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目 录第一章 总 论 .11.1 项 目背景 .11.2 规 划依据 .21.3 规 划指 导 思想和原 则 .31.4 规 划期限 .4第二章 保护区基本情况及现状评价 .52.1 保 护 区基本情况 .52.2 现 状 评 价 .9第三章 总体布局 .173.1 保 护 区性 质 和保 护对 象 .173.2 规 划目 标 .183.3 保 护 区功能区区划 .193.4 总 体布局 .22第四章 规划内容 .234.1 保 护 管理 规 划 .234.2 科研 监测规 划 .314.3 宣 传 教育 规 划 .384.4 基 础设 施 规 划 .414.5 社区共管 规 划 .424.
2、6 生 态 旅游 规 划 .454.7 多种 经营规 划 .54第五章 重点建设工程 .565.1 生物多 样 性保 护 工程 .565.2 科研 设 施和 监测 工程 .57ii5.3 宣 传 教育和培 训 工程 .575.4 生 态 旅游 设 施工程 .575.5 多种 经营 工程 .58第六章 投资概算 .586.1 主要建 设项 目 .586.2 投 资 概算 .586.3 建 设时间 安排 .606.4 事 业经费预 算 .60第七章 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617.1 组织 机构 设 置原 则 .617.2 组织 机构 .617.3 人 员编 制 .627.4 组织 机构的任 务 、
3、作用和 职 能 .63第八章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668.1 政策保 证 .668.2 组织 保 证 .678.3 资 金保 证 .678.4 人才保 证 .678.5 管理保 证 .68第九章 效益评价 .699.1 效益 评 估 .699.2 生 态 效益 .699.3 社会效益 .709.4 经济 效益 .719.5 总 体 评 价与展望 .721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背景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我国东南大陆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地,被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确定为最优先保护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它不
4、仅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理想场所,也是开展自然保护、宣传教育、培训自然保护人员以及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对闽赣两省的闽江、赣江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两省气候调节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护好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不仅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而且对全球环境保护也有重要意义。1979 年 4 月16 日,福建省政府决定建立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年 7 月 3 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福建武夷山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1987 年 9 月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 UNESCO人与生物圈 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接纳为生物圈保护区。1992 年 2 月在
5、北京“中国自然保护区优先领域研讨会”上被确定为中国 40 个具有国际保护意义的 A 级保护区之一。 1999 年 12 月,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世界双重遗产保留地。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早在 19 世纪 40 年代,就有国外生物学家到此采集标本,随后国际交流不断。特别是 1987 年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网后,进一步 扩大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先后有阿根延、日本、英国、美国、泰国、荷兰 、德国、澳大利 亚、瑞典、加拿大、法国等国的专家学者,到区内考察、培训 、讲学、研 讨 、交流,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国
6、际知名度日益提高。2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科研教学部门的通力配合与鼎力协助下,经过保护区全体职工的艰苦奋斗与不懈努力,在资源保护、本底调查、科学研究、开发利用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保护管理制度和实施计划,各 项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就全面、科学、系统、有效的保护与管理而言,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保护管理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特别是缺乏现代化的预测预报系统、监测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先进管理手段;科技水平不高,难以开展以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为主的高水平的国际、国内的技术合作与交流;社区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仍
7、很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为了扭转落后局面,需加大投入,加快建设与发展步伐,以适应 新形势的需要。根据国家林业局近期提出的“十五” 和未来十年要突出布局 调整、加速生态建设、努力实现新世纪林业的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构思,明确指出抓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便是其中之一。为了搞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在总结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往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围绕解决好基因资源保存、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科研监测、自然资源利用等带有方向性、全局性的问题,提出保护与发展对策和行动计划,以加速保护区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8111 号)
8、、原林业部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文件的要求,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决定开展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1.2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森林防火条例 福建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有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其它法律、法规、条例 国务院关于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
9、的批复,国发19790169 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境界划定和山林定权问题的批复闽政1984 综 329 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8111 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加 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林护通字199827 号 国务院关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 录( 第一批)的批复,国函199892 号 国土资源部文件, 关于认真做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界立标和土地确权等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08 号 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规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建设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林计财规字200064 号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
10、大纲1.3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1.3.1 指导思想4以全面保护生物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为宗旨,以科技为先导,采取有效措施和先进手段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稳定森林生态系统,增加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建立并完善监测体系,合理、适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促进保护区和社区经济建设,实现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1.3.2 原则1.3.2.1 保护优先的原则:建设项目必须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1.3.2.2 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分期 实施的原则:在工程项目安排上,应从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开发利用、生态旅游、社区发展等进行多方位的
11、全面统筹规划,突出以保护工程、科研监测、社区 发展建设为重点,并根据项目的重要度与资金状况,科学有序地合理安排,分期实施。1.3.2.3 坚持合理布局的原 则:建设项目必须有利于保护与发展,短缺的建设项目和设施要完善,初具规模的要进一步提高,已有的项目不再重复建设,同时在空间配置上要科学合理定位。1.3.2.4 坚持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保护区建设要有利于促进社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社区的经济实力和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以促进保护事业的发展。1.3.2.5 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 则:规划内容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要以发展的思路,采用信
12、息化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法,提高保护与管理水平。1.4 规划期限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期限为 10 年,即 20012010年。规划期分两期,近期为 20012005 年,远期为 20062010 年。 5第二章 保护区基本情况及现状评价2.1 保护区基本情况2.1.1 地理位置与范围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大陆东南部、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北端,武夷山市、建阳市、光泽县和邵武市四县(市)交界处,东与武夷山市、南与建阳市和邵武市、西与光泽县接壤,北与江西省铅山县毗邻(详见附图 1);以武夷山脉北段的黄岗山、猪母岗山系为主体,境内主峰黄岗山海拔 2158m,是中国东南大陆
13、的最高峰,素称“ 华东屋脊”。保护区的地理坐标为:东经 11727117 51,北纬 27332754。全区南北长达 52km,东西最宽处相距 22km,总面积 56527hm2。2.1.2 自然条件2.1.2.1 地质地貌保护区属闽西北隆起带中的邵武建宁拗陷带。地质的断裂构造发育主要属于邵武河源深断裂,断裂地貌极其壮观,桐木关大竹岚断裂,黄溪洲皮坑口断裂,美罗湾断裂等延伸十几公里。保护区内地层为华南地层区武夷山四明山地层分区的一部分,露出地层岩石简单,主要为火山岩、浅变质岩、火山屑岩、黑云母花冈岩及细粒花冈岩等,分布最多的为火山岩和花冈岩。保护区具有地势高,起伏大,多垭口的地貌特征。在保护区
14、的小范围内,平均海拔 1200m,最高处达 2158m,最低处仅 300m,相对高差达 1858m,高差极为悬殊。坡度一般为 3040,最陡为 80,河流侵蚀切割深度达 500m 1000m,沟谷相间,山势极其雄伟。根据地貌成因类型和形态特征,地貌划分为:构造侵蚀中山地貌、构造侵蚀低中山地貌、构造侵蚀中低山地貌及构造侵蚀低山地貌等四种类型。2.1.2.2 气候保护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以黄岗山为主峰的海拔1800m 以上的山峰有 34 座,在西北部构成一道天然屏障;冬季阻拦、削弱了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夏季抬升、截留了东南海洋季风,形成了本区中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区内年平均气温 8
15、.518,一月份平均气温为-616,七月份平均气温为 1626。年平均降雨量为 1486mm 2150mm,年平均相对湿度 7884%,早霜 10 月份,终霜 3 月份,无霜期 253273d。年平均雾日达 120d。气候上具有气温低、降水量多、湿度大、雾日长、垂直变化显著等特点。2.1.2.3 土壤自武夷山最高峰黄岗山山顶,随着海拔高度的下降,生物、气候递变,土壤垂直分布明显,自上而下分别为海拔 1900m2158m 的山地草甸土带、海拔 1050m1900m 的黄壤带、海拔 700m 1050m 的黄红壤带、海拔 700m以下的红壤带;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随高度下降而减少,PH 值 4.0
16、7.0。海拔自高到低,土壤粘粒含量逐渐增加,砂粒含量相对减少。2.1.2.4 水文武夷山脉的自然保护区地段是福建闽江水系与江西赣江水系的天然分水岭。区内有各种溪流 150 多条。水系属于放射状,河流面窄,河床中多砾石,是典型的山地性河流,其特点是坡降大,水流急,水量充沛,水力资源颇为丰富。2.1.3 社会经济状况2.1.3.1 行政区域、人口数量及民族组成保护区内的村庄有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建阳市黄坑镇坳头村、大坡村、桂林村的六墩自然村,共有居民点 39 个,617 户,人口 2508 人,劳动力1396 人,占人口总数的 55.7%。在人口民族组成中,汉族为 2478 人,占人口总数的 9
17、8.8%;少数民族 30 人,占 1.2%。文化程度达中专或高中毕业的 59人,占人口总数的 2.4%;初中毕业及以下的 2449 人,占 97.6%。人口年增长率为 0.56%。流动人口 304 人;周边地区有 124 个自然村,总人口 10845 人(详见附表 1)。2.1.3.2 交通、通信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址设在桐木村三港,距武夷山市、邵武市及江西省铅山县的公路里程分别为 65km、78km 和 98km。核心区无公路通过,交通闭塞。实验区、 缓冲区交通 较为方便,现有干线公路 3 条(皮坑桐木关、三港李家塘、玲珑霞洋)47km,支线公路(林区级线、便道)10 条 82
18、km,小路 23 条 185km。区内乡村除半山、坪溪两个自然村外,其余各村均已通公路。武夷山市己有了通往全国各地的交通网络,武夷山机7场己开通至北京、福州等地的 14 条航线,横南铁路贯穿武夷山市。保护区内现有办公电话 12 部,对讲机 26 台,转讯台 2 座,座机 12 台,汽车 13辆, 电脑 20 台及其它设备 7 台套,通讯线路 102km。2.1.3.3 土地或资源权属保护区土地总面积为 56527hm2,其中国有林面积 22611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40.0%,主要分布在核心区;集体林面积 33916hm2,占 60.0%,多数在缓冲区和实验区内。2.1.3.4 土地现状与
19、利用结构保护区现有土地总面积为 56527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 55645hm2,占98.4%;非林业用地面积 882hm2,占 1.6%。林业用地中,有林地 51878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 93.82%;灌木林地面积 2555hm2,占 4.6%;无林地面积(高山草甸)1212hm 2,占 2.2%。有林地中,林分(特用林)面积 43263hm2,占有林地面积的 83.4%;竹林面积 8017hm2,占 15.5%,主要竹种为毛竹;经济林面积598hm2,占 1.1%,主要树种为茶叶。非林 业用地中,耕地 168hm2,占非林业用地面积的 19.0%;其它用地 714hm2,占 81
20、.0%。耕地中,水田 30hm2,占耕地面积的 17.9%;旱地 138hm2,占 82.1%。森林覆盖率达 96.3%。土地利用率达100%(详见附表 2)。2.1.2.5 地方经济保护区内村民从事种植、毛竹、茶叶等经营活动。年产茶叶 55t,年产毛竹 68 万根,还有 16 家竹制品加工厂。1999 年工农业总产值 1271 万元,人均收入 3403 元。2.1.3.6 社区发展保护区及周边地区有普通中小学 19 所。区内有普通小学 4 所,1999 年在校学生人数 206 人,在职教师 25 人,入学率达 100%;共有医疗所(站)5 所,床位 6 个, 卫生技术人员 5 人;各行政村均
21、已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话、通电视节目,基 础设施初步建成。保护区成立后,特别是 1998 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后,保护区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鼓励居民迁出,限制迁入,减轻人口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护的压力。2.1.4 历史沿革和法律地位2.1.4.1 历史沿革8新中国成立后至五十年代初期,国家林业部、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南平专员公署曾行文规定,将武夷山脉北段即今保护区范围的深山老林列为禁伐区,加以保护。1979 年 4 月 16 日,福建省革委会决定建立以黄岗山、猪母岗为中心的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1979 年 7 月 3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将福建武夷山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
22、(国发1979169 号)。这是我国首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详见附件 1)。1979 年 7 月 12 日,福建省革委会经研究同意成立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相当于行政公署下属一级机构,实行双重领导(闽革1979综 524 号)。1979 年 11 月 14 日,经省革委会明确,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隶属省林业局,相当于县一级的事业单位(闽革办197919 号)。1984 年 5 月 10 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根据国务院批准的 85 万亩(56667hm 2)面积规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整后的保护区总面积 847911亩(56527hm 2)
23、(闽政1984综 329 号)。1987 年 9 月 7 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接纳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这是我国第五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至今,我国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也仅有 19 个。1990 年 5 月 18 日,经福建省编制委员会(闽编1990131 号)批准,将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更名为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仍隶属省林业厅主管,为全额拨款的县级事业单位。1992 年 2 月,在北京“中国自然保护区优先领域研讨会” 上,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确定为中国 40 个具有国际保护意义的 A级保护区之一。1994 年 5 月 30 日,成立了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保护委员会,负责协调保护区管理局同周边市(县)的关系(闽林政资1994080 号)。1996 年 7 月,福建省编制委员会(闽编199696 号)关于同意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增挂福建省武夷山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牌子的批复,福建省武夷山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正式成立。1999 年 12 月 1 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 23 届大会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