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40.50KB ,
资源ID:2214872      下载积分:1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22148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探析校园霸凌行为的现状、原因及防治路径.doc)为本站会员(ng****60)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探析校园霸凌行为的现状、原因及防治路径.doc

1、探析校园霸凌行为的现状、原因及防治路径摘要当前校园霸凌俨然成为一个巨大的校园“黑洞”,使中小学生偏离正常的人生轨道。校园霸凌行为的现状令人触目惊心,其危害更是不言而喻,主要包括:影响学生身心发展,阻碍学生健康成长;影响家庭亲子关系,破坏家庭和谐氛围;影响学校校园建设,扰乱学校正常秩序;影响社会精神文明,危害社会和谐安定。校园霸凌行为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恶果,即家庭教养方式不恰当,学校德育工作不充分,社会监管力度不到位,现行法律体制不健全等。防治校园霸凌行为,需从家庭层面、学校层面、社会层面寻求路径,通力合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起一片安全可靠的屏障。关键词校园霸凌行为;现状;危害;原因

2、;路径近年来,国内外充斥着程度不一的校园霸凌事件,其性质是与暴力行为及犯罪行为密切相关的一种肆意伤害行为,现已成为各个国家所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特别要指出的是,我国最近几年的校园霸凌事件呈迅速上升趋势,中小学成为校园霸凌事件频发的重灾区。“今年 2 月 27 日,最高检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主任张志杰接受采访时透露,去年前 11 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受理提请批准逮捕涉校园霸凌和暴力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 1881 人,经审查批准逮捕 1114 人。” 1霸凌行为如此猖獗,在严重影响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使我们意识到家庭、学校、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失责。因此,正视校园霸凌,防治霸凌行为的发生,

3、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校园霸凌行为的廓清(一)校园霸凌的概念界定“霸凌”最早是在台湾地区出现和使用,源自英文 bullying(欺辱)一词的音译,指恃强欺弱者、恶霸,是一种有意图的攻击性行为,通常在社交关系、生理力量、物质实力等不对称的人之间发生。校园霸凌行为的发生以校园为依托,霸凌双方限定的群体以学生为主体。在中国大陆通常将“校园霸凌”称之为“校园暴力”或“校园欺凌”。挪威学者 Olweus 将校园霸凌定义为:“一名学生长时间并且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霸凌并非偶发事件,而是长期性且多发性的事件” 2。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皮艺军给霸凌作出如下界定:“霸凌可以说是一种群体

4、虐待,即一群人在一段时间或者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同学,在校园内进行各种形式欺凌的一种青少年犯罪行为” 3。(2)校园霸凌行为的角色划分霸凌的角色有如下几种:被霸凌者,长期被伤害与折磨的对象,在霸凌事件中处于弱势地位;霸凌者,指霸凌事件的主导者,自己实施霸凌行为的同时带动周边同学参与其中;协助者,主动配合霸凌主导者的行为,免于成为被霸凌对象,亦或是为了趁机满足自己的暴力欲;附和者,不主动参与霸凌事件,却在一旁煽风点火、恶意嘲笑;局外者,遇到霸凌行为不加制止,出于胆小害怕而摆出事不关己的态度。(3)校园霸凌行为的表现形式在社会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特别是电子产品和互联网广泛融入大

5、众生活的背景下,校园霸凌行为也随之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肢体霸凌,即专门对肉体实施的一种欺凌行为,如拳打脚踢、掌掴、拽头发、抢夺财产等;言语霸凌,即利用语言表达的形式,如嘲弄、辱骂、恐吓威胁、恶意中伤等对被霸凌者的人身进行攻击;关系霸凌,即通过建立团体,以团体的形式集体欺凌、排挤被霸凌者,其实质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对立;网络霸凌,即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如手机、电子邮件及各种形式的交流软件肆意传播对被霸凌者具有人身攻击的谣言;性霸凌,即把被霸凌者的身体、性别、性取向等作为讥笑和评价的对象,或者对其身体实施带有侵犯性质的性行为;反击性霸凌,即被霸凌者通过反击成为霸凌者,对以往的霸凌者进行欺

6、凌,或者欺凌比自己更有弱势的同学。 二、校园霸凌行为的现状及其危害(一)校园霸凌行为的现状重庆女生太邋遢被 5 同学围殴打成十级伤残;四川一未成年女生被同龄人扒衣拍裸照;福建永泰初三男生遭围殴脾被切除,此前被同学欺凌 4 年;北京中关村第二小学一名男同学在如厕时被同学扔装有秽物的垃圾筐;河北一女生在失联前遭同学围殴,后坠落摔跌致颅脑损伤死亡近年来的校园霸凌事件可谓层出不穷,综合各种霸凌事件的案例,即可推导出现今校园霸凌行为的以下现状特点:一是霸凌行为主体呈现低龄化态势。在各类校园霸凌事件中,中小学生充当了主要角色,不论性别,且年龄大都处于未成年阶段,更有向愈来愈小年龄层发展的趋向,本该发生在大

7、学生或者成年人之间的恶性事件,如今在中小学生群体中广泛弥漫着。二是霸凌行为的主体形式各有差异。就霸凌行为的主体形式而言,通常有三种,即一对一的单个霸凌,群体对一的多方霸凌,群体对群体的团体霸凌等。在近年发生的霸凌事件中,群体对一的多方霸凌这一形式最为普遍,群体集中对单个个人实施霸凌行为,单个个人承受着群体中的每个成员的多方霸凌。三是霸凌事件发生的地点具有隐蔽性。霸凌者为了避开老师和家长的视野,通常都会选择较隐蔽的地方实施霸凌行为,私下解决和被霸凌者之间的矛盾纠纷,这样既避免了老师和家长的责骂与惩戒,又达到了通过暴力而不是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的目的,满足了霸凌者的“痛快感”。四是霸凌行为的发生具有

8、反复性。霸凌者初次实施霸凌行为成功后,被霸凌者没有进行反击,而是采取沉默忍受的态度,以至于助长了霸凌者的嚣张气焰,霸凌者就会寻机再次对其加以欺凌,只要被霸凌者一直忍气吞声不做反抗,这种霸凌行为就会无休止的持续下去。(2)校园霸凌行为的危害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校园的氛围下,校园霸凌可谓是一颗“毒瘤”,滋生着大量的腐蚀性因子,对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了一系列的危害和影响。1.影响学生身心发展,阻碍学生健康成长在整个社会的角色构成中,学生这一主体的重要性地位毋庸置疑,作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显得格外关键,然而霸凌的存在,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笼罩了一层阴霾。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

9、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在霸凌事件中,不管是霸凌者、被霸凌者,带给他们的只能是消极的影响。霸凌者以“老大”自居,放肆言行,却不知他们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在学校既是如此,可见出生社会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对其自身而言更是百害而无一利,更甚者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严重危害他们的身心发展和扰乱人生规划。被霸凌者会因为在霸凌事件中受到伤害,表现出自卑、懦弱的脾性,难以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也会因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而出现人格扭曲的情况,做出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2.影响家庭亲子关系,破坏家庭和谐氛围在社会关系中家庭关系是最为亲密的关系,校园霸凌行为却潜在的破坏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霸

10、凌行为发生后,被霸凌者的父母会责备其无能、软弱,致使被霸凌者的自尊心受到打击,产生主动疏远父母的心理,遇事不会想要告知父母;而有些情况则是父母会鼓励被霸凌者进行打击报复,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泄恨,如果被霸凌者之后意识到父母的方式于自己不利,就会对父母心存怨念,即亲子之间产生隔阂也在所难免。霸凌者的父母对其霸凌行为,单纯以为仅同学之间打闹,不对霸凌者进行管教,就代表默许其所为,结果只会恶化态势,给整个家庭带来负担;如果霸凌者的父母意识到霸凌行为的错误,却没能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纠正,霸凌者就更易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疏远甚至破坏和父母的关系,打破原本平静的家庭生活。3.影响学校校园建设,扰乱学校

11、正常秩序学校作为社会组织之一,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建设和谐校园是职责所在,而校园霸凌行为完全与学校建设背道而驰,给学校带来了多方面的负面效应。霸凌事件发生后,学校的老师、领导就要对此事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必定要和霸凌双方的家长沟通协商,如果协商未果,就会使解决问题的时间延长,即会加大老师和学校相关部门的工作量,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某些霸凌者对于学校的处理不满意,就有可能再次伤害受害者,甚至把霸凌目标转向老师身上,作出威胁、殴打老师等举动,情况严重还会使老师对教学失去信心和热情,产生职业倦怠,亦或辞职,造成学校人才的流失。并且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校园霸凌事件一经曝光很容易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

12、尖,学校不得已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不仅耗费学校资源,外界对学校的风气也会作出一般评论,不利于学校今后的发展。4.影响社会精神文明,危害社会和谐安定校园霸凌可谓社会一大顽疾,愈演愈烈的态势给社会安定构成了威胁。作为霸凌行为主体的中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养成时期,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驱使,在校园霸凌事件没能得到有效遏制的情况下,就会传递给中小学生一种扭曲的心理暗示,即以暴制暴是合理的,社会对这一行为不会作过多干预。被霸凌者会因自己受到的伤害没能得到有效安抚,霸凌者没能得到相关惩罚,而对公共管理机制和社会公平正义产生怀疑、失去信任;另外,被霸凌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地位,也可能用暴力进行反抗,成

13、为下一个霸凌者,给社会带来更多不安定因素。霸凌者一旦成为惯犯,暴力倾向就更严重,成人后的犯罪率也会明显升高,无视文明守法的社会准则,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成为社会的负担,扰乱社会的长治久安。3、校园霸凌行为产生的原因校园本是孩子成长的圣洁之地,可为何近年来霸凌事件在校园屡禁不止、横行无忌,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视觉感受。研析校园霸凌行为产生的原因,不能只归因于霸凌双方本身,应当从以下多方面去把握。(一)家庭教养方式不恰当“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可分为四个类型:即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和民主型。” 4其中,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这三种教养方式是引发中小学生实施霸凌行为的原因之一。在专制型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

14、管教,态度严厉、强硬,方式粗暴,子女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容易养成暴躁的脾性,与同学发生矛盾时较易采取霸凌的方式解决;在溺爱型家庭中,父母对子女过分呵护、偏袒,久之使子女的认知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不考虑周围人的感受,遇事不如意时怪罪于他人,强制实施霸凌行为;在放任型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毫不在乎,放任自流,诱发子女放荡不羁性格的养成,敢于用霸凌行为对人对事。另外,家庭环境的好坏关系到教养方式正确与否,离异家庭、家暴家庭、犯罪史家庭的孩子以及无监护人管教的孩子,成长过程中相对正常家庭子女有更多的霸凌行为倾向。(二)学校德育工作不充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

15、坚持德育为先”战略措施,在这一战略措施的引领下所有学校在育人目标中提出了“德育为先,育人为主”的口号,可在学校实际教育教学中重智育轻德育的教学观念依旧盛行。 5就目前的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对德育工作的践行仅仅停留在说教上,开展德育活动也只注形式,不注重学生接收的思想道德实际效果如何,这种教育方式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起不到真正的促进作用,正是由于对德育的忽视,使得中小学生没有从内心树立起对德育的重视。并且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德育只是作为学校的附属品而存在,发挥不了德育对于端正中小学生行为态度的作用,中小学生在德育失效的环境中成长,发生霸凌行为也是情理之中了。(三)社会监管力度

16、不到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社会即学校。社会是个大课堂,作为现实社会中的成员,人的发展总离不开其所处的社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游戏厅、网吧、歌舞厅等社会场所逐渐增多,许多还建设在学校周边,导致周边环境混乱不佳;并且学校周边治安管理较差,打架斗殴、敲诈勒索、逞凶作歹等不良社会行为时有发生。另外,文化市场良莠不齐,带有暴力内容的影视、书刊、杂志以及泛滥的网络信息铺天盖地而来,严重影响着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小学生具有心智不成熟、自制力弱、模仿力强等生理心理特点,所以当面对这些复杂的社会环境时,在没有正确观念的引导下,很容易歪曲中小学生的社会价值取向,模糊中小学生的道德认识,从而做出有悖中小学生

17、行为规范的事。校园霸凌这块土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滋生的。(四)现行法律体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并未设立专门针对校园霸凌的法律,惩处校园霸凌只能援引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且仅从立法的角度,规定了责任年龄制度,对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追究刑事责任,对尚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也仅仅只有八种严重的犯罪行为才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6无论是民事责任、行政责任还是刑事责任,都有责任年龄的规定。中小学生实施霸凌行为过后,由于年龄限制,法律并未对其做出应有的处罚,而是“一放了之”,霸凌者主观上就会认为社会对霸凌行为是不加管制的,产生蔑视法律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反

18、复霸凌行为的发生就有了可行之机。可见,责任年龄制度有其固有的弊端,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对霸凌行为具有明显的“庇护”甚至“放纵”色彩。4、防治校园霸凌行为的路径2017 年两会期间,校园霸凌这一社会问题成为诸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很多代表提出关于防治校园霸凌行为的议案,议案内容大致围绕制定专门法律、进行专业法律界定、调整刑事责任年龄、加大惩戒力度、构建第三方处理机制等方面展开。面对社会和专家的各种声音,我们必须意识到,霸凌作为校园痼疾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产物,想要有效防治霸凌行为,仅从单方面入手是难以解决问题的,必须打好“家庭、学校、社会”组合拳,齐心协力,使问题得到根本扭转乃至彻底解决。(一)

19、家庭层面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在家庭教育中写道:“一个人知识之丰富与否、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实负完全责任” 7。家庭教育贯穿孩子成长阶段的始终,发挥好家庭教育的功能,家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家长应明确第一责任人意识,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树立榜样;其次,采取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要善于同孩子沟通交流,拒绝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增进亲子互动,营造和睦家庭氛围;再次,教导孩子如何辨别是非善恶,帮助孩子抵制不良诱惑和拥有自我保护的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最后,培养孩子亲社会行为和移情能力,和同学友好相处,用

20、正确方式对待同学间的关系。(二)学校层面学校是霸凌行为发生的“主战场”,压制霸凌气焰,扑灭霸凌火苗,学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研究表明,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校园霸凌的发生率。在德育管理方面,完善德育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德育内容体系,切忌德育内容表面化,脱离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开展德育工作,使德育和智育同步整合;转变德育观念,把德育由“突击”管理转变为“常规”管理,发挥德育管理的主动性、时效性,把霸凌扼杀在摇篮里。在校园管理方面,扩大校内监控范围,把校园死角、隐蔽处等地也纳入范围以内;校园管理要与周边社区治安管理相联合,联防联控,净化校园内外环境,努力建设平安校园。在校园建设方

21、面,成立专业心理部门,配备专业心理教师,对有霸凌倾向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定期举办“反霸凌”宣讲会,辅以霸凌典型事件、视频、新闻等讲解、宣传霸凌行为危害性。(三)社会层面近乎“猖狂”的校园霸凌事件无数次的触碰社会道德底线,对校园霸凌社会不能放任自流、熟视无睹,更不能采取麻木不仁、法不责众的心态。防治校园霸凌,社会应采取综合性手段,多管齐下。第一,严格监管文化市场。对暴力、血腥、淫秽、低俗等文化市场加大监督和管制力度,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第二,规范社区治安管理。社区治安管理如何关系到校外环境的好坏,实行规范有序的社区治安管理有利于建设安全稳定的社区环境;第三,营造健康舆情环境。通过营造健康舆

22、情环境,无论是现实舆情环境还是网络舆情环境,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理性认知校园霸凌,提高公众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意识;第四,完善相应法律制度。构建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补足校园霸凌专项治理在法律上的空白地带。校园霸凌事件的涌现,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承认并揭露这一社会问题,是防控霸凌行为恶化的有效手段。校园霸凌行为的防治,也不是学校一家之责,只有动员各方面力量,各司其职,形成强大合力,开展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大司法力度,将矛盾化解于无形,防患于未然,还校园一方净土,让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成长在一个和谐、安全、正能量的大家庭里。关于校园霸凌,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只要下定决心、通力

23、合作,一定可以改变现状,扭转局势。参考文献1 代表委员关注“校园欺凌”:应制定专门的校园安全法N新京报,2017 年 3 月 7 日2 OlweusDBullying at School: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Can DoMOxford:Black well,199333 面对校园暴力,美法两国零容忍N中国教师报,2015 年 9 月 30 日4 康树华犯罪通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4825 吴艳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思考J宁夏教育科研,2016,(02):28296 于佳楠女性青少年校园霸凌事件频发初探J法治与社会,2016,(10):1741757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595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