扰着鲁迅研究人员。针对中小学阶段鲁迅作品教学这一问题,虽然仍缺乏系统的研究,但是有一些有心人士已经正在努力地探索着,以期弥补这一空白。陈兰凤认为“儿童视角”是鲁迅作品教学的主要切入点。在试析鲁迅作品的儿童视角7中就以“儿童视角”对鲁迅作品教学应采取的方式做了一下三方面的阐述“1、鲁迅作品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鲁迅的原作,因此,如何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兴趣出发,拉近学生和鲁迅的距离,让学生亲近鲁迅,阅读鲁迅,是我们在鲁迅作品教学中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一个冷峻的鲁迅也许令人心存敬畏,而一个率真的、温情的鲁迅会让人愿意亲近。从儿童视角解读鲁迅作品,品味作
35、者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文字,走进一方寄托深远的风雨故园,触摸都市游子的内心情愫,学生或许暂时还难以理解其中复杂的人生况味,但对故乡的脉脉温情,文学的纯粹与人性的温暖,已经深入人心。”7学生感受到鲁迅的亲和力后,再去了解鲁迅的时代、鲁迅的身世,去阅读鲁迅忧愤深广的作品,这样就能形成一种梯度阅读的良性循环。“2、去脸谱化,还原一个立体的鲁迅。在鲁迅作品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有限,加上鲁迅作品自身意蕴丰富、艰涩难懂,造成了学生对鲁迅的误读,甚至不读。在老师们抽象的政治说教和机械的阶级分析中,鲁迅被简单地脸谱化为一个笔如刀剑的战士,一个横眉怒目的好斗者。”7事实上,鲁迅不仅是高声呐喊
36、的斗士,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比如说他小时候顽皮,上课搞小动作,在课堂上偷偷地描摹图画;他生活小资,好吃小吃,还抽烟,更爱看电影,尤其是30年代的好莱坞大片;他还喜欢坐汽车兜风,这可是当时的高消费;他甚至像普通的父母一样,溺爱儿子海婴。鲁迅就是这么一个率性至情的人,正如孔庆东所说的“鲁迅不是冷冰冰的一个简单的文化斗士,而是这么有人情味的一个人。”如果我们在文本教学之外,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一点关于鲁迅的相关材料,还原一个立体的、率性的鲁迅,学生也许就不再畏惧鲁迅先生,不再抗拒阅读先生的作品了。“3、多维解读,品味鲁迅作品主题的丰富内涵。语文教学大纲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多角度解
37、读。鲁迅的作品往往意蕴丰富,角度单一的解读活动难以涵盖其深刻内涵,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作品,学生的收获一定会大得多。”7钱理群在中学时代怎样与鲁迅相遇8中也指出“鲁迅作品包罗万象,内容丰富,的确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适合中学生阅读,因此我们在阅读时要有所选择。”8在钱理群看来,鲁迅这样的经典作家作品,它是一个终生阅读的过程,它更是常读常新的。所以,在中学阶段是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学生一次性读懂和完全理解的,中学阶段的鲁迅阅读应该是“有所懂,也有所不懂的”。在这个阶段的鲁迅阅读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心中埋下继续阅读的种子,在此基础之上然后再懂得一个大意,能够有点了解,有点感悟这就足够了。因此,
38、教师如何去引导非常关键。引导学生阅读应该把握两个要点,“一是鲁迅思想与作品的实际与实质,二是中学生智力发育的特点与生命成长的内在欲求,力图在相信鲁迅其人其文的魅力和相信中学生经过引导能够与鲁迅相通,并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8引导学生阅读鲁迅还应该是一种与鲁迅的“过程性阅读”“先感受鲁迅,再阅读鲁迅,又研究鲁迅,最后自己言说鲁迅,这样的阅读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8中学生“感受鲁迅”,就是把鲁迅看作是和他们一样的“人”,找到生命的共通点。而“阅读鲁迅”就是“走近鲁迅的世界,倾听他的声音,并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找到“鲁迅的世界”和“青少年的世界”之间的某种契合点。这样,既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
39、极性,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能展现鲁迅的生命与艺术的某些基本点。至于最后学生如何评价鲁迅,是否接受鲁迅,则是他们自己的自由和权利。只有在他们心中埋下继续阅读鲁迅的种子,即使他们今天拒绝了鲁迅与鲁迅擦肩而过,那么说不定哪天在另一个机遇之下,他们又会和鲁迅重新相遇。封建华在小学语文中鲁迅教学的反思和研究9中指出“历年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在选文的数量上恐怕没有哪一位文学家能比得上鲁迅。建国以来,虽然鲁迅作品教学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但是在新世纪的今天仍然存在种种问题。”9因为小学语文中鲁迅的选文比较少,很少有人去关注,所以鲁迅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比中学和大学都要严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鲁迅应不应该
40、出现如果存在,应该把他放在什么地位我们的选文标准又是怎样的鲁迅到底给小学生带来了什么在小学语文鲁迅接受中怎样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他把鲁迅作品教学置于鲁迅接受史的视域做历史的考察,试图探索出新的教学策略来解读决小学语文中鲁迅作品教学难的问题。小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大多都是真实、活泼、大胆地表现童年情感和童年生活的作品,这些作品真实、纯真而又充满童趣。而小学阶段鲁迅作品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读懂鲁迅,而在于让小学生亲近鲁迅并在潜移默化之中埋下继续阅读鲁迅的种子,实现鲁迅启蒙。刘发建在亲近鲁迅落地麦儿童语文课堂10中就指出关于“鲁迅启蒙教育”我们必须多方面立体思考。“第一,启蒙必须关注以下三个层面1
41、、在这之前,孩子们没有接触过鲁迅。2、启蒙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相对来说是有阶梯,有步骤的,也是比较长的。3、所谓的启蒙,就只有开门,没有关门。第二,鲁迅作品教学的空间定位也必须从以下三个角度来思考1、要思考鲁迅教学的思想性,这是不可回避的。2、要尊重鲁迅的独特性和丰富性。3、要尊重儿童学习规律。”10另外,刘发建还试图从四个方面来探索小学语文中的“鲁迅启蒙教育”的新路子“一、“鲁迅”进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回顾。鲁迅文本的选编并不只是语文学科的问题,它无法跳出时代的限制,鲁迅文本选编的问题必须由教师、专家、教材编写者和学这共同参与讨论。二、“鲁迅”进入小学语文教材的方式解析。在小学阶段,鲁迅作品
42、教学的目的在与鲁迅启蒙,因此,选文应以那些真实、活泼、大胆地表现童年情感和童年生活的作品为主。三、对小学语文中鲁迅作品教学的反思。1、鲁迅被过度意识形态化了。2、被鲁迅研究专家们遗忘的小学鲁迅教学。3、对鲁迅的片面认识蒙蔽了双眼。四、重新定位小学语文中的鲁迅启蒙教育,全面认识鲁迅。”10四、笔者对小学阶段鲁迅作品教学的观点通过对一系列资料的整理和阅读后,我们不难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以人为本”观念地提出和深入人心,现阶段整个社会,对于鲁迅作品和鲁迅教学都有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挖掘。鲁迅以及鲁迅作品越来越得到人们理性看待,人们试图去认识一个鲜活而又真实的鲁迅形象。而这些关注,不仅体现在对作品的
43、重新解读,还体现在教学方式上的不断推陈出新。但在如何对待孩子们与伟人的初次见面,即小学阶段“鲁迅启蒙”这个问题上,整个教育界并没有形成成熟而系统的理论。众所周知,鲁迅阅读,是一生的阅读。而启蒙阶段的教育,也就显得愈发的重要。小学课本中的鲁迅作品,是孩子们第一次认真、正式地与鲁迅的接触,如何在他们人生的启蒙阶段,尽可能地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是我们小学语文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学的成功,不在于单单让学生产生亲近鲁迅的心,也不在于单单展示给孩子们一个伟大而神圣的斗士形象,而在于在他们幼小的心中埋下继续阅读鲁迅、感悟鲁迅的种子。现阶段的鲁迅作品教学,虽然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的那种说教模式,不再是一
44、味强调鲁迅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有时却又陷入完全不提意义的误区。于是乎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这种双重压力之下,更多的人坚持认为小学阶段的孩子不应该读鲁迅的作品,认为孩子们看不懂也就不可能理解。但笔者认为,小学阶段不仅可以读鲁迅,只要在适当的教学引导下,完全可以亲近鲁迅,并从中感受到乐趣和感动。因此,在本文的撰写中,笔者将在思考和借鉴中学阶段鲁迅作品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及改变方向的基础上,从以鲁迅作品的人文关怀方面入手,从纵向的角度分析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并有所针对地结合教学案例展开叙述,试图找出适当教学策略并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最终的鲁迅启蒙。参考文献1朱维铮何谓“人文精神”探索与争鸣J1994102
45、钱谷融与论“文学是人学”有关的事J上海文学2004043朱立元文学是人学”的命题永远不会过时J文汇读书周报2008(11)4许静童稚童真英雄美论鲁迅作品中的儿童形象J文教资料2006185刘少勤鲁迅的儿童观和他的童话翻译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36刘旭从鲁迅作品对儿童形象的塑造中看其教育观D重庆西南大学20067陈兰凤试析鲁迅作品的儿童视角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68钱理群中学时代怎样与鲁迅相遇J中国教育报200669封建华小学语文中鲁迅教学的反思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10刘发建落地麦亲近鲁迅落地麦儿童语文课堂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张华鲁迅作品教学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
46、212丛立鲁迅与儿童文学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13朱崇科论鲁迅小说中的儿童话语及其认知转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114鲁迅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4)15马国海鲜活在鲁迅笔下的儿童J教学随笔20081216CHENPINGYUANTASTEANDRESISTANCELUXUNSSCHLOLARLYSTYLEANDITSRECEPTIONJFRONTIERSOFLITERRAYSTUDIESINCHINA2007217NMPANKAJLUXUNACULTURALMOVEMENTJCHINAREPORT19822本科毕业论文(20届)小学鲁迅作品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及教学策略探究【摘要
47、】新课改以来,小学阶段的“鲁迅教学”改变了以往分散的教学形式,而是创造性地将鲁迅作品以及与鲁迅相关的作品集结在同一个单元,以一种“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人们面前,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小学阶段的“鲁迅教学”,是孩子们第一次正式地与鲁迅相遇,对于他们终身的“鲁迅阅读”有着极大地作用。孩子们在第一次与鲁迅相遇时,不仅要感悟到鲁迅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主动地产生继续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而如今,小学阶段的“鲁迅教学”却让孩子们与鲁迅愈行愈远,望而却步,孩子们甚至踮起脚尖来也无法触摸到鲁迅。本文将在思考和借鉴中小学阶段鲁迅作品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及改变方向的基础上,从以鲁迅作品的人文关怀方面入手,结合有关教案
48、分析小学鲁迅作品教学中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并有所针对地结合教学案例展开叙述,试图找出适当教学策略并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最终的鲁迅启蒙。【关键词】小学;鲁迅教学;人文关怀;教学策略。ABSTRACT【ABSTRACT】SINCETHENEWCURRICULUMREFORM,THE“LUXUNTEACHING”INPRIMARYSCHOOLHASCHANGEDTHETEACHINGFORMWHICHFORMERLYDISPERSED,BUTISCREATIVELYBUILDSUPTHELUXUNSWORKASWELLASWITHTHELUXUNRELATEDWORKSINTHEIDENTICAL
49、UNIT,BYONEKINDOF“SUBJECTUNIT”PRESENTSINFRONTOFTHEPEOPLE,WHICHGIVESUSONEKINDOFPLEASANTCHANGEOFATMOSPHEREFEELINGBUT,THE“LUXUNTEACHING”INPRIMARYSCHOOL,ISTHEFIRSTTIMETHATCHILDRENMEETSOFFICIALLYWITHLUXUN,ANDITHASASIGNIFICANTROLEONTHEIRLIFETIME“LUXUNREADING”BUTPRESENT,THE“LUXUNTEACHING”INPRIMARYSCHOOLLETTHECHILDRENBEFARAWAYFROMLUXUN,SHRINKINGBACKATTHESIGHT,CHILDRENEVENSTANDSONTIPTOESTHETIPOFTHETOETOBEALSOUNABLETOTOUCHLUXUNTHISARTICLEWILLPONDERANDPROFITSFROMTHEQUESTIONWHICHIN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