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说课稿汤阴县古贤镇冢上学校 王 雷一、说教材千米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 1 千米 =1000 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
2、度。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 1 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因此,我制定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四、说教法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但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 1 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
3、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其中以练习法为主,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中学习知识。五、说学法俗话说“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与学习内容进行。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千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6、说设计理念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
4、数学应用意识。本节课就是让同学们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千米。七、说教学准备米尺、卷尺、八、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出千米二、联系实际,认识千米三、巩固认识,感受千米四、课后实践,体验千米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引出千米。先复习已学过的长度单位,让学生比划出每种单位的长度,填出相应实物的单位,再通过主题图(公路牌)引入新课。并感受到千米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第二环节,联系实际,认识千米。 我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的。第一层次,初步认识 1 千米。出示米尺,问学生米尺量多少次才是1000 米?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认识到需要用米尺测量 1000 次才是1000 米。那么:1000 米就可以写成 1
5、千米。板书:1000 米1 千米,使学生对千米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二层次,初步感受 1 千米首先回顾课前活动:课前安排了以下几个活动:1让学生了解操场的一圈是 200 米。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1圈是 200 米,跑 5 圈就是 1000 米。再说说你跑五圈的感受。由于千米的概念教学比较抽象,通过每个学生用不同方式亲自体验,感受 1 千米的含义,初步体会到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第三层次,在实践中体验千米。先分小组讨论:估计一下,从学校门口到附近什么地方大约是1 千米。然后给学生出示生活中带有千米的图片,适时引导学生认识千米也可以用 km 来表示。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是他们最为熟悉的,是他
6、们看得见,想得到的。这一环节,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仪表图、限速标志,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感受千米和生活的联系,自然的建立起千米的概念。第三环节 巩固认识,应用千米。课堂练习。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这道题通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的练习,巩固本节课建立起来的千米的概念,使学生对“千米”有更深的认识,并能正确使用长度单位。第四环节课后实践,体验千米。课后让学生跟家长一起走一走,感受一下从你家出发,走到哪儿是 1 千米?能用多长时间? 进一步加深对“千米”这一概念的认知。同时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体现数学的价值,达到数学回归生活,用于生活的目的。说板
7、书:1 千米(公里)=1000 米(公里)3 千米=(3000)米 5000 米=(5)千米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二)新课教学1、认识千米(1)认识 10 米。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 10 米,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0 米?(2)认识 100 米。通过测量得到 10 个 10 米是 100 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 100 米的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 100 米?(3)认识 1000 米。在此之前的大课间已经组织学生绕操场跑了 4 圈。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每圈大约为多少米,问实际上是跑了多少
8、米?2、单位间的化聚。(1)1000 米就是 1 千米,1 千米就是 1000 米(板书千米、米关系),千米有时也叫公里。(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 1 千米,此时“千米 ”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久远的,突破了建立 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2)教学例 1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 1 千米 =1000 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计算 2 千米= ()米 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再练习:2 千米 500 米=()米 6 千米 30 米=()米(3)教学例 2 尝试练习 400
9、0 米=()千米 并说说练习过程的依据?再练习 10000 米= ()千米尝试练习: 4350 米=()千米()米想:4000 米是 4 千米,4350 千米是 4 千米 530 米(4)试一试: 6 千米 720 米=()米 5830 米= ()米3、归纳整理长度单位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位?(学生答: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共有五个,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学生答:基本的进率关系式有四个,分别是:1 千米=100
10、0 米,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 毫米)。在此基础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进率关系式:1 千米=10000 分米=100000 厘米=1000000 毫米1 米=100 厘米=1000 毫米1 分米=100 毫米(引导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认识一个完整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4、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三、巩固应用学了这些知识你觉得能解决哪些问题?那么多实际问题,课后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问题想办法加以解决。这里老师也收集了几个问题,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加以解决吗?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一
11、根拔河绳长 1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 60()一本数学书厚 8()学校到县城相距 12()(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长度单位的能力。)2、在()里填上 “”、“”、或“=”号。(1)5 千米()678 米;(2)28 毫米()6 厘米;(3)100 分米()10 米(4)6 分米()485 毫米3、有 A、B、C、D 四种物体,它们的长度分别如下。那么最长的一种物体是()。A、680 毫米 B、4 分米 C、2 米 D、216 厘米(安排这道题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基础上,会进行单位换算,并比较大小。又通过选择合
12、适的数量,建立实际长度的观念。)4、你能说出一些具体例子吗?(1)约 6 分米长的物体(举出 5 个例子)。(2)用千米作单位最合适(举出 5 个例子)。(在熟练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应用题,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提高运用长度单位的能力。)九、说板书设计:千米(公里)的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1 千米=1000 米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 毫米。例 1:(1)2 千米= ()米(2)2 千米 500 米= ()米例 2:(1)4000 米= ()千米(2)4350 米= ()千米()米这样的板书设计即不仅利于指导学生观察和抽象概括,还能简明地呈现本课知识点,让人看上去一目了然。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