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烛之武退秦师 练习答案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答案 】 BA先秦散文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部分, 左传属历史散文。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其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C解释春秋的著作代表性的有三部,分别是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D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氏春秋 ,而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解析】 左传为编年体史书,司 马迁开纪传体先河。2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 D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 执事 执事:对人的敬称,此代指秦伯。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东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C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
2、:那个人,指秦穆公。D失其所与,不知 所与:结盟。【解析】 “与”意思是结交、 亲附, “所与”即同盟者,所字结构,应是名词。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答案】 A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失其所与,不知 D何厌之有?【解析】 B 项说悦,C 项知智,D 项厌餍。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 B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是:这 B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既:既然C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伸展,扩张【解析】 B 项“既”意为“ 已经”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答案
3、】 BA秦伯说,与郑人盟 B殚其地之出 C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D晋军函陵【解析】 A、C、D 三项均为 名词活用作动词,只有 B 项是动词活用作名词,意思是“出产的东西” 。6下列各项中“子”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 【答案】 CA吾不能早用子 B子亦有不利焉 C子犯请击之 D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解析】 C 项“子犯”是人名,其它均为尊称。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 】 AA且贰于楚也 (从属二主) 晋军函陵 ( 驻扎军队)B何厌之有 (厌倦) 焉用亡郑以陪邻 (增加)C若毒之乎 (怨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地位低下)D焉用亡郑以陪邻 (为什么) 若舍郑
4、以为东道主 (认为)【解析】 B 项“厌”是“满 足” ,C 项“微”是“如果没有” ,D 项“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8下列各句中的“焉”与例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答案】 D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A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解析】A 项意为“哪里” ;B 项代词,指 这篇“说” ;C 项疑问代词, “哪里” ;例句与 D 项均为句末助词,不译。9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 D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A与相同,与相同 B与相同,与不
5、同C与不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不同【解析】 项“亡”意为“灭亡” ;“亡”为使动用法;“封”为意动用法, “以 为疆界” ;名词“疆界”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 BA.Error!B.Error!C.Error!D.Error!【解析】 A 项中第二句“若 ”意为“如果” ,第三句是人称代词“你” 。C 项第一句“辞”意为“推辞” ,第二句正确,第三句“辞”意为“推托 ”。D 项第二句中“鄙”意思是“把当作边邑” 。11从句式角度判断,下面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答案】 BA夫晋,何厌之有 B是寡人之过也 C唯命是从 D微斯人,吾谁与
6、归【解析】 B 项为判断句,其它几项为宾语前置句。12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释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答案】 CA.Error!B.Error!C.Error!D.Error!【解析】 A 项中的“济”意 为“渡河” ,B 项中的“易” 为“替代” ,D 项中的“知”意为“知道,了解 ”1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 D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见:拜见。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然而。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尝:曾经。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只有。【解析】 D 项, “唯”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7、) 【答案】 D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邻之厚,君之薄也今老矣,无能为也已A B C D【解析】 都能表明烛之武的机智善辩。重在表 现郑伯自责, 是烛之武的牢骚话。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 CA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荐烛之武去说退秦师。B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C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D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解析】 C 项,表述错误,烛之武说服秦伯时,只字未提郑国利益,全部是从秦国的利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